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是什么意思

打高尔夫2023-05-02  18

大跃进时期的口号,意思是夸张的说种的一个萝卜有千斤之重,就算是两头毛驴也无法拉动。

“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首先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

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 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也是导致后来灾荒地主要原因。

“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扩展资料

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心态。

那以前的几年,许多原来认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结果都很快做到了。我拿自己的感受来讲。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毛泽东说我们要争取三年、五年胜利。那时,我是***员,在国民党的统治区。说实在的,那时根本还看不到胜利在什么时候能实现。结果1946年全民内战爆发,1949年胜利了,就三年。

然后新中国成立,国民党留下一个财政经济总崩溃的烂摊子。新中国是10月1日成立的,从10月15日开始,上海、天津物价飞涨,到11月底物价涨了2倍。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说,三年、五年恢复,八年、十年建设。我在国民党统治区生活过,亲眼看到过金圆券,财政经济崩溃,国民党有那么多的财政金融专家,都一筹莫展。

浮夸这个词语最早出自《晋书·刘琨传》“﹝琨﹞善交胜己,而颇浮夸”,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流行起来是这几十年的事。

浮夸读作(fú kuā ),意思是虚浮了,不切实际的夸张;含有炫耀的意思;如果说一个人爱浮夸,是指他给人云里雾里、做事不踏实的感觉。

浮夸风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大跃进时期的产物,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

词目:浮夸拼音:fú kuā词义:虚夸,不切实。反义词:切实[be boastful;exaggerate] 虚浮的夸奖编辑本段详细解释1 亦作“ 浮夸 ”。虚浮,不切实际。《晋书·刘琨传》:“﹝琨 ﹞善交胜己,而颇浮夸。”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至于 谢显道 、 张子韶 之徒,迂谈浮夸,往往令人发笑。”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平生朴实自守,最厌浮夸之习。” 丁玲 《记游桃花坪》:“我总觉得这个年青人有那么一股潜藏的劲,坦率而不浮夸。”2 夸张。唐 韩愈 《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详细解释:1 亦作“ 浮夸 ”。虚浮,不切实际。 《晋书·刘琨传》:“[ 琨 ]善交胜己,而颇浮夸。”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至于 谢显道 、 张子韶 之徒,迂谈浮夸,往往令人发笑。”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平生朴实自守,最厌浮夸之习。” 丁玲 《记游桃花坪》:“我总觉得这个年青人有那么一股潜藏的劲,坦率而不浮夸。” 2 夸张。 唐 韩愈 《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浮夸这个词语最早出自《晋书·刘琨传》“﹝琨﹞善交胜己,而颇浮夸”,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流行起来是这几十年的事。浮夸读作(fú kuā ),意思是虚浮了,不切实际的夸张;含有炫耀的意思;如果说一个人爱浮夸,是指他给人云里雾里、做事不踏实的感觉。浮夸风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大跃进时期的产物,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只是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 想要让别人注意自己 就得说各种各样的话 吸引别人 而这些话大部分都是不切实际的 也就是假话 但是想要得到别人的注意 就得这样出卖自己的真实 最后自己的变得不真实 而这样的人却不能怪任何人 因为让自己变成这样的是自己 只是无奈这个世界的虚荣作祟罢了扩展阅读篇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分类概说句类——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句型——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和复句又可以下分若干小类。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或标准看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例如“你看**吗”是疑问句,又是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下雨了。”是陈述句,又是单句、动词性非主谓句。编辑本段句类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陈述句句末可以带上“的、了、呢、罢了”等语气词。“的—了”:“的”表示本来如此,“了”表示有了变化。“呢—罢了”:同样表示肯定,但“呢”稍带夸张和强调,而“罢了”却把事情往小里说。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特点:a、有时可带语气词“了、的、呢、罢了、嘛、啊”等。b、常用的标点符号:句末用“句号”。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例如:①明天要下雨。②我紧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④他说了不回家的。⑤事情本不是这样嘛。否定句常用“不、非、没有、无、莫、否、句、勿、未”等。但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词“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跟相应的单纯的肯定句意思并不完全一样。口语中还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从“非……不可……”变来的,这种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词,而是语气副词。在书面语言中常见“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说法。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分: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是非问陈述句加疑问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构成,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也是对整个命题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例如:①你明天会来吗②这件事你知道吧③这事你真的不管④你昨天迟到了,是吗这些句子可以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或用点头、摇头回答。特指问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怎么做”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例如:①今天谁值日②你怎么不去图书馆呢③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选择问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用“吗”。例如:①是早上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好②喝水还是喝茶正反问由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构成。A、V不V(来不来)B、V不(来不)C、全句+V不V 。常用语气词“呢、啊”。例如:①昨天玩得高兴不高兴②你买的东西便宜不③你根本就没看过书,是不是反诘问句,即反问句,也有上述四种格式,只是多用是非问和特指问格式,选择问和正反问用得少。例如:①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不用说了——是非问)②十二点了,怎么还看电视(=不要看电视了——特指问)③你是来帮我呢,还是来拆台呢(=老拆台——选择问)④他们这么不讲理你说对不对(=不对——正反问)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1、表示命令、禁止带有强制性,常不用主语、语气词,结构简短、语调急降而且很短促,否定句用“不准、不许、别”等。例如:①禁止吸烟。②不许乱说乱动。③快去做作业。2、表示请求、劝阻,包括请求、敦促、商量、建议、劝阻等。例如:①大爷,您请进来坐吧。②快说呀,为什么不说呢说吧。③快点!你可以再快一点吗请求或敦促人家做事,总有商量余地,因此宜于使用重叠形式的动词,常用敬词“请”,例如:“您说说。| 您请坐。| 您帮帮忙吧。| 请喝茶。”感叹句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1、由叹词构成(从叹词辨别感情)。例如:①哇!这衣服真漂亮!(惊叹)②哎哟!你还真自以为是!(讥讽)③唉,真没办法呀!(叹息)④哼,等着瞧吧!(愤怒)2、“名词+啊”表感叹。例如:①天哪!这可怎么办啦!②我的上帝呀!③我的妈呀!3、口号、祝词。例如:①***万岁!②为幸福的明天干杯!③明天会更美!4、更多的感叹句里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句尾有语气词。例如:“那该有多好哇! 好热的天气呀!多么可爱的小孩呀! 多好的想法呀!”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有一个27岁的农村小伙,准备在城市里买房结婚。全家多年的积蓄一共有三四十万,够一套九十平房子的首付,但是女朋友不愿意,想让他出个五六十万的首付,买一个大点儿的房子。

小伙说:这些钱还是免强凑的,再多,实在是拿不出来了。女朋友边翻手机边说:现在谁家还没有个五六十万?

在网络里逛久了,那些新式浮夸、炫富给许多人造成了财富幻觉,什么月入十万马马虎虎啦,什么年入百万很轻松啦。致使她们与现实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真实的情况是一个月入五千的人,已经超过了70%大众,而月入一千的人全国还有六亿。许多家庭供应一个大学生还很困难,有些人因为拿不出来几万块钱的医药费而放弃治疗。

有一两百万房产的家庭很多,但有几十万现金的家庭就少之又少。必须要承认的是,有些农村家庭经过拆迁改造确实成了暴发户,过上了优裕的生活,但大部分农村家庭一下拿出五六十万还是无法办到的事情。

网络上刮起的浮夸风正在影响并败坏着社会风气,好吃懒做者宣扬懒得有理,*荡风流者歪屈着爱情的圣洁,就连小偷盗贼的“这辈子不打工”论也得到了某些企业的追捧。

许多人就活在这种虚妄里不能自拔,借贷度日,坐吃山空。殊不知网络上的一切只是一种娱乐,生活终归要面对现实。能够凑够三四十万的首付,买上一套九十平方的房子,已经是很不错了,这才是生活的真实状态。

上个世纪,大跃进年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干部特殊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猖獗,危害极大。2、指五脏之风。《素问·金匮真言论》“:经有五风。”马莳注:“五风者,即八风之所伤也,特所伤脏异,而名亦殊耳。”3、“八风”指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指外邪八风,入于经脉,触于五脏者而发病,即肝风、心风、肺风、脾风、肾风。

1959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也是“三高”(高指标、高产量、高征购)、“五风”(共产风、平调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最厉害的一年,工农业生产指标定得越高越好,产量数字报得越大越好,从而“浮夸风”盛行,破坏了农业生产。

那时,我在县计划统计局工作,主管农业计划统计。我记得当年9月第一次预报全县粮食总产量为48000万斤,10月第二次预报为46000万斤,年报落实定案为30000万斤(县档案馆存档资料)。而实际情况是:根据县统计局纠正落实的历史资料为12851万斤,上报产量较实际产量分别高出373、358、233倍。

由于高产量,就带来了高征购、高提留、低口粮的后果。从统计局落实的分配数字看:1959年集体粮食总产量为12851万斤,国家征购2443万斤,占总产量的19%;集体提留3081万斤,占24%;社员口粮7327万斤,占57%,人平口粮261市斤,违背了少扣多分的原则,伤了社员的口粮。按365天计算,每人每天仅0715斤,扣除外出劳力补助粮,人平每天仅6两。农民生活无法维持,劳动积极性下降,部分耕地荒芜,造成连续三年粮食大幅度减产。由于口粮严重缺乏,营养不足,肿病号较多,非正常死亡不少。

小学课文《一分试验田》

1959年9月,彭总搬到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居住。

彭总在院子里开了许多块荒,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院子里原来有个小水塘,彭总组织警卫人员把它挖深挖宽,种上藕,养上鱼。他还买了小猪,小鸡,小鸭子,分给大家饲养。一应农事上的开支,都是他一个人掏钱,有了收获,全部归大家所有。

彭总在水塘边亲自丈量了一分地,作为试验田。这一分地土质很好,整得很平整,准备种小麦。我问他:“为什么刚好开一分地呢?”他说:“既然是试验,就得讲个科学,一分地容易计算产量。”

彭总把这块地深翻了一遍,每个土坷垃都敲得粉碎,还用手细细捏过。我说:“种庄稼都像您这样,一个人恐怕就只能种分把地啰!”他说:“这一分地可不简单啊,少说也能产个千把斤、几千斤,咱们俩够吃上一两年哩。”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他问我笑什么。我说:“您在说笑话。”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不相信?好!你保守!”引得我又一阵大笑。

劳动了一阵,坐在地边休息的时候,彭总把话说开了:“人家说要深翻我就深翻,说要多下肥我就下多肥,说要密植我什么的,我都照着做。我把力气都用在这一分地里,看一亩地到底产多少斤。”这一下我才明白,原来他种这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当时登着这里那里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十几万斤,他根本不相信。他要用自己的实践来证实他是不是保守。

为了积肥,彭总想了很多办法。他到处收集人粪尿,还下水塘去挖塘泥。一天早晨,有人跑来告诉我,彭总下水塘捞鱼去了。我赶忙跑去,只见彭总卷起裤腿,两腿沾满了泥,身上也弄脏了,正踩着塘边的浓霜,提着一筐塘泥走上岸来。我跺着脚大喊:“咳!这么冷,小心您的脚……”

彭总的脚在西北战场上冻伤过。那是打过了一场大仗,一个战士困极了,倒在雪地里就睡着了。彭总把大衣脱下来盖在战士身上,没想到自己也倒在雪地里睡过去了。这些年来,每逢气候突然变化,他的脚就肿胀酸痛。

天这么冷,他下水去挖塘泥,怎么受得了!我赶上去夺过他手里的筐,劝他说:“快洗洗脚,把鞋穿上吧,老总!”彭总朝我一个劲儿地挥手:“你不懂!你不懂!干活儿不会冻脚,停下来才要冻坏哩。”说着又跑去捡工具。我看见他那双赤脚站着直打颤,连忙脱了鞋袜下了水塘。一会儿,大家也来了,帮彭总把塘泥运上了岸。彭总累得满头大汗,望着一大堆塘泥说:“池塘挖深了,肥料也有了。今天一天就能晒个半干,把它上到咱们的一分试验田里,肥得很哩。”

这一分地的小麦,长势一直很好。快收获的时候,彭总成天在地边守护着,不让麻雀去伦理嘴。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筐”,最后一过秤,九十来斤。彭总说:“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是什么意思、“浮夸”一词的出处、浮夸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81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