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木牛流马怎么用 三国杀木牛流马如何用

石碳酸2023-04-29  22

1、原牌面。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将一张手牌扣置于你装备区里的木牛流马下,若如此做,你可以将此装备移动到一名其他角色的装备区里;你可以将此装备牌下的牌如手牌般使用或打出。

2、规则集。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将一张手牌移出游戏并扣置于木牛流马下,称为“辎”,若如此做,你可将装备区里的木牛流马置入一名其他角色的装备区;你能将“辎”如手牌般使用或打出。

3、此卡在使用上,虽然可以为团队的配合和手牌管理提供帮助,其副作用也需格外注意。木牛流马下的牌本身不会被锦囊和技能影响,然而一旦装备区内的木牛流马被任何方式弃置或是取走。

4、其下扣置的所有牌便会一同进入弃牌堆,粮草往往是战时必争之物,往来传递之时,更要小心敌人的虎视眈眈,以防屯田千日,付之一炬。

木牛流马是一种超越了同时代科技水平的运输工具,因形似牛马,故称为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用于运输军粮之物。

木牛流马仅见于东汉末年三国后期的一段时间之内。随着三国时代的落幕,木牛流马也随之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其制造之法仅留下了晦涩难懂的一些文字描述。木牛流马的发明者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被后世称之为“智绝”。诸葛亮二十八岁出山之后,辅佐刘备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蜀汉帝国。

诸葛亮的能力,按演义中的描述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晓奇门知遁甲,可呼风唤雨,堆石成兵,缩地成寸。不过这些描述有可能是夸张了,但诸葛亮有一颗跨时代的脑子是真的。他发明过的东西,小到包子,孔明灯;大到诸葛连弩、木牛流马,都是都是有迹可循,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木牛流马,见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因为连年的征战,蜀汉虽然有诸葛亮的英明领导,但同样也已经国力空虚,疲敝不堪。虽然还有大军可用来北伐,但粮草等军需的长途转运,对于蜀汉来说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诸葛亮苦思很久之后,才发明了木牛流马这种神奇的工具。虽然制造复杂,但制成之后的木牛流马,可载重“一岁粮”(约400多斤),独行的话一天可走数十里,一群一起走的话,一天可走三十里。而且人不大劳,就是说操作的人都不会很累。可见,木牛流马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机械。

关于木牛流马倒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的人虽然声称自己复制出了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但最多就是披着个牛马外壳的小推车,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如果诸葛亮当时的木牛流马也这么麻烦,那恐怕就不会留下这么好的名声了。

木牛流马作为诸葛亮留给后人的谜题,恐怕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有人解得开了。

1、木牛流马:解释木制的带有货箱的人力步行或者轮行或者步行轮行结合式运输器具。

2、拼音:mù niú liú mǎ。

3、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4、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运输工具。

5、示例: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只不过是运运粮草,你如今造冰轮是攻打桐柏城。

木牛流马,是一种通过仿造牛的行走来为军队运送粮草补给的古代木制运输工具。为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发明。木牛流马的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诸葛亮集》、《通典》及《资治通鉴》皆载有制“木牛流马法”。

木牛流马究竟为何物,至今仍争论不断。由于缺乏图形的佐证,至今仍没有人能正确地重造这些机械。高承《事物纪原》、《宋史》与《历代名臣奏议》等书认为木牛流马即为现今所称的“独轮车”;李昉《太平御览》,以为木牛流马是步行机器,数学家祖冲之也有相同看法;也有人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两种工具,木牛是独轮车(231年)、流马是四轮车(234年)。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国的司马懿曾成功复制了许多木牛流马用以运送粮草,但他却因不知一个机关——可通过转动牛舌使木牛流马停止前进——被诸葛亮以计谋夺走所运送的粮草。

[编辑] 相关历史资料

《三国志》中有关木牛流马的记载: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三国志·亮集载作木牛流马法》)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小车: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涉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宋代陈师道《后山丛谈》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人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宋史》记载杨允恭曾向宋真宗建议:“莫若用诸葛亮木牛之制,以小车发卒,分铺运之。每一车,四人挽之,旁设卫兵,加戈刃于其上,寇至,则聚车子中,合士卒之御寇于外。”

木牛流马的原理如下: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时代背景

1、运输工具:畜力车、人力车、旱船、滑索、桥子、背架等。

2、道路状况:出蜀多山地,艰险难行,常规车马运输不便。

3、战争状态:前线大军消耗极大,粮草多赖汉中供给。

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汉十万大军运输粮食。不过,真实的样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运输工具

要说整个三国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发明,应该就是诸葛亮发明的小玩意,木牛流马了吧,因为这个在现代都还是一个感觉非常奇特的小玩意,在三国那样科技不发达的时期,为什么诸葛亮可以发明这么好的东西,并且还成功了,这一直都是困惑大家的一个点,因为木牛流马的出现,也让当时的几个国家垂涎不已。

木牛流马最大的作用就是拿来运输粮食,为什么诸葛亮要发明这个小玩意,还不是因为当时的迫切需求,要知道只有产生了需求,才有可能有欲望去发明创造,而诸葛亮正是看到了蜀国当时的地形和日常的粮食运输方式,产生的制作木牛流马的念头,因为蜀国山路崎岖,每次运送粮草都是依靠人力或者牛马运输。

但是山路崎岖,很多的时候,全是靠人力来运输,因为有些地方牛马也上不去,一直靠人力运输,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产生了很多人力的浪费,把很多士兵当成拉粮草的伙夫,自然是人力的不均与分配,所以诸葛亮才产生了制作木牛流马的念头,代替人工运输,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除了节省人力成本,而且还把效率最大化,要知道,木牛流马是不会累的,而且也不需要吃喝,古代打战经常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粮食运输量多,全靠人力和牛马速度太慢,而24小时不休息的木牛流马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杀木牛流马怎么用 三国杀木牛流马如何用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杀木牛流马怎么用 三国杀木牛流马如何用、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木牛流马什么意思 木牛流马的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301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