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缺一不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这打破了指令性计划一统天下的格局,使经济活跃起来,增强了企业活力,但同时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波动。
1988年9月,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抑制通货膨胀,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有效发挥了政府防止经济波动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整个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在治理整顿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理顺各种关系,为改革开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
扩展资料: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是对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形象比喻。“看不见的手”强调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和风险机制,市场能够促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商品生产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并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看得见的手”强调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并不能使经济自动趋向于均衡状态,必须要通过国家干预,运用各种政策手段综合调控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市场价格是衡量生产者绝对优势的一个指标,而且随着价格变动,生产者的优势也在变动,有时增强,有时减弱,有时也会从优势变为劣势。生产者就会根据市场价格来改变自己的生产结构和生产要素的流向与变动。也就是说生产要素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改变流向,这就是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怎么流动,完全受制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市场价格机制。
扩展资料:
看不见的手不能使全球形成一个利益和谐的共同体,而是留下了无穷的利益冲撞和摩擦。一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一个个人,如果不崇尚勤劳致富,而是期盼一夜暴富,如果不提倡勤俭节约,而是盛誉奢侈阔绰,那么各国利益的冲突会因为资源的衰减,也升级为世界经济大战,但是没有一个世界政府的中心可以协调这种利益的冲突。
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和自身的经济安全,在寻找全球经济利益的制高点。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国家出于驾驭全球经济的考虑,布局实施全球性战略。
“看不见的手”出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部著作,指的是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出自英国另一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看得见的手”的说法,认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保持供需平衡、维护经济稳定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看得见的手”可谓无处不在,从工厂到农村的生产队,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如何定价、如何销售,都是各级政府说了算。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国家安全、法制基础;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例如,稳定的货币供给、物价、合理的利率
和汇率);保护资源和环境;反对垄断,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照顾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
"看的见的手"(市场)和"看不见的手"(政府)
两种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目前主流国家都是同时采取两种方式来配置社会资源。
自由经济学家希望通过看的见的手,即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叫行了。事实证明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有它高效的一面,也有时市场失灵的一面。资本主义危机就是使市场失灵的表现。所以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痛定思痛,也通过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比如罗斯福新政。所以现在的资本主义危机周期越来越长,破坏力也越来越小。
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中国,也看到了通过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低效,也采用通过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控的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还在进行中。
两者指的都是如何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叫“看不见的手”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叫“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到底是什么意思、经济生活中"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