历史上包姓的名人

潘多拉之心结局2023-05-02  34

包咸:字子良,后汉会稽曲阿人。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光武即位,举为孝廉,封郎中,迁大鸿胪。明帝即位,以咸有师傅恩,特加赐俸禄,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终年71岁。

包融,润州人(一云湖州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包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与弟包佶齐名,世称二包。登天宝进士第。大历中,为起居舍人。诗一卷。

包佶,字幼正。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诗一卷。

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后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不畏权势。他在朝之时,贵戚官宦都不敢为非作歹,连童稚妇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刚正不阿,为民申冤,惩治权贵,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他的官升至礼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终年63岁,谥孝肃,著有《包孝肃奏议》十卷。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包公案》一书,流传甚广。

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清朝泾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对农政、漕运、盐政、货币、兵法、鸦片等问题都有论述,主张积极抗英。他还善于书法,肆力北魏,兼习二王,对咸丰、同治年间的书法很有影响。咸丰五年(1855年)逝世,终年80岁。著有《艺舟双楫》、《管情三义》、《浊泉编》、《齐民四术》等。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拈花、春云、钏影、冷笑、微妙、迦叶、钏影楼主等。著名报人,小说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秀才。幼进私塾,为富家开馆。懂日语。曾任山东青州府学堂监督。

包惠僧(1894年-1979年7月2日),又名晦生,别名鲍一德、包生,号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脱党。1949年从澳门来到北京。历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国务院参事。 生前著有《包惠僧回忆录》。

包玉刚(1918—1991),浙江宁波镇海庄市钟包村(今属镇海区)人。父包兆龙(1895—1982),早年在武汉开鞋店、在上海设钱庄,后任衡阳工矿银行、重庆工矿银行经理。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与人合资在沪开办国丰造纸厂。1949年春携眷迁香港,从事进出口贸易,后营航运业,1967年扩为环球航运集团,任主席、名誉主席。包玉刚为次子,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上海,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9年初至香港,与人合资开设华人行,经营进口贸易,为大陆装运进口钢材、棉花、药品等紧缺物资。1955年创设环球有限公司,经营印度至日本间煤炭运输。次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获资甚丰,遂购置新船,扩展业务。继与日本造船业、金融业和香港汇丰银行等合作,渐著声航运界。1967年在中东战争石油危机中扩大船队,1970年改为环球航运集团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创设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至1981年底,拥有船只210艘,总载重吨位2100万吨,占香港商船总吨位一半,人称“东方船王”。又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地设立十几家子公司、代理公司,还兼营地产、码头仓储、公共交通等业,历任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亚洲航业有限公司、世界航运及投资公司、世界海事及陆丰国际(投资)公司、世界金融国际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职。1963年加入英国籍,1976年英国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及日本天皇授予勋章、奖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政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奉节俭,乐善好施,先后捐资兴建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杭州包玉刚游泳池等,又倡设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款赈济灾民。促进故乡建设,应聘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和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捐资5000万元创建宁波大学,继捐资建包玉刚图书馆,并偕同亲属、同乡捐资兴建中兴中学、兆龙大桥、钟包新村、兆龙公路等,德泽桑梓。故居今存。

包起帆,当代著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专家、高级工程师、上海港务局副局长,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发明创造20多年,开发了新型抓斗系列共140多种,广泛应用于港口、铁路、化工、军工、河道等行业,多次在日内瓦、布鲁塞尔等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防漏散货抓斗”等9项成果获国家专利,被誉为“抓斗大王”,并被英、美两国国际传记中心分别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及21世纪金质成就奖。

如果做咸了,水饺煮着吃吧,可拿一个洗净的土豆切成两半放入饺子汤里煮几分钟,这样,汤就能由咸变淡了。

还可以:

1、可加适量白糖,即可解盐。

2、放一些醋,咸味会大大减少。

3、用掺有白酒的水浸泡,有明显的去咸效果。

或者再加点馅进去,剩下的饺子馅包好冷冻起来,下次再做也可以,但是如果是素馅的饺子馅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口感。或者包的时候馅小一点。如果馅里能挤出水分,挤出点水分来吧。

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出自《论语》,请看「雍也第六」第十八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孔子教导我们『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是本质,「文」是文采,「野」按包咸的批注,包咸是东汉的经学家,他注为「如野人」。因为野在《说文解字》里面是指郊外,就是乡下人,我们现在俗话讲「乡巴佬」,这是野。

「文胜质则史」,史有两个意思,根据古注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史书,一个是史官,两种说法意思其实都是相似。「质胜文」,胜,包咸注为多的意思,所以就是「质多于文,则如野人」。因为他有很好的本质,可能他孝悌忠信的品德挺好的,但是比较欠缺于礼文的修饰,就显得朴素无华,甚至看起来比较粗鄙,这种人叫野人。这类人,当然他首先要有质,有质而无文,至少他不至于虚浮、虚伪。

如果是「文胜质则史」,因为在古代除了少数的史官非常的讲究诚信,春秋那个时代的史官大部分都没有诚信,就是歪曲历史,所以这种人是诚不足。他可以舞文弄墨,在表面文章上做得很好,但是内心本质没有真诚,那是讲「史」的意思。也有的是说史书,史书就是记录得非常的精彩,或者是对某人可能有很多的渲染,但是流于不真实,这个属于史。总之,如果是文多于质,这就显得有虚伪,不诚的味道。

所以孔子后面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就是文跟质,他的表面是文,内心的本质是质,内在的和外在的都要平衡,这个叫彬彬,它是融合之相。文和质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实,这合乎中道,这才能够称为君子。所以可见得我们的品性、本质非常的重要,但是光有品性而不学文也不行。对人要懂得礼貌,懂得进退应对,讲话也要有文明、文采,不能够粗言,这才能够合乎君子之道。

一   姓氏起源

1、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2、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

3、出自鲍姓,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4、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后代,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

5、《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最为著名的有包拯  包拯之后有包绶和包永年

堂号"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都是根据包拯命名的。宋时包拯,除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是著名的清官。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死后谥孝肃

第二部分 历代杰出人才 按朝代给您划分下来

一、春秋战国

1、包胥——原名申包胥,为楚国大夫,乃楚君蚡冒之后,别名蚡冒勃苏,又称王孙包胥。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为救楚复国,他赴秦求救,在秦宫殿痛哭七日七夜,滴水不沾,终于感动秦哀公,派战车五百辆救楚,击退吴军,收复郢都。昭王以5000户奖赏申包胥,包胥不受,宁愿隐居山中,并让其子孙后代去掉申字,以包为姓,这就是包姓的始祖。

二、西汉

2、包宗善——(约公元前140年)配胡氏,生子二:长应星、次应斗。汉武帝建元元年举贤良方正入仕,位至山西太原太守。

三、东汉

3、包咸(咸)——字子良,后汉会稽曲阿人,是东汉初期著名的经学家、儒学家。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王莽末,自长安归乡里,途为赤眉所执,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往东海、立精舍教授。光武帝建武初,举孝廉,除郎中,授皇太子《论语》,明帝永平中累迁大鸿胪,以师恩特加赐俸禄。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俸禄视诸卿加厚,咸以给诸生之贫者。永平八年(65年)病笃,帝亲临视。年七十一,卒于官。著有《论语章句》、《鲁诗章句》。卒后归葬延陵,其遗冢巍然,与延陵十字碑可并立千古。

4、包福——包咸之子,汉永平中以父荫任卫尉,后授中郎将迁大中大夫改太子少傅,以论语授太子刘肇(后为汉和帝),福以忠直忤窦宪,谢政东归,卒于家,葬于延陵。

四、西晋

5、包宗远——仕西晋,为郎中。隋炀帝时为国子博士学者,先生见隋室荒乱,退归东海,教授数千人,与门人游于吴兴,遂家焉。卒后葬延陵包墓,墓碣曰:“左中郎将守大中大夫包君墓”。

五、隋朝

6、包恺——学者。《包氏宗谱》(南城谱)序中称包恺为一世祖,但为东汉鸿胪卿咸公之后,包咸的十六世孙,宗远八世孙,说明其为包宗远之后的一个支族。

六、唐朝

7、包融——恺之曾孙,润州延陵(今常州)人,一说浙江湖州人,唐代诗人。玄宗开元间历大理司直,官至集贤院学士。工诗,有才名,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唐开元中,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学士、大理司直。长子包何官至起居舍人,次子包佶官至御史中丞,俱能诗,世称‘二包’;包佶子包陈官至国子祭酒

8、包何——包恺第四代孙,包融长子,润州延陵人。为天宝六年进士,官至起居舍人。

9、包佶——润州延陵人。为包氏三十二世孙,包恺第四代孙。与兄包何均为天宝六年进士,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擢邢部侍郎兼三司使,掌天下财赋,历事玄、肃、代、德四朝,封丹阳郡公(故包氏有二郡)。何曾因事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佶充任诸道盐铁使。时李希烈阻兵江淮,佶勤王纾难有功,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贞观五年,佶以疾卒于京邸,归葬延陵包墓之西。

10、包全——唐天宝六年(747)生,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

七、五代

11、包恒善——佶之六世孙,五代周为庐州合肥县尉,卒于官。三子留家合肥:伯树德、仲植德、季松德。树德三子:长讳播、次振、幼拯”。

八、宋朝

12、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後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不畏权势。他在朝之时,贵戚官宦都不敢为非作歹,连童稚妇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他刚正不阿,为民申冤,惩治权贵,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他的官升至礼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终年63岁,谥孝肃,著有《包孝肃奏议》十卷。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包公案》一书,流传甚广。    

13、包恢——字宏父,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扬子人,嘉定中举进士,因所至破豪猾,去奸利,政声赫然,而累迁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历任郡县,政声显赫,官至资政殿学士,封为南城县候。

14、包令仪——字肃之,合肥人;进士及第,朝授散大夫,分帅南京上护军,历刑部侍郎。

15、包天麟——宋元经学家,字仁甫,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举博学宏词科。入元,避世著述,有《易》、《书》、《诗》、《春秋》四经传义行世。累征,称疾不赴。年八十三而卒。

16、包定——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治《春秋》、《书》、《礼》三经。朱熹讲学白鹿洞书院时,相从讲道。有《中庸解疑》、《孟子答问》、《池州语录》。

17、包贵——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宋代画家。善画虎,名闻四远,世称老包。是中国历史上长于画虎的宋代画家。

18、包鼎——安徽宣城人,包贵之子。得父之真传,所画猛虎雄踞于岩石之上,向天狂啸,神态逼真,横迈超绝画虎高手著称于世,下笔前先饮斗酒,脱衣据地,卧起行顾,觉已如虎;既而再饮斗酒,兴致勃然,取笔挥洒,若有神助,刹时虎成,栩栩如生,其威凛凛。有《归田录》、《图绘宝鉴》、《图画见闻志》、《德隅斋画品》。

九、明朝

19、包溥——名泽弟,字民进,鄞人,京监察御史。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正德间知泉州。为人丰采峻劲,公门如水,弛张以法,吏胥不敢渔民。讼牍盈箱,酌宽猛,应之晏如,庭无滞讼,严稽奸宄,萑苻屏迹。时和年丰,民胥乐业。入觐道卒,所遗图书、敝衣,人称包廉。

20、包泽——字民望,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代大臣。弘治进士,累拜监察御史,巡按湖广,执法严整,奏罢藩臬不称者,勒王府退还所占民田。自称“阎罗包老”,操行介洁,一时有名御史。有《东川政绩》。

21、包裕:广西桂林人,明代官吏。成化进士,授抚州推官,仁恕公廉,郡无冤狱,时称“小包”。累官至云南按察副使。有《拙庵稿》。

22、包节——名鼎孙,字元达,松江仓城西门外包家桥人。5岁丧父,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授东昌推官。嘉靖二十三年,任御史,后出巡云南、湖广御史。后受廖斌诬告,被明世宗发配西宁庄浪卫。包节在庄浪卫,闻母、弟相继去世,悲恸不已,不久病卒。著有《湟中稿》,辑有《苑诗类选》30卷。

23、包孝——名节弟,字元爱,是包节的弟弟,松江仓城西门外包家桥人。于嘉靖十四年(153年)进士及第。以后当上监察御史,以刚直著名,名垂史册。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回华亭陪伴老母亲。母亲去世后,他由于极度悲痛,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守丧期未满就去世了,其时才46岁。

24、包见捷——(约1558年~1621年),字汝纯,号太瀛,云南建水人,书香门第出身。其父包万化藏书数千卷、博学多才,是临安府庠生和颇有声望的私塾先生。包见捷自幼聪明好学,幼能七言诗。后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入京为吏部侍郎。天启元年(1621年)在京病逝。

十、清朝

25、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清朝学者。长於经济之学。工词章古文,精於书法,推为书法正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咸丰五年(1855年)逝世,终年80岁。著有《艺舟双楫》、《管情三义》、《浊泉编》、《齐民四术》有《中衢一勺》、《策河回略》等。

26、包立身——诸暨包村人,农家子,有臂力。咸丰末,太平军扰浙,立身自言能符咒杀贼,试之屡胜,依者10余万人。敌讹言立身能飞刀杀人,军中不敢言包。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太平军炮弹击中而死。

27、包珊——山阴人,文科进士,嘉靖五年丙戍龚用卿榜,用为行人。

28、包贤——会稽人,武科进士,康熙十五年丙辰,任职不祥。

29、包予仪——会稽人,武科进士,康熙十五年丙辰,用为游击。

30、包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官吏。雍正进士,官至云南路南州知州。有《说书旁见》、《三才备考》。

31、包彬——字文在,号朴庄,又号惕斋,江阴人。乾隆戊午举人,著名诗人,有《朴庄诗稿》。

32、包衍——字三峰,南乡人。善画,千岩万壑,萧然神远。书法家,晚年时,拈唐人写景诗,命题作画,涉笔成趣。

33、包栋——字子梁,号近三,一号子良,又号苕华馆主,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咏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画人物,衣褶古雅绝伦,似于必改琦、费丹旭两家外,别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寒松阁谈艺琐录》、《海上墨林》、《迟鸿轩所见书画录》、《清朝书画家笔录》。

十一、民国

34、包烈——(1902—1980)字笠翁,诸暨包村人。黄浦军校四期生,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师长,后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中将等职。

佚名

历史来源

「包」源出:

一、 出自芈(音米)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包氏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以王父字"包"为氏。亦作"苞"、"雹"等。又《路史》云:包牺氏后有包氏,此为神话附会之辞,不可信。

二、为鲍氏所改。

家族名人

包整

北宋泾县人。少时好学仗义,义聚八十余年,其书屋曾产灵芝,名曰"芝堂",因家著书万卷,故又称"万卷堂"。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史。为官刚直不阿,以廉洁著称,人称"包青天"。知开封服时,执法尤严,民称"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有人赠诗云:"秀干终成栋,精铜不作钩。"死后諡号"孝肃"。

包咸(公元前6-公元65年)

东汉会稽人,少年从师于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官郎中,入宫教授太子《论语》,官至大鸿胪。

包融

唐代吴兴人,由殿试登第,官至集贤殿学士,有才华与名声,跟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地望分布

安徽省宣城县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上包姓的名人全部的内容,包括:历史上包姓的名人、冻饺子包咸了怎么办、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98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