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
2、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
3、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
4、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
5、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
6、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7、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8、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9、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10、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11、十一月:冬月、建子、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12、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扩展资料: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份
现在的季节应该是初夏,到了五月5日就立夏了,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1。天文划分法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2。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3。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4。农历划分法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5。候温划分法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春节算冬天。
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扩展资料:
一年四季划分: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季
四季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
四季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扩展资料
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参考资料
四季-百度百科
一般情况下,中国中部的四季大致划分时间
四季 按节气起止 季节包含节气 公历大致起止时间
春 立春——立夏前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2月5日—4月5日左右
夏 立夏——立秋前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4月5日——7月7日左右
秋 立秋——立冬前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7月7日——11月8日左右
冬 立冬——立春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1月8日——2月5日左右
下面是详细的资料,你也可以看下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 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5.候温划分法
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摘自《自然科学基础(下)》
四季究竟是如何划分的对于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划分标准例如:天文学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 国古籍上多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端;民间又习惯以农历正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致九月为秋季,十月至腊月为冬季;而气象学上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
事实上,由于 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千差万别,当南方各省已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之际,北方各省还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之时所以,用上面提到的几种划分四季的方法并不能恰切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情况因此, 国在气候学上又通常应用候(5天,一个旬为两个候)平均气温来划分四季,即候平均气温高于22度作为夏季的开始,低于10度作为冬季的降临,介于两者之间,天气不冷不热的时候作为春秋两季(上半年为春季,下半年为秋季)
考虑天文因素,是以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和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时刻为参考点划分四季我国习惯于以这四点作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中点;而西方则是以这四点作为各个季节的起点划分四季然而这两种分法都不能真实地反映气候情况用这种方法,似乎地球上处处都可分四季
从节气上讲,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这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计算的,比较精确
习惯上,2至4月份是春天,5-7月份是夏天,8-10月份是秋天,11-1月份是冬天,这种说法不够精确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地球上的温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一种地带性现象而且,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南北两半球的四季是“反相”的
四季的娈化既是一种天文现象,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侧重考虑某种因素(天文的或气候的),可以有两种划分四季的方法
考虑天文因素,是以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和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时刻为参考点划分四季我国习惯于以这四点作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中点;而西方则是以这四点作为各个季节的起点划分四季然而这两种分法都不能真实地反映气候情况用这种方法,似乎地球上处处都可分四季
以近代气候因素来划分的四季是较科学的它是以候温为标准(5天为一候,全年分为72候,每候的平每气温叫候温)将高于22℃的时期定为夏季,低于10℃的时期划为冬季,介于二者间的为春、秋季这样,各地四季的起止日期不尽相同,且地球上大部分地区没有完整的四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端近代气象学家为了客观、准确地划分处于不同纬度和不同地形的各地的季节,发掘和利用我国的气象资源,提出了以温度为标准,并兼顾一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动、植物活动和生长规律来划分季节的方法即是以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作为冬季,高于22℃的作为夏季,介于10℃至22℃之间的作为春季和秋季
正月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
正月,即为“建正”之月,在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历法建正,原是摄提纪论十二月建的概念。后经演变,亦用来指其它历法的首月。现通常指农历的第一个月。
夏历以春一月为正月,相当于在干支历建寅之月;商历以冬十二月为正月,相当于在干支历建丑之月;周历以冬十一月为正月,相当于在干支历建子之月;秦历以冬十月为正月,相当于在干支历建亥之月。这便是夏历建寅、商历建丑、周历建子、秦历建亥说法的由来,其实它们分属不同的历法,是对应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正月是什么月全部的内容,包括:正月是什么月、现在是什么季节哦季节是怎么分的呢、春节算什么季节是算冬天,还是春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