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错的啦,没有前因后果,
I2都被氧化生成HIO了
催化剂的要求就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I2都变成HIO,物质都不同了,化学性质必然大变
当然就不是催化剂,而是反应物了
次碘酸不稳定,目前无法让它稳定存在,就跟碳酸一样,微弱的扰动都会促进它迅速分解
与碳酸不同的是它发生歧化反应3
HIO
=
2
HI
+
HIO3
首先,碘仿(CHI3)并不是次碘酸钠(NaIO)。
碘仿试剂具有很强氧化性。甲基酮可与碘的碱溶液作用能产生**的碘仿沉淀(碘仿反应),这一反应在有机分析中用于鉴别出甲基酮、乙醛和具有CH3CH2(OH)-的醇。所以如果甲基酮中有醛基,可以被碘仿氧化成羧基。
次碘酸钠氧化性更强,同样可以氧化醛基。
首先,硫酸、硝酸、盐酸(氢氯酸)是三大强酸,这三个酸在中学不需要你知道酸性谁强
hi>hbr>hcl>hf,因为氟氯溴碘同族可以比较,前三个都是强酸,你放心,中学绝对不会让你跨族比较强酸的,除非题目有某些明显暗示
高氯酸是六大无机强酸(盐酸、硝酸、硫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酸)最强的
然后就是些弱酸了,弱酸酸性肯定比强酸弱,这是毋庸置疑的
h2so3(亚硫酸)>h3po4(磷酸)>hno2(亚硝酸)>hf(氢氟酸)>hcooh(甲酸)(事实上前面这些都是中强酸)>c3h6o3(乳酸)>ch3cooh(醋酸)
>>
h2co3(碳酸)>h2s(氢硫酸)>hclo(次氯酸)>h3bo3(硼酸)>h2sio3 (硅酸)>c6h5oh(苯酚)
偏磷酸酸性比磷酸强,具体在哪个位置不用深究,我手头也没有电离数据,中学很难见到偏磷酸,硼酸都很罕见,另外中学很少比较乳酸和各种酸的谁强谁弱,基本上知道比碳酸、乙酸强就够了
以上就是关于由于碘能和双氧水反应生成次碘酸,所以碘可以对双氧水分解起催化作用 这句话前后有何因果关系全部的内容,包括:由于碘能和双氧水反应生成次碘酸,所以碘可以对双氧水分解起催化作用 这句话前后有何因果关系、有没有次碘酸为什么碘和碱反应不生成次碘酸、碘仿试剂(次碘酸钠)能否氧化醛基为羧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