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名大全
A
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
B
鲍信:三回,初为济北相。剿青州黄巾军,被害。
鲍忠:五回,鲍信之弟。为华雄斩。
鲍隆: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猎户出身,为赵云所杀。
鲍素:一百十一回,蜀将,姜维帐下。
边让:十回,九江太守,为夏侯敦截杀。
边洪:三十八回,孙翊从人,杀孙翊后。被斩。
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关守将,善使流星锤,为关羽杀。
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
步骘:四十三回,字子山,东吴谋士。
步阐:一百二十回,晋西陵太守,为陆抗杀。
邴原:六十六回,与华歆、管宁善,号为龙腹。
卑衍:一百六回,公孙渊将,为夏侯霸杀。
毕轨: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昭先。为司马懿斩
白寿: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C
陈蕃:一回,汉灵帝时太傅。
陈耽:二回,司徒,为十常侍害。
陈琳:二回,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
陈宫:四回,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
陈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陈生:七回,襄阳人,黄祖部将,为韩当斩。
陈登:十一回,广陵人,字云龙。
陈炜:十一回,太中大夫。
陈武:十五回,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吴将,为庞德斩。
陈兰:十五回,袁术将,
陈珪:十六回,陈登父。
陈纪: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陈震:二十六回,南阳人,字孝起,袁绍谋士。归刘,
陈横:十五回,刘繇部将,为蒋钦射死。
陈孙:三十四回,江夏贼,为张飞杀。
陈氏:三十四回,刘表前妻,生子刘琦。
陈就:三十八回,黄祖将,为吕蒙斩。
陈矫:五十一回,曹将,为刘备军擒放,后为兵部尚书。
陈应: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会使飞叉,为赵云斩。
陈群:五十八回,字长文,治书侍御史、镇军大将军,司空。
陈式:七十一回,蜀军牙将,为夏侯渊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败,为诸葛亮斩。
陈造:九十五回,魏将,为马岱斩。
陈泰:一百七回,魏尚书。
陈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将。
陈骞:一百十一回,魏安东将军。
陈俊:一百十二回,魏将。
陈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将。
程旷:一回,十常待之一。
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
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
程昱:十回,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枢,汝阳人。东吴谋士。
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长子。
程银: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程畿:八十一回,蜀军参谋。兵败,自刎乱军中。
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参军。
岑晊:六回,南阳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岑壁: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吕旷斩。
岑威:一百二回,魏镇远将军,为王平斩。
岑昏:一百二十回,吴中常侍。为众臣碎割。
成廉:十一回,吕布将。为乐进射杀。
成宜:五十八回,韩遂将,为夏侯渊杀。
成何:七十四回,于禁督将。
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成济:一百十四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曹节:一回,十常待之一。
曹操:一回,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
曹嵩:一回,操父,本姓夏侯,曹腾养子。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腾: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
曹性: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敦一眼,为其所杀。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长子,张绣军杀。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
曹纯: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黄须儿,勇而无谋。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丧,自缢。
曹真:八十四回,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
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
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
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
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
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
蔡勋: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
淳于琼:三回,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
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淳于丹:八十四回,吴将。
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国难。
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操待为上宾。后不满操为魏王,杖杀狱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
崔谅: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刘谌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单于:三十三回,乌桓老大。
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
爨习: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彻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国王
D
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
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
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公仁,洛阳令。进言加九锡。
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
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操缢死。
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
董允:八十五回,蜀黄门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国亡忧死。
董荼那:八十七回,孟获第二洞元帅。为张嶷擒。释后为获所杀。
董禧:九十二回,曹将,为关兴杀。
董寻:一百五回,魏司徒,谏言被废为庶人。
董朝: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丁原:三回,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
丁管:四回,尚书,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庐江人,字承渊。
丁斐:五十八回,渭南县令。
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元配,无出,被黜。
丁仪:七十九回,字正礼,与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礼,与丁仪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咸:九十一回,蜀笃信中郎将。
丁立: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丁谧: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彦靖。为司马懿斩
丁封:一百十七回,吴将,
典韦:十回,陈留人。张绣军杀。
典满:十七回,典韦子。
邓茂:一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邓龙:三十八回,黄祖将,为甘宁杀。
邓义:四十回,荆州治中。降曹。
邓芝:六十五回,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
邓铜: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邓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玄茂,邓禹之后。为司马懿斩。
邓艾:一百七回,义阳人,字士载,口吃。
邓忠:一百十一回,邓艾子,
邓程:一百十三回,吴官。
邓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将军。为司马昭斩。
邓良:一百十八回,蜀驸马都尉。降魏。
邓贤:六十回,刘璋将,为黄忠射杀。
邓贤:九十四回,孟达甥,出首孟达。
杜远:二十七回,廖化同伴,为其所杀。
杜袭:六十六回,汉侍中。
杜袭:七十一回,夏侯渊部将,
杜琼:八十回,蜀议曹、谏议大夫。
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杜微:九十一回,蜀尚书。
杜义:九十一回,蜀裨将军。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杜睿:一百二回,蜀将。
杜预:一百二十回,晋镇南大将军。
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
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
戴陵:九十九回,魏将,
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
督邮:二回,官名。
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
党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
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秃龙洞洞主,死于乱军。
带来洞主:九十回,孟获妻弟,八番部长。
大乔:二十九回,孙策妻。
E
鄂焕:八十七回,高定将,使方天戟,为魏延、王平、张翼合擒,降,封益州牙将。
俄何烧戈:一百九回,羌将。兵败自刎。
F
傅婴: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
傅巽:四十回,字公悌,荆州东曹掾。降曹,封关内侯。
傅干:六十六回,曹参军,字彦才。
傅士仁:七十三回,关羽将,荆州失,降吴,后归蜀为刘备剐。
傅彤:八十一回,蜀将。军败,于阵中吐血亡。
傅嘏:一百八回,魏尚书。
傅佥:一百十二回,蜀将。兵败自刎。
伏皇后:十三回,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
伏德:十三回,国舅。
伏完:二十回,伏皇后之父。为操杀。
樊稠:三回,董卓将,韩遂友,被李傕杀。
樊能:十五回,刘繇部将,为孙策喝死。
樊氏:五十二回,赵范嫂。
樊建:八十七回,蜀掾吏,
樊岐: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费观:六十四回,刘璋妻弟,降刘,
费祎: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
费诗: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前部司马。
费耀:九十七回,曹真中护军大将。中计自刎。
范滂:六回,字孟博,山阳高平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康:六回,字仲真,渤海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成:十四回,洛阳令。
范疆: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冯方女:十七回,袁术妻。
冯礼: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审配射杀。
冯习: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冯(纟枕):一百二十回,晋臣。
封谞:一回,十常待之一。
方悦:五回,河内名将,为吕布杀。
逢纪:七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袁谭杀。
法正:六十回,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
G
郭胜:一回,十常待之一。
郭汜:三回,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郭妻:十三回,郭汜妻。
郭嘉:十回,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
郭图:二十二回,袁绍谋士,辅袁谭,
郭常:二十八回,某庄主,留宿关羽。
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
郭奕:三十四回,郭嘉子。
郭恩:六十九回,家中有鬼,为管辂卜出。
郭淮:七十回,太原阳曲人,字伯济,魏雍州刺史。为姜维射杀。
郭永:九十一回,安平广宗人,郭贵妃之父。
郭贵妃:郭永之女,号女王,后为曹丕后。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郭夫人:一百五回,得曹睿宠,被立后。
顾雍:二十九回,字元叹,蔡邕之徒,东吴谋士。
妫览:三十八回,丹阳督将,预占徐氏,为傅婴、孙高杀。
干休:一百十三回,吴曲阿老人。
公孙瓒:一回,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
公孙越:七回,公孙瓒弟,为袁绍手下乱箭射杀。
公孙康:三十三回,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
公孙度:三十三回,汉武威将军。
公孙恭:三十三回,公孙康弟。
公孙渊:一百六回,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
公孙晃:一百六回,公孙康长子。
公孙修:一百六回,公孙渊子。为司马懿军擒杀。
甘夫人:二十二回,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甘宁:三十八回,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
巩志:五十三回,武陵从事,降刘备。
关羽:一回,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
关纯:七回,韩馥别驾,为文丑杀。
关定:二十八回,某庄主。
关宁:二十八回,关定长子。学文。
关平:二十八回,关定次子,学武,过继为关羽义子。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斩。
关兴:七十四回,关羽次子。字安国。病亡。
关索:八十七回,关羽三子。
关彝:一百十九回,汉寿亭侯,死于乱军。
高升:二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高顺:十一回,吕布将。为操擒,杀。
高览:二十二回,袁绍将,降曹。
高干:三十一回,袁绍外甥,为王琰杀。
高沛:六十一回,刘璋将。为刘备军斩。
高定:八十七回,蜀越(山隹冏)郡太守,结连孟获反,后又降蜀,封益州太守。
高翔:九十一回,蜀玄都侯。
高柔:一百七回,魏司徒。
龚景:一回,青州太守。
龚都: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后随刘备,为夏侯渊杀。
龚起: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戈定:五十三回,太史慈将,刺杀张辽不成,死。
谷利:六十七回,东吴牙将,合淝救孙权。
管亥:十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杀。
管宁:六十六回,与邴原、华歆善,号为龙尾。后与歆割席坐,不仕魏。
管辂:六十九回,字公明,平原人,善周易。
管辂舅:一百六回。
官雝:九十一回,蜀典军中郎将。
苟安:一百回,蜀都尉,解粮误期,为诸葛亮杖责,降魏。
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
耿纪:六十九回,字季行,洛阳人,侍中少府,讨曹操,被斩。
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
H
侯览:一回,十常待之一。
侯成:十一回,吕布将。降曹。
侯选: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何进:一回,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
何顒:一回,南阳人。
何太后:二回,何进妹,贵人,生刘辩。为李儒摔死。
何苗:二回,何进弟,钩结十常侍,为乱军杀。
何仪:十二回,黄巾军,为李典擒杀。
何曼:十二回,黄巾军,为曹洪杀。
何宗:八十回,蜀祭酒。
何平:一百五回,蜀将。
何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平叔。为司马懿斩
何曾:一百十九回。
何氏:一百二十回,孙皓母。
何植:一百二十回,吴司徒。
韩忠:二回,黄巾军,乱军射杀。
韩馥:五回,初为冀州刺史。
韩当:五回,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
韩遂:十回,西凉太守,与马腾交厚,后降曹。左手为马超断。
韩暹: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关、张杀。
韩胤、十六回,袁术将,吕布擒,曹操杀。
韩融:十三回,汉太仆。
韩嵩:二十三回,刘表从事中郎将,归曹。加为大鸿胪。
韩福:二十七回,洛阳太守,为关羽杀。
韩猛:三十回,袁绍将。
韩莒子:三十回,袁绍将
韩珩:三十三回,幽州别驾,不降曹。
韩浩:三十九回,韩玄弟,曹将,为黄忠斩。
韩玄:五十三回,长沙太守,为魏延杀。
韩德:九十二回,西凉大将,开山大斧。为赵云杀。
韩瑛: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杀。
韩瑶: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擒。
韩琼: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杀。
韩琪: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杀。
韩祯:九十四回,蜀西平关守将。
韩暨:九十八回,魏太常卿。
韩综:一百八回,魏将, 为丁奉杀。
黄盖:五回,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
黄琬:六回,太尉,为董卓罢为庶民。
黄祖:七回,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
黄劭:十二回,黄巾军,为许褚擒杀。
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黄忠:五十三回,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
黄奎:五十七回,门下侍郎,黄琬子,为操害。
黄权:六十回,字公衡,西阆中巴人,刘璋主簿。降刘,右将军,光禄卿。兵败降魏。
黄皓:一百十二回,蜀宦官。为司马昭凌迟。
黄氏:一百十七回,诸葛亮妻。
黄崇: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皇甫嵩:一回,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
皇甫郦:十三回,李傕同乡,
皇甫闿: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轸:五回,华雄副将,为程普杀。
胡赤儿:九回,牛辅心腹,为吕布杀。
胡邈:十三回,字敬才,侍中。
胡才: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死于乱军。
胡车儿:十六回,张绣之偏将,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胡华:二十七回,曾为汉议郎,
胡班:二十七回,胡华子,荥阳从事,救关羽。后归蜀。
胡济:九十一回,蜀昭武中郎将。
胡质:九十六回,魏东莞太守。
胡忠:一百二回,蜀将。
胡遵:一百六回,魏将,征东将军,
胡奋:一百十二回,魏将。
胡氏:一百十五回,刘琰妻。
胡烈: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济:一百十五回,蜀将。
胡渊:一百十九回,胡烈子。
胡冲:一百二十回,吴中书令。
华雄:五回,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
华佗:十五回,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操杀。
华歆:二十九回,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操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头。
华核:一百十九回,吴中书丞。
桓阶:七回,孙策之军吏,与刘表有旧。
桓范:一百六回,字元则,魏大司农,"智囊"。为司马懿斩。
桓嘉: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
桓彝:一百十三回,吴尚书,为孙綝杀。
郝萌:十一回,吕布将。为张飞擒,操杀。
郝昭:九十六回,魏将,太原人,字伯道。陈仓太守,病重惊亡。
和洽:六十六回,汉侍中。
霍峻:六十二回,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蜀将。
霍弋:一百十九回,蜀建宁太守。
花永:一百十回,魏将。
汉灵帝:一回,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
后槽:五十三回,张辽军养马后槽,刺杀张辽不成,斩。
J
蒋钦:十五回,字公奕,九江寿春人。
蒋奇:三十回,袁绍将,为张辽斩。
蒋义渠:三十一回,袁绍将。
蒋干:四十五回,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
蒋琬: 六十三回,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
蒋济:七十五回,曹军主簿。魏太尉。
蒋延:一百八回,吴将。为诸葛恪贬为庶人。
蒋班: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蒋舒:一百十二回,蜀将。降魏。
蒋斌:一百十三回,蜀将。降魏。
蒋显:一百十八回,蜀太仆。
贾诩:九回,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
贾华:五十三回,东吴将。
贾逵:七十九回,汉谏议大夫,魏建威将军。
贾范:一百六回,公孙渊副将。谏言被公孙渊斩。
贾充:一百十一回,字公闾,贾逵子,司马昭心腹。
吉太:二十三回,字正平,皆呼吉平,洛阳人,太医,为操获,撞阶而死。
吉邈:六十九回,吉平长子,字文然,起事为乱军杀。
吉穆:六十九回,吉平次子,字思然,起事为乱军杀。
金尚:十七回,兖州刺史,不从袁术,为之杀。
金旋:五十三回,武陵太守,为巩志杀。
金祎:六十九回,韦晃心腹,与王必交厚,讨曹操,为乱军杀。
金环三结:八十七回,孟获第一洞元帅。为赵云杀。
靳祥:九十七回,蜀将,陇西人。
焦触: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韩当斩。
焦炳:七十一回,魏将,为赵云杀。
焦彝: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焦伯:一百十四回,曹髦护卫。为成济杀。
姜叙:六十四回,与杨阜为姑表兄弟,抚彝将军。
姜叙母:六十四回,杨阜姑,为马超杀。
姜维:九十二回,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
姜冏:九十二回,姜维父,汉天水功曹,羌人乱,没于王事。
沮授:七回,袁绍谋士,被绍下狱,为操获,不降,斩。
沮鹄:三十二回,沮授之子,为张辽射杀。
句安:一百七回,蜀将。降魏。
蹇硕: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郭胜所杀。
纪灵:十四回,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
简雍:十八回,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
军士:六回,孙坚军,袁绍乡人,密告孙坚得玺。
K
孔(亻由):五回,初为豫州刺史。
孔融:五回,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操杀。
孔宙:十回,孔融父。
孔昱:六回,鲁国人,字世元,江夏八俊之一。
孔秀、二十七回,东岭关守将,为关羽杀。
蒯良:六回,延平人,字子柔。
蒯越:六回,延平人,字异度。刘表谋士,降曹,封江陵太守。
阚泽:三十八回,会稽山阴人,字德润,献诈降书。
轲比能:八十五回,辽东鲜卑国国王。
L
刘焉:一回,幽州太守。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之后。刘璋父。益州牧,患病疽死。
刘备:一回,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
刘元起:刘备之叔父。
刘恢:二回,代州太守。
刘陶:二回,谏议大夫,为十常侍害。
刘虞:二回,幽州牧,平寇有功,封太尉。
刘苌:二回,解渎亭侯。汉灵帝之父。
刘辩:二回,汉少帝。废为弘农王,为董卓鸩酒害。
刘协:二回,陈留王,表字伯和,灵帝中子,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
刘岱:五回,初为兖州刺史。降曹为张飞擒,为操黜罢爵禄,
刘表:六回,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
刘范:十回,左中朗将。
刘晔:十回,字子阳,淮南成德人。曹操谋士。
刘繇:十一回,扬州刺史,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刘岱之弟,刘宠之侄,
刘艾:十四回,汉宗正,
刘宠:十五回,汉室宗亲,太尉。
刘璋:五十九回,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公安。
刘安:十九回,猎户,杀妻食刘备,瞎搞。
刘延:二十五回,东郡太守,
刘辟: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随刘备,为高览杀。
刘勋:二十九回,庐江太守,为孙策败。
刘子扬:二十九回,鲁肃友。
刘禅:三十四回,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琦:三十四回,刘表长子,病死。
刘琮:三十四回,刘表次子,降曹,为于禁军杀。
刘泌:三十六回,长沙人,汉室宗亲,樊城县令。
刘封:三十六回,原姓寇,刘泌甥,刘备义子。不救关羽,为刘备斩。
刘先:四十回,荆州别驾。降曹。
刘馥:四十八回,扬州刺史,字元颖,沛国相人,久事曹操,为操酒后杀。
刘熙:四十八回,刘馥子。
刘度:五十二回,零陵太守。
刘贤:五十二回,刘度子,为张飞捉,降。
刘磐:五十三回,刘表侄,后为长沙太守。
刘(王贵):六十回,刘璋将,为张翼杀。
刘巴:六十二回,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刘璋士。降刘,左将军。
刘循:六十二回,刘璋长子。
刘(日俊):六十五回,刘璋将,为赵云杀。
刘氏:六十八回,曹操妾,曹昂母。
刘(分阝):六十九回,太守,管辂卜之。
刘瑁:七十七回,刘焉子,娶吴氏,早#124;。
刘永:七十七回,字公寿,刘备子,吴氏生。
刘理:七十七回,字奉孝,刘备子,吴氏生。
刘廙:七十九回,奏献帝让位。
刘琬:二十九回,汉使,曾赞孙权。
刘豹:八十回,蜀阳泉侯。
刘宁: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刘琰:九十一回,蜀车骑大将军,都乡侯。为刘禅斩。
刘敏: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刘合: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刘劭:一百三回,曹将,
刘放:一百六回,魏侍中光禄大夫。
刘达:一百十回,魏将。
刘丞:一百十三回,吴将。为孙綝杀。
刘寔:一百十六回,魏相国参军。
刘(王睿):一百十八回,刘禅长子。死于乱军。
刘瑶:一百十八回,刘禅次子。
刘琮:一百十八回,刘禅三子。
刘瓒:一百十八回,刘禅四子。
刘谌:一百十八回,刘禅五子,北地王。国亡,杀妻、子,自刎。
刘恂:一百十八回,刘禅六子。
刘璩:一百十八回,刘禅七子。
刘氏:三十一回,袁绍后妻,袁尚之母。
刘氏:一百七回,曹爽妻。
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李儒:三回,董卓婿,王允杀。
李肃:三回,虎贲中郎将,吕布友。斩董卓首级,后为吕布杀。
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
李蒙:九回,董卓余党。死于马超之手。
李别:十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膺:十一回,河南尹。
李封:十一回,吕布将。为许褚斩。
李暹:十三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乐: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东将军。为徐晃杀。
李丰: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李通:十八回,江夏平春人,字文达,操将。为马超杀。
李孚:三十二回,袁尚主簿。
李珪:四十回,刘表幕官,为蔡瑁斩。
李春香:五十七回,黄奎妾,告密被操斩。
李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于禁误射杀。
李恢:六十回,建宁俞元人,刘璋士。归刘,
李严:六十四回,南阳人,字正方,刘璋将,降刘,后犯错,被谪为庶人。闻亮死病亡。
李氏:七十四回,庞德妻。
李伏:七十九回,汉中郎将,令献帝让位曹丕。
李异:八十二回,孙桓之大将,为关兴杀。
问题一: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6、太史慈 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7、曹操 性格; 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志向远大 飞扬跋扈 目光敏锐
煮酒论英雄华容道 官渡之战 许田打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梦中杀人 杀杨修 杀华佗
8、庞统 性格;敢于冒险 自负 倔强 自信 沉着 丑陋
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9、吕布 性格;有勇无谋 忘恩负义 刚愎自用 莽撞 唯利是视
三英战吕布 吕布戏貂蝉 辕门射戟 濮阳烧曹操
10、袁绍 性格;文武双全 多疑 优柔寡断 好谋无断
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 混战中势力扩大成为兵将最多的豪强
11、甘宁 性格;勇猛刚强 忠心耿耿 勇往无前 智勇双全
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
12、周泰 性格;胆气绝伦 服事恭敬 胆气倍人
讨黄祖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13、董卓 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 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
董卓乱政
14、陶谦 性格;刚直 在官清白,无以纠举 狂放不羁
陶谦三让徐州
15、陆逊 性格; 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 治国,品质高尚。
擒杀关羽,夺取荆州,
16、周瑜 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周瑜打黄盖
17、张辽 性格; 脾气刚烈 果敢 勇猛 智谋过人 处乱不惊
威震逍遥津
18、许褚 性格;智勇双全 粗犷 不善用计
太祖讨伐黄劭、何仪,褚生擒仪
19、鲁肃 性格; 老实 忠烈 办事仔细
单刀赴会 草船借箭
20、马超 性格;枪法凶狠 武艺高强
许诸裸衣斗马超 马超飞挑灯夜战
问题二:三国演义里面所有人物的形象是什么?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
问题三: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名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人物塑造最成功的有:刘备――仁君的形象,书中写他在新野战败后携民渡江,不忍丢弃跟随他的百姓。关羽――忠义的形象,这一点单从过五关斩六将中就可体现。诸葛亮――人臣,智者的形象,这个人物描写的很多,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曹操――枭雄的形象,用一句书中的话最好诠释,“宁可我负天下人,绝不教天下人负我。吕布――背信弃义的形象,从他杀丁原投靠董卓可以看出。司马懿――老谋深算的形象,诸葛亮在五丈原用妇人的衣物激司马懿出战,但他没有中计。蒋干――弄巧成拙的小丑形象,本来是曹操派到周瑜那里的间谍,反被周瑜利用。蔡瑁――卖主求荣的形象,背叛刘琮,求取富贵,被人唾骂。秦宓――辨士的形象,在难张温秦宓逞天辩一章中有充分体现。管辂――术士的形象,能算南辰北斗的人恐怕只有这一个人吧!其余不一一列举了,你可以自己看看。
问题四:三国人物形象概括, 其实如果是我们来评论的话 多多少少会带一些个人的情感因素
问题五:《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羽 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问题六:《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外貌特点 刘备:双耳垂肩,目能自视其耳,双手过膝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圆脸、大眼、短须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徐庶:貌似没有多少写徐庶外貌的东西,但只知道他跟诸葛一起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黄盖:善使一条铁鞭,当官决断,凡事不拖拉留滞 司马懿: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
问题七:三国演义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历史对曹操的评价非常高。
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其实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思想家。
统领军团的能力收买人心的能力也是相当了得,
但是,他是太监曹腾的干孙子。
所以三国通俗演义中曹操是一个枭雄。
还是一个特别欠揍的枭雄。
若是评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的话
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阴险的狡诈的自私的人
还是一个骄傲自大,贪婪无厌的人。历史上的话虽不算是忠臣但也不错了。
因为他至死也没废了,还把自己的姑娘曹节嫁给了他。
对中国历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问题八: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军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曹操等一些中心人物,又贯穿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暑假期间,我通读了《三国演义》这部名著,还看了**《赤壁》,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如:奸诈的曹操、忠贞智慧的诸葛亮、义重如山的关羽等但我最欣赏常山赵子龙。他武艺卓群,英勇过人,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铁血汉子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又深明大义,目光长远,不仅在军事战略上书写了许多传奇,更在政见上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的良臣风范。加上他谦虚谨慎的性格,使得这一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称完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赵云严于律己,胸襟开阔,虽然在功业上没有超过关、张二人,但却具有其他人不及的美德。我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论述赵云勇、谋、忠、义皆俱的人物形象特点,浅析他完美艺术形象的原由。
问题九:三国演义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6、太史慈 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7、曹操 性格; 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志向远大 飞扬跋扈 目光敏锐 煮酒论英雄华容道 官渡之战 许田打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梦中杀人 杀杨修 杀华佗 8、庞统 性格;敢于冒险 自负 倔强 自信 沉着 丑陋 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9、吕布 性格;有勇无谋 忘恩负义 刚愎自用 莽撞 唯利是视 三英战吕布 吕布戏貂蝉 辕门射戟 濮阳烧曹操 10、袁绍 性格;文武双全 多疑 优柔寡断 好谋无断 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 混战中势力扩大成为兵将最多的豪强 11、甘宁 性格;勇猛刚强 忠心耿耿 勇往无前 智勇双全 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 12、周泰 性格;胆气绝伦 服事恭敬 胆气倍人 讨黄祖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13、董卓 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 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 董卓乱政 14、陶谦 性格;刚直 在官清白,无以纠举 狂放不羁 陶谦三让徐州 15、陆逊 性格; 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 治国,品质高尚。 擒杀关羽,夺取荆州, 16、周瑜 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周瑜打黄盖 17、张辽 性格; 脾气刚烈 果敢 勇猛 智谋过人 处乱不惊 威震逍遥津 18、许褚 性格;智勇双全 粗犷 不善用计 太祖讨伐黄劭、何仪,褚生擒仪 19、鲁肃 性格; 老实 忠烈 办事仔细 单刀赴会 草船借箭 20、马超 性格;枪法凶狠 武艺高强 许诸裸衣斗马超 马超飞挑灯夜战
1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一同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辞官;董卓乱政之际,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三人在虎牢关战败吕布。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占领荆州,不久又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大怒,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为陆逊用火攻打得大败,不久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2张飞(-221),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第三。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3关羽(-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赵子龙身长八尺,浓眉大眼,架枪上马威风凛凛,多次冲锋敌营,立下不少战功。刘备兵败长阪坡时,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当时刘备妻妾甘、糜二夫人与后主阿斗在人阵中走散,赵子龙单相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寻找,发现三人身现敌营时,不顾一切冲入重围,救出甘夫人与阿斗,糜夫人则因为伤重,不愿拖累大家而投井自尽。这次事迹就是广受后世歌颂的「长阪坡救主」。
赵子龙七十岁时,骁勇善战不下当年,曾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名,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其生前曾受封为「翌军将军」,死后后主诏赠大将军,諡号「顺平侯」,敕葬在成都锦屏山之东。
5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他的弓箭射术更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后黄忠马失前蹄,关羽没杀他,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第二日用弓箭时,不忍用弓箭相伤,只射他的盔缨。太守韩玄以黄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黄忠,为魏延所救,后刘备又亲自将他请了出来,这才归顺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名将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后因刘备言老将无用,黄忠遂单枪匹马出战,在追击吴将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窝。在张苞、关兴与刘备护送他回营救治的当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不治身亡。
6马超。蜀骠骑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后汉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年十七,随父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张飞大战百余合。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7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
仰和怀念。
8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9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便人人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10吕布
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11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郭嘉最先投靠的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袁绍对郭嘉很敬重,给以很高的礼遇。但郭嘉与袁绍相处数十天,发现袁绍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绝非建功立业之主,便毅然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曹操集团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郭嘉的功劳,曹操曾由衷地赞扬说:“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12崔琰,字季珪,史书上称他“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也就是清廉忠贞,正派儒雅,既有高风亮节,又有远见卓识,看人看得准,做事做得正,而且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据说连曹操看到他,也为他那一身正气而慑服(太祖亦敬惮焉)。崔琰是一个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人。曹操晚年,曾为立嗣问题苦恼,不知是立最年长的曹丕呢,还是立最有才的曹植。于是便以信函密问百官,请他们陈述意见,密封以答。惟独崔琰却“露板”(不封板牍)公开作答,说根据《春秋》之义,立子以长,何况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我崔琰愿以死恪守正道。曹操一看,大为惊异。因为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不举荐曹植而举荐曹丕,说明他确实是处以公心的,连曹操也不得不“喟然叹息”,敬佩他的大公无私。最后被曹操逼杀。
13荀彧(163~212) 中国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多智谋 ,举孝廉 ,拜县令 。汉末天下大乱,弃官归乡里,率宗族先投袁绍,后归曹操,任司马,被喻为张良。曹操为兖州牧后 ,兴平元年(194)征徐州陶谦 ,荀彧以州司马留守。陈留太守张邈等反叛,各郡县响应者众 。荀彧率军坚守,与程昱一起,为曹操保存了反攻基地。建安元年(196) ,曹操谋迎汉献帝都许,部众犹豫,荀彧极力促成。升侍中,守尚书令,深得曹操信任,军国大事皆与之筹划。能知人举贤,屡荐贤士郭嘉等人,又策划东擒吕布 ,西抚韩遂、马腾。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军粮将尽,欲退兵还许。荀彧劝其坚持待机,用奇兵制胜 。曹操从其议 ,大败袁绍。建安八年,曹操据荀彧前后功绩,上表封万岁亭侯。后曹操欲自封魏公,加九锡,作为篡汉之阶,荀彧婉转劝阻,为操所忌,被迫饮药而死。
14孙权简介:(182-252)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15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也不飞走。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并立庙祭祀他
16 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仪,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成功夺取荆州,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击败刘备。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17张昭(156-236),字子布,东吴第一谋士。孙策平定江东时,周瑜向孙策推荐张昭,孙策亲自登门请张昭,张昭遂出山相助。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孙策平定江东后,张昭几度向孙策表明了西征黄祖的重要性。但孙策英年早逝,张昭的意见没有在孙策身上实现。孙权继位后,果然西征灭了黄祖。208年,曹操南下,以张昭为主的文官都主张投降曹操。这也是张昭在军事方面的不足,最终周瑜分析了曹军的弱点,并领兵至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张昭也作为参谋参加了赤壁之战,也立了功劳。229年,张昭立劝孙权称帝,孙权从之,东吴政权正式成立。在立东吴丞相一事上,众人都以为这个位置是张昭的,但孙权说道:“此公性刚,不可为之。”遂立顾雍为丞相。不久后,张昭辞官归乡,安心养老,并注释了《春秋左传》。236年,张昭病逝,孙权亲自为张昭吊孝。
18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于孙权广纳人才时投到东吴麾下,从破黄祖,吕蒙奋勇先登,亲斩敌将陈就。后于濡须口从拒曹操,吕蒙独具战略眼光,力排众论,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后来吕蒙接任鲁肃之职,镇守陆口,其名声之响,连向来骄矜的关羽也不敢有所轻忽。为了成功袭取荆州,吕蒙连同孙权、陆逊一起筹略,设伏用奇,击败关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庆功之时,吕蒙却因被关羽阴魂索命而死,亡年四十三岁。
19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20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分析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6、太史慈 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7、曹操 性格; 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志向远大 飞扬跋扈 目光敏锐
煮酒论英雄华容道 官渡之战 许田打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梦中杀人 杀杨修 杀华佗
8、庞统 性格;敢于冒险 自负 倔强 自信 沉着 丑陋
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9、吕布 性格;有勇无谋 忘恩负义 刚愎自用 莽撞 唯利是视
三英战吕布 吕布戏貂蝉 辕门射戟 濮阳烧曹操
10、袁绍 性格;文武双全 多疑 优柔寡断 好谋无断
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 混战中势力扩大成为兵将最多的豪强
11、甘宁 性格;勇猛刚强 忠心耿耿 勇往无前 智勇双全
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
12、周泰 性格;胆气绝伦 服事恭敬 胆气倍人
讨黄祖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13、董卓 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 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
董卓乱政
14、陶谦 性格;刚直 在官清白,无以纠举 狂放不羁
陶谦三让徐州
15、陆逊 性格; 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 治国,品质高尚。
擒杀关羽,夺取荆州,
16、周瑜 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周瑜打黄盖
17、张辽 性格; 脾气刚烈 果敢 勇猛 智谋过人 处乱不惊
威震逍遥津
18、许褚 性格;智勇双全 粗犷 不善用计
太祖讨伐黄劭、何仪,褚生擒仪
19、鲁肃 性格; 老实 忠烈 办事仔细
单刀赴会 草船借箭
20、马超 性格;枪法凶狠 武艺高强
许诸裸衣斗马超 马超飞挑灯夜战
三国演义里面所有人物的形象是什么?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擡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关羽 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三国演义第六回 人物形象
罗贯中版本《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出现的人物:1张飞:勇猛而急进;2曹操:办实事,实干派,而且抓住机会收买人心;3袁绍:总想“因人成事”,拣现成,但优柔寡断,不思进取——各路诸侯基本这个调;4孙坚:英雄了得,勇敢,务实——但得到玉玺后,人性的自私和贪婪表露无遗;5黄盖:有见识,但只是狭隘的忠心(怂恿孙坚背盟);6董卓:简直就是一个强盗金圣叹在他的外书(评论)中对迁都的评说:不是皇帝迁都,是强盗搬场——事实上就书面而言,真有这个感觉;7平民百姓:贫者迁其户,富者杀其身——整个儿活在乱世的悲哀!!
三国演义里重要人物的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分析
诸葛亮:经典情节只说一个,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可以说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场。在此之前,种种铺垫,徐庶的走马荐诸葛,水镜先生的卧龙凤雏论,以及对崔周平等人的描述,都深深的吸引了刘备,也深深吸引著读者,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终于千呼万唤的出来了,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有什么才能呢?他会不会像传说中的一样?或者会让刘备让读者失望呢?所以读者就像舌战群儒中张昭说的一样,睁大眼睛在盯着诸葛亮呢。所以,诸葛亮一出场,就是个神仙派头,羽扇纶巾,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种种描写,让人们认识到,起码诸葛亮相貌不输人(相貌在东汉末年也是评定人才的一个标准),接着就是诸葛亮和刘备的一通对话。这就要介绍诸葛亮的谋略了,刘备去找诸葛亮,不是让他搞公关,不是去发掘演员的,所以相貌,没有用,关键还要看谋略。于是诸葛亮就开始论述天下大势,当然,他说的内容我们都知道,就是“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典故了,其间诸葛亮指出了刘备现如今的最大难题,在于他没有地盘,之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说的入情入理。到此,不止刘备,就是读者也会对这位未出茅庐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了,他太厉害了!整个诸葛亮的形象也活了起来。至于表现出的性格,个人认为:第一表现了诸葛亮的超然脱俗。从形象到他所居住的环境都可以看出来。第二表现了诸葛亮的谋略。确实惊人,谁都知道三国最终是三个国家,但是在当时,诸侯混战,曹操强大,孙权很弱小,至于刘备更是寒碜的到家,诸葛亮就敢说将来是个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敢说刘备可以与曹操、孙权这两个大军阀抗衡,确实了不起,基本把时事看透了!第三表现诸葛亮的务实精神。易中天先生说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一句空话,句句关乎刘备的切身利益,这也是为将来那个鞠躬尽瘁的蜀汉丞相做伏笔吧。第四表现了诸葛亮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终于正统的思想。否则他不会跟刘备。刘备在演义中是大仁的人,诸葛亮之所以辅佐他,主要还是因为这个,诸葛亮一来怀才,想成就不世之功,二来也确实为了解救苦难中的百姓,当刘备说出为了复兴汉室而不自量力时,我相信诸葛亮已经就同意出山了。第五表现了诸葛亮的出世精神。在随刘备走之前,他吩咐弟弟照看好农田,待功成后来此隐居。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思想。说明他不贪恋世俗,一心修身。
刘备:先说第一个经典情节。就是三英战吕布。刘备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一个只会哭只会跑,像是女人一样的人。所以作者安排了这场撼人心魄的“大比武”。吕布,三国第一勇士,武功无敌,这样一个人,普通人见了就得腿软,但是刘备和他的两个弟弟不是这样。他们都是英雄,所以敢于挑战对面这个“怪兽”。于是先是张飞,之后关羽,之后刘备,挨次冲上去,四个人走马灯似的战斗在了一起,旁边人都看呆了!吕布支持不住,最终败下阵去,刘关张看着败走的吕布,哈哈大笑,这是何等的豪气!这说明刘备是个英雄!
在说摔孩子。个人认为这说明了刘备有其狡猾的一面,看着满身鲜血的赵云,是在想不出安慰之辞,于是想这么个招。感觉刘备有些不地道,但是换了我们自己呢?摔孩子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在说永安托孤。这个不细说了。体现了刘备的大仁大义,竟能举国托于贤人,真不容易!即使他不是真心的,但起码也说明刘备是个英雄,是英雄他才不放心诸葛亮,是英雄他才想出这样的话来钳制诸葛亮。
张飞:先说当阳一吼。一声吼死曹操一个战将,真是把张飞的勇烘托到了极致。一个人,一匹马,一支枪,站在桥头,曹操数万大军楞是没敢往前走一步,不但没往前,在张飞吼过之后还掉头就跑,这是何等的气魄!真个张飞这个人物完全活在了读者眼前,也展现了张飞那种无畏的气魄,以及震慑寰宇的那种能量!
再说义释严颜。时候诸葛亮还对刘备说,翼德懂得>>
三国人物形象概括,
其实如果是我们来评论的话 多多少少会带一些个人的情感因素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要8个,每个人物形象有100字就可以了!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鸡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外貌特点
刘备:双耳垂肩,目能自视其耳,双手过膝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圆脸、大眼、短须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徐庶:貌似没有多少写徐庶外貌的东西,但只知道他跟诸葛一起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黄盖:善使一条铁鞭,当官决断,凡事不拖拉留滞 司马懿: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
三国演义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截江夺阿斗,赵子龙计取桂阳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关云长刮骨疗毒,玉灵泉关公显圣,汉寿侯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当阳吓死夏侯杰,义释严颜,怒抽邮督。 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刘备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托孤,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 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见木象魏都破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6、太史慈 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 7、曹操 性格; 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志向远大 飞扬跋扈 目光敏锐 煮酒论英雄华容道 官渡之战 许田打围 挟天子以令诸侯 梦中杀人 杀杨修 杀华佗 8、庞统 性格;敢于冒险 自负 倔强 自信 沉着 丑陋 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9、吕布 性格;有勇无谋 忘恩负义 刚愎自用 莽撞 唯利是视 三英战吕布 吕布戏貂蝉 辕门射戟 濮阳烧曹操 10、袁绍 性格;文武双全 多疑 优柔寡断 好谋无断 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 混战中势力扩大成为兵将最多的豪强 11、甘宁 性格;勇猛刚强 忠心耿耿 勇往无前 智勇双全 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 12、周泰 性格;胆气绝伦 服事恭敬 胆气倍人 讨黄祖有功。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 13、董卓 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 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 董卓乱政 14、陶谦 性格;刚直 在官清白,无以纠举 狂放不羁 陶谦三让徐州 15、陆逊 性格; 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 治国,品质高尚。 擒杀关羽,夺取荆州, 16、周瑜 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周瑜打黄盖 17、张辽 性格; 脾气刚烈 果敢 勇猛 智谋过人 处乱不惊 威震逍遥津 18、许褚 性格;智勇双全 粗犷 不善用计 太祖讨伐黄劭、何仪,褚生擒仪 19、鲁肃 性格; 老实 忠烈 办事仔细 单刀赴会 草船借箭 20、马超 性格;枪法凶狠 武艺高强 许诸裸衣斗马超 马超飞挑灯夜战
蜀国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关羽,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飞,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庞统,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庞统其貌不扬,却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他是东汉末年、三国之初可遇而不可求的怪才。庞统平日和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是要好的朋友。庞统和诸葛亮在这些朋友中是出类拔萃的大才。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当时只有三十六岁。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三国演义》的庞统有更多的智谋表现。而史实的庞统则与法正先后为刘备在野战、军事方面的倚重的智囊。陈寿先生比法正为程昱郭嘉,比庞统为荀彧。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马超,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二年,蜀国五虎大将第四位。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
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 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用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
黄忠,蜀国五虎大将最后一位。字汉升,南阳(今河南省南阳)人。最初在刘表属下任中郎将镇守长沙攸县。当曹操南下时,仍忠守长沙。后刘备派关羽攻长沙时,城破被困,降了刘备。刘备平荆南四郡后,随其进取四川,常打先锋,勇冠三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时,黄忠在定军山用计斩曹军大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使一口大刀,箭法精良,百发百中,年岁虽大,却常不服老。刘备为汉中王后,拜忠为后将军,后赐关内侯。220年,黄忠病逝于营寨中,享年七十五岁。
魏延,蜀国名将。子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人。关羽攻长沙时,魏延杀主献城,后随刘备入川,一路战功不少。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陈仓力劈曹魏大将王双,迁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争兵权,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马岱诛杀。擅用大刀,刀法熟练。
孟获,三国时彝族首领之一,建宁(今云南曲靖)人。刘备死后,他与地方军队起兵反蜀。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南征,他被七擒七纵,最后心服口服,誓不反蜀。后到蜀国作官,为御史中丞。
马谡,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得诸葛亮器重,升为参军,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建兴六年(公元二二九年)违反诸葛亮的命令,未在街亭当道驻扎,被魏将张�打败,失了街亭,蜀军被迫退军汉中。被诸葛亮以违犯军法之名斩首。马谡死那年,只有三十九岁。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父姜炯,天水郡功曹,后死于战场,姜维任参军。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夺取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镇守天水的魏将姜维归附蜀汉,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代。从文字上看,古代“羌”、“姜”字形相近,一音之转。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证,姜维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姜维的一生为蜀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归附蜀汉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逝世后,他从容镇定,有条不紊地整顿军马安全撤退。费祎死后,他总揽军权,曾先后多次出兵北伐,决心完成前人未竟事业统一天下。直到刘禅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
另外,姜维在继承相贯彻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方面,也作了许多努力,有一定贡献。诸葛亮死后,姜维为凉州刺史。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调整了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团结的愿望。
有人说,诸葛亮特别器重姜维,除了姜维自身的才略之外,主要是因为姜维是少数民族将领,熟悉民族地区的人情世俗及自然形势。重用他不仅有利北伐,而且体现了“和夷”政策。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蒋琬,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国 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人。 刘备自任汉中王时,他为尚书郎。后在诸葛亮丞 相府任长史,诸葛亮死后代其执政,为益州刺史 、大将军、尚书,封字亭侯,大司马。
马岱,马超堂弟,蜀汉名将。随马超作战多年,归附刘备后作战英勇,随诸葛亮平定南蛮,在七擒孟获时多次立功。诸葛亮见马岱忠勇,临死前授以密计,在魏延造反时一刀诛杀了魏延。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刘封,刘备义子。赤壁大战时率领水军作战。刘备入川称帝后与孟达一起守上庸。关羽兵败,廖化向孟达、刘封求救,孟达挑拨刘封拒不发兵。关羽被害后,刘封被刘备杀了。
刘巴,字子彻,零陵烝阳(今湖南邵东)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公元l90年,刘巴祸避零陵,为郡主记主薄。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巴北上投奔曹操。赤壁战后,奉曹操之命回江南招降。刘备深恨刘巴。诸葛亮劝刘巴留下,刘巴不从。因无法复命曹操,刘巴便南下交州,改姓张,辗转进入益州,投刘璋麾下。公元211年,刘备取益州,刘巴归附备,为左将军西曹掾。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刘巴病逝。
刘巴也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才智之士,每当重大事件,他都能以敏锐的政治眼光作出准确的判断。早在跟随刘璋时,他就曾谏阻刘璋不要引刘备入蜀。这在当时对刘璋来说不失为良言。但刘璋昏聩,终致亡。随刘备后,刘巴也多有奇策良谋。刘备攻成都时,为鼓励士气,曾许诺城破之日不过问府库财物。所以成都城破,刘璋数年的积蓄被士卒一扫而光。后来,军用乏绝,刘备问计于刘巴。刘巴建议赶铸面值百文的大钱,把货物定出价格,开放市场。结果,那些被士卒抢走的财物很快就回收了。诸葛亮曾称赞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
同时,刘巴也是个性格化的人物。他恃才傲物,轻视张飞。公元221年,刘备议称帝,刘巴竭力劝阻。这也是他在蜀汉没能有更多建树的原因之一。
其余的就上下面这个网址去找吧,因为字数太多,无法全部打出来,非常抱歉
参考资料:
1、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
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2、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
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3、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
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4、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5、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
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肃
按照魏国、吴国、蜀国进行分类,各个人物的名字如下:
一、魏 国:
1、曹操字孟德,乐进字文谦,李典字曼成,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夏侯敦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达。
2、李通字文达,陈登字元龙,张郃字隽乂,许攸字子远,贾诩字文和,司马懿字仲达,文聘字仲业,蒋干字子翼,王粲字仲宣。
3、郝昭字伯道,王双字子全,辛毗字佐治,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尚,夏侯霸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字稚权。
4、邓艾字士载,曹髦字彦士,曹奂字景明,毋丘俭字仲恭,贾充字公闾,诸葛诞字公休,羊祜字叔子,田畴字子泰,韩遂字文约。
5、毋丘甸字子邦,桓阶字伯绪,陈泰字玄伯,陈矫字季弼,徐宣字宝坚,田豫字国让,牵招字子经,徐邈字景山,胡质字文德,王昶字文舒,郭奕字伯益,王基字伯舆,胡奋字玄威,胡烈字玄武,和洽字阳士,常林字伯槐。
6、王祥字休徵,刘劭字孔才,刘放字子弃,刘勋字子台,尹奉字次曾,申耽字义举,史涣字公刘,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朗字伯达。
7、陈骞字休渊,金祎字德伟,孟宗字恭武,孟建字公威,赵昂字伟章,荀恽字长倩,荀顗字景倩,郗虑字鸿豫,姜叙字伯奕。
8、蒋济字子通,傅嘏字兰石,裴秀字季彦,曹冲字仓舒,崔林字德儒,高堂隆字升平,卫觊字伯儒,刘廙字恭嗣,阎温字伯俭 。
二、蜀国 :
1、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益德,赵云字子龙,孙乾字公佑,糜竺字子仲,简雍字宪和,马超字孟起,魏延字文长,徐庶字元直,黄忠字汉升,庞统字士元,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蒋琬字公琰,刘禅字公嗣,廖化字元俭,陈震字孝起,伊籍字机伯,法正字孝直,孟达字子度,关兴字安国。
2、诸葛瞻字思远,马忠字德信,王甫字国山,冯习字休元,向朗字巨达,刘巴字子初,许靖字文休,杨仪字威公,来敏字敬达,何宗字彦英,张南字文进,张嶷字伯歧,张翼字伯恭,胡济字伟度,郭攸之字演长。
3、诸葛乔字伯松,董允字休昭,董和字幼宰,董厥字龚袭,廖立字公渊,樊建字长元,霍弋字绍先,吕乂字季阳,陈到字叔至,张裔字君嗣,费诗字公举,郝普字子太 。
三、吴国 :
1、孙权字仲谋,孙坚字文台,孙策字伯符,程普字德谋,黄盖字公覆,韩当字义公,祖茂字大荣,朱治字君理,吕范字子衡,周瑜字公瑾,张昭字子布,张纮字子纲,太史慈字子义,蒋钦字公奕,周泰字幼平,陈武字子烈,虞翻字仲翔,董袭字元代,鲁肃字子敬,诸葛瑾字子瑜,顾雍字元叹,严畯字曼才,陆绩字公纪,张温字惠恕,骆统字公绪,吾粲字孔休,徐盛字文向,潘璋字文珪,丁奉字承渊,步骘字子山,甘宁字兴霸。
2、吕蒙字子明,陆逊字伯言,凌统字公绩,薛综字敬文,程秉字德枢,朱桓字休穆, 阚泽字德润,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孙朗字早安,孙韶字公礼,孙静字幼台,赵咨字德度,孙桓字叔武,孙皎字叔朗,全琮字子璜。
:
《三国》(英文:Three Kingdoms、日本语:三国志 )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的电视剧,该剧由高希希执导,朱苏进编剧,陈建斌、于和伟、张博、陆毅、黄维德、倪大红、何润东、林心如等主演的大型史诗电视剧。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人物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人物有哪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三国人物介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