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3390 成语 喜容可掬 注音 ㄒㄧˇ ㄖㄨㄥˊ ㄎㄜˇ ㄐㄩˊ 汉语拼音 xǐ róng kě jú 释义 义参「笑容可掬」。
见「笑容可掬」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笑容可掬」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1>前军哨2>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3>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4>。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注解〕(1)司马懿:西元179∼251,字仲达,三国魏温县人。
有雄才,多权变,文帝甚亲重之,屡出师与蜀相诸葛亮相抗,使亮不能得志于中原,后以丞相执国政。
其孙司马炎终篡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为宣帝。
(2)军哨:军队中侦察巡逻的警戒人员,通常配置于主力部队之前,负责侦察敌情。
(3)孔明: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
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
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
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諡号忠武。
著有《诸葛武侯集》。
(4)焚香操琴:烧香弹琴,形容悠闲自若的样子。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笑容可掬」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笑容可掬」的「掬」是用两手捧取的意思。
脸上笑容多到似乎可以用手捧取,也就是笑容满溢,所以「笑容可掬」是用来形容笑容满面的样子。
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故事:三国时蜀、魏交战,蜀相诸葛亮得知魏国起用司马懿为将帅,于是派兵驻守街亭要地。
诸葛亮再三叮咛统领的马谡要靠山近水扎营,并且命令王平跟随辅佐。
岂料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劝谏,竟扎营于山顶,因此被魏将张郃所败,而街亭失守。
诸葛亮一得知败战的消息,便将驻守城中的大军分拨成几批,有的前往营救,有的到后方准备粮草,城中士兵只余二千五百名左右。
正当此时,司马懿却领十五万大军前来攻城,蜀国官员都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由于诸葛亮深知司马懿为人谨慎,所以故布疑阵,传令士兵将城上旌旗全部隐藏,并将城门大开,每个城门只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在那洒扫街道。
诸葛亮自己则是梳洗一番,带着两个随侍的小童仆,在城墙上弹琴,一付从容不迫的样子。
魏国前锋来到城下,看到这付景象,觉得事有蹊跷,不敢再前进,敢紧回报予司马懿。
司马懿不信,令军队停在原地,自己骑着快马到城前眺望。
一看之下,果然不假,诸葛亮高坐城楼之上,笑容满面地弹琴,左右各站一个小童,一个手捧宝剑,一个拿着拂尘驱赶蚊蝇。
城内百姓则是低头洒扫,完全没有祸到临头的惊慌。
司马懿见状,以为诸葛亮是要诱敌深入,城内必有伏兵,于是决定暂且退兵。
诸葛亮料想司马懿当会整军再来攻,便趁著魏军退兵的空档,带着全城百姓与军士,弃守西城,退入汉中。
而他在这场交战中,不费一兵一卒便以计退兵,不但在当时令人惊叹,后世更有人作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而诸葛亮在大敌当前时,犹能「披鹤氅,戴纶巾」,「笑容可掬,焚香操琴」,那一派悠闲潇洒、处变不惊的风范,也让后世景仰不已。
书证 01《聊斋志异.卷一一.凤仙》:「(刘赤水)揽镜视之,见画黛弯长,瓠犀微露,喜容可掬,宛然在目前,爱极,停睇不已。」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笑容可掬
形容满脸笑容的成语有笑容可掬、笑逐颜开、满面春风、满脸春色、笑容满面
一、笑容可掬
释义:形容笑容满面。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
二、笑逐颜开
释义: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八章:“大多数人都很满意,笑逐颜开,连刘财发家都分了一张八仙桌。”
三、满面春风
释义: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出处: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只见路旁走过两个老者,都是鹤发童颜,满面春风,举止大雅。”
四、满脸春色
释义: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
出处:茅盾《子夜》:“谈话自然又热闹起来,刚才发牢骚的朱吟秋和陈君宜也是满脸春色。”
五、笑容满面
释义:满脸洋溢着喜笑的容颜。形容内心欣喜、满脸和悦的神态。
出处: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正盼西门庆进他房来,满面笑容。”
1、笑容可掬,汉语成语,拼音是xiào róng kě jū,意思是形容笑容满面。
2、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成语辨析
近义词眉开眼笑、喜形于色。
反义词愁眉苦脸、咬牙切齿。
笑容可掬的意思:形容笑容满面,形容人很高兴的样子。掬:双手捧取。出自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近义词有眉开眼笑、喜形于色等。反义词有愁眉苦脸、咬牙切齿、怒目而视、冷若冰霜等。
笑容可掬地掬的意思是:用两手捧起来的意思。
拼音[ xiào róng kě jū ]
解释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近义词眉开眼笑、笑逐颜开、喜形于色、喜笑颜开
反义词凶相毕露、咬牙切齿、涕泗滂沱
笑容可掬的近义词
眉开眼笑
拼音[ méi kāi yǎn xiào ]
解释非常愉快的样子。
近义词欢欣鼓舞、欢天喜地、笑容可掬、喜笑颜开、喜形于色、眉飞色舞、眉花眼笑、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喜眉笑目
笑逐颜开
拼音[ xiào zhú yán kāi ]
解释眉开眼笑。[反]愁眉不展。
近义词喜逐颜开、喜眉笑眼、笑容可掬、喜形于色、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喜气洋洋
反义词忧心忡忡、疾首蹙额、老泪纵横、泪如雨下、愁眉不展、颦眉蹙额、闷闷不乐、哀毁骨立、愁眉苦脸、咬牙切齿、愁眉锁眼
反义词热泪盈眶、哭丧着脸、哀声叹气、潸然泪下、愁眉锁眼、涕泗滂沱、叫苦连天、叫苦不迭、泪如雨下、愁眉不展、颦眉蹙额、怒目切齿、老泪纵横、捶胸顿足
喜笑颜开
拼音[ xǐ xiào yán kāi ]
解释颜:脸色,颜面。开:舒展。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的样子。
近义词嘻皮笑脸、嬉皮笑脸、喜眉笑眼、欢天喜地、笑容可掬、喜形于色、眉飞色舞、言笑晏晏、喜上眉梢、笑逐颜开、眉开眼笑、喜气洋洋、喜眉笑目
反义词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嗳声叹气、如丧考妣、愁眉不展、勃然大怒、愁肠寸断、怒目切齿、愁容满面、怒形于色、愁肠百结、愁眉苦脸、泣不成声、愁眉锁眼、潸然泪下、痛哭流涕
以上就是关于喜容可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喜容可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满脸笑容的近义词、笑容可掬什么意思 笑容可掬的释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