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最大的城市是什么

保护水资源2023-04-29  37

瑞士联邦的最大城市和主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主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同时是苏黎世州的首府。苏黎世是瑞士银行业的代表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和许多私人银行都将总部设在苏黎世,国际足球联合会总部也设在苏黎世。1916年出现的达达主义即发源于苏黎世。最近两年,苏黎世在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高居全球首位。苏黎世不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西欧重要的金融中心。这里集中了120多家银行,其中半数以上是外国银行,故享有欧洲百万富翁都市的称号。

瑞士留学国家及主要城市介绍

国家概况:

瑞士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或归类于西欧)的联邦制国家,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及列支敦士登接壤。瑞士也是世界的中立国,历一直保持政治与军事上的中立,但瑞士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瑞士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主要城市:

伯尔尼: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苏黎世:苏黎世州首府,座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瑞士第一大城市,它既是全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日内瓦:日内瓦州首府,卢梭的故乡,三面与法国交界。是继纽约之后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最多的城市。

巴塞尔: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1833年因城乡战争而分裂为北部的巴塞尔(市)和南部的巴塞尔(乡)两个半州。是瑞士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

洛桑:沃州首府,位于莱蒙湖畔。主要讲法语,1803年成为沃州的首府。旅游业是该地收入的重要来源。自1874年以来,联邦法院就一直设在此地。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的所在地,并建有奥林匹克博物馆。

语言:瑞士应用语言共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罗曼什语。其中讲德语的人口占639%,主要在北部地区;讲法语人口占195%,在西部地区;讲意大利语人口占66%,在南部地区;讲罗曼什语人口占05%,在东部少数地区;讲其它语言人口占95%。这4种语言系官方语言。英语亦广泛运用。

教育: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的预算中均占很大的比重(在联邦政府预算中占8%,在州和市镇预算中约占25%)。全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瑞士教育的特点是:初中教育普及;高中比重小、职业学校比重大;大学教学质量高。

瑞士联邦不设教育部,联邦一级的教育事务分别由内政部的科学与研究领导小组所辖联邦高工系统委员会和联邦教科司负责,同时辅以大学联席会议、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州教育局长联席会议、瑞士高教中心等全国性协调机构;全国的职业教育由国民经济部的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部管理。

瑞士人口虽少,但却拥有密集的高教网,现有12所国家承认的大学,其中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两所大学由联邦掌管,另10所为州立大学。按大学所在语区分,德语区有6所:巴塞尔大学、伯尔尼大学、苏黎士大学、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圣加仑大学和卢采恩大学;法语区有5所:日内瓦大学、洛桑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纽沙泰尔大学、弗里堡大学;意大利语区只有卢加诺一所大学。

瑞士于1993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决定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按地区合并成7所高等职业学院,该项工作于1998年完成,7所学院共有学生18000人。这一改革将使瑞士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者的比例由之前的22%提高到25%。

宗教信仰: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441%,基督新教徒占366%。另,伊斯兰教徒约占45%,其他31%,无宗教者占117%。

地理概况: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

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为86℃。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30℃),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0℃),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经济:

1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森林面积120万公顷,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25%。

2经济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士先后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许多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经济组织。瑞士在2002年加入了联合国这一目前世界上的政治组织,其中有些机构就设在瑞士。1992年12月6日,瑞士公民对欧洲经济区协议进行投票表决,结果公民投票未能通过,从而使瑞士处于欧洲经济区之外。

3经济概况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尽量减少干预,吸收大量外籍工人从事工资较低的劳动。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扩展阅读:瑞士留学需要雅思成绩吗

随着留学的平民化、低龄化,越来越多学生获得了去外国学习的机会。但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语言考试这一硬性条件还是最棘手的事。不论是雅思还是托福,都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候运气不好,差那么一丁点,就申不到自己想要的学校或专业。尤其对于学历本身就不高的专科生、大专生,语言考试就更难了。

在这点上,瑞士大使馆的要求就放得比较松。雅思成绩在50一般就能通过签证了。同时,瑞士设置了灵活的转学机制,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为留学生考虑得也非常周到,若学生不考虑在瑞士完成学业,也可以回国或前往其他国家继续深造。也就是说,万一在瑞士学习了一段时间,觉得不适应,有“后悔药”可吃。

有了这颗定心丸,很多学生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着手准备留学瑞士了。以旅游和酒店管理闻名世界的瑞士,开办了SHMS酒店管理学院、SHMS中心大学、HIM蒙特勒酒店管理学院、IHTTI酒店管理学院。这些院校一般为高中毕业生提供半年学习和半年带薪实习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瑞士政府对雅思考试成绩要求较低,但以旅游和酒店管理为主的专业通常都是英语授课。所以学生及时侥幸通过申请,顺利去了瑞士,也要自觉加强英语能力,才好跟上学校的课程。对于有语言要求的学校,学生也可以先去瑞士攻读语言,达到水准后再申请。

瑞士主要城市除首都伯尔尼外,其它主要大城市有:苏黎世( 全国经济和金融中心,84万人)、 日内瓦 (国际会议中心,39万人 )、巴塞尔(化学工业基地,36万人)、洛桑(贸易和文化较发达,26万人)、圣加仑(纺织工业中心,12万人)等

伯尔尼市: 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 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伯尔尼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德语中熊一词的发音是“拜尔”,后渐变为“伯尔尼”“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现在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伯尔尼老城原来一些木质结构的建筑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仍保持完好:碎石铺成的马车道,街道两旁是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喷泉彩柱,16世纪的钟塔及始建于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尔尼显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纪时的风貌现主要街道已被划为步行区,环境十分幽静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 ,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

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二次大战后, 伯尔尼的机械、仪表、电器、制药、纺织、食品、建筑和印刷工业逐年发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业,在瑞士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

苏黎世市:苏黎世市是苏黎世州首府,座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1997年底市区人口 338万,其中外国人占 279%,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既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又是瑞士重要的文化城市,交通和服务业也居全国首位

苏黎世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西欧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

苏黎世地处交通要道,该市及其周围地区工商业很早就很兴盛,特别是丝绸业发展较快现主要有机器制造、建筑、纺织、化工、电子、印刷和食品加工市中心利马河西侧的火车站大街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集中了上百家银行和众多的高级商店,珠宝首饰、名表裘皮、高档服装、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苏黎世是瑞士国内与国际交通的枢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和机场均设在这里,每天进出火车700多列;机场年客运量上千万人次,瑞航和中国民航每周有数次航班往返于苏黎世—北京、上海之间

苏黎世还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苏黎世湖畔的“馥劳”教堂始建于公元853年,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教堂不远处全市最美的巴罗克式建筑是昔日的酒业公会河对岸正对“馥劳”教堂的建筑是苏黎世大教堂,其一对高耸的塔楼建于15世纪,它是苏黎世城的重要标志市政厅则是一座华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苏黎世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50多处苏黎世联邦高工、苏黎世大学等院校均是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学生中约一半在上述两校深造瑞士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也设在这里列宁1916-1917年在该市从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

1982年苏黎世市与我昆明市结为友好城市苏黎世对昆明市内公交、污水处理等给予了援助

1988年我国在苏黎世设立了总领馆

日内瓦市:日内瓦市是日内瓦州的首府,座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北、西、南三面与法国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零度左右1997年底,日内瓦市区人口为173万,其中外籍人占 438%,为瑞士第二大城市

日内瓦早在12世纪起已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场,拥有120多家银行

日内瓦尤以国际组织所在地和国际会议城市著称于世,是继纽约之后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最多的城市据统计,这里的国际机构共有243个,大致分三类:第一,联合国机构,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贸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第二,政府间机构,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第三,非政府组织,如各国议会联盟、保卫儿童国际联合会、国际红十字会等著名的万国宫原是国联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已成为重要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心之一,有关国际裁军、贸易、劳工、卫生、气象、电讯、人权等涉及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重大国际会议都在这里举行近 130个国家在此设有常驻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我国于1954年设立驻日内瓦总领馆,1972年改为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处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团

1954年,周总理曾率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61年,陈毅副总理率代表团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名为迪奥大迪的别墅里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日内瓦市内值得一游的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在晴朗的日子里泛舟莱蒙湖,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巴塞尔市:巴塞尔市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面积3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17l万,系全国第三大城市因莱茵河之故,中世纪的巴塞尔曾对欧洲贸易起过重要作用,1833年因城乡战争而分裂为北部的巴塞尔(市)和南部的巴塞尔(乡)两个半州

自19世纪初起,巴塞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市现在的工业主要有化工医药、机械、水泥、纺织、食品、钟表、冶金等世界著名的诺华、罗氏等化工集团都设在巴塞尔,使它成为瑞士化学工业中心在这两家集团就业的职工几乎占全市就业人口的一半

巴塞尔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重建与发展银行的所在地

巴塞尔既是瑞士的铁路枢纽,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

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哥特式的巴塞尔大教堂建于14世纪,宏伟挺拔,别具一格圣马丁教堂则是11世纪至14世纪的建筑巴塞尔市政厅建于16世纪,赭红色的高大门墙上,有瑞士古代著名画家绘制的精美彩画市内的金星饭店是瑞士全国最古老的饭店,建于1412年,绘有晚期哥特式的彩色图案巴塞尔美术博物馆在欧洲颇负盛名,馆内陈列有瑞士中世纪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和大批现代画地处市中心的巴塞尔博览会共有 4个大型展览馆,室内展区面积为14万平方米,露天展区面积为1万平米每年春季都要举办国际博览会1984年建成的巴塞尔广播电视塔高达250米,是瑞士目前最高的建筑物

洛桑市:洛桑是沃州的首府,位于莱蒙湖畔市区人口12万,主要讲法语,是瑞士第五大城市

洛桑,一种解释为“水流”,另一解释意为“石头”中世纪时洛桑已成为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1803年由沃州议会决定成为沃州的首府

19世纪末,铁路的出现使洛桑成为瑞士法语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洛桑是沃州工业的集中地,主要工业有精密机械、化工、食品、印刷等

洛桑除有两所大学(洛桑联邦高工和洛桑大学)外,还有高等贸易学校、音乐学院、师范学校等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世界上颇有名气

洛桑气候温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瑞士的游览胜地之一,旅游业是该地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游览地有12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ツ冈骸3世纪的圣-弗郎索瓦教堂、市政厅、14世纪的圣-梅尔城堡、自然疗养站,19世纪修建的吕密纳尔宫内常年展出大量收藏品该市西部韦迪区的罗马博物馆收藏着有关古罗马港口卢佐纳的文物此外还有古城博物馆、沃州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自 1874年瑞士联邦宪法规定洛桑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所在地以来,联邦法院就一直设在此地

洛桑曾是外国流亡者聚集的城市如法国的玛丽•路易丝皇后、拿破仑的三个兄弟、意大利烧炭党人、还有俄国的革命者和后来的白俄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也曾在此逗留,如密支凯维茨、雪莱、拜伦、狄更斯、大仲马、雨果等

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的所在地,并建有奥林匹克博物馆

卢塞恩市:卢塞恩市是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高原,在卢塞恩湖的西北、苏黎世西南端,罗伊斯河穿城而过人口约 7万,主要讲德语卢塞恩原是一个渔村,8世纪建城,l178年建市,1230年圣哥达隧道开通后,成为联接中欧和南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莱茵河与伦巴第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化学、机械和纺织等工业

卢塞恩自然景色优美,旅游业相当发达,是瑞士的疗养、旅游胜地河右岸老城与河左岸新城之间有7座桥梁相连,其中两座古代木桥形饰精美最大的木桥和与其相连的水塔建于 1300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桥,以其历史和美学价值成为该市的象征和瑞士人的骄傲,可惜这座木桥于1993年一夜之间被大火焚坏,次年重新修复老城内有 14世纪的城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老市政厅(1602—1606)、历史博物馆、交通博物馆等市内的冰川公园里有两万年前冰川的遗迹和关于冰川时期的展览在希尔斯广场可以寻觅到德国诗人歌德的故居

1、苏黎世

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但它也还有40多万的人口。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由于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亿万富翁,所以苏黎世又被称为“欧洲亿万富翁都市”,大部分来到这里的旅客都会面临高昂的日用支出账单。然而,如果不想支出那么昂贵的费用,游客也可以欣赏湖畔和山地的美景,呼吸清新空气。这里既有湖光山色、归园田居,又有灯火阑珊、繁华喧闹,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真正的苏黎世风情。

2、卢塞恩

瑞士的旅游城市有很多,但要说在中国的知名度,那绝对是卢塞恩这座城市居于榜首。可以说,没有一个旅行团去到瑞士会不去卢塞恩的,卢塞恩是旅行团必到的城市。卢塞恩坐落在雪山之中,但这儿一点也不冰冷,而是充满热情。夜晚的古城,变得绚丽。冬季来此的好处就是满城的圣诞气氛,各种彩灯点缀着街道,美丽极了。而这里的卢塞恩湖也是瑞士本地人和外国游客心中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3、因特拉肯

瑞士哪个城市最美?相信去过瑞士旅游的朋友会说是因特拉肯吧!因特拉肯是少女峰山脚下的一个瑞士小镇,也是瑞士著名的度假胜地,以一年四季风景醉人著称。在维多利亚时代,因特拉肯已是向往湖光山色的人士所倾心的一个城镇了。除了拥有湖光山色,因特拉肯小镇内的建筑也十分吸引人,小巧可爱的木屋,五颜六色的砖瓦,都让游客有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之感。

4、日内瓦

日内瓦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各国际机构云集的国际化城市,因此有人戏称“日内瓦不属于瑞士”。承蒙上天的眷顾,日内瓦被湖山环抱,四季宜人,湖光山色,景色如画。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重大而频繁的国际会议,温暖宜人的气候,如诗如画的景色,再加上其拥有世界巨头地位的钟表业和银行业的支撑,日内瓦一直以来吸引着万千游人前来度假游览,是瑞士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

瑞士拥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城市,第一大城市苏黎世是著名的瑞士银行业的聚集地,集中了全球120多家银行的总部。第二大城市日内瓦则是联合国欧洲总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等200多个国际组织的总部。

但瑞士的首都在哪个城市呢?很多人可能会在苏黎世和日内瓦之间犹豫不决。但实际上瑞士的并不在以上两座著名的城市,而是在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城市—伯尔尼。

从空中俯瞰伯尔尼老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伯尔尼仅是瑞士按人口排名的第四大城市。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城市,1848年却成为瑞士联邦政府所在地并一直至今。瑞士为什么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

瑞士所处欧洲中部,其周边的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都是以单一语言为主的民族国家。而瑞士的特别之处,则是其多语言流行的国情,主要分为东部的德语区(637%)、西部的法语区(204%)和南部的意大利语区(63%)。

此外,瑞士两座最著名的城市——苏黎世和日内瓦,则分属于德语区和法语区。也正是因为这种奇特现象,影响了瑞士首都的选择。

瑞士语言分布

瑞士在刚成立的时候,是个货真价实的德语国家。公元9世纪,统治欧洲西部的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现在的瑞士地区成为了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

神圣罗马帝国是由哈布斯堡、霍亨斯陶芬家族等诸侯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瑞士地区,随着实力的增强,哈布斯堡逐渐将统治的重心转移到了奥地利维也纳。1273年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成为了神圣罗马皇帝。

但哈布斯堡家族并不想放弃自己的龙兴之地,尤其是看到卢塞恩湖周边的乌里等州通过与意大利半岛的贸易兴盛起来,鲁道夫一世开始对瑞士地区进行打压。

为了对抗哈布斯堡家族,也为了维护共同贸易利益,1291年乌里、施维茨及翁特瓦尔登三个州签署了《永久同盟誓约》,成立“瑞士邦联”。这是一个三州地位平等的松散同盟。

瑞士邦联最初三州的位置

三州联盟为了增强自己与哈布斯堡家族抗争的力量,积极吸收新的成员。它们逐渐和周边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下的5个州联合起来,形成了“八州联盟”,这八个州基本以说德语为主。

八州联盟依然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各州地位平等,也没有共同的首都。当然这并没有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承认,哈布斯堡和瑞士邦联的冲突频繁。

瑞士邦联经常打败哈布斯堡家族的入侵,后来又打败了能与法国国王争权的勃艮第公国。在1499年在士瓦本战争中,瑞士打败神圣罗马皇帝的军队后,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默许的独立。

士瓦本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多尔纳赫战役

战争的胜利,为瑞士邦联赢得了善战的名声,其长矛兵在历次战争中是所向披靡,成为了瑞士军团的代表。通过战争,瑞士的疆域不断扩大,逐渐和法国与意大利接壤。

瑞士善战的标志——长矛兵

到16世纪初,八州联盟扩大到了13州联盟。这时邦联仍然是松散联盟,各州地位平等,也没有共同的首都,但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各州关系,瑞士成立了“邦联议事会”,在各州轮流召开,并没有专门的驻扎地。

瑞士邦联已经成为了欧洲中部阿尔卑斯山北侧一个强大的国家,逐渐扩张到法语和德语边缘区,并吸纳了一部分法语的人口。虽然其西边的法国经过英法百年战争发展起来,但在屡次战争中获胜的瑞士军团依然认为,自己可以打败周边任何国家。

瑞士甚至还剑指阿尔卑斯山南麓的意大利地区,一些意大利语人口也成为了瑞士邦联的国民。

13州联盟

1515年,法国为了争夺神圣罗马帝国内米兰大公国的爵位,与瑞士佣兵爆发了战争。在法军野战炮的重击下,瑞士引以为傲的长矛兵彻底崩溃,2万多部队损失过半。

此次失败后,瑞士邦联被迫签订了《永久和平条约》,这个时候哈布斯堡家族通过联姻等方式,成为了西班牙、尼德兰等国共同的控制者。强敌环伺的瑞士被迫放弃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与此同时,瑞士邦联内部也并不稳定。在德意志地区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冲击下,瑞士也出现了宗教对立的局面。

瑞士宗教分布示意图

16世纪后,苏黎世等州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519年,慈温利在苏黎世传播自己的宗教思想,拉开了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大幕,慈温利的改革并没有在整个瑞士得到认可,而是引发了瑞士各州的分裂。

其中伯尔尼、巴塞尔、沙夫豪森和苏黎世等经济发达的州选择了新教,而瑞士邦联南方的“五国联盟”(卢塞恩、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和楚格)则继续坚持天主教信仰。

茨温利

1528年以伯尔尼、苏黎世为首的新教州组成了联盟,遭到威胁的“五国联盟”与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组成了“基督教联盟”。双方因为宗教分歧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

在第二次战争中,基督教联盟突然袭击信奉新教的苏黎世军队,最终苏黎世战败,茨温利战死。战后新教州和天主教州签订和约,由各邦自己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自此瑞士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共存的局面。

瑞士新教和天主教的卡佩尔战争

各州宗教信仰的不同,加上邦联制度下地方完全拥有自己独立的内政外交政策,因而一旦碰到国际形势有任何风吹草动,新教州和天主教州会根据各自的利益选择不同的盟友。

瑞士宗教战争结束后,1618年,德意志内部因为宗教矛盾爆发了波及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瑞士各州根据宗教信仰,为交战双方提供雇佣兵。其中天主教州为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提供佣兵,而新教州则为荷兰等新教国家提供佣兵。

瑞士邦联的家族树

但瑞士各州只是将佣兵作为一种赚钱的生意,为了整个邦联的利益,瑞士各州并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也没有偏向任何一个国家。各州都允许和交战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和资源支持。这次战争中,瑞士各州的选择为它之后的内政外交的选择提供了范例。

战后,瑞士邦联彻底从神圣罗马帝国独立出来。到18世纪,信奉新教的苏黎世、巴塞尔和伯尔尼等州工商业发达,经济远远要强于天主教州。

但瑞士松散的邦联体制,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荡然无存。1798年,拿破仑以“解救瑞士人民免受贵族压迫”为借口,出兵占领了瑞士,邦联制度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海尔维第共和国”,虽然还是由瑞士人管理,但是要服从法国的命令。但这个海尔维第共和国在1803年就解散,仅仅存在了5年。

持海尔维第共和国三色旗的旗手

法国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了大多数瑞士人民的反对,但也有少数人愿意服从集权制度。瑞士开始出现了支持集权的“统一派”和主张地方自治的“联邦主义者”两大派。

双方最后经过协商,在拿破仑的主导下,瑞士成为了联邦国家,废除海尔维第共和国,并形成了一部各州之间权力平衡、州与联邦权力平衡的新宪法。但是这个时候为了兼顾各州的利益,首都实行轮换制度。

拿破仑战争失败后,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为了削弱法国的实力,战胜国同意将汝拉州、日内瓦州和纳沙泰尔州等讲法语的地区划归瑞士,这使得瑞士的法语人口大幅度增加,自此瑞士的疆域固定下来。

维也纳会议上,瑞士被确立为永久中立国

对于习惯了地方自治的瑞士人来说,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瑞士邦联制度,尽管有利于维护地方各州的权利,但是在碰到外交困境的时候,邦联体制下弱小的中央政府难以发挥任何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与周边林立的强国的关系,1815年,瑞士制定了一部维护瑞士联邦制度的宪法,意味着瑞士开始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但这部宪法在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方面,还是侧重于维护地方。

瑞士的十几个新教州在经济等方面远远好于7个天主教州,部分保守的天主教州感到自己在联邦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想要从联邦中分离出去。

1847年的“独立联盟战争”,联邦派获得胜利

从1830年开始,瑞士的保守派(天主教)与革新派(新教)又进行了长达18年的争斗。最终代表全国80%人口和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新教州取得了胜利。

这次战争让瑞士各州看到一个软弱联邦政府的无力,因而各州同意战后在保证各州自治权的同时,强化联邦政府的权力。1848年革命后,瑞士制定了一部联邦宪法。

正式确立联邦制后,瑞士联邦议会就首都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经过讨论,决定废除1803年开始的首都轮换制度,并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作为联邦政府的办公地。

作为一个处在德法意三大民族之间的中立国家,瑞士在首都的选择上要兼顾国内外各方面的利益,也要坚持分权平衡的传统。在全国26个州中,新教州占据多数,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州占了17个。在各州投票选拔首都的时候,会偏向讲德语的州。

瑞士语言分布区

瑞士联邦最初确立了苏黎世、伯尔尼和卢塞恩这三个属于德语区的城市作为首都的备选。

苏黎世当时不论是从基础设施还是经济发展以及在世界上的声誉,都是首都当之无愧的选择。但在强调地方自治的联邦主义者认为,苏黎世当选不利于各州的平衡,苏黎世太强大,会强化优势城市的地位。

瑞士人口前六大城市

卢塞恩的位置处在了瑞士中部,但卢塞恩所在的州曾经是坚决反联邦制的代表,而而且属于天主教地区,各州自然不太可能同意将首都设在这里。

至于伯尔尼,在当时日内瓦和巴塞尔的经济发展都比伯尔尼好。但是日内瓦处在西南角的法语区、巴塞尔虽是德语区但位于德法交界的边境。容易受到别国的攻击,安全难以保证。

瑞士四大城市的位置

相对于这些城市,伯尔尼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但它也位于瑞士中心位置,伯尔尼虽然处于新教区和德语区,但又十分邻近法语区。伯尔尼是一个两种语言都通行的地方,当选首都有助于平衡两大语言区。

伯尔尼老城的街道

1848年,在首都的选举投票中,伯尔尼以79票,对苏黎世48票和卢塞恩9票的结果获胜。但为了保证各州的平衡,瑞士政府将同意将联邦理工学院迁到了苏黎世,将瑞士法院的保障部门设在了卢塞恩,作为对两个城市的补偿。

瑞士联邦议会的决议也得到了伯尔尼所在州的认同,后来伯尔尼所在的州议会通过了将伯尔尼作为联邦城市的决议。

瑞士联邦议会的地点—联邦宫

虽然伯尔尼成为了“瑞士联邦的首都”,但它只是行使行政职能,也没有削弱其他城市的风光。瑞士的金融中心依旧在苏黎世,外交中心是日内瓦。

而且在制衡的原则下,瑞士近年来实行“去中央化”,多个联邦政府机构从伯尔尼迁到了其他城市。对于熟悉了将首都设在大城市的现代人来说,瑞士首都的选择十分出乎意料,但这正是瑞士多年坚持中立分权制衡原则的最优解。

1858年的伯尔尼

长期作者 羊洋洋

扬州大学 历史 系毕业 历史 爱好者

责任编辑 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 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以上就是关于瑞士最大的城市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瑞士最大的城市是什么、瑞士留学国家及主要城市介绍、瑞士有几个城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290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