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论”理论具有哪些属性

古代六艺2023-05-01  18

理论(theory)一词源出于希腊文(theoria),意为:看、观察、反思。]

一,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亚历山大的说法:“所谓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社会学二十讲》)什么叫抽象?我们跟班上100名有上海籍贯的同学讲话,发现其中的99个会说上海话,如果得出结论:凡是上海人都会说上海话,那么,这就叫抽象或概括。如果跟100个上海同学都说过上海话,得出同样的结论,那只能称为描述。所以说,抽象总是包括着对未经观察的东西的断言。陈嘉映:“概括断言之所以带有理论性质,并非简单由于它涉及多个对象,而是由于其中包含了推论。推论才是理论的基本因素,概括则是理论的表象。”

理论建立事实之间的概念联系。从这方面来说,可以认为理论是关于各种事实的有条理的研究,是对于表达各种事实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

关于理论与事实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理论是根据大量的经验事实推断出来的。相反,事实常常倒是理论所构建出来的。我们通常总是(无意识地)根据一定的理论预设来摄取事实。另一方面,在我们进行理论化过程中,我们又受到某种真实世界的严格限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我们不能离开事实的限制来构造理论。

我们还必须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朴素辩证法中走出来,理论中的一些最关键的假设可能是非事实性的,也就是无法通过经验事实来证实或证伪。例如康德的先天范畴。其实有两种真。一种是经验真理或事实真理,华东师大校园内有两条河,我们在校园里一看,知道是真的(当然有人说这是两个湖)。通过经验观察看是否和陈述相吻合,这是偶然性真理。比如,我们可以再挖一条河,或者把闵行校区的河算上,这就是假的了。另一些是所谓必然真理,2+7=9,物理学定律,等等即是。人世间并没有2或9。

二,理论的一个基本倾向是对立于常识的。卡勒:“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民间的所谓理论只是日常经验或常识的形式化。例如星座或血型的理论,因为解释面太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反而失去了解释力。在失去解释力的地方就只好附会。

因为它必须对立于常识,所以理论必须提供一种对于社会、存在或自然的复杂的解释:“一个理论必须不仅仅是一种推测:它不能一望即知;在诸多因素中,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陈嘉映:“理论通过一套原理来解释不同领域的现象,以不变应万变。数解释了皇朝的接替、音乐中的和声、季节的变化、社会正义的形式。汤因比提供的历史理论以一个单一的样式解释了形形色色民族的历史。加速度不仅解释了直线运动,也解释了曲线运动。”换言之,她不是就事论事的解释,不是基于经验的理性态度,而是提供总体的系统的解释。零星知识会在一个原理的统辖之下形成一个系统。所以这就需要理论内部具有一种结构。例如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断言不构成一种理论。因为要解释,为什么恶是怎么发生的。必须要解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的本性会发生变化。前途是光明的(A),道路是曲折的(非A)。后者可以称之为辅助理论,其特点是它是特设的,不可以从前者自身推演出来,或者说,与理论不构成推论关系,不是系统的一个必要的元素。

要使得对立于常识的复杂的运思成为可能,还必须要依赖于一些特定的概念。概念是构造理论系统的主要材料。陈嘉映:“我们平常说我眼前这个杯子静止不动,但牛顿力学把这个状态叫作运动。这不是牛顿好闹别扭,是这样子规定运动这个概念有助于建构力学理论。”

三,理论需要逻辑上的论证,也需要与事实的符合一致。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描述西方科学的,但是也适应于对任何科学理论两个基本方面的描述:“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理论总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假设,任何理论体系都要求各环节和范畴之间由浅入深并保持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理论的有效性在于其命题是否与经验相符合。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既在价值上是好的,又碰巧显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批判理论并不将给定现实视为当然而接受,它关注的是社会的合理状态:“孤立地考察具体活动和每一活动的各部分,考察其内容和对象,需要伴之于对这种考察的局限性的具体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理论课程的(或教科书)绝对真理的幻象。“我的理论”。

理论类似于地图,不能等同于现实。

唯智主义(intellectualist):用理论来将现实沦为自己的注脚。

定义:任何理论都是一种客观上的规划(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1、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现代汉语词典》2、辩论是非;争论;讲理: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理论。3-1、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他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3-2、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他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美国

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简称:理论。 如,关于自然领域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称为自然科学理论;关于社会领域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称为社会科学理论;关于思维领域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称为逻辑学理论。 理论是指辩论是非、争论和讲道理。

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关于理论,人们往往简单化地从“解释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各种知识体系”,而没有从“改变世界”的视域把它理解和表述为“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因此,推进实践发展和实现理论创新都迫切需要重新探讨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理论的三重内涵及其功能

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其一,它以概念的逻辑体系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其二,它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如何去把握、描述和解释世界;其三,它以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性和理想性为人们提供历史地发展着的价值观念,从而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理论的三重内涵表明:理论不仅是解释性的,而且是规范性的;理论不仅是实践性的,而且是超实践性的。

首先,理论为人们提供时代水平的世界图景,从而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的改造。

现代科学和现代哲学告诉人们:“观察负载理论”,“观察渗透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人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经过理论中介的世界,而不是以“白板”的头脑“反映”的世界;是镌刻着理论的历史性内容的世界,而不是与理论的历史发展无关的自在的世界。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是历史文化的存在,而不是非历史非文化的存在,人们作为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性的获得,更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获得性的遗传,即个人被历史文化所占有,并从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化存在。正是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变化着的、发展着的世界图景,正是历史文化规范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经常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而却常常从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出发(这同样是“观察渗透理论”),把这些根本性要求简单化、庸俗化地归结为认真的“看”和仔细的“听”,而很少反思理论对观察的规范作用,甚至把理论与观察对立起来。理论与观察、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关于理论的反思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其次,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

理论

拼音

[lǐ lùn]

释义

1指概念和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正确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2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例句

毛泽东思想丰富了马列主义~宝库。

短语

靠不住的~。科学的~。先进的~。复杂的~。

近义

表面

反义

实际

事实

实践

课文出处

部编版六年级上《宇宙生命之谜》

概念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

定义

任何理论都是一种客观上的规划(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

1、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现代汉语词典》

2、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理论。

3-1、由逻辑的或数学的陈述所连接的一组假设或命题,他对经验现实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类现象提出解释。

3-2、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有关现实某一领域的任何抽象的、一般性的陈述都可称为理论,他通常包括对一般性概念的详细阐述。《哈珀柯林斯社会学词典》美国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理论”理论具有哪些属性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理论”理论具有哪些属性、理论是什么意思、理论是什么意思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60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