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辞: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治:古义: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治理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过: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更: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但:古义:只(但当涉猎)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学位名称往事:古义:历史(见往事耳) 今义:过去的事 大:古义:很(自以为大有所益)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今义:独自,孤独 就:古义:靠近(蒙乃始就学) 今义:就
请采纳。
一、古今异义:
孤:古义是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是孤单、孤独。
博士: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一种学位名。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
更:古义指重新,今义指更加。
二、一词多义:
当:倾尽当涂张(掌管);但当涉猎(应当)
见:见往事耳(知道、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识别)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动词,认为)
三、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四、词类活用:(无)
:
课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3反问句
孤岂欲卿之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
师说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学于余。
2耻学于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被动句
不拘于时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5 或师焉,或否焉 (“否”后省“师”)
6 生乎吾前(者)
重点背诵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劝学
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以上就是关于《孙权劝学》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全部的内容,包括:《孙权劝学》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孙权劝学》中的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孙权劝学中的特殊句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