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解例题分析

水虻2023-04-30  21

小学应用题解例题分析

应用题是决定小学孩子数学成绩的关键,也是拉分的关键。接下来我搜集了小学应用题解例题分析,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1、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和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

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

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马上点标题下“家长会”关注可获取更多教育经验、方法、学习资料,每天更新哟!)

5、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1)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1)儿子年龄=27÷(4-1)=9(岁)

(2)爸爸年龄=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

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

本月盈利=18+30=48(万元)

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6、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48000÷300=160(倍)

(2)共植树多少棵?400×160=64000(棵)

列成综合算式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1)800亩是4亩的几倍?800÷4=200(倍)

(2)800亩收入多少元?11111×200=2222200(元)

(3)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16000÷800=20(倍)

(4)16000亩收入多少元?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44444000元。

7、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8、追及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

=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6)+60]÷(30-10)

=220÷20=11(小时)

答:解放军在11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48+40)×[16×2÷(48-40)]

=88×4

=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和差问题

1 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去秋游,一班48人,二班53人,同学乘车每人车费3元,二班比一班多付 元?

2 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75,最小公倍数是450.若它们的差最小,则两个数为______和______.

3 在某校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每隔8米插一面红旗,然后在相邻两面红旗之间每隔2米插一面黄旗,应准备红旗______面,黄旗______面.

4 明明星期天上街买衣服,花75元钱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上衣,已知上衣比裤子贵15元,明明买上衣花 元.

5 小梅与张芳今年的年龄和是39岁,小梅比张芳大3岁,张芳今年 岁.

6 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花 元,买钢笔花 元.

7 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 ,较小的数为 .

8 小军和他爸爸今年的年龄之和是42岁,年龄之差是26岁.小军今年 岁,他爸爸今年 岁.

9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49人,其中女生比男生少5人.这个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10 方方和圆圆共有图书70本,如果方方给圆圆5本,那么圆圆就比方方多4本.问:方方原来有图书 本,圆圆原来有图书 本.

11 甲的书比乙多9本,比丙多2本,乙、丙共有书47本.问:甲有 本书、乙有 本书、丙有 本书.

12 某文具店共有钢笔和圆珠笔140支,钢笔比圆珠笔多10支,钢笔有 支,圆珠笔有 支.

13 两层书架共124本书,如果从下层取8本书放到上层去,则两层书的本数就相等,则上层原来有书 本,下层原来有书 本.

14 小星和小兰共有铅笔25支,如果小星用去4支,小兰用去3支,那么小星还比小兰多2支,小星原有铅笔 支,小兰原有铅笔 支.

15 两个数的和是1980,从甲数中减去285加到乙数上,乙数还比甲数少24,则甲数是 ,乙数是

和差问题1

答案卷

1 15

解:(53-48)×3 = 15(元).

2 225,150

解:因450÷75=6,所以最大公约数为75,最小公倍数是450的两整数有75×6,75×1和75×3,75×2两组,经比较后一种差较小,即225和150为所求.

3 50、150

解:400÷8 = 50(面),8÷2-1 = 3(面),3×50 = 150(面).

4 45

解:假设裤子和上衣价钱相同,则应花75+15 = 90(元),这是两件上衣的价钱,一件上衣是90÷2 = 45(元)

答:明明买上衣花45元.

5 18

解:假设小梅与张芳一样大,则他们今年的年龄和应是39-3=36(岁),这是张芳年龄的2倍,

张芳年龄是36÷2 = 18(岁).

答:张芳今年18岁.

6 2,8

解:解法一:假设铅笔与钢笔价钱相同,买一支铅笔一支钢笔应花10+6=16(元)这是两支钢笔的价钱,一支钢笔花16÷2 = 8(元),则一支铅笔花8-6=2(元)或10-8=2(元).

答:一支铅笔2元,一支钢笔8元.

解法二:假设钢笔与铅笔价钱相同,买一支铅笔一支钢笔应花10-6=4(元),这是两支铅笔的价钱,一支铅笔花4÷2 = 2(元),则一支钢笔花2+6=8(元)或10-2=8(元).

答:一支铅笔2元,一支钢笔8元.

7 29,7

解:较大数= (36+22)÷2 = 29

较小数= (36-22)÷2 = 7

8 8,34

分析:与和差问题的基本数学格式对比知,如果把爸爸的岁数看成“大数”,小军的岁数看成“小数”,那么它们的和为42,差为26.由和差公式可以求解.

解:爸爸的岁数= (42+26)÷2 = 34(岁),

小军的岁数= (42-26)÷2 = 8(岁).

答:今年小军8岁,爸爸34岁.

9 27,22

解:男生(49+5)÷2 = 27(人),

女生 49-27=22(人).

答:男生27人,女生22人.

10 38,32

分析:方方给圆圆5本后,两人共有图书70本,圆圆比方方多4本.这是典型的和差问题.求出此时两人各多少本书后,就可以求出原来两人各有多少书.

解:如果方方给圆圆5本,那么圆圆就有

(70+4)÷2=37(本),

所以,原来圆圆有37-5=32(本),方方有70-32=38(本).

答:方方有38本,圆圆有32本.

11 29,20,27

分析:和差问题是指两个数的和与差,现在出现了三个数,需要化为两个数的和差问题.因为“甲的书比乙多9本,比丙多2本”,说明乙的书比丙少9-2 = 7(本).由“乙、丙共有书47本”,乙比丙少7本,可用和差公式求解.

解:乙有书 [47-(9-2)]÷2 = 20(本),

丙有书 47-20=27(本),

甲有书 20+9=29(本).

答:甲有29本,乙有20本,丙有27本.

12 75,65

解:因为钢笔比圆珠笔多10支,可以先从钢笔里减去多的10支(也就是从两种笔的和140支里减去10支)使两种笔的支数相等,为“平均分成2份”具备条件,其中1份是圆珠笔,另一份增加假设减少的10支是钢笔.

(140-10)÷2 = 130÷2 = 65(支) 65+10 = 75(支)

本题也可以这样想:假设圆珠笔增加10支,那么两种笔的支数相等,又可以“平均分成两份”了,其中一份是钢笔,另一份减去假设增加的10支是圆珠笔.

(140+10)÷2 = 75(支) 75-10 = 65(支)

答:钢笔是75支,圆珠笔是65支.

13 54,70

解:下层取出8本,而上层放进8本以后,上下层书的本数相等,因此,未取书之前,原来两层书的本数相差16本,(8本+8本)知道了两层书本数的差,又知道了它们的和,要求这两个数,按照和差问题解.

(124+8+8)÷2 = 140÷2 = 70(本) 124-70 = 54(本)

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因为下层取出8本书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相等,这样就为“平均分成2份”,具备了条件,这时每份的本数是上层增加8本后的本数或下层取出8本后的本数.

124÷2 = 62(本) 62-8 = 54(本)…上层书数 62+8 = 70(本)…下层书数

答:原来上层有54本,下层有70本.

14 14,11

解:思路或解法

小星用去4支后所剩的铅笔,比小兰用去3支后所剩的铅笔多2支,所以,小星原有的铅笔,比小兰用去3支后所剩的铅笔多2+4=6(支);从而小星原有的铅笔比小兰原有的铅笔多6-3=3(支)。这样利用公式即可解出。

[25+(2+4-3)]÷2

=[25+3]÷2

=28÷2

=14(支)

25-4 = 11(支)

答:小星原有铅笔14支;小兰原有铅笔11支。

15 1287,693

解:由“从甲数减去285加到乙数上.乙数还比甲数少24”知,甲数原来比乙数多285×2+24.据此可分步求出结果:

(1980-285×2-24)÷2

=1386÷2

=693

1980-693=1287

答:甲数是1287,乙数是693.

归总问题 归一问题

1某制帽厂原来5人10天生产草帽900顶,现在人数增加了15人,要生产3600顶草帽,需要多少天

2四(1)班有37人,王老师给第一排6个同学发了24本软面抄,照这样计算,王老师发现发给全班同学后还多2本,王老师带了多少软面抄

3小明和小华4分钟共打字720个,现在2人同时打字,在相同时间内,小明打字490个,小华打字410个,问小明和小华每分钟各打字多少个

43台抽水机8小时灌溉水田8公顷,照这样的速度,5台抽水机36小时可以灌溉水田多少公顷

1 (15+5)÷5=4

900÷10=90

3600÷4÷90=10(天)

2 24÷6×37+2=150(本)

3900÷(720÷4)=5分钟

490÷5=98(个)

410÷5=82(个)

48÷8÷3×5×36=60(公顷)

和倍

甲车场有89辆汽车,乙车场有46辆汽车,每天甲车场有23辆汽车开往乙车场,乙车场有12辆汽车开往甲车场,多少天以后乙车场汽车的辆数是甲车场的2倍?

解:设x天后乙车场的汽车是甲车场的2倍,依题意

甲车场每天减少车辆等于乙车场每天增加的数量,23-12=11辆

2(89-11x) = 46+11x

178-22x = 46+11x

33x = 178-46

x = 132/33

x = 4

差倍问题

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180+20)÷2=100(人)——第一,二小组的人数

(100-2)÷2=49(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综合:〔(180+20)÷2-2〕÷2=49(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答:第一小组的人数是49人。

流水问题

一艘轮船在两个港口往返航行,水速为每小时24千米,顺水航行需2小时,逆水航行需3小时,两港之间 相距多少千米?

设两港之间 相距多少x千米

(x/2)-24=(x/3)+24

x/2,x/3分别都是顺水和逆水时,船时速与水时速的合时速.

顺水时,船的速度要加水的速度,逆水相反.这样就得到船和水的合时速.

等式两边都是船本身的时速度,跟水没有关系

算出来就等288KM

还原问题

1、每个大桶可装油4千克,每个小油桶可装油2千克。大油桶和小油桶共50个,大油桶比小油桶共多装油20千克。大小油桶各有多少个?

2、仓库所存的苹果是香蕉的3倍。春节前夕,平均每天批发出250千克香蕉,600千克苹果,几天后香蕉全部批发完,苹果还剩900千克。这个仓库原有苹果和香蕉各多少千克?

3、甲、乙两人参加数学竞赛,美做对一题得20分,每错一题倒扣12分,两人各做对10题,共得208分,其中甲比乙多64分。问:甲、乙两人个做对了几题?(

1)设大桶x个,小桶(50-x)个。

4x-2(50-x)=20

4x-100+2x=20

6x=120

x=20

50-20=30(个)

答:大桶20个,小桶30个。

(2)解:设卖了x天

香蕉:250x

苹果:250x×3=750x

750x-600x=900

x=6

仓库原有香蕉:250×6=1500千克

仓库原有苹果:1500×3=4500千克

(3)甲的得分是(208+64)÷2=136分

乙的得分是(208-64)÷2=72分

两个人各做10题,如果全做对应该是200分,错一题不但没有得到20分,还要倒扣12分,一共损失32分

甲损失了200-136=64分,64÷(12+20)=2题,错了2题,对8题;乙损失了200-72=128分,128÷(12+20)=4题,错了4题,对6题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_<% ❀

归一问题的含义是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知识,然后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应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

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

归一含义

归一问题的归一的意思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归一问题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在求出总量。归总问题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一个总量,在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归一问题是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归总问题是求一共是多少,用乘法。

归一问题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归总问题是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应用题解例题分析全部的内容,包括:小学应用题解例题分析、和差问题 归总问题 归一问题 和倍,差倍问题 流水问题 还原问题 应用题 要有题有答案、什么叫归一问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71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