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倡导低碳、生态等科学理念,以乡村 旅游 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乡村 旅游 休闲为脉络,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进行综合开发。
1、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深度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倡导低碳、生态等科学理念,以乡村 旅游 资源与土地为基础,以乡村 旅游 休闲为脉络,以休闲商业为配套,以乡村休闲地产为核心,以高品质服务为保障,进行综合开发。
1“田园”是特色。尊重乡土,就地取材。开展特色资源普查,充分挖掘产业、山水、田园、民居等潜在优质资源,制定相应发展策略,打造地方特色,体现综合竞争力。
2“综合”是关键。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田园综合体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使城与乡、农与工、生产生活生态、传统与现代在田园综合体中相得益彰。
3“产业”是基础。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满足各产业功能要求, 探索 “ 旅游 +”“生态+”等模式,让各产业在规划布局中合理展开,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村融合示范区。
4“文化”是灵魂。从生态、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色节庆中找寻文化的主题,创新文化形式、业态模式和载体方式,满足市场和时代需求。坚持生态为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文化、空间、生态有机融合。
2、泛农业产业链系统建设
农业生产区的意义不单单是为了提供安全、放心的生态绿色食物和获取相应的收入,农业与自然密切交织在一起,维持着区域的生态保护功能。更重要的是,农业支撑着区域乡村共同体的活动,可以结合当地农业特色、田园文化打造多具风格的休闲农业项目。
1片区优化。根据开发能力打造不同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的功能要求基础上,应设立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片区,也可配备CSA(社区支持农业)的菜园(菜田)空间。
2农业发展。培育农业特色品牌,打造1~2个经ISO9001、1S014001、ISO22000、HACCP、GAP、CAC、原产地保护等认证的市级以上农业特色品牌。园区定期开展宣传推广主题活动或节庆活动。
3功能拓展。依托景观农业,开展田园乡村观光、农耕文明传承、农事活动体验等活动;依托经济林果,开发赏花、踏青、采摘等 旅游 产品;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拓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新农业技术的观赏科普功能。
4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园区与农户的服务和利益联结,逐步将小农户生产、生活引入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轨道,带动区域内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3、田园居住区及配套建设
打造具有整洁完善独具风貌特色的田园社区,完善的居住区及服务配套是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此外,在其环境打造上,必须克服高楼大厦的城市模本,小桥流水的乡村图景在这里应充分展现。
1村庄功能互补。完善乡村的现代生活和生产功能,围绕满足村庄原住民和外来游客需求,加强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形成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服务网络。
2基础设施共享。立足需求科学合理配置生态停车场、公厕、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投资建设效益最优化。生态停车场应充分利用村内空地、废弃地、道路沟沿等合理规划建设。公厕应建成生态无害化 旅游 厕所,设施与卫生至少达到GB/T 18973-2003( 旅游 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一星级要求。村庄生活污水按照国家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标准,结合实际选用处理工艺,合理选择城镇污水处理厂延伸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以及分散处理等方式。
3建筑风貌塑造。因地制宜设计农民住房户型方案,推荐采用具有本土特色的屋面、窗样、门洞、屋脊、瓦当、滴水等建筑构件进行外立面改造。其他建筑设施提倡采用原生材质作为建筑主材,让每栋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
4推进垃圾分类。全面取消垃圾房(池),配设分类垃圾桶(箱),做到日产日清。
5村庄绿化美化。提倡使用乡土树种,增加珍贵树种造林比重,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庭院种植经济树种。
4、 旅游 休闲项目建设开发
结合田园综合体的资源禀赋,提炼出适合田园综合体发展的项目主题,打造满足客源的各种休闲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
1 旅游 设施配套。统筹考虑淡季和旺季游客需求,游客服务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功能齐备。区内推荐配置低排放或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注重人性化设施与服务,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施、遮阳避雨、休息座椅等人性化设施,提供人性化爱心关怀服务。开发夜生活配套的乡村酒吧茶吧、休闲 养生 、康体服务、演艺演出、参与体验活动等场所,留住城市游客。
2特色餐饮服务。区域内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宜纳入统一管理,提供的餐饮服务须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菜肴要突出民间、农家特色,推荐民间菜和农家菜。用餐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有专门的餐厅,条件不具备的也可以利用自家庭院,但须做好灭蝇、灭蚊、防尘、防风沙等工作。
3休闲度假住宿。住宿设施重点为特色民宿、乡村庄园、乡村主题度假酒店,且能够满足游客需求。配备暖软设备或换气装置,配套设施完好,用品配备能满足顾客需要。
4乡村 旅游 购物。应在交通要道、重要景点等醒目、易达的区域合理设置购物场所,做到集中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销售商品应以特色农产品、花木盆景、传统生活老物件、民间工艺品等为主,体现乡土气息、打造特色品牌。
5、田园特色景观风貌建设
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有特色的人造景观。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应以挖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以自然景观、 历史 文化为重点,塑造特色风光,提升品位形象。
1生态修复。对区域内山体、森林、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育,保持原生态自然环境。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区域内坑塘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保持水体清澈、水质清洁、岸坡稳定和水流通畅。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
2绿道建设。对区域内 旅游 线路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主干道应为三级以上公路,道路交通标识设置合理、美观,路面宜黑色化处理,适宜路段可采用“海绵城市”透水道路系统,次要道路宜乡土生态铺装。区域内道路两侧应种植经济林果和绿化苗木,因地制宜栽种直径 10~12 厘米的乡土树种,力争5 10年后形成林荫大道。区域内林相、植被丰富,形成四季景观,林木覆盖率高于40%。
3自然景观。对丘陵山地、水乡圩区、大地景观等区域内极富代表性的独特山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打造一批观赏型农田、名优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山水风光区等自然景观区。
4人文景观。立足本地 历史 文化资源,把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建筑遗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纳入 历史 文化保护对象。以本地 历史 遗存、事件传说、地名人物、传统民俗活动等为载体,打造特色人文景观,传承农耕文化、弘扬现代文化。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是在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被正式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7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并指明主要建设内容和立项条件。
田园综合体的模式是通过整体、综合规划、开发运营,将现代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结合形成多功能、多业态的综合发展产业体系。
有别于以高标准、“生产+加工+科技”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的农业高新区,田园综合体的农业发展强调特色农业、创意农业和打造农业品牌,未明确有对高科技农业的规定。
田园综合体的本质
田园综合体解决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质上是农业版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通过以土地房屋入股或租赁等方式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农民进城,农村房屋土地空置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缺乏土地的农村土地制约问题。
农业特色小镇的形式一般为“农业+旅游+地产”农业特色小镇中农业自身运营常常不能打平,包括中国第一粮油食品集团中粮集团打造的北京中粮生态谷农业运营也难自身平衡。如果仅靠地产回现,则现金流不可持续,因为农业项目地产板块受政策和规划限制,不能一直开发。如果运营几年后,农业仍然亏损不可控,则整个项目的现金流就出现亏损,加重了今后运营的压力。
以国内较高知名度有机农业+协信雄厚的科技研发资源的多利农庄为例,我们将分析田园综合体的运营模式。
成都多利桃花源,是协信控股集团旗下的农业板块,以成都郫县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在成都近郊中极具竞争力,具有集优质有机蔬菜种植、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为一体的潜力和优势。目前,首批示范农庄和有机生活体验馆已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来体验乡村风光、有机蔬菜种植以及乡村酒店等特色旅游。
多利桃花源通过多利的十几年有机蔬菜良好经验积累,和启迪协信背靠雄厚的的科技资源结合形成以科技农业、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大系统。
农业上打平:多利桃花源以有机农业种植和农民致富为根本,不属于“类房地产开发”模式。多利桃花源期初规划2700亩,其中农业用地1950亩。多利有机农业资源基础上借助协信和农业部等多方式技术性研究,在有机种植中,在品种准备、生产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文旅消费升级:旅游项目桃花源距成都市中心车程接近1个半小时,对于将周边城市的家庭聚会、会议、观光游览等是一个便利的选择。在农业打平的基础上,通过契合消费升级的需求——消费情感的升级和逆城市化需求带动文旅和地产项目发展。消费情感升级和逆城市化需求契合了城市中产阶级的焦虑,度假、养老、田园的情结、生活向往,通过亲子项目、养老项目等深入消费体验升级。
将IP注入旅游项目则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这一点做的比较成功的如蓝光水果侠,将“猕猴桃道士”的IP形象和都江堰本地的特产猕猴桃相结合,通过前端IP运营将大量游客导入,带动后端猕猴桃产业的种植和销售。
用地产平衡现金流:项目中重要一环,前期农业旅游和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地产平衡现金流。农业和旅游在自身运营打平的基础上 ,通过地产回现来支持投入初始项目投入成本可以实现项目的长期运营,但仅依靠地产项目平衡其他项目的亏损不具有可持续性。
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原则
农业主要围绕现代农业生产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和社区支持农业打造特色农业旅游。社区支持农业(CSA)指社区的每位成员都要对农场的日常管理运作作出相应承诺,不光只是做到法律层面,还要做到精神层面的认可,让农场真正成为社区的农场。
文旅产业需要考虑功能搭配、规模搭配、空间搭配,过程中还要适当增添文化生活色彩,以多样的业态规划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度假产品的组合。
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是改建亦或是新建,必须要在原有的村落肌理上打造,不管如何开发,村子还是原来的村子,多的只是这个村子的管理和相应服务设施。
二、田园综合体的组成
景观吸引核: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提供观赏、采摘、休闲功能,使游客能切身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休闲聚集区:主要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如特色商业街区、主题演艺区等)、垂钓区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农村特色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农业生产区: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农业生产全过程,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另外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居住发展带: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形成一定规模的相对集中人口居住,打造居住社区,最终会发展成为城镇化结构的居住带。
社区配套网:即产业配套,社区提供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由此形成产城一体的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
三、产业延伸与互动模式设计
在田园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田园综合体,是基于物理空间的概念,还有种植、有人口,有服务、还有商业活动;农业综合体是基于产业思维的概念。作为一个综合体,是多种配套的综合。之前的农场、园区,有几个农场进行聚集了,这是园区的雏形,但只是集合,还没有综合的内涵。综合应该是有3-5个产业跨链条循环,农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多个业态互为依托同时并存,具有多种功能的一个聚集区。
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农业要做三件事,即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和CSA(社区支持农业);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的组合,且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此外还要融入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而且要附着管理和服务功能,营造新社区。在城市综合体营建理论中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原则,在田园综合体中同样适用。
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
它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在这三个大的产业基础上进行功能和业态上的细分,可以分为四个产业:核心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
一、以旅游为先导。
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应运而生。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匠心独运的开发。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二、以产业为核心。
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一个包含了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对农民来说,远走他乡和抛家别亲的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一个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应适当向田园综合体布局。
三、以文化为灵魂。
文化就是“人化”与“化人”的过程。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缺乏文化内涵的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
四、以基础设施为支撑。
各种基础设施是启动田园综合体的先决条件,而及时地提供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又会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持续的正向外部性。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一个地方就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沟通,乡村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世外,就无法与外部更广阔的地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向外开放的经济空间。
五、以体验为价值。
田园综合体是生产、生活、生态及生命的综合体。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人们对“从哪里来”的哲学命题已经无从体悟,田园综合体通过把农业和乡村作为绿色发展的代表,让人们从中感知生命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并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分享生命的喜悦
六、以乡村复兴再造为目标。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农业和乡村与国家和社会的落后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乡村年轻人大量流出的过程和老龄化的过程、放弃耕作的过程和农业衰退的过程,以及乡村社会功能退化的过程。田园综合体是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指导,具体一个田园综合体要落地,还是要请专业机构(如前瞻研究院)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每个项目情况落地方案也不一样。
以上就是关于田园综合体建设要深挖“乡村“特色资源全部的内容,包括:田园综合体建设要深挖“乡村“特色资源、什么是田园综合体,有哪些比较有名气的、如何实现田园综合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