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上元节指元宵节,中元节指七月半祭祖节,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鬼节、地官节,日期为夏历七月十五,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当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或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是祭奠亡人的节日,所以要烧纸钱。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节的禁忌:
中元节当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元节的禁忌,日常家居生活中,大家千万别触犯。
1、忌半夜晾衣服
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2、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3、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更加不要去偏远或者人少的地方,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4、忌半夜庆生
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5、忌说“鬼”字
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6、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7、忌乱拍他人肩头
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
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8、忌将筷子插在碗上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鬼魂来与你分享食物。
9、床头忌挂风铃
因风铃会招阴。
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
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11、忌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否则会有麻烦。
12、忌下水游泳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13、忌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容易吸引鬼魂的注意。
14、晚上出门忌呼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魂记住你的名字。
15、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找麻烦。
以上就是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下元节的节日习俗有哪些、中元节是什么来历和习俗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