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等于(1993e-26)/12=1667e-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e-26)/(1667e-27)=16(约),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
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钾原子的质量/1667e-27)=39(约)
碘酸钾:KIO3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X3=214碘酸钾中含有一个钾原子一个碘原子因此碘酸钾中两者质量比即为相对原子质量比:39/127碘元素在碘酸钾中的质量分数: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127/214X10
1、K钾的相对原子质量:390983
近似值:39
2、N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2298976928
近似值:23
3、Ca钙的相对原子质量:40078
近似值:40
不能叫分子量!
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
相对分子质量指的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在碳酸钾(K2CO3)中,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3,12+392+163=138,即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
常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如下图所示: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前20个化学元素:
氢(qīng) 氦(hài) 锂(lǐ) 铍(pí) 硼(péng) 碳(tàn) 氮(dàn) 氧(yǎng) 氟(fú) 氖(nǎi) 钠(nà) 镁(měi) 铝(lǚ) 硅(guī) 磷(lín) 硫(liú) 氯(lǜ) 氩(yà) 钾(jiǎ) 钙(gài)。
扩展资料
2012年为止,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拥有原子序数大于83(铋之后)的元素都不稳定,会放射衰变。 第43和第61种元素(锝和钷)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
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数高达95,没有稳定原子核的元素都一样能在自然中找到,这就是铀和钍的自然衰变。
化学元素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质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 一些常见元素的例子有氢,氮和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元素
以上就是关于K相对分子质量为什么是39 怎么算出来的。全部的内容,包括:K相对分子质量为什么是39 怎么算出来的。、钾和碘的相对原子质量、请问K、Na、Ca的分子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