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江南暮春》,寥寥几笔,暗写了一个重要的暮春节日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宋代苏轼的《望江南·暮春》
39岁,对于成年人来讲,这是一个有压力的年龄。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对于逢九都有一种黯然之感,所谓30而立,四十而不惑,站在39岁的年龄口,退无退路,进一步就是中年。
苏轼34岁那年上书给皇帝抨击王安石的新政,苏轼有傲娇的一面,在你们让我接受处罚之前,我自己先请求调出京城,远离这个斗争窝子。当然他有没有试探皇帝的意思呢?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很快如他所愿,把他调往杭州做通判,不久又调往蝗灾旱灾肆虐的密州。
在密州这个艰苦的地方,苏轼和老百姓一起斗蝗抗旱,倒也十分的充实。但是他还年轻,就在朝堂斗争中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心中多少有不平之气。次年密州工作局面稳定后,他命人修缮了城墙北方的城楼,弟弟苏辙提名”超然”。这座小小的县城就有一座可以眺望北方的高台。
这个“超然”是弟弟安慰勉励他,用《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意思,是让苏轼心情开朗。但实际30多岁的弟弟给30多岁的哥哥送这两个字,明显不是他们能够超然,只是愿望着超然,是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妥协和寄托。30多岁就用超然命名,那不是自然是压抑。如果要起名字,有亭翼然,才符合啊!
但显然这个“超然”二字是时事命运妥协的结果,四平八稳,很多人找不出茬。
但真实的苏轼又不是老朽。以他39岁如此官场华年,去登超然台,怎么也不会是神仙。他压抑他无奈,写出了两首登超然台的名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春未老》
经过半年的施工,超然台以崭新的面貌,有着弟弟大气手气的题名的楼台竣工。此时正是他39岁,密州春暮,寒食节和清明节。站在这地方看着辛苦治理的密州,从一个蝗灾旱灾频发,民不聊生的小县城,变成了人间花海,那种真实的成就感还是让他喜悦。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是风调雨顺的得意。苏轼在这里如同潘安白居易一样因地制宜,种满了经济果树梨花,此时正是梨花飘雪的美丽日子。这句话有他的得意,政绩,欣慰,甚至年轻人的豪气。
此时正是清明,苏轼家乡在四川,但是长年做京官,现在又外放在山东,家肯定回不去。但是这超然台的落成,让他有欢喜,就在这里烹茶作诗,不辜负自己的年华吧。
“诗酒趁年华”写出了心中那种尚有青春的豪迈。
不久之后,他又来到超然亭。
孔子说“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四五人,童子七八人。”说的是春秋时代的上巳节。
苏轼在这首《超然亭春暮》里,没有直接写上巳节,直接化用孔子的句子,却别有一种成熟和笃定的晚春之美。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这个春已老,比春暮两字来得震撼。因为苏轼根本就没有忘记自己的年龄,39岁,这是青春之暮。春天用以祭祀和游玩的春衣并没有做好。这是暗示他无缘和帝京的朋友无拘无束快乐的游春。苏轼不缺春天的衣裳,何以感慨春服未成?这起自论语的典故,实际还有另一种意思,就是我离真正穿着春服游玩的那种开心还远着,我没有那个放下一切的曾点的闲情。
“ 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有人说这是眼前景,实际这是他心中景。他说自己春服未成,却转笔写下动人的上巳节的曲水流觞和罗衣歌舞。那是在真正太平之后的光景。实际苏轼正是不满意王安石改革造成的动荡,他才被外放到外地做官。而密州他看到的是灾荒,密州之外呢?天下富庶安定,对于苏轼来讲,他认为遥远得很。他对朝政有着忧患,对自己也有着39岁的焦虑。说是超然亭,一句春服远未成,就泄露了他的心。
“微雨过,何处不春耕。”
苏轼是真正亲近土地和农民的。那些游玩都是次要的,对于农民来讲,耕作劳苦却是现实。
“ 百舌无言桃李尽,拓林深处鹁鸪鸣。 ”
这是春深春暮的寂寞。我读出了深深的寂寞。既是田园美景,也是一种无言的寂寞。
是怨恨朝堂上钳制谏官口舌,打击百鸟百花吗。
“ 春色属芜菁。”
春天到了暮春,青色集中在一望无际的蔓菁菜上。这就是最真实的农村,最真实的土地。
但是许多人和我一样,读出到是寂寞。是说他将无可奈何如同芜菁一样沉默在这片土地上,还是说他即将走向人生的中年,有无可奈何的成熟和寂寞?
苏轼说这样的暮春,他的春服未成,是一种理想永远达不到了吧。
这首诗真的可以做各种解读,明丽,积极,沧桑,沉重,寂寞,看你愿意站在什么角度。
39岁的苏轼,没有写”春已暮“,直接说,”春已老,春服几时成“,看过的人,都不会忘怀。
他的这个上巳节并没有太多的快乐飞扬,只是对着满地芜菁的深绿,沉默。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如果我们心静了,就无须刻意远离喧嚣、远离纷扰,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寻得桃源入口,头枕清风,悠游林泉。
无事时心能静,是一种修养。古人说,“人生莫如闲,太闲反生恶业,人生莫如清,太清反类俗情”。人在有事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心铺在所做之事上,保持沉静的心态。
反而是无事的时候,人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种种诱惑,在纷纷扰扰中变得浮躁不安。会怠惰,在消沉中无所事事;会放纵,在欲望中不能自拔;会胡思乱想,生出许多无谓的争执。
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己本心中的纯粹与追求。
静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怪谁?是该怪这世界变化太快、科技发展太迅速,还是怪周围的人太吵闹、环境太嘈杂?外界的影响诚然不能否认,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事的时候,需要砥砺的正是这种静的本事。静能够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纷杂的世事中看清一切事物的本源。
《道德经》中有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利用无事的时间去安静地观察、思考、反省,戒除内心浮躁的气息,找出自己内心真正追寻的东西,才能不为沿途的风景所蒙蔽,到达理想的终点。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在无事时修养了静的本事,才能培养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在有事时保持内心的安定。在面临大事时能不能沉稳安定,是判断一个人气量胸襟的重要标准。
古人有言:“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能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所凭借的就是内心的从容安定。
如果心中缺少大志向,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小情绪,外面的点点滴滴、风吹草动都会成为自己的干扰源。只有一个在面临大事时能够安稳不乱的人,才有资格被委以重任。
没有。根据查询北京燕处超然养老服务中心官方资料显示,北京燕处超然养老服务中心在天津没有分公司。北京燕处超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社会工作为主的企业。
意思是重是轻的根源,有重才有轻;静是急躁的国王,躁由静生。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因此君子整天行事都不轻举妄动,虽然有豪华的楼台亭榭,但他安闲静处、超然脱俗。为什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却使得自身轻浮躁动以治天下呢?轻浮失去自身,躁动失去君位。
扩展资料:
老子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而且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根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根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根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根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根本。
说“静”、“重”,评“轻”、“躁”,认为“这种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立身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因而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是轻浮躁动,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参考资料:
一、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稳重是轻率的制衡,安静是急躁的掌控。圣人每天总是保持稳重,如同军队离不开辎重。虽然走进富丽堂皇的建筑,也像燕子一样安居,泰然自若。可为什么这些万乘之主却轻率轻浮地治理天下呢?轻率就失去了制衡,急躁、浮躁就失去了掌控!
2、南怀瑾《老子他说》
本章人法地的引申说明。重是轻的根源。静是躁的主宰。“终日行而不离辎重”,是说志在圣贤的人们,始终要戒慎恐惧,随时随地存着济世救人的责任感。
如果真正有道之士,到了这种地位,虽然处在“荣观”之中,仍然恬淡虚无,不改本来的素朴;虽然燕然安处在荣华富贵之中,依然有超然物外,不受功成名遂、富贵荣华而自累其心,这才是有道者的自处之道。这里的“荣观”的“观”字,是破音字,应作古代建筑物的“观”字读,“燕”字,通作“晏”,便是安静的意思。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所谓“身轻天下”的语意,是说他们不能自知修身涵养的重要,犯了不知自重的错误,不择手段,只图眼前攫取功利,不顾丧身失命的后果。因此,不但轻轻易易地失去了天下,同时也戕杀了自己,这就是触犯“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的大病。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重,指道之重。轻,指人之轻。君王以道治天下,才是为政之根本。
静,指自然之道静。躁,指君王之躁。处道之重则静,处人之轻则躁。无静则不能制躁,无静则不能统御万物
(2)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辎重,指君王重静持身,以身载道而行。荣观,指天子之尊贵。燕处,指退朝之外闲居。超然,不受现实所拘泥,超拔出尊贵,不会因为现实的政治而疏忽笃守大道。
(3)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天子轻浮,自然也会以轻浮临天下,以天下为轻,是为轻天下。可是为什么天子会以一身之轻治天下呢?
(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轻则失根。如果天子不能载道修身以自重,终日行不离辎重,而错误地认为,天下所行之道是天子之教,而非自然之道,认为是天子本身在治天下,而不是道在治天下。那么天子就会失道,失去为政的根本,进而会失去天下。
躁则失君。如果天子不能修身以静,忘乎所以地以身资天下,不能处无为之事,妄施妄为,以人助天,就会使天下失去自然之道。失重无以制轻,失静无以镇躁。重静皆不守,则道之不载。天子失道,则无以正天下。天子不复再能统御天下,是谓躁失其君。
三、我之体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与这句话相似的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出现的很多,不难理解。比如厚德载物,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句话,南大师说,老子在这里只侧重了“重”和“静”的重要,只偏向了一头,而舍置了两者的关系。但我觉得老子这句话恰恰是在说两者的关系。
从人类的处事喜好来说,都喜欢“轻松的”“热闹的”。但老子指出来,不要只看到“轻”,还要看到轻背后的“重”,不要只关注“躁”,而要看到其另一面的“静”,要看到“有”也要看到“无”,有无相生。
中国文化其实很强调“重”和“静”,单从我们日常用语中就能看出来,比如形容人的时候,带“厚”“重”的词,多为褒义,例如“稳重”、“厚重”、“庄重”、“重情重义”;带“轻”的多为贬义,比如“轻浮”、“轻薄”、“轻佻”。“静”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说了,“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宁静致远”,“静”就给人一种高级感!
但可能是汉语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一说出来,大家就似乎就都明白了,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去剖析,所以造成我们很少会去深究一个观点。但关于“重”,我就特别想问:这个“重”究竟指的是什么?原文“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中的“重”,韩鹏杰解释是“稳重”,南怀瑾解释是“责任之重”,白云先生解释为“自重”。那究竟应该是什么呢?
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南怀瑾的这个解释——责任之重。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就探讨了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的关系,他说的这个“生命之轻”是来自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有着无限展开的可能性,不被任何本质所限定,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的自由,这是一种自由而轻盈的体验。而他说的这个“重”,就是指选择之重,人必须面对自己生命选择,并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是一种非常“重”的体验。那么,对于圣人而言就更重了,他的每一个选择,可能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他的选择关系到众多人,所以他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慎重,不能也不应该轻率,这是他的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真可谓是“终日行不离辎重”。
超然的解释
(1) [detached]∶超脱 世俗 历史家所必需的超然 态度 (2) [distracted]∶ 怅惘 的样子 超然不对 详细解释 (1)远貌;高貌。 汉 班彪 《王命论》 :“超然远览,渊然深识。”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 诗:“超然 万里 去,识者为不乐。”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盘山》 :“登舍利塔,诸山皆隐没出其下, 徘徊 指点 ,大地空茫,真足驱使羣峰超然雄视矣。” (2)高超出众。 《楚辞·卜居》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 :“圣人之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宋 陆游 《哭杜府君》 诗:“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 清 姚鼐 《祭朱竹君 学士 文》 :“海内万士,於中有君。其气超然,不可辈羣。” (3)谓离尘脱俗。 《老子》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晋 陶潜 《 劝农 》 诗:“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歛衽,敬赞德美。” 唐 李德裕 《舴艋舟》 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西游记》 第九三回:“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 (4)高出;脱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以此见人之超然万物 之上 而最为 天下 贵也。” 明 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 :“岂 良知 复超然於体用之外乎?” (5) 豁然 。迅速貌。 《韩诗外传》 卷九:“夫 凤凰 之初起也,翾翾十步, 藩篱 之雀,喔吚而笑之。及其升少阳,一诎一信,展羽云间,藩篱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尊号》 :“ 贞元 初,主上超然 觉悟 ,乃下诏去其徽号,直称皇帝,合於古矣。” (6)犹 怅然 。 《庄子·徐无鬼》 :“ 武侯 超然不对。”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 彪 曰:“犹怅然也。” 唐 刘得仁 《送王 书记 归邠州》 诗:“ 陈琳 轻一别, 马上 意超然。” 宋 苏轼 《冬至日赠安节》 诗:“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郭沫若 《回京途中》 诗:“ 九女墩 前心向往, 三闾阁 上意超然。”
词语分解
超的解释 超 ā 越过,高出:超越。高超。超出。超额。超龄。超等。超载。超重。超支。 跳上,跨过:“挟泰山以超北海”。 在 一定 范围以外:超 自然 。超音速。超导现象。 遥远 :超遥。超忽。 怅惘的样子:“武侯超然不对 然的解释 然 á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以为对, 答应 ,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 当然 。 然后 。然则。
以上就是关于苏轼《望江南暮春》赏读: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春色属芜菁全部的内容,包括:苏轼《望江南暮春》赏读: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春色属芜菁、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北京燕处超然养老服务中心在天津有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