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急需!!..................

圣烟2023-05-01  26

1、任教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

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 ,向***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年10月,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从此,在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2、罢课抗议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

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他同罢联、民青负责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罢联工作,对举行烈士入殓仪式、灵堂布置、成立治丧委员会、法律申诉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3、纪念李公朴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之权。

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流着热泪,不停地反复的说着:“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随后,闻一多与民盟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李公朴治丧委员会。

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

还不时有一个“疯女人”闯入西仓坡宿舍院内,进行蛊惑宣传和恶意恫吓。

4、最后一次演讲

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扩展资料: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失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

而一经找到了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闻一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百度百科—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家学渊源,文史,诗词,歌赋,都有极深的造诣,朱自清评价“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

他也擅长治印,这主要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当时,闻一多虽是名教授,所拿薪水无法养活家人,就挂牌治印补贴家用。

他在一封信中说:“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

在联大的两年多时间,闻一多留下一千四百多方印谱,足见其治印之苦之勤。他的印章艺术价值很高。浦江清特别撰写过一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称他是“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季镇淮《闻一多年谱》记载说,浦江清教授曾经专门解释过这两句话,说:“黄济叔是明代刻印名家,其为人长髯飘洒,喻闻先生之风度;程瑶田清代经学名家,兼长篆刻,以之拟闻先生最为恰合。”这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由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等十多位教授联合签名,名噪一时。

闻先生治印边款留言者甚多。他在一九四四年底送给华罗庚一方图章,边款写著:“甲申岁晏,为罗庚兄治印兼为之铭曰:顽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於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华罗庚后来在《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中说:“在几十年迁徙辗转的生涯中,我一直珍藏著它,每当我取出它,就想到一多先生,它上面所凝聚的患难之交的革命情谊成为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

他曾经为孙毓棠刻的一枚篆章。孙是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日留学。抗战爆发后,两人同在西南联大执教,亦师亦友。抗战胜利后,闻推荐他到牛津大学做客座教授。他为此专为孙先生治印一枚。这枚玉石印章的边款,用行草刻著一百二十六个字:“忝与毓棠为忘年交者十有余年,抗战以还,居恒相约: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顷者强虏屈膝,胜利来临也。而毓棠亦适以牛津之邀,而果得挟胜利以远游异域。信乎!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承命作印,因附数言,以志欣慰之情,非徒以为惜别之纪念而已也。卅四年九月十一日一多於昆明之西仓坡寓庐。”这是一段临别赠言,但更确切地说,是一封抗战“家书”。

朱自清说闻一多是一个斗士,治印也反映出他的这种形象。陈明远《文化人与钱》有一章《闻一多的经济生活》,其中说到在昆明学生运动遭到镇压以后的一件事。“一二.一”惨案的祸首李宗黄,竟然附庸风雅,请闻一多刻印,说明两日之内刻好,润例优厚。闻一多根本不予置理,将石料原样退回。这就惹恼了特务,公然把大街上代闻一多治印收件的商店招牌砸烂,以此泄愤。他自刻闲章一枚文曰“叛徒”。别人问他用意,他说:“我要做一个旧世界的叛徒!”

闻一多治印的润资明码标价:石章每字200元,牙章每字400元,当时昆明城为之轰动,求印者络绎不绝。但是,血气方刚的儿子闻立鹤则不满父亲挂牌治印,他质问父亲是不是发国难财。闻一多看着怒气冲冲的儿子,很久没有说话,最后说:“立鹤,你这话,我将一辈子记住。”

是诗人,是学者,是民主斗争的闻一多先生被法西斯暴徒有计划的预谋的狙击殒命了,地点在云南省城,昆明,云南全省警备司令部的所在地,云南省政府的所在地,军队、宪兵、警察挤满了小小昆明城。选择好的狙击场所是昆明府甬道十四号门前,是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的所在地,同盟机关刊民主周刊的编辑部,向北走十几步是文林街的清华大学办事处和西南联合大学,向南转变向西十几步是联大教职宿舍,一多先生的家。再向下走,是军分校旧址,现在警备司令部。顺着文林街往东走几分钟就是云南大学。日子是李公朴先生被暗杀以后 的第五天,时间是下午五时三十分,光天化日之下。用的武器当然不是本国制造的,行凶暴徒两人,在连发多少排枪弹以后,从容逸去。同殉难的是他的长子,十八岁的青年大学生闻立鹤。

杀一个诗人,一个学者,一个著名的大学教授,为千万青年和人民所景仰所爱护的民主斗士和他的儿子,在都市中,在民主同盟的省支部门前,在大学区,这是一个什么世界!什么国家!什么政府!

四项诺言哪里去了?政协的五项协议哪里去了?提审法在什么地方?(退一万步说,即使承认一多主张民主有罪吧!李公朴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父子的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全中国及全世界人民,是谁食言而肥?是谁破坏了政府决议?是谁在知法犯法?

从说谎政治到打手政治,到暗杀政治,从无耻到无赖到丧尽天良,倒行逆施,法西斯暴徒在自掘坟墓,一多父子的血祭奠了民主的大纛。

死,本来寻常得很,我少农民被驱上战场作炮灰,多少人民在草根树皮和救济物资的误用下饿死,困死。而且,一多自己也早明白他的命运。其实,何止一多,任何民主斗士都明白他自己可能的命运。他不为黑名单退缩,不为四烈士之死退缩,李公朴先生之死,他更不退缩,在得到恶意的恫吓,友谊的劝告之后,他说,我早已准备这一天!

死,在一多先生的父子,一个死忠,忠于人民,忠于民主。一个死孝,孝于人民,孝于民主。求仁得仁,只要人民得救,民主实现,他们是会瞑目安眠的。

他们是为了人民为民主而死的,万千人民明白这个,法西斯暴徒所得到的代价是更深的愤怒和民憎恶,痛心疾首。是几万几二万的闻一多和闻立鹤,献身于民主运动。

《 二 》

一多生平有三变,永远在进步,永远在追求真理。

到美国留学时代,学画学文学,回国后以新诗人出现于文坛。代表作中《死水》。

中年转变方向,研究诗经,搞甲骨文,金石文,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权威,更进一步,研究古民俗学,读龙,谈图腾,谈图案画,写了许多专门论文,代表作是关于诗经和楚辞和研究的两部大著作,尚未杀青付印。

晚年,不写诗了,也不能,不许可做研究工作,把全时间全生命献给民主运动,成为中国民主同盟***之一,代表作是几年来昆明的民主运动高潮。

富于感情,容易冲动,三年前罗努先生还说笑话,说一多第四变会变到哪条路,一多的答复是再不会变了,因为已经走上追求真理的路。

路是走出来的。可是他在没有走这条路之前,对政治是一丝一毫也不感兴趣的,成天埋头在书斋中,在故纸堆中,是道道地地象牙塔里的人物。

终于有一天,这位诗人,学者,教授,被赶出象牙之塔了,正如他自己所说,被撵到十字街头。

到了十字街头之后,他走上了为人民服务,***民争取和平民主的大路。

而且,对研究工作,还是不能忘情,他在日夜祈求联合政府实现的一天,民主政治得到保证的一天,立刻退回书房,重温旧学。说实话,一多是厌恶政治的,不适合于政治工件的,然而,现实的环境强迫他非放下书本不可,非参加政治活动不可。为人民,也为了自己。

他是痛苦的,忧郁的,在含着眼泪,抛弃心爱的工作,去参加他所最不赶兴趣的工作。

他在加倍的努力,要尽量缩短人民受苦受难的时间,要尽量提早自己回到研究室的时间。

从白忙到晚,用嘴、用笔、用两条退,在工作,在战斗。

加倍的努力,加倍的工作,为了之,缩短了他的生命历程,还带是他所钟爱的长子。

《 三 》

一多夫人高孝贞女士,典型的妻子和母亲。身体不很好,经常害病。十几年前受过大惊吓,到如今,一有什么大响声或意外的变化,就受不住,一躺几十天。

大儿子闻立鹤,青年民主斗士,“一二·一”那天,和法西期暴徒战斗受了伤,一拐一拐走回家,妈妈妹妹劝他休息,他说:“妈妈,我是闻一多的儿子,闻一多的儿子是不能休息的。”

二儿子立雕,三子立鹏,四女闻名,五女闻翔,均幼。

几年来一多家庭的窘况,我是很深切体会的。他住在乡下史家营的时候,一家八口(连老女佣)光包饭就得要全部月薪的两倍,时常有一顿没一顿,时常是大锅清水白菜加白饭。敌机绝迹以后,搬进城,兼了昆华中学的国文教员,每月有一担米,一点钱,加上刻图章,勉强可以维持,去年夏天,昆中新校长到处放空气,说某人要辞职,幸亏学校新盖了宿舍,抽中签,住在我紧对面,米没有了,得买,菜钱,靠刻图章,石章一字一千,牙章二千,刻一天吃一天,一天没有主意,就得借贷。到了真没有办法的日子,太太和老佣工去摆地摊,卖旧衣旧鞋。有一天,我问闻太太,卖了多少,她苦笑一声说:“三十多件破衬衫卖了三千多元,反正够明天一天了。”

刻图章得食指长茧,右手发抖,往往在夜阑时,我在写文章,反映头一看,对面窗子中一个操劳过度的中年人,也正在用劲刻象牙。

一多原名多,一字是他同班光旦先生赍加的,罗努先生曾叔伟先生都是他的同班生。

一多比我大十岁,为了特种原因,我叫他多公,多九公,这两个新名字,两三提来一般朋友都已很熟悉了。

“身后萧然”四个安是不能形容一多身后的怪况的。他这一家根本在饥饿线下,说不上萧然。

一多就这样的死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三年来同苦乐,同忧患的情形,也记得在离开昆明前一天的情形,孩子们围住他:“吴伯伯走了,我们怎么办!”都哭了。也记得第二天清晨他们全家到大门口送别的情形。

我愿意代表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对一多夫人和孩子们说,有办法的。一定有办法,而且非有办法不可。

这几天来,我噘了公朴,接着又哭一多父子。我是向来不肯哭的,然而,我哭了,两天来都在哭。

我相信,全国人民也在哭

生平: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中国***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个人成就: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人物评价: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

闻一多是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生于1899年11月24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

1932年秋,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

1946年7月11日,闻一多为《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

1946年7月15日,在闻一多主持完《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后,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扩展资料: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诗集《红烛》及后来的《死水》出版,成为现代诗坛上的经典之作,闻一多也成为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

闻一多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者。自从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诗》、《周易》、《庄子》、楚辞、金石、甲骨文以及唐诗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并著有《天问疏证》、《九歌·九章解诂》、《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书,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失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而一经找到了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一多

以上就是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急需!!..................全部的内容,包括: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急需!!..................、为一多先生治印、哭亡友闻一多先生 吴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507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