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大学之“大”
何为大学。
在近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自1809年德国柏林大学成立以来的近200年时间里,大学是被作为肩负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使命的学术文化机构而存在的。蔡元培先生在1912年起草的《大学令》中指出:“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简而言之,大学是指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这里的知识不单单指科学,更指个性与道德,大学是不折不扣的学府。
在我看来,大学更贵在“大”!
首先,大学是个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所有的研究机会都要为真理服务,在大学里追求真理是人们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大学必定是个研究真理追求真理的地方,而真理之多之广,这就导致了大学必须大!
其次,大学必定是可以容五湖四海的人及其文化的地方,也正如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追求科学不追求权威,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碰撞才可以发现真理学习真理,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行动自由,畅所欲言,大家各抒己见,这就导致了大学必须大!
但如今的中国大学却越变越小,非但不大,反而变小,依我看什么大学,还不如“小学”!
大学中的权力冲突无处不在;大学组织衙门化、大学价值官本位化、大学管理官僚化已经成为大学的主要特征。大学出现了资源危机、价值危机、制度危机、质量危机和公信危机,结果,大学的社会产出不足以提供给大学自尊的资本。社会是这样质疑大学的:“高校论文越堆越厚,精品并却越来越少,培养的学生学历越来越高,就业却一难再难。有的高校‘衙门化’越来越重,‘官本位’意识越来越浓。人们心中的‘象牙塔’到底还要倾斜多少度……。” 如今的大学已被社会过份染指,又与社会脱轨,蒙上了厚厚的阴霾,如今的大学还大吗!
醒醒吧中国人,大学的年轻人是中国的未来,如果大学不再追求真理,而是冲斥官味,如果大学不再容百家,成一家之谈,那大学还大吗,中国还大吗,中国的未来,又可以走得远吗。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 University of big, does not lie in the building, but the master "
《大学》这篇文章以治天下明明德为中心,分别从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展开了论述。其广阔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让我对“大学”二字有了新的审视和理解。《大学》之大在于天下之大,包罗万象之大。对比于小学,初中与高中,大学的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生活上为人处世的知识。
博学。所谓博学就是广阔地学习,在《大学》书中就提到“格物致知”,我们首先需要格万物。大学中,巨大无比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包罗万象,各种领域的书籍报刊都有。我们定能从中汲取到无穷无尽的知识。再有,学校里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教授,他们可是移动的知识库啊,多和他们聊天,能学到的知识说不定会受用终身。还有身边的同学,大学之大,也在于学生之多嘛。他们身上有很多宝贵的品质和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能给予我们借鉴。当我们学习的东西多了,就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明辨。明辨是非这个成语想必大家早就清楚,对于事情而言,我们要分清黑白,孰是孰非。但是对于人呢?,大学人很多,我们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家的经历不一,性格自然也大不相同。当我们共同学习,生活接触到的时候,对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判断和感觉。其实说来也简单,无非就是喜欢或者讨厌。但是如何做到明辨呢?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说,喜欢他却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他却又知道他优美的地方,能做到这样的人天下已经很少了。但是当我们做到这点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足够理智,以客观明晰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让自己与外统一,从而正心。同时又不会因为关系不好而烦心,使自己更为成熟,何乐而不为呢?
慎思。“君子必慎其独”在大学,我们的自由时间多了很多,意味着独处的时间也多了许多。在独处的这些时间里面,我们应该学会反思自身的过错,不断像雕琢美玉一般修炼自己的良好性格与品德。万万不可自欺欺人,假装自己很努力,应该谨慎地对待内心的那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幽暗之处,去真诚的了解自身,明白自己的本心,让自己真实起来。由此,能够拥有平和的心境,也能让自己真诚地做人做事,人生自然也就比较容易成功也让内心始终充盈,满足。
以上就是关于高分悬赏作文《我所理解的大学之“大”》,答得好继续追加170分全部的内容,包括:高分悬赏作文《我所理解的大学之“大”》,答得好继续追加170分、“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用英语怎么翻译、什么是《大学之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