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古人所说的一丈是10尺,而一尺呢,又等于现的015米一032米。因为在古代,丈量的尺寸不统一。
下面按历史朝代说明:
商代的时候,一尺约合015厘米;一丈就是150厘米。(一米半)一寸就是15厘米。
西周:一尺约合017米,一丈为170厘米;一丈是17米。
东汉:一尺约023米,一丈为230厘米。;一丈是23米。
南北朝:一尺约023米,一丈为230厘米;一丈是23米。
秦朝:一尺约02米,一丈为200厘米;一丈是两米。
一丈是333米。现在的1丈=10尺=100寸,在国际单位中,1米等于3尺,所以1丈就等于333米。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咫、跬、矢、毫、厘、分等。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
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手的长度相近,容易识别,所以古时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识也”等的说法。古代的尺要短于现代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代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代的2212厘米左右。
国际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我国采用的长度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是一致的,即以“米”作为我国法定的长度计量单位 。
1丈等于10尺,1尺等于10寸,1尺等于3333cm,一丈等于3333cm等于3333m。
古代的长度单位:肘、虎口、掌。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跬、步、常、矢、筵、几、轨、雉、里、毫、厘"等。
《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古代最微小的长度单位是“忽”,按尺计算,一忽等于一千万分之一尺。
十忽一丝,十丝一毫,十毫一厘,十厘一分,十分一寸,十寸一尺。据考证,“尺”在历代所表长度也不尽相同。
介于“尺”与“寸”之间的是“咫”,咫为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为六寸二分二厘。《国语。鲁语下》:“其长尺有咫”,“咫尺”连用表示很短很近,如“咫尺不相见”
、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在南北朝以前,一尺约合现代的22~~24厘米。南北朝以后,一尺约合29~~32厘米。
古代的长度单位:肘、虎口、掌。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跬、步、常、矢、筵、几、轨、雉、里、毫、厘"等。
古代的长度单位,都以黍为准。
1、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十分为一寸。《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
2、寻:1寻= 8尺=1米6,与"步"接近。"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
3、仞:又写作“轫”。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1仞=周制8尺(约合18米),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
4、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5、扶:四指并拢的宽度为"1扶",古代有"1指为寸,1扶4寸"的说法。
6、庹:双臂伸展后的长度为"庹",1庹≈5市尺。
7、墨:也等于5尺。1墨= 1庹
8、步:1步= 1寻= 2跬,
9、常:"倍寻为常",所以:1常=2寻。
10、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有定制,为古八尺。后引申车轮过后的印痕为"轨"。1轨=18米。
11、引:1引= 18米
12、稚:长三丈、高一丈为"稚"。
13、匹:四丈。绢以四丈为一匹。《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即“二丈”。
14、舍:三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 “三舍”即“九十里”。
各个朝代的尺寸代表长度不尽相同。
三国时期
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241厘米
所以 这样算 刘备在170cm左右 张飞190cm左右 关羽216cm左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尺 = 158厘米,1寸 = 158厘米
战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秦
1引 = 10丈,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引 = 2310厘米,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汉
1引 = 10丈,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引 = 2310,1丈 = 231,1尺 = 231,1寸 = 231,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西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北朝: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米,1分 = 0296厘米
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米,1分 = 0296厘米
唐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小尺:1丈 = 300厘米,1尺 = 30厘米,1寸 = 3厘米,1分 = 03厘米
大尺:1丈 = 360厘米,1尺 = 36厘米,1寸 = 36厘米,1分 = 036厘米
宋元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312厘米,1尺 = 312厘米,1寸 = 312厘米,1分 = 0312厘米
明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尺 = 34厘米,1寸 = 34厘米
量地尺:1尺 = 327厘米,1寸 = 327厘米
营造尺: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
清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丈 = 355厘米,1尺 = 355厘米,1寸 = 355厘米
量地尺:1丈 = 345厘米,1尺 = 345厘米,1寸 = 345厘米
营造尺:1丈 = 320厘米,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
关羽九尺约为2178米,张飞八尺约为1936米,刘邦七尺约为1694米
刘邦属于正常身高,关羽身高极高,他们都是武将,这种身高都很普遍
丈:明清时,木工一丈合今311cm。
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着一根棍状的东西。后用作量词,作十尺。夫部曰,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寸:10寸等于1尺,1寸约合333厘米,1米=30寸。
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尺”、“丈”为十进制(10寸=1尺,10尺=1丈),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
尺: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厘米。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
中国单位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
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人所说的"一丈"是多少尺一尺又是现今的多少米全部的内容,包括:古代人所说的"一丈"是多少尺一尺又是现今的多少米、一丈是多少米、尺寸丈的换算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