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2001年上海试卷第三题的甲段,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而在描述之前,先在第3段中赞美大海的宽广与汹涌,那么,面对第13题"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什么"的提问,其作用恰如参考答案所说:烘托"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如2004年全国卷Ⅳ选文《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其作用肯定就是反衬。再联系选文中"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等描写作者自己的语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如2003年全国卷的选文《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根据题目,先找到第四段,发现它是选文中最长的一段,当属较长的中间段,而且叙写的正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乡土情结,所以,它的作用和好处应当是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的基础上再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发挥。那么看看答案,果然如此: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文章中的题目就是用最简短直接的标题吸引读者的,它是一篇文章的概括;
开头是引导读者读下去的兴致所在;
中间是引经据典,承上启下、一篇文章的灵魂;
结尾是将整篇文章归纳总结,完成升华的重要部分。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每一个部分都必不可少,而且要做到合理安排每部分的内容,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文章中段落内容的作用: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文章中结构的作用:
开头:
1,开篇点题。
2 ,设置悬念 。
3,引起下文;。
4,总领全文 ,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
1,承上启下。
2, 照应开头 。
3,做铺垫。
4,埋伏笔。
5,对比。
结尾:
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扩展资料
分析文章结构的注意事项:
(1) 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
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
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
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2)注意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是文章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还有并列式 ,递进式,对照式。
(3)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1)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
a, 衔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b ,表递进关系的:如“更、而且” c 表转折的:如“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c,表总结的: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 e 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2)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
3)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4)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
(5)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变换。
(6)注意语句间的联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
常用的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法:
1)时间推移分段法:注意抓住时间词。 (记叙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2)空间转换分段法:注意文中空间方位、地点的变换。(记叙性说明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3)内容性质分段法:主要根据文中所写人、物、事等内容的不同划分。(记叙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4)情节过程分段法:按情节的展开过程分段。
以上就是关于中心段的作用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心段的作用、请问语文中的题目,开头,中间段,结尾,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如何答题)、文章中段落内容和结构的作用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