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临邑:久金大荣贞祥富来国家昌盛幸福安康
2、山东淄博:茂云雨润振德安兰文志昌华永兆丰年
3、山东曲阜:夏祥中应周国月怀秀林政治文明际恩元庆大同祖德长继守世纪震连成
4、湖北监利:景星高照庆云吉祥贻谋克振儒才伟扬善义为怀福寿安康秉遵卓典钦继华章诗书孝友赐泽繁旺
5、湖北随州:传家报国德正名扬树松青秀铭鼎流芳寅端人统运会时常以忠裕后守道克昌
6、湖北南漳:夏逢文宗希继世徽先泽维尊孔孟传本立枝子茂家瑞兆万年
7、湖南常德:德宏忠绪敦齐
扩展资料:
夏姓人口分布:
明朝时期,夏姓大约有4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3%,为明朝第五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夏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600年中夏姓人口纯增长率为130%,净增加了24万。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这三省夏姓大约占夏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安徽、湖北、四川、山东,这四省的夏姓又集中了22%。江苏为夏姓第一大省,占夏姓总人口的33%。宋元明期间,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部地区迁移,西北地区夏姓人口萎缩严重。
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苏、浙、赣为中心的夏姓人口聚集区,夏姓人口重心由中原向东南漂移。
1、夏氏属地:会稽郡,今江苏吴县。夏姓来源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有关系。在虞舜时期,夏部落的首领崇伯鲧曾帮助虞舜治理过洪水,他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
2、在他之后,其子禹继续帮虞舜治水,历时十三年,采用疏通河道来治理水患,结果取得成功。舜死后,禹受遗命继位。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自此便开始有了夏姓。
据《姓氏考略》、《元和姓纂》等谱牒学著作记载,夏出自姒姓。虞舜时期,夏的前身有崇氏部落活动在今河南嵩山一带,其首领崇伯鲧帮助虞舜治理洪水。史称崇伯鲧之妻食苡仁(薏米)后生禹,实际是以苡草为氏族图腾。因此,虞舜赐禹姒姓(古汉语中“苡”、“姒”音近)。禹长大后继续帮助虞舜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平定水患。虞舜去世时,遗命让禹继承王位。禹继位后,改有崇氏为夏后氏,禹本人被称为夏禹、大禹。他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再迁阳翟(今河南禹州)。夏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启。公元前21世纪,夏禹去世,启废除“禅让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启生中康,中康生相,相生少康,均为夏朝君主。少康为纪念高祖父夏禹治水之功,派其子无余去会稽(今浙江绍兴),留居当地守护“大禹陵”。公元前16世纪,夏朝被成汤所灭,商朝建。至西周初年,周武王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封无余后裔于杞(今河南杞县),称东楼公,让其奉祀夏朝先祖。后来,东楼公建立杞国。自东楼公数传至杞简公,杞国被楚国吞并,简公弟佗出奔鲁国。鲁悼公见佗是夏禹后代,分封其采邑,赐侯爵。佗为纪念祖先,立“夏”氏,称夏佗(姒姓,夏氏),成为受姓始祖。战国以后,姓氏合一,统称夏姓。
山东省夏氏的起源是齐国(今山东东部)大夫夏御寇。
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九。
寻根溯源
1、出自姒姓,大禹之后。据《史记•夏本纪》所载,夏朝传至帝桀时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是为河南夏姓。
2、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姓谱》等资料所载,鲁悼公封夏禹后裔佗(本姒姓)为侯,并赐采邑,佗为纪念先祖,以夏为氏,后迁居沛地之谯郡(今安徽亳州),是为安徽夏姓。
3、出自妫姓。据《史记•陈杞世家》所载,舜帝后裔征舒以王父(春秋时,陈宣公之子,字子夏)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子孙遂有夏姓,是为河南夏姓。
4、改赐姓或其他。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得姓始祖
夏启。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夏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省境。早期繁衍于中原一带,并向西、向北扩展。夏征舒后裔夏齿、夏区夫均仕陈国(今河南一带)大夫,夏御寇仕齐国(今山东东部)大夫。秦汉时,江西、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有夏姓迁入。如西汉有夏侯婴为江苏人,夏黄公为浙江人,东汉有夏方为江西人。夏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浙江夏姓此期最为昌盛,故有夏姓会稽郡望之说,始祖为西晋高士夏统,此郡亦为夏姓发展史上最大望族。这一时期,北方夏姓因战乱动荡流离,相对南方,发展低迷。唐时政清民和,夏姓处于一个萌生勃发时期。北方夏姓重振家园,发展壮大,南方在前代基础之上,更加繁衍旺达。宋代以后,荣载史册的夏姓名人比比皆是。北宋有参知政事夏竦,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夏诚,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南宋有画家夏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有画家夏迪等。明代有夏允彝,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画家夏昶,今江苏昆山人;宰相夏言,江西人。另外,明初有山西大槐树夏姓分迁于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清代名人有小说家夏敬渠,江苏人;史学家夏燮,安徽人。此外,清末有闽、粤等地夏姓渡海入台,后辗转新加坡等地者。总之,宋元明清时期,夏姓支脉延伸更广,且以江南一带为繁衍望地。今日夏姓分布以江苏、浙江为多,这两省夏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夏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郡望堂号
夏姓郡望主要有四个:
1、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2、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
3、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
4、鲁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堂号:
“会稽”、“平水”、“务本”、“源远”、“尚忠”、“思孝”、“明德”、“聚奎”、“遗爱”、“鹤来”等。
宗族特征
1、夏启始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创更朝换代之历史新局面。
2、夏姓多文学艺术及学术人才。(见“名人精粹”所录)。
3、夏姓名人典故千古流传,并被列入堂号。如“平水堂”出自帝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之事;“遗爱堂”出自唐人夏鲁奇忠贞守节,以死报国之事。前人事迹,激励后人,代代相仿,万年永垂。
4、夏姓发源于中原,经改朝换代,战乱迁徙,遂变为南方姓氏。
5、夏姓字行辈份寄寓族人企盼国兴家宁,政清人和之夙愿。如清代夏定芳所纂《夏氏族谱》载有江苏淮阴夏姓一支字行为:“成元裕庆,孝叙淳恩,祚式尚�,贵铭。”
名人精粹
夏无且:秦代始皇侍医,曾“以药囊捉荆轲”(荆轲为燕太子丹所派,行刺始皇),而被载《史记》之“刺客传”。夏黄公:鄞(今浙江宁波)人,西汉隐士。曾避秦匿商山中,为“四皓”之一。夏勤:东汉人,历仕京宛二县令、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司徒等职,以才干见称。夏恭:东汉武帝时著名学者,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从者甚多,可谓桃李满天下。夏瞻:晋代杰出画家,工于人物、神像。其作品被载入《历代名画记》及《图书集成》等书中。夏执中: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宋代节度使,以贤扬名。据传朝廷举庆礼,人皆争献珍奇,执中独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进之。夏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著名画家,以山水画著称。其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善“边角之景”,与马远并称“马夏”。夏迪:元代著名画家,善山水竹石,尤精于绘松。夏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代画家,官至太常寺卿。其工于竹石,亦善书能诗。有传“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夏元吉:湖广湘阴(今属湖南)人,历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其人善理财,在疏浚吴松江等河流中亦成效甚显。夏言:江西贵溪人,明嘉靖年间作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旋首辅执政,两度为相。夏崇之:湘阴人,明成华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曾向皇上陈述时务五事,解其利弊,具有超前意识。夏寅: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学者,官至浙江参政。其“君子三惜”说被传为名言。夏完淳:上海松江人,南明抗清义士。生而早慧,十四岁随父加入抗清斗争。所著被辑为《夏完淳集》。夏敬渠:江苏江阴人,清代小说家。一生好游,足遍四方。崇信程朱理学。著有小说《野叟曝言》。夏燮:安徽当涂人,清代史学家。其不满清政府卖国行径,强烈抗议外敌入侵,赞赏国人反抗精神,著有《中西纪事》一书。夏丐尊:浙江上虞人,著名文学家,作品甚丰,有《生活与文学》、《平屋杂文》等,又有译著《社会主义与进化论》等。夏明翰:湖南衡阳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生。临刑诗中:“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现了一个***人的革命气节。
以上就是关于夏姓家谱辈分排列全部的内容,包括:夏姓家谱辈分排列、夏姓的起源及由来、夏氏祖先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