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八旗旗主各是谁那里人和皇室有什么关西
1601年(万历29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初设正四旗:黄、白、红、黑
1615年改黑为蓝,同时增设镶四旗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扩编蒙古八旗,后来又陆续扩编汉军二旗.汉军四旗.
1643年,清兵入关的前一年,汉军扩编为八旗,合计满.蒙.汉二十四旗共18万兵力
1601年设立四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长子褚英
正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正蓝旗,旗主: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
1615年扩编八旗的旗主: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旗主: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
正、镶红旗,旗主: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
镶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1616年:
黄旗-努尔哈赤红旗-代善
正白旗-皇太极镶白旗-杜度
正蓝旗-莽古尔泰镶蓝旗-阿敏
1626年:
黄旗-努尔哈赤
正红旗-代善
镶红旗-代善长子岳托
正白旗-皇太极
镶白旗-褚英之子杜度
正蓝旗-莽古尔泰
镶蓝旗-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予同母的三个幼子:
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每人15牛彔
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
他还明确的指示:
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所有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
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彔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
满族以**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
如此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在此时的实力最弱
第二年,皇太极以擅自为幼弟说说亲为名,废除了阿济格的旗主地位,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后来,皇太极先后废掉阿敏和莽古尔泰,
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
莽古尔泰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勒领正蓝旗,不久,德格勒又离奇暴毙
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并吞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
还从中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
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岔子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于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仍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
由于豪格在兵力上占有不少优势,所以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
然而,多尔衮三兄弟虽然人数比豪格少,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
但是,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一些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并吞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领旗
多尔衮死后,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
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历尽沧桑之后,形成了新的八旗排序:
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
此时此刻,正黄旗早已不是当年的努尔哈赤的亲军了
※ 以上是清初的八旗旗主演变过程,有点混乱,因为旗名一直被合并改编...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牛彔大略如下:
正黄(45牛彔)和镶黄(20牛彔):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彔):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彔):褚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彔):代善
镶红旗(26牛彔):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彔):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彔):阿敏
牛彔—满语“箭”的意思。
1601年,努尔哈赤以300人为一牛彔,设一牛彔额真为其长。
努尔哈齐定每牛彔(佐领)壮丁300人,皇太极时改为200人,入关初沿用此制。康熙时满洲佐领总数增加,但每佐领的标准丁额却缩减为100人,干、嘉年间又改为150人。其实,这些都只是官方字数上的规定,具体到每个佐领,由于在人员构成、隶属关系上存在种种差异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彔,设牛彔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参领)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1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彔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彔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彔300人。
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
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彔,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彔,纯粹满洲牛彔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彔和汉军八旗167牛彔。终清一代牛彔的数字增加不多。
据史籍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时编有满洲牛彔308个,蒙古牛彔76个,汉军牛彔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
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
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自清初入关之后的八旗旗主,因为没有专门整理好的资料,我又找不到清史稿兵志,只能从清史本纪中找出各旗都统的资料,相当费时,只能有空就整理一些了:
康熙元年九月, 以觉罗巴尔布为正红旗满洲都统。
三年五月,以拜山为镶红旗蒙古都统。
四年五月,改孙塔镶蓝旗满洲都统。六月, 以夸岱为镶蓝旗蒙古都统。八月, 以刘光为镶黄旗汉军都统。十二月,以温齐为镶蓝旗满洲都统。
五年二月,以济世为正蓝旗满洲都统。
六年正月,以伯硕穆保为镶红旗蒙古都统。以阿思哈为镶白旗满洲都统。三月,以祖永烈为正黄旗汉军都统。
七年七月,以夸岱为镶蓝旗满洲都统。以俄托浑为镶蓝旗蒙古都统。九月,以宜理布为正白旗满洲都统。马迩赛兼正白旗蒙古都统。
八年三月,以光泰为正白旗满洲都统。五月,范达礼为镶黄旗汉军都统, 改喇哈达为镶黄旗满洲都统。
※ 治鳌下狱, 列罪状三十条, 康亲王杰书请族诛之, 并治其党。帝以鳌拜辅政年久, 贷其死, 拘禁之。其弟穆里玛, 侄...党班布尔善...皆诛死, 余坐谴黜。
六月, 郭尔亲为镶白旗满洲都统, 觉罗塔达为镶黄旗蒙古都统, 噶尔汉为正红旗蒙古都统, 赖塔为正白旗蒙古都统。科岳尔图为镶白旗满洲都统。
※诏禁旗人圈占民业; 今年已圈者, 仍给还之。
九月, 改勒贝正蓝旗满洲都统。
九年八月,以释迦保为正蓝旗汉军都统。
十年八月, 改俄托浑镶蓝旗满洲都统。觉罗画特为镶蓝旗蒙古都统。
十二年二月,以赫业为镶红旗蒙古都统。
※十二月, 丙辰, 吴三桂反, 巡抚朱国治遇害
十五年正月, 以肯车黑为镶红旗满洲都统。
十六年三月,以根特为镶蓝旗满洲都统。
十八年正月, 以苏努为镶红旗满洲都统。
二月,以夸札为镶红旗蒙古都统。六月, 以希福为正红旗满洲都统。十一月, 以喇赛为镶蓝旗蒙古都统。十二月,以马缉为镶白旗满洲都统。
十九年四月,以赖塔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十一月,以纪哈里为镶黄旗蒙古都统。以巴浑德为正黄旗蒙古都统。
二十年七月, 以喇克达为正蓝旗蒙古都统。
※以施琅充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 加太子少保, 与将军、 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 台湾。
十一月,以诺迈为镶蓝旗汉军都统。
※十二月,太子太保都统大学士公图海卒。
二十一年二月,改侯巴浑德正黄旗满洲都统。
※癸未, 云南荡平, 遣官祭告岳渎、 历代帝王陵、 先师阙里。甲申, 帝御经筵。
癸巳, 以云南荡平, 祭告永陵、 福陵、 昭陵。是日车驾发京师, 皇太子胤礽从。
以穆占为正黄旗蒙古都统。
六月,以公倭赫为镶黄旗蒙古都统。
九月, 以准达为镶红旗蒙古都统。
※十月, 定远平寇大将军贝子章泰、 征南大将军都统赖塔凯旋, 率群臣郊劳之。
十一月, 以宗室喇克达为正蓝旗满洲都统。赵璟为镶红旗汉军都统, 赵赖为正蓝旗汉军都统。改噶尔汉正红旗满洲都统, 以鄂托浑为正蓝旗蒙古都统。
二十二年三月,改彭春为正红旗满洲都统。
四月以殷图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公坡尔盆为正黄旗蒙古都统。塞格为镶白旗蒙古都统。
※八月,施琅疏报,师至台湾, 郑克塽率其属降, 台湾平。
十月,以雷继宗为镶白旗汉军都统。十二月,以纪尔他布为正红旗蒙古都统。
二十三年四月以张所知为正黄旗汉军都统, 公瓦山为镶蓝旗蒙古都统。五月改瓦山满洲都统。起巴海为镶蓝旗蒙古都统。七月以佟佳为镶红旗蒙古都统。八月以博霁为镶白旗蒙古都统。九月改博霁镶白旗满洲都统。以莽奕禄为镶白旗蒙古都统。十二月以沙纳哈为正黄旗蒙古都统, 石文炳为正白旗汉军都统。
二十四年二月以额赫纳为镶蓝旗满洲都统。
十月以瓦岱为镶黄旗满洲都统。十一月改莽奕禄镶白旗满洲都统, 以塔尔代为镶白旗蒙古都统。以伯莽喀为镶红旗蒙古都统。
九月, 以班达尔沙为镶白旗蒙古都统。
二十六年八月, 改阿密达正白旗满洲都统。十一月, 以李正宗为正蓝旗汉军都统。
太多了,所以,康熙二十六年以后,就不再列举了,改列清初入关后顺治年间的:
元年四月,以觉罗巴哈纳为正蓝旗蒙古固山额真。
※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 往定中原
以巴哈纳为正蓝旗满洲固山额真,富喇克塔为正蓝旗蒙古固山额真。
※十月, 加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加封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 复和硕肃亲王豪格爵, 进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 多罗豫郡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 贝勒罗洛宏为多罗衍禧郡王, 封硕塞为多罗承泽郡王, 平西王吴三桂、 恭顺王孔有德、 怀顺王耿仲明、 智顺王尚可喜...
十一月,以巴都礼为镶蓝旗满洲固山额真。
※五年三月,和硕肃亲王豪格怙恶不悛, 论死, 帝不忍置之法, 幽系之。
以何洛会为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 谭泰为正黄旗满洲固山额真, 阿济格尼堪为正白旗满洲固山额真, 明安达礼为正白旗蒙古固山额真。
四月,以蓝拜为镶蓝旗满洲固山额真, 喇玛为镶蓝旗蒙古固山额真。
八月,以喀尔楚浑为镶红旗满洲固山额真。
九月,以贝子屯齐为镶蓝旗满洲固山额真。
因回答字数超过限制了,改在意见栏补充
顺治六年七月,以为正蓝旗满洲固山额真, 何洛会为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 噶达浑为正红旗蒙古固山额真, 俄罗塞臣为正蓝旗蒙古固山额真。
七年三月, 阿喇善为镶黄旗蒙古固山额真。
八月,以额克亲为正白旗满洲固山额真。
※十二月戊子, 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薨于喀喇城。壬辰, 讣闻, 帝震悼, 命臣民为制服。丙申, 丧至,帝亲奠于郊。
※八年正月,追尊故摄政王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
二月进封亲王满达海为和硕巽亲王, 多尼和硕信亲王, 郡王罗可铎多罗平郡王, 瓦克达多罗谦郡王, 杰书多罗康郡王。封贝勒岳乐多罗安郡王。
※己亥, 暴多尔衮罪于中外, 削其尊号及母妻追封, 撤庙享。
以觉罗巴哈纳为正白旗满洲固山额真, 叶赫朱玛喇为正白旗蒙古固山额真, 卓罗为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
※乙巳, 封和硕肃亲王豪格子富寿为和硕显亲王。
三月,蓝拜为镶蓝旗满洲固山额真。
五月,绰贝为镶白旗蒙古固山额真。
九月,赵国祚为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
※十月, 赐阿济格死。
十一月,以伊尔德为正黄旗满洲固山额真, 佟图赖为正蓝旗汉军固山额真。
九年二月以祜世布为镶红旗满洲固山额真。
三月以陈泰为镶黄旗满洲固山额真。
七月以巴尔处浑为镶红旗满洲固山额真。
九月调噶达浑为正红旗满洲固山额真, 以济席哈为正红旗蒙古固山额真, 沙里布为镶白旗蒙古固山额真。
※十年八月, 废皇后为静妃。
十一年正月以祖泽润为正黄旗汉军固山额真。
十三年二月以赵布泰为镶黄旗满洲固山额真。
五月,以罗托为镶蓝旗满洲固山额真
※九月,追封和硕肃亲王豪格为和硕武肃亲王。
十四年四月,以济席哈为正红旗满洲固山额真。
※十五年三月,追封皇第四子为和硕荣亲王。
五月, 以穆臣为正蓝旗满洲固山额真。
八月以李显贵为镶白旗汉军固山额真。
十二月,以索浑为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
※十六年八月,破郑成功于高山, 擒提督甘辉等, 烧敌船五百余艘, 成功败遁...
九月,以海尔图为镶蓝旗汉军固山额真。
※十一月,追谥明崇祯帝为庄烈愍皇帝。
※十七年三月, 定固山额真汉称曰都统, 梅勒章京曰副都统, 甲喇章京曰参领, 牛彔章京曰佐领, 昂邦章京曰总管, 满仍其旧。
癸未, 定王、 贝勒、 贝子、 公妻女封号。甲申, 更定民公、 侯、 伯以下, 章京以上盔缨制。
五月,以佟壮年为正蓝旗汉军都统, 郭尔秦为镶白旗蒙古都统。以张天福为正黄旗汉军都统。
※八月,壬寅, 皇贵妃董鄂氏薨, 辍朝五日。甲辰,追封皇贵妃董鄂氏为皇后。
辛亥, 以穆里玛为镶黄旗满洲都统。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 帝不豫。甲寅, 多罗信郡王多尼薨。丙辰, 帝大渐, 赦死罪以下。丁巳, 帝崩于养心殿, 年二十四。
八旗是什么意思如下:
其实固山就是旗,它分为红、黄、蓝、白四种颜色,有着管理政治、经济、军事的职能,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亲戚。
后来,满清不断壮大,人口不断增加,在1615年,努尔哈赤把四个旗扩大为八个旗,也就是除四个纯色旗再外,再加上四个镶边旗,分别是正红旗、镶红旗,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白旗、镶白旗。
八个旗囊括了所有满人的人口、军队、财富,它其实就是满清的政治制度,和汉人的郡县制意思差不多。
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其实就是分封,旗员必须遵从旗主,而旗主必须遵从大汗。大汗是从旗主中选举出来的,一旦大汗不被大家所认可,八个旗主就可以投票把他废除,从而另选他人接替。这就是满清的八旗制度。
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形成有个过程,最早只有四旗,之后才扩大到八旗,再后来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最初建制时只有整黄、整红、整兰、整白(后为音讹称为正黄等)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加以扩大,新置四旗,即镶黄、镶兰、镶白、镶红四色旗帜(红旗镶白边,余三旗镶红边),合称八旗。八旗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政治组织和生产组织。在八旗制度下,兵农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无事耕猎,有事征调”。这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按照地位上的排列顺序。只是后来皇太极独掌的正黄、镶黄、正兰三旗,实力雄厚,为上三旗。
开始,蒙古、汉军的投降将卒统编入满洲八旗,之后,仿照满八旗,又分别设置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地位仅次于满八旗,高于未编入八旗的蒙古兵民。清崇德七年(1642年),正式编定汉八旗。编入汉八旗的汉人军兵,也称为旗人,他们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优于一般汉人官民。
所以,硬要给他们排列一下顺序的话,也只能笼统地排列为:满洲正黄、镶黄、正兰为上三旗;次之,满洲其余各旗;再次之,蒙古八旗;最后,汉八旗。
参考资料: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组织中蒙古旗与汉军旗的建立比满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1629)时,已有蒙古二旗的记载,称为左右二营。八年改称左翼兵和右翼兵。九年,后金在征服察哈尔蒙古后,对众多的蒙古壮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编审,正式编为蒙古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汉军单独编为一旗,据考证是在天聪五年正月(一说天聪七年)。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分汉军为二旗,旗色玄青,四年分二旗官兵为四旗,七年正式编为汉军八旗,旗色与满洲八旗同。从明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建立,直到清崇德七年才完成八旗组织三个部分二十四旗的组织建设,八旗每一旗下都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三个部分。
上三旗与下五旗八旗又有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区别。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崇,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不但有让人害怕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还有让人胆寒的满清十大酷刑。如果作为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而比较具有特色的就是他们的八旗划分。八旗本质就是代表八支军队,只不过底色是**,白色,红色,蓝色以及镶白、黄、红、蓝旗。至于其中哪一支最厉害,那要看标准是什么了。
一、正色其并不代表高贵地位在清朝八旗的制度下,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都是皇帝一个人独有的。日,有人猜测正黄旗是个上三,其中最贵族的一支,但其实恰恰相反。正黄旗不过是代表跟皇帝有关的贵族的家丁以及奴仆。而真正高贵是镶黄旗,不能因为他戴一个镶字就认为它是边缘的位置,在满族话里镶黄旗佐领上指的就是清朝皇帝。
二、武力值最高的应该是正白旗其实在最初的八旗的上三旗里没有正白旗,只有正蓝旗。而正白旗之所以在武力值上十分卓越是因为有多尔衮的训练,众所周知,皇太极死后清王朝经历了一个小小的动乱。那就是大皇子豪格和多尔衮的争斗,最后,多尔衮率领的正白旗收服了豪格所带领的正蓝旗。因此,正蓝旗就被撤下了。
三、最高贵的无异于镶黄旗无论是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还是清朝的历代君王,镶黄旗都是他们的亲兵中的精英部分。在这一只里面,他们除去注重武力的训练,还注重政治谋略的培养,所以在这一支里面,不是有文才就是有武功。而在后来清朝历代的抬旗仪式中,凡是受皇帝所重视的人,基本上就会被纳入镶黄旗而不是其他的旗。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个旗最厉害,因为评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如何那都是满族文化的一个象征,它的存在也曾经改变过历史。
满清八旗的姓氏为:仝、关、马、索、赫、富、那、郎
1、(仝)佟姓宗族。
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
2、关姓宗族。
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3、马姓宗族。
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
4、索姓宗族。
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
5、赫姓宗族。
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6、富姓宗族。
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7、那姓宗族。
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
8、郎姓宗族。
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扩展资料: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到了晚清的时候,说到八旗子弟,那都是一脸的无奈和贬义,那么,这八旗子弟是怎么来的?“满清八旗”到底是怎么分的?
八旗是满族的户口制度,按照旗颜色的不同划分的,不要以为这个八旗就是满族的,实际上不是,在这个里面还有其他的民族,例如汉族、蒙古族等,这里面虽然是同一个旗的颜色,但是满族的待遇还是要高很多的,就如同我们现在的事业编和合同工一样,待遇是有差距的,你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吧?
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正黄、正红、正白、正蓝),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汉、蒙等族人)。之后随着南下,人数增加了,就增加了四旗(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变身为八旗。这个是一个延续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前四旗的地位高于后四旗。这个就跟元代的种族划分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八旗是军政合一的,既是军队的组织,又是民间的工匠。这个就跟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里的什伍制度一样,战时出战,闲时耕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兵源,又可以为军队提供粮草给养,一举两得。这些人的管理主要是以旗,也就是划定的区域,你是这个旗的,你就只能在这里玩,过界需要打报告的!
你觉得满清的八旗制度怎么样?你觉得是组织制度的进步还是退化呢?
以上就是关于满清各代的八旗旗主各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满清各代的八旗旗主各是谁、清朝八旗是什么意思、清朝时期的满族八旗,根据贵贱该如何排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