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扩展资料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诗。
前两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三四句,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出“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前言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
⑿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白发三千丈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出自:《秋浦歌》其十五。
2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译文: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的译文是:
满头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是因为忧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原文:
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李白 〔唐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来比喻愁绪之长,说明愁思的深重,这是诗人奇想而出的名句。
三、四句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痛切之语。镜中秋霜,即头上白发是因愁苦之深而生,诗人明知故问,用一“得”字贯穿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诗人写这首诗时,已年逾半百,但壮心不已,志向不泯,可人已衰老,怎能不加倍痛苦!
这首诗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抒发怀才不遇、老而无成的深沉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引言: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多去学习一些文化,因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 人们可以获得很多的见解,并且人们还能够提升自己的阅历。
一、白发三千丈是什么意思白发三千丈这句话是出自李白的诗句里,这句话其实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去比喻了 人的头发总在长长,而且也要去修剪,这句诗句成为了绝妙的浪漫主义构思,同时也让人感觉到很有趣味,因为李白写下这句话是因为他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已经长满了长长的白发,是因为有份深广所造成的,于是就写下了这句,而且也发出了很大的感慨。
二、这句话的出处白发三千丈这句话出自李白创作的五言诗《秋浦歌十七首》,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 ,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而且这部作品是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啊 热情的歌颂了樵夫和船工以及渔民们的生活,而且也写了他们的爱情和他们的美好情操,充分的表现出了诗人们对普通劳动人民的热爱,而且也体现老师人们不受羁绊,从而去忘情山水的浪漫主义情怀。
三、李白的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最有个性特色以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他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而且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了他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李白也比较善于描绘自然的美景,从而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而且想象力也非常的丰富,音乐和谐多变,他善于描绘民间的文化和神话传说,从中吸取营养和素材,同时也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以上就是关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怎么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怎么解释、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翻译及赏析、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啥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