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门前弄大斧 歇后语


下句是献丑

明朝有位名气并不太大的诗人梅之涣,曾去唐代大诗人李白墓前凭吊他发现在这伟大的诗人墓地,有不少人自命不凡题了诗,那些低劣的“诗“实在太糟糕,于是,他也写诗一首:“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爷!”讽刺那些自不量力者

这诗引用了中国著名能工巧匠鲁班的典故,加速了原有成语“班门弄爷”的传播鲁班本姓公输,名字是班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所以,人们又叫他鲁班,他是中国建筑工匠的鼻祖鲁班的名字常同能工巧匠、行家、专家等同起来,因此,“班门弄斧”的意思是在鲁班家门口摆弄木工的斧子,比喻在专家面前献丑梅之涣的诗中写“采石江边一堆土”,是说大诗人李白埋葬在安徽当涂县长江边的采石矶上;“来来往往一首诗”当然是说来往人们都爱胡诌一首诗了;最后直接讽刺那些无名小辈在李白身边卖弄诗文,正如同在鲁班门前摆弄大斧子一样啊!

“班门弄斧”的较早使用者,应推唐代柳宗元他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自谦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欺强颜耳”这里“班”指鲁班、“郢”指楚国郢都另一著名工匠,意思是自己在这些专家面前献丑,真是勉为其难啊!到宋代,欧阳修使用“班门弄斧”成语,已同现代的用法完全一样了他给诗人梅圣俞送去自作诗七八首自谦地说:“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班门弄斧

解释: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多用于自谦。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字太白,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浏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他《为王氏伯仲唱和诗》所作的序中说:“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参看“斧正”。“强颜”,是厚着脸皮的意思。)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了它的雏形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施展本领。

以上就是关于鲁班门前弄大斧 歇后语全部的内容,包括:鲁班门前弄大斧 歇后语、谚语鲁班门前抡板斧、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87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