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加强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就是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资金的过分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就是利用商业信用,解决资金短期周转困难,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向银行借款,利用财务杠杆,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
一、通过对购销环节中的风险进行事先预测、分析和控制,尽量规避风险
许多企业为了实现利润、销售更多产品,经常采用赊销形式。片面追求销售业绩,可能会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或管理效率低下。例如对赊销对象的现金流动情况及信用状况缺乏,以及未能及时催收货款,容易出现货款被客户拖欠,造成账面利润很高,但实际资金却很少。对此,财务部门应加强对赊销和预购业务的控制,制定相应应收账、预付货款控制制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减少风险,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
二、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利润,增加企业价值
会计利润是当期收入和费用成本配比的结果。在任何收入水平下,企业都要做好对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做好预算,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才能够提高利润,增加企业价值。
三、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财务管理应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科学预算。预算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投资预算、人工预算、费用预算等等,这些预算使企业能预测风险,及时得到资金的各种信息,及时采取一定措施,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同时,制定的各种预算,不仅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避免部门间冲突,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而且,销售部门在销售、费用等预算指导下,还可事先对市场有一定了解,把握市场变化,减少存货的市场风险。
四、完善财务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1、明确内部管理责任制。很多企业认为催收货款是财务部门的事,与销售部门无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事实上,销售人员对催收应收账款应负主要责任。如果销售人员在提供赊销商品时,还要负收回应收账款的责任,那么,他会谨慎对待每一项应收账款。销售人员应在征得财务部门的认可后才能发货,并且要按购销合同及时收回货款。
2、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企业应在财务部门中设置风险控制员,应通过风险控制员对供应商、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建档,并进行信用等级设置,对处于不同等级的客户实行不同的信用政策,减少购货和赊销风险。风险管理员对客户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考察企业的注册资本;偿还账款的信用情况;有没拖欠税款而被罚款的记录;有没有拖欠供货企业货款的情况;其他企业的综合评价。风险管理员根据考察结果向总经理汇报情况,再由风险管理员、财务部门经理、销售部门经理、总经理讨论后确定给予各供应商及客户的货款信用数量。如果提供超过核定的信用数量时,销售人员必须取得财务经理、风险管理员及总经理的特别批准。如果无法取得批准,销售人员只能降低信用规模或者放弃这桩业务,这样就能控制销售中出现过度多的应收账款现象,减少风险。
3、严格控制信用期。应规定应收账款的收款时间,并将这些信用条款写进合同,以合同形式约束对方。如果出现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可依据合同,对拖欠货款企业采取一定措施,以及时收回货款。
4、通过信用折扣鼓励欠款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账款。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及时归还欠款是因为他们及时归还得不到什么好处,拖欠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这种状况会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效率比较低下。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对积极回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信用折扣。
5、实施审批制度。对不同信用规模、信用对象实施不同的审批级别。一般可设置三级审批制度。由销售经理、财务经理和风险管理员、总经理三级审核。销售部门如采用赊销方式时,应先由财务部门根据赊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产生的成本风险进行衡量,可行时再交总经理审核。这样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6、加强补救措施。一旦发生货款拖欠现象,财务部门应要求销售人员加紧催收货款,同时风险管理员要降低该企业的信用等级;拖欠严重的,销售部门应责令销售人员与该企业取消购销业务。
7、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存货、应收账款、现金、固定资产、管理费用等一系列的控制制度。对违反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相关责任人一定的惩罚。
8、严格控制开支,对各种开支采用计划成本预算。对各种容易产生浪费的开支要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很多企业业务招待费在管理费用中占很大比例,在计征所得税时无法全额在税前扣除。对此,企业应该要求销售人员控制招待费支出,由财务部门按其月销售收入核定适当的招待费标准。
总之,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销售及采购业务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会产生重大影响。营运资金管理应是对销售工作的控制而不是限制,促进销售部门减少销售风险,提高利润水平。企业***不仅应重视财务管理,还要协同搞好资金营运管理。
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营运是指营业的具体运行,即运营的实施部分。
因此,运营指的是全局的运行;营运指的是局部的运行。所以在管理中运营在前,营运在后。
一、“运营”和“营运”两者的概念
1、运营: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2、营运:是指经营管理者透过一些硬指标及软指标对其下属部门管理的各项作业,起到培训、督导、考核、奖惩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
3、两者的区别:运营指的是全局的运行;营运指的是局部的运行,即运营的实施部分。所以在管理中运营在前,营运在后。
4、企业运营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内容)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营运管理的特点
(1)管理面广;
(2)涉及的环节多;
(3)管理难度大;
(4)重复性强;
(5)精细化程度高。
三、营运管理的工作内容
1、人员管理;
2、营运信息管理;
3、业态优化与品牌调整;
4、客房服务与关系管理;
5、营销活动管理;
6、经营规范及环境管理;
7、市场调研。
四、营运管理现场工作3个核心要素
做好营运管理的重点是建立现场工作机制。现场工作关注的3个核心要素:
其实,“运营”和“营运”两者是一对倒序词。这两个词在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可以混用。
超市营运部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超市和便利店的营运管理工作,指导各门店的经营活动,掌握各门店的经营动态,及时进行营销分析,并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领导及相关部门。
2、制定对本部门的各种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制定对员工的考核、实施办法及其管理细则,抓好对一线岗位(理货员、收银员)的基础培训,加强对门店的监督和管理。
3、根据各超市、便利店的销售量和库存情况,调整和制定商品续订货计划、促销建议等,对门店的库存合理互调;对季节性商品提出引进和淘汰建议。
4、抓好门店服务质量、商品质量管理,督促检查和指导店长现场管理工作。
5、负责商品陈列(商品的区域划分及品牌陈列区域由采购部负责)、货架调整、超市气氛布置及美化购物环境等工作。
6、组织开展市调工作,了解市场动态,提出经营对策(包括新品引进及换季商品引进建议)。
7、协调营运部内部的营销工作,组织店际交流,开展多种业绩竞赛活动,促进各门店经营目标的实现。
8、总部各种单据的录入(包括快讯商品、新品单、进价调整单、售价调整单、店内促销单等),办理商品转签供应商和库存商品做促销的空退空进业务,分析审核门店的商品退货单据,审核门店商品的进货及退货价格差异。
9、做好食品安全索证建档工作,做好供应商证件的管理。
10、建立健全团购档案,完成团购销售任务指标。
11、为公司市场拓展选择新网点,做好新店商圈。
以上就是关于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方式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方式有哪些、运营与营运到底在管理中有什么区别、超市的运营主管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