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后一位皇后婉容为何入狱,又为何在监狱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韩国bj2023-05-01  34

婉容之所以入狱主要是因为伪满政权失败。并且她在婚姻内出轨令皇上非常的恼怒。当时的婉容因为某些事情的刺激导致了她的精神出现了问题,还有因为长期吸食鸦片的缘故导致了她已经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其实在前期溥仪非常喜爱婉容,两个人当时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婚后的生活也非常的美满。但是皇帝并不可能只宠爱她一个人,在两个人的蜜月期结束之后溥仪就喜欢上了他的妃子文绣。婉容并不允许自己失宠所以就经常与文绣针锋相对。

由于当时溥仪只是一个傀儡让溥仪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慢慢的他的脾气也不像之前那样好。再加上他当时对文绣的喜欢所以对婉容的态度就非常的冷漠。而婉蓉的婚姻由美满到令她失望透顶,这其中的反差非常的大。她不愿意面对现在悲惨的生活,只能用吸食鸦片来麻痹自己缓解自己的压力。

由于长期对于婚姻上的失望让婉容渐渐放弃了对溥仪的感情。在长春时婉容出轨了李姓侍卫。溥仪在发现婉容出轨之后非常的恼怒,当时发现婉容已经怀孕了他害怕婉容的孩子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就在婉容生下孩子的时候把她的孩子是扔进火炉中烧死了。到后来婉容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彻底精神崩溃了。到唯满政权失败之后婉容死在了监狱里。

婉容,郭布罗氏,达斡尔族,正白旗,1905年出生于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1922年,已满17岁的婉容因其不仅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在贵族中闻名遐迩。同年,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然而婉容的当选并不是因为她的美丽与多才,而是因为皇帝溥仪随手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同时也就圈定了婉容凄苦的一生。与婉容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一个少女-文绣,但是由于文绣家族势力没有婉容家大,所以文绣退而居其次,成为皇妃。然而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母仪天下的荣耀和新婚燕尔的欢愉,婉容过得还算惬意,她的柔情与活泼也给溥仪带来了很多快乐,而她的饱学多识,更是使溥仪视之为知己。但是婉容也有着大多数女人都有的小心眼和嫉妒心,所以文绣的存在,使得她和溥仪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

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皇帝的尊号也成为了中国的历史。他带着婉容、文绣住进了天津静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可是溥仪却把这场给他带来奇耻大辱的“刀妃革命”的所有过失都推到了婉容的身上。等到溥仪逃至长春,成为了伪满洲执政府的傀儡后,他更是对婉容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同时婉容的行动也受到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婉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婉容越来越放纵自己,她狂躁易怒,她嗜毒成瘾、她甚至与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总之,婉容竭尽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仪的事情。终于,她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冷宫生活,这段日子使她从一个娇美恬静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形如槁木的疯子。到了1946年,随着日本人的投降,撇下了一大群的皇亲国戚,溥仪这个儿皇帝也仓皇出逃了。在随解放军转移到吉林延吉的监狱后,孤苦伶仃的婉容终于香魂一缕随风散,化作一抔黄土,结束了她曾令人羡、令人怨、令人怜、令人叹的一生。

婉容死在延吉。这位目击者名叫郭长发,他在1985年11月间因病住院,并与黑龙江省林口县一位干部朴亨道成为病友。他们谈到《末代皇后和皇妃》这本书,郭长发说书中所载关于婉容的死地有误,于是谈起自己作为目击者的经历。其时郭长发老人七十四岁,是解放军首次进占长春时第一个冲入伪皇宫的战士,他所在的部队当时被称作“铁道部队”,押送、看管伪满被俘人员即是该部队承担的一项任务,据说日本人送给溥仪的那把战刀就是郭长发从长春一直背到延吉的。

1986年3月20日,朴亨道同志写信给《末代皇后和皇后》一书作者,反映了郭长发老人关于婉容死地提供的新证据。信中写道:“据他〔按:指郭长发〕说:婉容当时确实死于延吉江北大狱。因为她当时正像书中所说的‘病重’,加之当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极差,最后死于狱中。死后也是他们(郭等)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的。因为是皇后,不同凡人,他对当时的情节、年月日都记得非常清楚。”

嗣后,陈自新、于天震、于天云三位同志又对婉容的死亡地点和时间作了考察。他们“翻阅了一些或许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原始资料,并走访了一些当时接触过这方面情况的老同志,包括参与为婉容遗体拍照的同志”,从而获得了确切可靠的证据。据此,他们对婉容撤出长春直到病亡(1946年5月3日至6月20日)的过程及其背景,作了如下综述:

正如许多回忆文章所介绍的那样:婉容由长春转移到吉林市时,曾被临时留置在吉林市公安局看守所。当时她身患重病,神志有时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全靠随从人员服侍。为了维持她的生命,每天都需要供应她适量的鸦片。至于她所以被转移到吉林市,这并不是因为她是皇后,更没有把她当作一个政治犯。只是因为她在长春的亲属,不肯将她领回去抚养,致使民主政府不得不在由于战争所造成的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带着她转移。

婉容转移到吉林市不久,国民党军队就占领了长春,并向吉林市逼近。在这种形势下,于1946年5月23日夜,她又被抬着送上火车,一直转移到延吉市,被安置在延吉监狱(旧址在现延吉艺术剧场)。当6月10日再次决定她同爱新觉罗浩、溥俭等六人一起转往牡丹江,再送佳木斯时,因为她已病入膏肓,难以承受旅途颠簸,而未能成行。只好将爱新觉罗浩等五人送往佳木斯,并很快允许他们自由行动各奔他乡了。

在爱新觉罗浩走后的第10天即1946年6月20日,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终于与世长辞了。死后葬于延吉市南山。在一份保存下来的原始登记表上清楚地记载着她的准确死亡时间:“于6月20日午前5时亡去”。

陈自新等三人考察的结果与郭长发老人提供的证据大体相符,至此已能对婉容死地作出结论:她确实死于现已改建为延吉艺术剧场的延吉监狱,当时称之为“江北大狱”。

至于葬地,郭长发说是“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而陈自新等三人说是“葬于延吉市南山”。在当时环境下只能简单处理后事,拍摄遗容和尸体存档,然后找个合适的山沟掩埋,不留坟头。关于“北山”和“南山”的说法不同,恐怕是因为郭长发按当年居处的方位讲话所致。他们都说葬在山上了,正式称谓应是“延吉市南山”。

1906年,婉容出生在内务府,溥仪也是在这一年出生的,婉容的父亲郭布罗是一个开明的大臣,并不像别的大臣那样顽固,他一直主张男女平等,因此婉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中国所学的那套,她的父亲还请了一个英国人到家中教溥仪教授她西方的教育。1906年,她十六岁,少女初长成,亭亭玉立,端庄秀美,清新脱俗,这就是对婉容最贴切的描述,而且婉容还精通琴棋书画,如此优秀的她被选为皇帝的妻子,就在那年,溥仪娶了婉容,她也就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位皇后。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帝王后宫存在并延续了三千多年,封建的多妻制和世袭制导致后宫妃子们的生活十分痛苦和悲惨,她们一生为了生下皇子而苦多于甜,哀多于乐,她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自觉地充当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她们得宠时,珠环翠绕,锦衣玉食,一旦失宠,则立刻会被遗弃,被废黜,甚至被赐死。

被皇帝打入冷宫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皇帝后宫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帝喜欢谁就谁,不喜欢的就打入冷宫,被打入冷宫的后妃们精神生活大多是空虚和寂寞的,空有红颜美貌,却无人垂爱,凄惨可想而知。

古代社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皇帝可以不喜欢妃子却不能不喜欢后宫之主皇后,因此,大多皇后都吃香,极少会被打入冷宫。可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皇后,她被打入冷宫,而且居然是由于放纵偷情,真的不可思议,因为她的皇帝很变态。

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婉容,她是一个被打入冷宫之后消极糜烂,靠鸦片度过漫漫长夜和一生的女人,她的一生充满鸦片烟味,有着严重的鸦片烟瘾。一般说来,喜欢吸烟并染上烟瘾的大多是男人,关于男人为何吸烟很多人都认为,是为了交际,朋友之间喝茶聊天都是递根烟,便增加了情谊。只是,要是女人吸烟,那就是很特别的了,肯定有很多心事,有很多原因,比如喜欢赌博,比如争强好胜,长夜寂寞难熬的。

溥仪把婉容打入冷宫的理由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他三岁登基,接受百官朝拜,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极不自在。随着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6岁的溥仪依然是名存实亡的宣统帝,载沣与内务府大臣相聚议论,认为“皇上春秋已盛,宜早定中宫”。大家同意后,又向溥仪及太妃们奏明后,便开始办理选后事宜。挑选的对象,必须是蒙古王公或满蒙旧臣家的女儿。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还有“皇帝”的名号,人们还是盲目地崇拜,于是便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女儿推荐到宫中参与竞选。经过王公大臣和太妃们的选择及争论,最终由溥仪自己根据照片选定了一后一妃,也就是皇后婉容和贵妃文绣。

要说她为何会发疯,这要从一件事说起,那就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前往东北当上傀儡皇帝,溥仪从天津前往东北后,婉容随后也被接往东北,从此,她的噩梦就开始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想谋得一官半职,而婉容的亲哥哥为了权势,为了地位,在前往东北的船上,日本军官贪图婉容的美貌,想要占有她,金钱,地位摆在面前,她的哥哥竟然同意了日本军官的要求,当着他的面玷污了婉容,我们可以想下当时的婉容有多么的无助,有多么的可怜,这件事对她的刺激十分大,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到达长春,婉容以为会得到溥仪的关爱,但没想溥仪却冷落了她,对她并不怎么上心,婉容一路颠沛流离,劳累不堪,想要和溥仪出去散散步,因为整日在房间里让她实在太不耐烦了,可没想到的是,婉容和溥仪才到公园,就被日军截住,命令他们赶快回府,婉容从小娇生惯养,哪里受得了这个气,被限制人身自由让她更加郁闷。而最大问题便是他们两个的夫妻感情问题,我们都知道溥仪那方面不行,导致他十分自卑,两人经常因此吵架,夫妻感情的不和谐让她一点都不想待在溥仪的身边,溥仪的自卑导致了他极度的不自信,他总觉得婉容会出轨,经常派人监视她,双重监视下,婉容的人生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婉容,郭布罗氏,达斡尔族,正白旗,1905年出生于内务府大臣荣源府内。1922年,已满17岁的婉容因其不仅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在贵族中闻名遐迩。同年,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然而婉容的当选并不是因为她的美丽与多才,而是因为皇帝溥仪随手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同时也就圈定了婉容凄苦的一生。与婉容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一个少女-文绣,但是由于文绣家族势力没有婉容家大,所以文绣退而居其次,成为皇妃。然而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母仪天下的荣耀和新婚燕尔的欢愉,婉容过得还算惬意,她的柔情与活泼也给溥仪带来了很多快乐,而她的饱学多识,更是使溥仪视之为知己。但是婉容也有着大多数女人都有的小心眼和嫉妒心,所以文绣的存在,使得她和溥仪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

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皇帝的尊号也成为了中国的历史。他带着婉容、文绣住进了天津静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可是溥仪却把这场给他带来奇耻大辱的“刀妃革命”的所有过失都推到了婉容的身上。等到溥仪逃至长春,成为了伪满洲执政府的傀儡后,他更是对婉容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同时婉容的行动也受到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婉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婉容越来越放纵自己,她狂躁易怒,她嗜毒成瘾、她甚至与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总之,婉容竭尽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仪的事情。终于,她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冷宫生活,这段日子使她从一个娇美恬静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形如槁木的疯子。到了1946年,随着日本人的投降,撇下了一大群的皇亲国戚,溥仪这个儿皇帝也仓皇出逃了。在随解放军转移到吉林延吉的监狱后,孤苦伶仃的婉容终于香魂一缕随风散,化作一抔黄土,结束了她曾令人羡、令人怨、令人怜、令人叹的一生。

因为溥仪没有性功能,她又被困伪满皇宫苦不堪言,所以寂寞难耐的她与侍卫私通,后来怀孕,孩子出生后被溥仪烧死,从此溥仪将她软禁起来长达8年不见天日,她成了一个神志不清的疯子,直到日本战败溥仪抛下了他自顾逃命,下面就讲讲婉容接下来的最后的日子: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红军分三路进入我国东北。日本帝国主义及依附于它的“满洲国”皇帝溥仪的末日来到了。8月11日,溥仪按关东军的命令将皇宫迁往通化,婉容在太监和冯妈、李妈的服侍下,离开皇宫,从长春登专车随溥仪东逃。8月13日,他们一行到达临江县大栗子沟,这里有一座日本人经营的铁矿株式会社,日本人让出房子给他们住。两天后,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也被迫宣读了他当皇帝以来的第三次退位诏书。8月17日,溥仪按照日本人的安排,带上贵重物品,同弟弟溥杰等几个最亲近的人—起逃走了,而将婉容和“福贵人”李玉琴等人扔在了大栗子沟。溥仪临上飞机时对她们说,一到日本就派飞机来接她们。但溥仪的飞机在飞往日本的途中被苏联空军迫降,溥仪等人当了俘虏,不久被押往苏联的西伯利亚。

被扔在大栗子沟的婉容已病入膏盲,犹如—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随波逐流,听凭命运的摆布。据李玉琴回忆说,她和婉容分住对门,李玉琴在西边,婉容在东边,中间隔着一道拉门,在房内说话互相都能听到。李玉琴曾与婉容在伪皇宫中生活了二年半,但在溥仪的严密控制下,她们两人竟没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在逃难路上溥仪也是把她们完全隔开的。这时,李玉琴很想看一看这位皇后。她回忆这次见面的情形时写道:两个太监扶着她走到拉门前,门哗地一声拉开了,我差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原来头脑中想象的她,不说如花似玉,也是清清秀秀,挺好看的。可现在看到的,已是骨瘦如柴,人不人,鬼不鬼的形象。她目光呆滞,脸色青白,二寸来长的头发竖立着。她身高l米63左右,穿一件又脏又皱的旧睡衣,由于长时间不洗,也看不出是什么颜色了,真有点象疯子。

在逃难的这段日子里,李玉琴与婉容成了患难与共的姐妹。1945年11月,天气转冷,这群伪官难民在溥仪的随侍严桐江带领下,搬到了临江县城。在临江,婉容和李玉琴共同住在一栋朝鲜式的房子里,在李玉琴的精心照料下,婉容病情一度有所好转,身体也有所恢复。

不久这里被八路军解放,她们这批人作为战俘被我军收审。后来我军撤离临江时,将婉容、李玉琴等人带到通化市。当时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我东北解放军正遭受到国民党优势军力的进攻,部队生活、居住条件差,且时常转移,无法照顾这位病皇后。部队首长问李玉琴能否将皇后接到她家去住。但李家非常贫困,根本无力供养婉容,李玉琴怀着复杂的心情与婉容分手了。此后婉容与溥杰夫人嵯峨浩等一行6人被解放军带到长春,经审讯后部队将他们释放,但婉容已离不开鸦片,更离不开侍者,当时既无钱给她买鸦片,又无人愿意领取她,她只能象囚徒那样孤单单地跟随在后撤的部队后面走。

为了防备国民党军队重新占领长春,部队首长把婉容等转移到吉林市。婉容在吉林市期间“还有过一度公开展览”,在当时这无疑是对欺压东北人民十几年的日伪政权表达愤恨的一种方式。据报道此事的记者说,吉林警察局主办者指着婉容告诉观众:“这就是溥仪的妻子!”

嵯峨浩在《流浪王妃》一书中回忆当时的情景说:“皇后虽然还能吃饭,但大小便已经不能自理了。这件事我无法让学生们帮忙,只好一个人支撑着皇后那五尺六寸的沉重身体。我因为营养不良,身体也非常虚弱,所以这是一项很艰苦的繁重劳动。”

看守和八路军的干部都争着跑进拘留所来看发狂的皇后,但是已经处在半疯狂状态的皇后,可能产生了以前在宫内府时的幻觉,把被子踢到一边,嘴里不停地喊着:

“佣人,拿三明治来。”

“快点儿把擦澡的毛巾拿过来。”

生活方面的特殊照顾也很快取消了,“一天两顿饭,吃的是通红的高粱和像水似的一碗汤,立即感到消化不良”。 据嵯峨浩讲,看守中有几位战士同情婉容,有位战士让自己的妻子做了布鞋和内衣送来了,还有位战士拎些蔬菜送来,说是卖菜的老大娘给的。那天他到菜床子买菜,偶然看见墙上挂着溥仪的照片,就谈起“皇后”现在关押在看守所内的情况,“老大娘听着便流出了眼泪”,随手捡了些新鲜蔬菜请他一定带给“皇后”。这家卖菜的居然在伪满倒台后十个月还公然悬挂溥仪照片,或许是念念不忘清朝的一位旗人吧!

1946年6月上旬,她们随我军转移到敦化。到敦化后,又是一次“跑步撤退”,显然是因为国民党部队攻城在即。她实在坚持不住了,几次躺倒在路边,又重新站起来艰难前行。终于到达火车站,乘上没有座位但有窗户的“运兵车”,经敦化赴延吉。

在延吉下火车后是以游街示众的方式前往监狱的。嵯峨浩写道:“同行的俘虏中,只有我们坐上了行李马车。马车上插着一面大白旗,上面用大字写着:‘汉奸伪满洲国皇族一行’。行李马车的后面,被反绑着的俘虏行列像一条蜿蜒蠕动的长蛇。街里的人全拥过来看热闹。半死不活的皇后蹲在马车上,不时睁开眼睛呆呆地看两眼。她已经麻木不仁,对一切都毫无反应了。我抱着她,咬紧牙关,扬起脸,忍受着民众的唾骂。在街头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又被关进了延吉法院后面的监狱。”

最后剩下的六个皇族成员都被关进单间牢房,婉容则关在由钢筋水泥仓库改造的牢房内。开饭的时候,看守便把饭菜端来放在小窗口前面。一天,嵯峨浩经过申请获准从小窗口看看婉容。她吃惊地发现婉容已经从炕上掉下来躺在水泥地上了,没有谁肯进屋把她架回炕上去,放在小窗口的饭菜起码也有几天没动了,她已经无力端碗,可也没人愿意把饭菜送进屋里去。婉容大小便失禁,牢房内臭气熏天,所以谁都不肯挨近她。

嵯峨浩恳求监狱负责人允许她清理一下婉容的牢房,再给她喂点饭。结果未获首肯。第二天,监狱派人清扫了臭不可闻的屋子,又把婉容的衣裤换洗了,这才允许嵯峨浩入内。当她端着饭菜来到婉容面前时,看到的仍是神志不清的“皇后”。

6月10日传下一道命令:将婉容、嵯峨浩等六人转往牡丹江,再赴佳木斯。考虑到婉容已经不能走路,还特意给她准备了一辆漂亮的马车,以便在监狱到火车站这段路程上代步。然而,监狱负责人很快就发现婉容已是完全不能经受旅途折腾的人了,“如果她死在半路上,不如不走的好”。六天之后嵯峨浩等五人被押送到佳木斯,他们是在登上火车后才得知婉容已被留下不再随行的消息,明白他们跟婉容最后分手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不久,这五个人在佳木斯获释,随即各奔他乡。

留在延吉监狱中的婉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皇族成员,孤独地度过了悲惨一生中的最后十天。

在爱新觉罗·嵯峨浩走后的第10天即1946年6月20日,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终于与世长辞了。在一份保存下来的原始登记表上清楚地记载着她的准确死亡时间:“于6月20日午前5时亡去”。死时年仅42岁。

婉容死后没有历代皇后“殡天”的盛仪,也没有一位亲人守侧哭丧,甚至其尸骨亦无处寻找。

至于葬地,有说是“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也有人说是“葬于延吉市南山”。在当时环境下只能简单处理后事,拍摄遗容和尸体存档,然后找个合适的山沟掩埋,不留坟头。关于“北山”和“南山”的说法不同,恐怕是难以求证了。

三年以后,在伯力收容所过囚居生活的溥仪,从嵯峨浩给溥杰的家信中获悉婉容的死讯,他似乎无动于衷。

1945年8月,苏联在“八月风暴”行动中迅速攻占满洲,婉容在11日随宫廷人员自新京撤至通化大栗子沟,后被占领当地的***游击队俘虏。

先后运至通化、长春、永吉、敦化、延吉,最后于1946年6月10日前后(见嵯峨浩回忆录)或8月下旬(当时报纸记载)死于吉林省延吉的监狱里。葬地不明,有说是“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也有说是“葬于延吉市南山”,尸骨亦无处寻找。

三年以后,在伯力收容所过囚居生活的溥仪从嵯峨浩给溥杰的家信中获悉婉容的死讯,似乎无动于衷。2006年10月23日,经其弟润麒同意以招魂形式与溥仪合葬于河北清西陵外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清献陵,谥号“孝恪愍皇后”

郭布罗•婉容,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这位皇后出身显赫,容貌秀丽,端庄大方,在与溥仪成亲之后,可是说是溥仪的灵魂伴侣。两人伉俪情深,那时候的他们是让人心生羡慕的。

但随着溥仪的退位,诸多种种的变故,使这对少年夫妻渐行渐远,溥仪在复辟与日军的翻来覆去中,逐渐走向阴郁偏执,而婉容因为极大的寂寞空虚对鸦片的依赖越来越大,私生活也开始糜烂起来,据溥仪《我的前半生》里所写,婉容甚至与侍卫私通。溥仪大为光火,两人终于撕破了最后的脸面。

婉容的结局相比起溥仪来,要凄惨得多。不仅是因为在后期她失去了溥仪的爱与尊重,更多的是因为她变成了一个瘦弱痛苦不堪的瘾君子,再也没有了尊严与荣耀。婉容生前的最后时光仍在不断地辗转漂泊,最终在延吉的一座监狱香消玉殒,甚至没人为她安葬,“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

以上就是关于清代最后一位皇后婉容为何入狱,又为何在监狱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全部的内容,包括:清代最后一位皇后婉容为何入狱,又为何在监狱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婉容简介 末代皇后婉容是怎么死的、美丽端庄的末代皇后婉容人生结局如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471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