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健康的定义: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2、成年人标准:
(1)感觉、知觉良好。判定事物不发生错觉。
(2)记忆良好。能够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电话号码。
(3)逻辑思维健全。考虑问题和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楚明确。
(4)想象力丰富。善于联想和类比,但不是胡思乱想。
(5)情感反应适度。碰到突发事件时处理恰当,情绪稳定。
(6)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不轻举妄动,不压抑伤悲,并能经得起悲痛和欢乐。
(7)态度和蔼,情绪乐观,能自得其乐,能自我消除怒气,注重自我修养。
(8)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9)学习爱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关心各方面的信息,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10)保持某种业余爱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伦理观念。
(12)保持正常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3、青少年标准:
(1)智力正常。
(2)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3)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4)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5)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7)有心理自控能力。
(8)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9)有自信心。
(10)有心理耐受力。
心理不健康类型:
1、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5、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6、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7、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8、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心理健康的状态:
1、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6、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7、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8、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
1、倾诉。
倾诉是心理调节中最广泛、最有效的运作方式。将自己的委屈坦率地说出来,能使自己慢慢地感到踏实,帮助自己消除可能形成的压力。“有时候,看心理疾病并不难,就两字——听着。”
2、改变你的生活环境。
心境是和环境紧密相关的,人清洁了环境,也就美化了心境。平时把房子打扫干净,买一些温馨的小饰品带寝室,让寝室房间变成“美丽的家”。还可把床帘、床单、床帘都换成新的。因为一成不变的气氛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改变居家的面貌可使人的精神焕然一新。再买几盆花,因为植物的生长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3、“静心修炼” 放松身心。
现代人的情绪困扰常常来自于刺激过多,诱惑过多,欲望过多,以至内心无法宁静。而老子云: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大致之意就是让人安静,能静才能回归生命。专家建议,回到寝室可先洗个热水澡,让自己的身心彻底地放松平静下来,再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自己渐渐进入沉静的状态里,心胸自然会开阔起来。
4、芳香疗法。
日常生活中,香味能对人的情绪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气味学家的研究表明,香味对于调节人的情绪、治疗疾病、保护人体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旅游疗法。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是因精神受压抑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突出特点是看任何问题都从消极、悲观的角度出发,遇事爱往坏处想,容易丧失信心;不愿与他人交往,离群索居,少言寡语;一些细微小事就引起忧愁与苦闷,容易自寻烦恼,常愁眉不展,长吁短叹,情绪低落。外出旅游有较好地消除忧郁的效应,比如旅游能提高人的身心兴奋程度,激发乐趣,调节精神,具有愉悦效应。旅游能促使人体内释放一种多肽物质——内啡肽,它使人产生欣喜和镇静。
心理健康教育: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我,发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目标恰当,能够扬长避短,协助学生认识情绪,提高情商,学会表达情绪,善于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强化实践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律,优化个性品质。
2、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反应,接纳身心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掌握住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端正性别角色意识,自觉遵从性伦理和性道德,与异性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防范性骚扰,排解青春期烦恼,对性有科学的态度,对爱情有初步认识。
3、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调整考试心态,克服学习困难,优化学习环境.增强学习效能,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获得成 长与发展。
4、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适应学校环境,增强生活适应;乐与他人交往,掌握为通技巧,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克服交往障碍,培养诚实守信、友善乐群的健康人格。生活方式健康,合理支配闲暇,运动娱乐并举,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追求人生意义,确立生活理想。培养顽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压力,正确对待挫折等。
5、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抉择,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自主抉择能力,明确升学和就业的人生意义,掌握择业技巧,学会承担责任,作好就业升学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吗?近年来随着心理问题的低龄化,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我为大家搜集和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的相关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2、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3、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4、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
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更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
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习心理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协助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心理教育是指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使其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方面。
2、人际交往教育
进人中学后,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人际关系的性质相对复杂。中学生结交朋友的意识增强,与同伴和朋友的交往逐渐密切,朋友的影响逐渐超过父母对他们的影响。这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之一,原因在于朋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这具个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学生常常不懂得如何与教师、家长等成人进行的沟通。因此,教会中学生与成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双方的沟通顺畅、相互理解和缩小代沟。此外,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性萌动引发一系列的烦恼、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和沟通。
内容主要包括朋友、老师、家长和异性的沟通与交往。
3、自我意识教育
青少年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苏醒阶段。自我意识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包括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等。
4、意志品质教育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密切联系着,既要克服内部的困难,如疲劳、懒惰、分心等,又要克服外部的困难,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意志品质更多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
内容包括挫折应对、意志力磨炼和危机干预等方面,通过提高中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压力释放
作为中学生随着学业的增长,将会伴随许多压力的产生,有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学科选择的压力,以及学校适应压力,同伴交往压力,师生矛盾压力,亲子矛盾压力等等,面对种种压力的侵袭,仅有一颗意志坚强的心是不能够支撑他们长远的发展的,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压力排解的教育。
内容包括压力症状,压力源分析,压力释放方法等。
6、生涯发展教育
生涯发展辅导是为中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活动,它旨在帮助中学生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与生涯设计,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培养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技巧,并正视社会问题,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包括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人格特征、职业选择等方。
7、情绪情感教育
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剧变,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动荡。这种动荡表现为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此消彼涨的两极状态,甚至有时表露出来,有时内隐难觅踪迹。例如,老师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学生情绪飞扬,兴高采烈,同样,老师一句轻微批评的话又可以使学生愁眉深锁,沮丧不安。众所周知,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充分发挥潜能,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内容包括调节和培养情绪情感以及消除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稳定、健康的情绪。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这种健康指标有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那么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呢,我总结了相关内容,来看看吧!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1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 一 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 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三 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四 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1、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2、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4、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2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
如何判断心理健康是否正常
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
情绪标准。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稳定,而且还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
意志标准:是指人自觉地确定活动目标,支配自己行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内容对于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已经有了很详细的介绍,所以大家可以多加注意一下,同时在生活中想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知足常乐,不要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因为要求太高的话,就会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心理健康就难以维持。
心理健康
我们都知道健康的内容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那对于心理健康的具体内容以及它的研究标准大家都了解吗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点:心理健康的内容
我们将心理健康又称为心理卫生,它是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的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点: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
1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
(1)病理学角度:例如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时表明心里异常存在。
(2)统计学角度:许多在变态心理学看来是属于异常现象,在正常人身上也会或多或少的有所表现,与心理异常患者之间的差别知识程度上的差异而已。
(3)“文化学”角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因此,可以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方面来判断。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以上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全部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