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中国国民党党员,中国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官方评价的爱国民主人士,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章巢湖,生于直隶青县(河北沧州),1948年死于回国的轮船上。
对冯玉祥的评价,虽然存在许多说辞,但其治军严善练兵好艰苦无人怀疑,布衣将军就是对冯玉祥最好的写照。
事实上,他练兵严格,讲究方法和战术,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长官与士兵同甘苦共命运,要象对待子弟一样关心爱护士兵。还亲编《军人精神书》、《战阵一补》等书作教材,并经常亲自给官兵授课示范。
认为冯是一个爱国民主人士和将领,原因主要在于他一生曾反清反袁反北洋军阀反蒋和积极抗日,在这一点上,大部分人的观点基本上和官方一致。正如冯玉祥在自写的《我》中写道: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的确,冯在爱国爱民上毫不含糊,不论是谁,关系再好,只要不利国不利民,他都会坚定不移地予以反击,所以冯素有"倒戈将军"之称。
当然,冯玉祥毕竟是旧式军人,他生活在中国军阀最多也最混乱的时代,他的思想和行为上也难免带有军阀意识和作风,他曾杀过不少政敌和对手,他的每次反击和倒戈也难免带有自保和求生的成份,以至有人对他的作人和诚信有所怀疑,还有人认为冯玉祥是一个阴险狡诈、思想多变之人,他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充满着对军队、地盘的执着和权力的欲望,是典型的旧军阀作风的体现。
但纵观其一生,再和其他军阀横比,冯玉祥的爱国爱民情怀却不能不值得我们大家称道与点赞。
冯玉祥被称为“倒戈将军”是因为他在民国时期曾经多次倒戈,多次进行背刺。冯玉祥一辈子都在追求进步,不贪财,不讲究享受,没有那个时代军人普遍都有的恶习,但是他有一个不怎么样的外号:倒戈将军。其实在那个时代,倒戈是稀松平常的事。西方人嘲笑中国军人,仗不是用枪炮打的,而是用大洋和烟土打的。只要把大洋和烟土送上,大家就倒戈,谁这边的人倒戈得多,谁就输。川军喜欢内战,每一次打仗都有大量的军头倒戈,倒戈过来再倒戈过去的小军头不计其数。在民国,尤其是在北洋军阀时期,每一仗的开打都会有战场之外的另一路人马出动,去收买对方的人。这一路人马的成败甚为关键。冯玉祥后来的失败也是因为他的部下接二连三地被蒋介石收买。那么为什么别人倒戈无所谓,却拿冯玉祥的倒戈说事呢?首先,冯玉祥的倒戈动静比较大。第二次直奉大战,正是因为他的倒戈,直系土崩瓦解,毁了常胜将军吴佩孚的一世英名。其次,冯玉祥过于清廉自持,让众军头不舒服,众军头抓住一个把柄就使劲说了。在历史上,每个王朝都有一种“文治”的秩序,一旦这种秩序出了问题,军人集团的割据就不可避免。每当军人从后台走到前台,破坏了“文治”秩序,瓦解了传统意识形态和道德的时候,都会遭遇“道德的诅咒”。军人在反抗皇帝,动辄叛乱的同时,发现自己内部的维系也出现了问题。他们不效忠皇帝,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让部下效忠自己。正因如此,很多军头都在找出路。_玉祥信基督教,用水龙头给全军洗礼,唐生智全军信佛,都是找出路的尝试,但是没有一个人成功。被人称为“倒戈将军”的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部下一个个离他而去,悲痛欲绝。他哀叹:“我的西北军哪儿都好,就是一个见不得钱,一个见不得女人。”其实,见不得钱、见不得女人是军人的通病,谁也好不到哪儿去,关键是当年的军头谁也没有办法建立一种防止军人倒戈的制度和文化。来源:特别文摘
以上就是关于冯玉祥历史上九次倒戈,人称“倒戈将军”,为什么官方历史对其评价挺高全部的内容,包括:冯玉祥历史上九次倒戈,人称“倒戈将军”,为什么官方历史对其评价挺高、冯玉祥做了什么事情,为何被人称为“倒戈将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