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

伟岸的意思2023-04-30  25

自古以来,先贤圣人都提倡韬光养晦,善居下流。随世沉浮,偶露峥嵘就好,切不可一支独秀,恃才放旷。否则极易触犯众怒,轻则事败,重则身亡。

三国时魏李康在《运命论》中说到:“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比别人高出一筹,已是让人不悦,还要放意肆志,尽屈他人,让那些身居高位、却别无长处者情何以堪!如此不被陷害而败亡者,未之有也。

身怀高才,本身就是强大的存在,即使无言少行,也光芒四射,率常屈其座人,让人芒刺在背。有意无意之间,众人会不约而同地联合诋毁,甚至构陷。纵观历史,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彼此并无任何大不了的恩怨纠葛,那些小人却要联手打压扼制身具大才者。其实,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个中缘由,正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本能没罪,但你身怀珠玉就是你的不对了。

《左传》记载: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

虞叔有块宝玉,虞公问他索取,虞叔舍不得,没给。因想起周地的一句谚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些后悔,怕因此遭到虞公的报复,赶紧把宝玉献给了虞公。不久虞公得陇望蜀,又向虞叔索要宝剑,虞叔觉得虞公贪得无厌,这样下去必因财富而为其所害,于是主动发起攻击,赶跑了虞公。

虞叔并未在德政言行上有何亏欠,更未犯罪违纪,但因为手中宝物太多,时刻被人惦记,幸亏他能洞透人心,深知将遭人嫉妒,很有可能因此带来危险,甚至死得不明不白,即使中规中矩,未犯任何条律。这就是世道。怀玉尚且如此,怀才怀色岂不更遭众忌!为何绝色佳人容易红颜薄命,而自古才大难为用,大抵一句“怀璧其罪”便能解释因由了。

李白初到长安,因才高诗妙而名声大噪,被誉为谪仙,众皆结纳称善。及其赐金还乡,后因罪流放夜郎,便“世人皆曰杀”了。非其罪至诛杀,实其才高被妒而引众怒。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非关罪也,实璧之祸也。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

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怀璧其罪的解释

[an innocent man gets into trouble because of his wealth]

怀:怀藏。身藏璧玉,必定为盗所害。后 比喻 有才能而遭嫉害。 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左传 ·桓公十年》

词语分解

怀璧的解释 《左传·桓公十年》:“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 罪的解释 罪 ì 犯法的行为:犯罪。 罪人 。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 受到 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

怀璧其罪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桓公十年》。

怀璧其罪原义是因为藏有宝玉而招来杀身之罪(璧:美玉),后比喻因有才能而遭人嫉妒和陷害。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宾语,也作谓语、定语。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怀璧其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嫉妒和迫害;中性。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宾语,也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以上就是关于怀璧其罪全部的内容,包括:怀璧其罪、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什么意思、怀璧其罪的解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48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