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是什么年华

passionfruit2023-05-01  35

二十岁是桃李年华。而桃李年华是一个汉语成语,指20岁女子的代称,其中的桃李也通常用来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桃李一词出自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阅,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撡。”

另外,女子20岁称桃李年华,男子20岁称弱冠。这些都是年龄的称谓,在古时候是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称作“弱冠”、“加冠”。

《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 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为什么说“弱”呢?孔颖达解释说:“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原来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由此又产生一个现象:“结发”。当然,“结发”还有指结婚或者妻子的意思。

男子20岁。古代男子二十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

扩展资料

行加冠礼:

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家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1、二十岁:

(1)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弱冠”。

(2)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

2、三十岁:

而立,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3、五十岁: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4、六十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5、七十岁:

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6、一百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扩展资料:

相关年龄称谓引证介绍:

1、而立:指30岁。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注释是:朋友中有人到他的家乡,敬造的,见到那人沉默诚实,年仅三十。

2、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注释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1、二十岁为弱冠之年。

2、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3、五十岁为知命之年。

4、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5、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6、一百岁为乐期颐之年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参考资料:年龄称谓_百度百科

1、20岁,男称为弱冠,女称为桃李年华。

2、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3、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4、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5、男子20岁称弱冠。

6、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7、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

古代男子20岁称为弱冠,女子20岁则称为桃李年华。

一、弱冠

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赐以字。男子完成冠礼仪式就证明男子成年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二、桃李年华

桃李年华,指古代20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三、古代年龄称谓拓展

1、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2、孩提:两至三岁。

3、黄口:十岁以下的孩子。

4、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5、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7、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8、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9、志学:十五岁。(《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1、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12、而立:三十岁。

13、不惑:四十岁。

14、天命:五十岁。

15、知非之年:五十岁。

16、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8、杖朝之年:八十岁。

19、耄耋:八十、九十岁。

20、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弱冠之年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出自《礼记·曲礼上》。《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以上就是关于二十岁是什么年华全部的内容,包括:二十岁是什么年华、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称作什么、古人称男子二十岁为什么之年三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一百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74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