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属于河南省。
三门峡,河南省地级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介于北纬33°31′24″~35°05′48″、东经110°21′42″~112°01′24″,三门峡市东西横距153公里,南北宽132公里,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现辖2区、2市、2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
三门峡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具有“成份多、农村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全市现有少数民族32个,已于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门峡市常住人口为2034872人。三门峡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厚重,辖区内河流河溪较多,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7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三门峡市简介
三门峡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降雨量一般在400毫米-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0516小时。
三门峡市处于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300至1500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山区面积5750平方公里,丘陵面积3777平方公里,川原面积969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548%、36%和92%。
三门峡市地形多样,地形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海拔24138米的小秦岭老鸦岔脑峰是河南省最高峰,老鸦岔脑山区已经开辟为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市区座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三面临水,形似半岛,素有"四面环山三面水"之称。
百度百科-三门峡
截至2019年6月,三门峡市下辖2个区、2个县、2个县级市,分别是:湖滨区、陕州区、卢氏县、渑池县、灵宝市、义马市。
1、湖滨区
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素有“黄河金三角”之称,周边有运城、洛阳、郑州、西安等大中型城市,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隶属三门峡市管辖,是三门峡市唯一的市辖区,也是三门峡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湖滨区总面积164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6月,湖滨区辖湖滨街道、前进街道、车站街道、涧河街道、大安街道、会兴街道、崖底街道、向阳街道等8个街道;交口乡、磁钟乡、高庙乡3个乡;1个开发区。
2、渑池县
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崤山分水岭上,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是秦、晋、豫三省之结合地带。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国土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667公顷。县政府驻地东距省会郑州170公里、距洛阳市74公里,西距三门峡市58公里。
截至2019年6月,渑池县辖5个镇、7个乡: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仁村乡、果园乡、陈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共有行政村235个,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3、卢氏县
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3山,北邻灵宝市,东连洛宁县、栾川县,南接南阳市西峡县,西和西南与陕西省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接壤。县境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6月,卢氏县下辖9镇10乡,分别为城关镇、东明镇、杜关镇、官道口镇、范里镇、五里川镇、官坡镇、朱阳关镇、双龙湾镇、文峪乡、横涧乡、汤河乡、瓦窑沟乡、双槐树乡、狮子坪乡、徐家湾乡、潘河乡、木桐乡、沙河乡。共有352个行政村。
4、灵宝市
位于河南省西部,南依小秦岭、崤山,同陕西省洛南县,河南省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河南省陕县毗连;西与陕西省潼关县为邻。截至2019年6月,灵宝市辖10镇5乡,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灵宝市地处黄河中游,是人类最早活动和发祥地之一。且位于古代长安、洛阳两大古都之间,古墓葬、古遗址遗存丰富。解放后,相继出土了两万多件珍贵文物,有近百件文物属全国罕见。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5、义马市
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跨北纬34°42′—34°46′,东经111°50′47″—111°50′49,东距省会郑州183公里,西距三门峡市65公里。市区东起黄楝坡,西至塔尼东小河,长14公里,南起新区办事处南大岭,北至平顶山,宽9公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
义马钟灵毓秀,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北魏时期的鸿庆寺石窟、项羽坑杀20万秦卒的楚坑。慈福行宫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址8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门峡
参考资料来源: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市总面积10475平方千米(根据民政部《简册·2006版》)/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748万人(2005年底)(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邮编:472000 代码:411200 区号:0398 拼音:Sanmenxia Shi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广阔的前景。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有融观光、登山、避暑为一体,享有“ 小华山”之美称的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的陕州老城风景区(陕州公园);风光旖旎、 景观险胜、古迹遍布的三门峡黄河游览区等。近年推出的“黄河之旅”旅游线路,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14条旅游专线的第二条,推向国际市场。
三门峡属于河南省。三门峡位于河南省西部,东邻千年帝都洛阳城,南接宛城,西望古都Xi安,北与三晋隔黄河遥相呼应。历史上是三省交界处的经济文化中心。三门峡是1957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修建而崛起的一座新城市,也是黄河沿岸城市中离黄河最近的城市。相传大禹治水时,削龙门开柱,在黄河中游形成“人门”、“鬼门”、“神门”三大峡谷,故名三门峡。扩展数据三门峡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黄土塬为主,其中山地占548%,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谓“五岳四陵一枝川”。大多数地区海拔在300到1500米之间。小秦岭老鸦茶,位于灵宝市,是河南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三门峡市位于黄河南岸的阶地上,三面环水,形似半岛。素有“三面环山,半城烟村,半城田”之称。
三门峡属于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
1957年,国家在三门峡兴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同时成立三门峡市,一座新兴的城市崛起在黄河之滨,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三门峡市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豫西边陲。
延展:
三门峡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西接关中,北邻三晋,东守中原,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郑西高铁横贯东西,209国道、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和浩吉铁路连通南北,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此。
截止到2019年12月河南三门峡没有峡县,三门峡市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共6个县(市、区),62个乡(镇)(33个乡,29个镇),1363个村,12个街道,135个社区。
三门峡位置: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东北接洛阳市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
南同南阳市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地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和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
扩展资料
三门峡风景名胜:
1、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区位于市区的生态区,东起金昌立交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规划面积590公顷,是在陕州故城遗址及青龙、苍龙两条涧河治理改造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起来的。
2、仰韶村遗址
仰韶村遗址由北而南,地势由高向低,呈缓坡状。遗址长约900米,宽约3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5米。由于被发源于韶山的两条自然冲沟不断下切,在遗址两边形成了东西两条深沟。这2条沟在遗址南部相交,汇成小寨沟向下直达南部的涧河,使遗址成半岛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门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仰韶村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门峡市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
以上就是关于三门峡市属于哪个省全部的内容,包括:三门峡市属于哪个省、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哪些县、三门峡在那里啊 具体的位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