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有哪些特色

重生渔家女2023-05-01  22

蒙古鹿棋

蒙古鹿棋(蒙古族鹿棋),蒙古语称“宝根·吉日格”,是传统的启智类游戏。棋子模拟狗和鹿的争斗过程,是蒙古族传统娱乐项目之一。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在智慧类的民间体育中有着很好的学术价值,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民俗、社会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2007年6月15日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11日吉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增补项目。

历史渊源

蒙古鹿棋,蒙古语称“宝根·吉日格”,是蒙古族传统娱乐项目之一。据考证:鹿棋起源于七、八世纪以前,古代游牧人的娱乐活动,除了赛马、斗骆驼和舞蹈之外,还有鹿棋等娱乐活动。在古老的银山、阴山苏木土沟畔和乌兰察布草原上,都发现了古代的鹿棋岩画。

鹿棋介绍

鹿棋棋子分为鹿和狗(蒙古语称“脑海”、“宝格”)两种。棋盘上有山和原(蒙古语称“乌拉”、“塔拉”)。棋盘呈方形,纵横线各5条,交叉成25个点。中心纵线的两端各有一座山,一个呈平顶形,一个呈尖顶形,内画十字线,也构成几个交叉点。两人对弈时,一方执2子,为鹿方(先走子);另一方执24子,为狗方。对战中“鹿跳吃狗,狗围堵鹿”。狗方若能困住鹿方,狗方为胜;若困不住,鹿方为胜。民间也有将此棋艺的“鹿吃狗”称为“狼吃羊”,是传统的启智类游戏。

根据其规模,过去流传着2个鹿24个狗的鹿棋和4个鹿64个狗的鹿棋,目前蒙古族的民间广泛流传前者。

游戏规则

鹿棋由两个人对弈,一个人执“鹿”,另一个人执“狗”。下棋前先摆棋盘,把2个“鹿”摆在2个“山”口,把8个“狗”摆在棋盘内呈四方的8个点上。下棋规则是:“鹿”可以在整个棋盘上走动,而“狗”只能在大正方的区域走动,不能进“山”。鹿和狗每次只可走一步,可以走直线,也可以走斜线。

下棋的时候,执“鹿”的人先走。在同一条路线的3个位置上如果“鹿”从一边的位置跳过“狗”走到另一边的位置,就吃掉了被跳过的“狗”,将其从棋盘上取下来。执“狗”者的目标是把“鹿”圈住,执“鹿”者的目标则是把“狗”全部吃掉,不被“狗”圈住。执“狗”的人先把布棋时没摆在棋盘上的16个“狗”每次一子摆上棋盘,可任选位置。待把“狗”全部摆到棋盘之后,可以移动棋盘上的“狗”,设法围住“鹿”。在与“鹿”同一条线上两个“狗”挨着排列时,“鹿”不能吃“狗”。“鹿”的周围都形成这样的布局,即“鹿”被圈住,执“鹿”的人就被判定为输棋了;执“狗”者如果被跳吃的多,而无法围住“鹿”时,就为输棋。

文化价值

鹿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蒙古族传统的竞技娱乐项目,是蒙古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的棋类。

鹿棋棋盘纵横交错,变化无穷。一千多年来,在蒙古族民间一直盛行不衰。“鹿吃狗”到“狼吃羊”的演变,表现出了游牧民族与牲畜的密切关系,人能征服和驯化动物的能力。

在民间的普及与传承中体现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鹿棋是蒙古族民间典型的棋艺之一,历史悠久、群众性强。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在智慧类的民间体育中有着很好的学术价值,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民俗、社会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

鹿棋体现了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是激发人们斗志、建设精神文明的大众性传统项目,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文化建设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

濒危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蒙古族赖以生存的草原环境、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过去,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鹿棋,已经被现代的网络、电视以及其他文体活动所取代,到21世纪初,只有偏远地区的蒙古族群众,时常对弈鹿棋,其原生态的更多内容难以保持。一些棋艺较好的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有的相继谢世,传承人较少。在流行的各类文体活动中,蒙古族传统的鹿棋并非其中的内容之一,其衰弱趋势日益严重。

如今,2007年6月15日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11日吉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增补项目。

塞音吉雅为了让古老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在蒙古鹿棋传承和“非遗”申报的道路上,他用了人生最宝贵的34年光阴,他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鹿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唯一继承者,目前他正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象棋广场地下商场里紧张筹备着蒙古鹿棋文化园项目,文化园项目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具备蒙古鹿棋制作、交流、推广等多项功能。

塞音吉雅制作的精美木质“鹿”与“狗”旗子

伊金霍洛旗民族幼儿园,塞音吉雅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内蒙古博物院开实践课“围鹿棋”

来源:百度、正北方网、松骏网

蒙古族传统游戏——蒙古鹿棋

2017-06-14走遍草原

全世界有蒙古族人口超过1000万,在我国约有600多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三省、新疆、青海等地,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占大多数。居住在内蒙的蒙古族人,以牧业为主,骑马放牧是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冬天,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一带,这里冬天牧民们闲暇下来,在冰天雪地中最爱一种运动,那就是摔跤。在内蒙古,摔跤不叫摔跤,叫搏克,摔跤手叫“搏克庆”,是草原上蒙古族汉子最为喜爱的一种竞技,在一些活动和赛事中经常出现。

都说吃牛羊肉长大的人力气大,在内蒙古的摔跤场上会得已验证。蒙古族汉子不但长得高大威猛,在摔跤过程中,普通人根本不敢较量。曾亲眼见一个汉族小伙为了试试他们的力气到底有多大也上场摆开架势,让一个50多岁的蒙古族汉子一只手就把他拎起来摔在地上,使一旁的人再不敢上前比试。

每年的冬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热闹的时候,也是非常盛大的一个节日,牧民们聚集在节庆活动现场,各展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最少不了的,还是骑马摔跤射箭,最有看点的,是蒙古式摔跤,也就是他们所称的搏克。

蒙古式摔跤没有年龄性别等限制,有时还会看到有妇女和儿童参加。在内蒙古各地市,锡林郭勒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摔跤高手这里最多,有多人曾在世界摔跤比赛中获得过冠亚军,所以提到蒙古族搏克选手,一定会让人想到锡林郭勒云集高手。

蒙古族人为何如此青睐摔跤,除了自身为强健体魄外,其实还要缘于一个人,那就是他们十分崇拜敬仰的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时代,已涌现众多摔跤好手。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强大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进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了后来,这三项融为为一体,并称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广泛流行于蒙古草原,并被称作“勇士三项竞技”。那时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而摔跤(搏克)是其中之精华。一个蒙古族男子如果不会这三项,会被人笑话,姑娘都不爱。

发展至今的蒙古族摔跤,随着现代生活的融入,具有这种技能的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老龄化,年轻的草原上的孩子们大多已远离草原到异地就业或打工,勇士三技能,也面临着传统少有人继承的尴尬。

但于上了年岁的蒙古族汉子们来说,只要一摔跤,感觉浑身都是劲,冬天里越摔越勇,有人常常在零下20多度的极寒天气中光着膀子上阵,一方面显示出他们的威猛,另一方面,他们说,只要俩人一较量,全身一会儿就出汗。

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 手抄报是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等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重大的节日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祝愿或庆祝或歌功,比如迎元旦、迎“五四”、庆“七一”、庆国庆等。最近由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共同举办的“2003年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手抄报大赛” ,许多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里,我与大家谈谈怎样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大体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搏克在蒙古语中代表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称摔跤选手为搏克沁。有人说蒙古族是一个搏克沁民族。据考证早在西汉初

期在我国北方匈奴人中便盛行摔跤。据考古研究1955—1957年陕西省长安坡西的发掘报告描述葛贤庄104号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个长方形铜牌上面刻有两个匈奴人正在摔跤摔跤的架势、套路和今天的搏克相似。因此一般认为搏克摔跤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发展至元代搏克在辽阔的草原广泛开展起来由于社会安定搏克的比赛规则发生了变化胜败的标准是将对方摔倒在地这与现代搏克比赛规则基本相似。搏克逐渐成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史载部落联盟的民主选举摔跤的超群者才有当选首领的资格。成吉思汗年代摔跤还是争汗位、选将领的主要条件成吉思汗还规定在出征前和凯旋时都要举行以摔跤为内容的那达慕。

元代的女子也擅长搏克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的侄儿海都王的女儿艾吉阿姆虽是一位美女但酷爱搏克她曾以搏克选婿结果没有一个男子能战胜她她因此赢了一万多匹马这个故事已传为草原佳话。

到清代搏克又有了大的发展重大的喜庆节日和祭祀都将其作为活动内容之一。在清朝皇太极进军中原之前为了取得蒙古贵族的支持便经常与他们进行联谊聚宴而摔跤是聚宴中不可缺少的助兴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搏克成为弘扬民族体育促进民族团结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体育活动。为了让搏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大体育工作者在搏克的比赛规则和民族特色上进行了大量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使搏克这一古老而又优秀的传统体育活动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搏克的跤衣蒙古语称卓得戈因为形状有点像蝴蝶展开的翅膀,因此又叫蝴蝶坎肩。多用香牛皮、马皮、毡子和布制成上面镶有用银或铜制成的镶包也称为泡钉既便于对手抓握又独具民族特色。在跤衣背后正中央饰有蒙古族特有的精美图案图案有龙形、鸟形、云朵形等,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衣用宽皮带扎系外面再缠一条青、红、黄三色的布制成的围裙青色象征蓝天红色象征太阳**象征大地。在平时具有遮挡腰带的功用。跤裤蒙古语称班泽勒用16尺以上的白布缝制而成穿着后肥大多褶能够有效避免摔跤选手大量出汗时跤裤贴在腿上。在跤裤外套穿一件无裆套裤蒙古语称陶胡。套裤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有孔雀羽形、火形等图形图案鲜艳、古朴美丽。现在女子搏克手穿彩色的套裤套裤能有效地保护摔跤选手的腿和膝。摔跤手在比赛前一般要用一条宽2厘米长6尺左右结实的牛米绳为脚下穿的圆头靴或马靴加固绑实用以防止在比赛中滑倒或靴子破裂。早先用棕毛绳穿上竹片作为护腿插在靴黝里后绑在小腿上。摔跤选手脖子上套一个五色绸穗制成的将嘎将嘎又称护身颈结。是由哈达制成圆环形上面缀有标志获胜的绸穗将嘎的彩条越多标志着选手曾经获得的冠军越多。有人比喻它为太阳还有人说它像雄狮脖子上的长毛。

以上就是关于蒙古族有哪些特色全部的内容,包括:蒙古族有哪些特色、蒙古摔跤是一项著名运动,为何蒙古族汉子喜欢摔跤、搏克手抄报英语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99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