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谁哪个朝代

笑傲江湖大结局2023-05-01  22

李莲英,汉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进喜,是清朝人,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

李莲英在清官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贴身太监,也是有清一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宣统三年(1911年),李莲英因病而死,后葬于太监墓地北京阜成门外思济庄。

扩展资料:

发迹:

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

此时太监安得海正得慈禧宠爱,红得发紫。两人虽同时进宫,地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头。

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

同治十三年,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而李莲英此时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是太监中从未有过的。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慈禧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莲英

李莲英死于1911年3月4日。

1908年11月14日酉正二刻三分,38岁的光绪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第2天慈禧也在西苑的仪鸾殿去世。

李莲英为慈禧守孝百日之后,于第二年的二月初二,离开了生活52年之久的宫里。二年后的3月4日,李莲英死了,时年63岁。据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过世了。

1966年,李莲英的墓被挖了出来。人们发现,他的坟墓中有各种宝珠,数不清的珍珠、翡翠、玛瑙,金子做的烟碟等等。

介绍的内容: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出生于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

在1874年时,李莲英升任储秀宫首领大太监,彼时李莲英进宫才仅仅17年,年纪才仅仅26岁,可他的前辈却至少要在宫中服侍30年以上才能得任此职,李莲英的升迁之路快速到几乎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

李莲英之所以能够获得慈禧的宠信,跟他的老辣圆滑是不无关系的。慈禧太后有个爱好,就是喜欢看戏。有一天她带着李莲英一起看杨小楼唱戏之后,杨小楼唱完就请慈禧赐字。慈禧彼时正是高兴,就写下了一个“福”字,不料不慎多加了一点。

李莲英出生在清代的直隶省,也就是今天河北省的河间府。根据墓志铭的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9岁入宫。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确实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上送进皇宫当的太监,但不是9岁,而是13岁。

李莲英入宫后的名字叫李进喜,他进宫14年的时候才由慈禧太后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跟前。

此时,正值太监安得海被慈禧太后宠爱,红得发紫。后来,安得海因少年得志,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擅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砍了脑袋。

这件事使李莲英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他是一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很快就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摸主子的脾气和爱好,能够千方百计地讨主子的欢喜,同时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正像墓志铭中说的那样:“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同治十三年的时候,年仅26岁的李莲英开始任储秀宫的掌案首领大太监。这个职务一般需要进宫服役30年才有资格担任,可是李莲英这时候进宫刚满17年。

光绪五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他的主子慈禧太后日益大权独揽,他的声望地位也一天天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已经可以和敬事房的大总管也就是清宫太监的总头目平起平坐了。

到了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清朝的二品文官,级别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对太监来说,二品顶戴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虽然如此,李莲英还是在太监中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因为早在雍正时期,雍正皇帝规定太监的品级以四品为限,不能再高出这个等级。

令人不解的是,李莲英虽然受尽了慈禧太后的恩遇宠爱,却始终未能离开慈禧太后的身边,当上清宫太监的总头目敬事房大总管。

在慈禧太后与李莲英之间,几十年所形成的主仆关系与感情非同一般。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善解人意的,除了早年被丁宝桢处死的安德海,恐怕就只有李莲英了。

在《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晚清宫廷太监刘兴桥这样描述李莲英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感情:“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进得好’‘吃得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莲英便出来陪她去玩。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

这是一段十分生动的记述,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李莲英这时候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太后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与日俱增,引起了朝野的议论和不安。

光绪十二年四月,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北洋海军已经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前来检阅。慈禧太后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譞去北洋各海口巡阅。

奕譞是当时光绪皇帝载湉的生父,身份高贵,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奕譞是一个城府很深而且非常谨慎的人,在慈禧太后召见时,他主动要求派太后身边最得宠的李莲英随行,以减少太后对自己的猜忌。

光绪十二年四月十三日,醇亲王奕譞抵达天津,会同李鸿章一起乘军舰出海,先后检阅了大沽、旅顺口、威海卫、烟台等处,五月初一回到北京复命交差。

这时候朝廷中已经是一片不满之声了。监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绪皇帝奏了一本,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还说,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理当查处。

清代文人、著名的维新派人士王照则另有一番说法。

王照说,醇亲王离开京城以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意在避免他要揽权的嫌疑,李莲英可以为他作证。而李莲英一直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支旱烟袋,随时装烟,递烟。回到住处则关门闭户不见一个来访的人。

当时直隶、山东的一些地方官员,确实想要巴结这位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但都大失所望。从李莲英一向小心谨慎的表现来看,王照的北京东兴隆街52号李莲英宫外住宅之一这种说法是较为可信的。

慈禧找醇亲王问明情况后,把朱一新的奏折一通好批,并下令将朱一新降职一级,由御史降为主事。

光绪二十年,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清朝北洋海军吃了大败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可是人们不敢直接去批评慈禧太后,于是就把矛头指向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同时也捎带批语了李莲英。

朝臣们对李莲英的抨击批语,都没什么结果。主要还是因为攻击李莲英的人,都是仅凭着一些道听途说,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这当然无法动摇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信任。

说李莲英干预政事虽然证据不足,但是说李莲英贪财,那是千真万确的。曾经当过怀来县知县的吴永写过一本书,叫《庚子西狩丛谈》,书中记述了他在庚子年时的一段亲身经历。

这一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及文武百官仓惶出逃。吴永回忆,到了山西以后,太后的排场越来越大,一切费用都要地方承担,而宫里的太监就趁机找地方勒索钱财。

不仅如此,李莲英等还千方百计地敲诈勒索朝廷中的办事官员。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煜写给江宁织造广厚一封信,信中说:昨天李莲英总管又把我叫进大内,在宁寿宫的穿堂对我说:向来你们来拿图样,都要打点打点的,这一次准备如何办理?我马上回答这就写信回去让人送来。他说,既是这样,那就寄120两银子来吧!

以慈禧太后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的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慈禧太后已经年迈,光绪皇帝虽然有病,但毕竟年轻,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出现,慈禧太后死在光绪皇帝之前是必然的。李莲英这样精明刁滑,对于他来说,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一种策略。

参与过维新变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庚子那年,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第二年准备回京。他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都很华美,李莲英住的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皇帝的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惨。李莲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一问才知道他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

李莲英看到这个情况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且把自己的被褥抱过来让光绪使用。光绪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就曾经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

据说,戊戌变法后,李莲英出言谨慎,没有鲜明地表态站在慈禧一边。虽然没有让慈禧怀疑他的忠诚,但从此感情上有些疏远了。所以李莲英的墓志碑上写道:结束西逃回到北京后,李莲英“自思可告之无罪,已萌退志。”。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死于北京西苑的仪鸾殿。李莲英办理完慈禧太后的丧事,于宣统元年的二月初二,离开生活了51年的皇宫。内宫主政的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退休。

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时年64岁。他死时,得到了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不过在30年前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还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的死很可能是溥仪的父亲,摄政再丰,春太子所为!在清朝府上就要倾斜了,再风,春王子就要退休了,他终于开枪打死了他哥哥的大敌人,最后的忧虑!李莲英13岁入宫,经历了先锋、同治、光绪、宣统四朝。他不仅是慈禧太后的小棉袄,还是后宫的高官,他的一生都是传奇。慈禧太后于一九○八年逝世,李莲英像一朵没有根茎的花,在百日哀悼后离开慈禧太后。

李莲英在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二月四日逝世。当时掌权的隆裕太后,给了他一千两银子。李莲英葬在北京恩济村的宦官墓地。1966年,这座比其他太监豪华得多的陵墓被挖掘出来,除了几十件埋藏的宝物,令人惊讶的是,埋在那里的人只有头颅,没有尸体,显然,这是非自然的死亡。在这方面,李连英的死因,各种猜测,引起了广泛关注。最直接的叙述来自李连英的亲属,他们说李连英死于传染病。但这种说法遭到了质疑,首先是因为李莲英是在冬天死的,而不是在痢疾发作的时候,其次是因为这无法解释为什么墓穴里只有头,没有尸体。此外,李连英的死因,还有“太多活着的敌人被暗杀”“公路抢劫谋杀论”等等。

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李连英的时候,这一切似乎都说不通。首先,李莲英当了多年的总管后发了财,但在离宫之前,他明显已经考虑到了特里维萨的危险,把多年来慈禧太后送给他的所有财宝都交给了慈禧太后,这不仅赢得了隆裕太后的赞赏,也向社会发出了“我没钱了”的信号。在那之后,即使他身上没有白色和**的东西,他也不可能随身带很多钱,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在路上抢劫杀害一个老太监呢?其次,根据李莲英墓志铭中的相关记载和资料,李莲英一定是一个人脉广泛的人。当他第一次踏入宫廷时,他“表现得像个大人” ,后来成了太监长,更多的是“要尊重的事情,然后要宽,如果有年头,不要有一点松懈 较高的精神,较低的” ,这样一个顺利的人可以制造太多的敌人?如果没有深深的仇恨,谁不怕清廷的权威,密谋反对已经退休三年的李连英,让他死得支离破碎?

根据这种分析,答案已经在那里了: 那个做了肮脏勾当的人太强大了,以至于害怕被满族政府追究责任,他对李连英有着深深的仇恨,不仅杀了那个做了肮脏勾当的人,还把他碎尸万段。李连英的亲戚知道凶手是谁,但他们保持沉默,因为他们不想被打扰。这个人应该是清朝末代,宣统皇帝的父亲,摄政时期的蔡峰,春亲王,因为李连英杀了他的兄弟而对他怀恨在心。再风、淳王子和光绪皇帝是光绪二子,亦宣、淳王子和再风五子淳王子的儿子。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光绪国神秘死亡。

后来的考古发掘证明,他死于砷中毒,这意味着皇帝是被毒死的,死亡背后的人肯定是慈禧太后,而慈禧太后最重要的知己李连英应该是具体的执行者。在当时春亲王的位置上,他不可能被蒙在鼓里。在慈禧太后死后,春亲王不能急于杀死已退休的李莲英。毕竟,李莲英忠心耿耿地为慈禧太后服务了50多年,他急于杀死李莲英,这将极大地损害他摄政的声誉,以及他对慈禧太后背后政治局势的掌控。此时此刻,在丰,春亲王的主要目标仍然是袁世凯。他最初的想法是杀死天庭元帅,但同时又把怒气发泄在他死去的兄弟身上(在丰,秦王子认为在百日维新时期,是袁世凯的告密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以上就是关于李莲英是谁哪个朝代全部的内容,包括:李莲英是谁哪个朝代、李莲英死于哪一年、李莲英的简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37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