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确实害死了朱见深的很多孩子,但是因为朱见深一直念着两个人的情分所以对此事不怎么过问。要不是后来的明孝宗一直被藏在冷宫中,恐怕也会遭了万氏的毒手。至于万氏为什么一直祸害朱见深的孩子,我认为这和她丧子有关系,本来皇长子是万氏生下的,但是这个孩子早夭,这件事对万氏的打击非常大。
她见不了后宫的女人怀孕生孩子,也见不了后宫的孩子,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她深爱朱见深不愿意朱见深和别的女人有孩子。朱见深对她十分宠爱,甚至宠爱到可以容忍她残害自己的孩子,这可别说一般的皇帝做不到,就是平民百姓可能也做不到吧!
万氏最早只不过是伺候朱见深的宫女而已,她比朱见深要大17岁,而且长得也不算漂亮。但是就是因为朱见深在落难之时,她一直对朱见深不离不弃,所以后来朱见深登基之后执意想立她为皇后。太后和大臣们对此事都极力反对,朱见深见自己不能立她为后,所以就退而求其次立她为贵妃。
虽然她只是贵妃,但是却是这后宫里最受宠的女人,没有之一。可能也是因为朱见深对她太过于宠爱,所以她都胆敢谋害皇嗣,以至于朱见深膝下寂寞,后来才得知宫女纪氏为他生下了明孝宗。万氏知道了明孝宗的存在后,应该也是起了杀心的,但是由于这个孩子被太后保护的很好,万氏无从下手而已。明孝宗从幼时就有心理阴影,觉得这后宫女人实在是可怕,所以他一生就只有一位皇后,后宫三千只取一瓢饮。
大明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成化皇帝),是一个很奇特的矛盾体。因为幼时悲惨的境遇,他生性懦弱,但骨子里却又继承了老朱家铁血悍勇的基因。
于是万贵妃在后宫一次次逼迫受孕女子堕胎他可以不闻不问,却在上台后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女真诸部采取雷霆手段,毫不手软;方士僧道巧立名目耗空了他的私库他只是憋红了脸不软不硬地抱怨几句,却可以扶持汪直上台创建西厂对群臣极尽打压。即使对于他个人的评价,后世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说辞,在庸碌昏君与治世贤帝之间难以取断。
成化朝的二十三年,是大明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阶段。
朱见深是一位非常有人缘的皇帝,起码在当时是这样的。 好人缘得益于两点,即有人爱和没人骂 。
我们知道朱见深的父亲是明英宗朱祁镇,就是那个在土木堡丢了几十万大明主力,自己还被蒙古人绑成肉票的哥们。父亲被绑之后,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就登基做了皇帝,即明代宗。后来朱祁镇被放回来了,过了几年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复辟。所以这对同父异母兄弟关系是非常差的,朱祁镇再次登基后不仅不承认朱祁钰皇位的合法性,同时清洗了一大片明代宗时期的大臣。
朱见深登基后,在这方面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重新承认了叔叔朱祁钰皇位的合法性与其 历史 地位,并给予相应的政治待遇;第二,重新启用了一大批被父亲罢免的朝臣。
如此一来,一大群官员都对朱见深感恩戴德,在士林中朱见深有非常高的威望。
那么没人骂呢?这里真的要说朱见深的脾气了。朱见深的脾气有多好? 在其执政期间,似乎没有一位大臣被他下令杖责过 。一个领导好说话到这种程度,即使他没做出什么丰功伟业,带领的团队绩效不佳,即使不被人喜欢,也绝对不会被人讨厌,更何况当时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并不差。
所以朱见深的好脾气,对于他皇帝的人设,其实是加分了的。
大明开国传到朱见深的时候,很多 社会 矛盾其实已经开始凸显了,其中一大问题就是人地需求的紧张。说白了,还是封建制度的老弊端—— 土地兼并 。
一方面,大批官员世家手里集中了大量的土地,而这些人是不需要交税的;另一方面,大批底层劳动力为了避税,开始附庸到这些官员世家中去,甚至直接离开原籍地去他处讨生活,导致了朝廷赋税的减少。
明代皇帝的私房钱收入是与国库收入挂钩的,按照一定的比例从每年国库的收入中支取。这么一来,朱见深的私房钱就少了,而朱见深自己又有一个很烧钱的爱好——修道炼丹,需要供养大量的方士僧道与供应各种珍稀药材。怎么办? 皇帝自己搞创收 。
于是皇家甚至皇帝直接控制的耕地开始迅速壮大,即所谓的 皇庄 ;皇帝开始在宫内和宫外让太监们 开设各种买卖 ,赚取商业利润;甚至很多被厂卫 查抄的大臣资产 ,也直接存到皇帝的私库;对了,除了要地要钱,皇帝连人也要,罪臣的子女啊,俘虏的子弟啊,还有少数民族为了示好进献的美女啊。你就看后来汪直的出身(大藤峡之战瑶民俘虏),还有后来明孝宗生母纪氏的出身(瑶族首领的女儿),便可见一斑。
其实皇帝敛财的问题,各朝各代都一直有,手段也是这几样。但明代在朱见深之前,大体上做的都不过分, 但成化年间其手段开始愈发地肆无忌惮,目的性愈发地不遮掩,除了尖锐的人地矛盾,复杂的 社会 现状还有皇帝奢靡的用度外,也代表着大明王朝终于停止了他的上升期。
后来朱见深的儿子明孝宗(弘治),孙子明武宗(正德),在敛财这件事情上,都基本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代中期,对外关系主体的对象是蒙古。当时女真问题还不突出。客观地讲,后来嘉靖朝大明与蒙古尖锐的军事对峙,都和成化年间的对外政策有密切关系。
“土木之变”后,明蒙关系跌入冰点。但是“北京保卫战”后,随着双方和解与蒙古内部的内耗,双方一度达成和解。蒙古向明朝派使朝贡规模最大的使团就发生在景泰年间。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因为在草原特殊的“生活经历”,也对蒙古保持了相对宽松的和解政策,北方边境虽然谈不上平安无事,但也很少有大的烽火,你就看朱祁镇后来在北京还特意为蒙古部族首领也先建了祠。
朱见深上台后,开始对蒙古采取强硬态度 。成化九年,成化十六年,大明对蒙古主动出击捣巢,重伤蒙古。当然,这里的重伤是相对明军以往对蒙作战的战果来说的,对于整个明蒙之间军事实力的扭转,是毫无益处的。 朝廷一直渲染这些战斗的成果,也极大地激怒了蒙古诸部族。
朱见深当时的战略构想是直接给予蒙古重击,甚至重新让明军恢复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即使无法完全控制也要把河套地区作为一个利于明军出击的战略据点。但很显然,这一战略目的没有达到。
随着蒙古的反扑,大明不得已开始采取固守防御的姿态,也就在成化年间,大明在北部边境开始营建大量永久,半永久的长城,据点,城寨。 这种明蒙关系一直延续到嘉靖朝,到了”隆庆和议“才得以改变。
明代我们说皇帝不上朝,最著名的就是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两个人都是几十年不上朝,也基本不见群臣。但是我告诉你,这套玩法其实是在成化年开始出现的。
成化初年,朱见深的内阁还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机构。此时内阁的“票拟权”已经得以完善,所谓“票拟”就是对政务的施行建议。之所以说这个内阁高效,是因为成化初年内阁的阁老经常和皇帝碰面讨论事情,且这批人都是天顺年留下来的,也就是朱见深的爹留给儿子的团队,袭承了之前的执政风格。
但随着这几个累朝元勋的老病内退,特别是万安成为内阁首辅之后,朱见深的执政风格开始转变,几乎不再见群臣,什么廷推啊,经筵啊,能推的一概推掉,除非一些必须皇帝本人出席的典礼场合,朱见深一心躲在宫里炼丹。
其实问题的核心都是朱见深。如果你仔细去分析“纸糊三阁老”的履历,你会发现很多的相似点:
1三人均为正统十三年的进士,而正统十四年便发生了“土木之变”;
2三人要么是通过外戚提携,要么原先就是东宫旧人,与朱见深关系非同一般。
3三人原先都是饱读之士,履历上少有瑕疵,在万安成为内阁首辅之前并不遭人鄙夷。
所谓的“纸糊三阁老”是朱见深刻意营造的一种状况,为的就是打压朝臣,并且在皇帝与群臣之间树起一个挡箭牌。朱见深用司礼监的“批红权”(决策权)来制衡内阁的“票拟权”,用汪直等人的厂卫系统打压朝臣个体,以此拱卫皇权。
这套法子虽然老祖宗们也在用,但朱见深直接把自己的内阁架空了,用了一种相对极端的法子。只是朱见深的运气足够好,大明在这个时候,各种内外矛盾虽然已经凸显,但没有呈现总体发酵的状态。
后来的嘉靖皇帝也是这么玩,只是嘉靖足够自信,没有像朱见深这样太过倚重宦官势力,还是给予了内阁一定的权力,找了几个会做事的首辅,也因为嘉靖时期各种问题频发,再像朱见深这样玩“无为而治”,大明可能就真的要倒闭了。
我们不谈论这套法子好坏,但朱见深的这个玩法,是被后来嘉靖和万历发扬光大了的。
我之前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明宪宗,当时是因为听到了太多对于朱见深的负面评价,总觉得过于偏颇,故而稍稍为其“洗白”,因为生而为人,终究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绝对地赞誉。
这里提列了几点成化年间对于大明中晚期影响较为深远的事情,也并无攻击明宪宗的意图。 之所以说成化朝是大明的一个转折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明的国家财政状况,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变差的。纵观晚明的诸多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国家没钱,但史家又明确地说告诉我们,在成化年间,仁宣之治于斯复见。
文尽于此,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个儿子。朱见深出生于1447年,其生母是贵妃周氏。按照历来立储传统,太子之位应当由嫡长子继承。但是身为明英宗正妻的孝庄睿皇后钱氏却一直未怀上身孕,身为庶长子的朱见深从而得以被立为太子。朱见深初次被立为太子的时间是1449年,这一年朱见深才三岁。促使明英宗早早将朱见深立为太子的原因是他决定亲自领军前去抗击瓦剌。
明英宗统治时期,由原先被明太祖赶至漠北生活的北元分裂出来的瓦剌日渐强大。他们不仅常常出兵侵扰明朝边境百姓,还时常借朝贡之名从明朝骗取财物。当时颇受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因看不惯瓦剌的做法而擅自削减他们的赏赐,因此感到恼怒的瓦剌就此对明朝发兵。这一次瓦剌的入侵可谓是来势汹汹,明都北京的局势也因此日渐紧张。在此情况下,明英宗应王振提议,决定亲自率军将瓦剌赶出明朝。
因为御驾亲征一事关乎明朝整体发展,再加上御驾亲征之后朝中事务势必有难以顾及之处,所以明英宗在出发前下令让弟弟朱祁钰监国。与此同时,他还将自己长子朱见深立为了储君。安排好这些事宜之后明英宗正式启程,数月之后他与一众明军被瓦剌军围困于土木堡,最后因水源被断等原因而被瓦剌打败。
这一次战败让明朝彻底变天,朝中大臣为稳定局势将朱祁钰直接拥护为新帝,而被瓦剌抓去的英宗则被动升为太上皇。这个时候,朱见深尚且保留有储君身份。一年之后英宗被瓦剌放回,而后又被朱祁钰软禁了起来。朱祁钰之所以有此举动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他为了进一步将皇位维系在自己这一脉上,后来又于1452年将朱见深给废了。
不过又五年之后,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又因英宗的成功复辟而得到恢复。在他恢复太子身份的同时,英宗还为他更名为了朱见濡。
因为这个帝王就是明宪宗,他独宠万贞儿,可是万贞儿年岁比较大的原因吧,她就一直没有生到小孩,也不让其他妃子生下皇子,帝王知道之后,就是感叹自己没有儿子,太监听到之后,就告诉帝王,他们担心帝王以后会没有继承人,就偷偷帮帝王留了一个血脉了。
明宪宗和贞儿相依为命
历史上明宪宗还小的时候,可是过着囚禁生活,他的身边就只有宫女贞儿,贞儿一直都对明宪宗非常照顾,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依为命,可是让人没有想到是朱祁镇回来了,最后还夺回来帝位,自然作为太子的明宪宗就可以出来了。
明宪宗
明宪宗的父亲统治没有多久,明宪宗的父亲就过世了,自然明宪宗就成功上位了,这个时候他对万贞儿感情就发生了变化了,不想万贞儿离开自己,就立万贞儿为妃,就这样形成一个独特现象了,一个帝王不喜欢其他年轻的妃子,就独宠一个大他17岁的万贞儿。
万贞儿就开始作妖了,她自己生不了皇子,她也看不得其他妃子有宝宝,看到那个妃子有小孩,她都要想办法弄掉这个小孩,这样长久下去,作为一个帝王的明宪宗一直无子。
冷宫认亲
明宪宗年纪越来越大了,就想拥有自己的一个孩子,就跟太监感叹自己没有一个儿子,以后这江山谁呢?这个时候太监就偷偷告诉明宪宗了,其实万贞儿皇妃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经常残杀后宫怀孕的嫔妃。
他们为了保住帝王的血脉,偷偷把一个怀孕的妃子放在冷宫,她生的小孩已经有6岁了,明宪宗一听就非常开心跑去冷宫认亲了。
以上就是关于据说万贵妃总是痛下杀手,朱见深的儿子都被她害死了吗全部的内容,包括:据说万贵妃总是痛下杀手,朱见深的儿子都被她害死了吗、闲话明宪宗——朱见深、明宪宗朱见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第几个儿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