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不好假设的,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不过历史并不纯粹是必然,很多历史进程是由偶然因素触发的。
楚国在战国中期灭国众多,强盛时北涉黄河,东到江浙,西控巴蜀,南制闽粤,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军事力量自不必说,文学造诣中楚文化是自成一家,与中原文化争辉可也。难怪有人曾断言“横则秦帝,纵则楚王”!(这里“帝”和“王”都是动词,“王”念第四声。两字都是为帝为王的意思)
本来历史上都说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但对于吴起让楚国强大却重视欠佳。很多人以为商鞅变法以后楚国就没机会了,不至于到那地步。但到了怀王和顷襄王时,确实就由胜而衰了。二王的确弱智,又胆小量窄:政治上被讹诈,还疏远忠臣;军事上又抛弃楚国“尚武”的传统,不断兵败地削。从此,楚国离灭亡就一步步接近了。
是不是说要是怀王和顷襄王当不上楚王,楚国就还有希望?或者他们的后继者若像楚庄王一样“一飞冲天”,楚国就不会灭亡?谁知道!毕竟即使是有偶然因素加入的历史,也是如铁铸一般,是不会被更改的。
怀王和顷襄王的登基也许是个偶然的错误,但单就这个偶然的错误下结论的话,它遗憾地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灭亡。悲哀!
你提到的原诗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上面的朋友改得很全了。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大概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其虎视眈眈的威势气魄多么雄奇壮伟啊!”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固始县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
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
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秦王在郢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督战。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
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
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此处素有争议)。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扩展资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开始南征百越,称为"秦攻百越之战",该战是秦朝统一战争中最艰难激烈一仗。
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同时还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匈奴、百越的战争后,秦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达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当时项羽的祖父战死时,说出了一句亡秦必楚,表明了楚国要灭掉秦国的决心,但是可悲的是,最终楚国还是败给了秦国。历史上秦国灭掉楚国,经历了两个不容易的阶段,先是李信攻打楚国,接着又是王翦灭掉楚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为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这是范增游说项梁时引用楚南公的话。但对这句话的理解,特别是“三户”的理解,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指三户人家。刘宋裴引用《史记集解》注云:“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现代的《辞海》、《辞源》以及《汉语大词典》都一致注“三户”:三户人家,极言人少,并引此句为例。
第二种说法:指楚国三大姓屈、景、昭。以韦昭为代表。近代钱穆先生很赞成韦昭的说法,他认为“春秋列国宗族,鲁为三桓,郑有七穆,宋有戴桓之八族;晋有八姓,十一族,及殷民六族,七族,怀姓几宗,融八姓。以数字计宗姓者,不胜枚举。楚之三户,亦其例也。”
第三种说法,指的是地名。唐人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注云:“左氏《左传》‘以畀楚师于三户’,杜预注云‘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则是地名不疑。
如明徐石麟《拂霓裳》“西台哭罢,三户里识遗贤,”清钱谦益《简侯研德并示纪原》中“国殇何意存三户,家祭无忘告两河”,又在《佛竞渡曲》之二中写道“何事南翁三户里,更无人吊楚怀王”,清徐倬《项王祠》:“故乡香火情何限,三户英雄气已多”。
《古书竹本纪年》有这样的记叙:“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注:三户,古城名,故地今河南淅川西北。”《春秋左传译注》夹注:“三户,今河南淅川西北。”钱穆先生也认为三户为地名,本由楚起丹阳,以其三族,而名发迹之地。”
湖南学者段黎明认为:“三户”是地名,意谓楚宗社,楚人对祖先的崇拜及民族的认同感极强。楚人的血液里滚动的是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复仇因子和爱国之情,造就了一代一代不屈服强悍的人民。只要他的宗室还在,血脉还存,他们就必然会斗争到胜利为止。他们宗室和家族的认同感主要表现对宗社的崇拜和依恋。
以上就是关于楚国灭亡的原因全部的内容,包括:楚国灭亡的原因、秦国怎样灭掉楚国的啊、亡秦必楚,秦国是怎样消灭楚国的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