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宽以待人

乔拜登2023-04-29  43

大家都想自己能在为人处世方面能够做得比较周全,有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与别人很好的相处,那么宽以待人是不可缺的。我国古来就有“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的处世方法。

所谓宽以待人,就是指对他人的要求不过分,不强求于人,而是以宽容为怀,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

人们交往贵在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尽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助。可以说,宽以待人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表现。你希望别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别人,要将心比心,多给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对别人的缺点要善意指出,不能幸灾乐祸;对别人的危难应尽力相助,不应袖手旁观,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马蹄疾时,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应多想想别人对自已的帮助和恩惠,让三分功给别人。人总是喜欢和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谓“宽则得众”。

宽以待人还要求我们,“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在一定意义上,成人之美就是成己之美,即使对有错误的人也不要嫌弃,应给人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正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当然,我们讲以宽待人,也不是说一味的造就姑息,否则就会失去宽厚的本意,正所谓“过宽杀人”。没有度的宽只是麻木怯懦,明哲保身,更是纵容丑恶。也就是说,无原则宽容恶人去换取宽厚的名声,或列举琐碎小事换取精明的名声,都是有失之偏,圣人的宽容程度不使匪人有所依靠,也不使小人无所容身。这也是我们时应把握的度。对恶人无原则的宽容无异于助纣为虐,对善良人们的残忍,“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朱熹也讲,“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我们在懂得宽以待人的同时也应懂得嫉恶如仇,捍卫正义。只有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抑恶扬善,才是真正的宽以待人。

国学原典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矣,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

原典阐释

恭敬就不会受欺侮,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到人的信任,勤敏就容易得成功,施惠就能很好地使用人。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以劣势兵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战,牙灭了兵强势盛的袁绍主力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历史上称这一以弱胜强的战役为“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刚打完,曹军在清点战果的时候,一个官员抱着一大捆信件,急匆匆地来向曹操汇报:袁绍仓皇逃走,扔下不少东西,其中有一批书信,是京域许都(今河南许昌县东;东汉建安元年即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在此建都)和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

曹操接过信,看了一下,这些信大都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弃袁绍。曹操的亲信知道了这些信件的内容,都很生气,说应该把他们抓起来。曹操却命令把这些信统统烧了。

这个命令,使在场的人都愣了。“不追究了吗?”有有轻声地问道。

曹操说道:“是的,此事概不追究。你们想想,当时袁绍力量那么强大,连我自己都感到不能自保,何况大家呢?”

这件事传出去,那些暗通袁绍的人才把心上的一块大石头放下,旁边的人也觉得曹操度量大,体恤部下,能够宽容人,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力,曹军的军心更振奋了。

处世心得

恭、宽、信、敏、惠等各种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恭敬,就能赢得别人的重视;宽容,就能得到别人的拥戴;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能得到事业的进步;施惠,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这五条是为人的必修课,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五千余年安身立命的金科玉律。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用它们来评判一个人的善恶、好坏。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1 待人以宽文言文阅读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文言文翻译

原文: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故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翻译:

如今的学者,读古人的书,大多都考虑古人的错误,与如今的人一起,也喜欢数落他人的错误,人当然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你试一试换位思考,平心而论,自己就没有翻过一个错误吗?自己能看到他人所犯的错误,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能看到他人犯的很小的错误,去对自己的大错视而不见,自己要求自己还来不及,何况数落别人的错误?

2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的议论文要怎么写,毫无头绪啊

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对于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都恪守这一处世法则。

某位著名的IT经理,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在我看来,人生其实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许多事情就能豁然开朗!”这位经理所说的,正是《菜根谭》所推崇的处世之道——待人要宽,律己要严。

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们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处事方式两方面。首先,就学习而论,我们应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每一个学习任务、专心倾听老师的授课,我们不必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但起码的勤勉态度还是必须的。对于其他同学的小问题,也要宽容,并及时地给予他帮助和友善的提醒。

而同样,在为人处事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法则也是必须遵循的。献给大家听一些案例:

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重耳不仅不责备头须的盗窃、对他的不尊敬,反而还将他看作自己的得力助将,给予他充分的信任。这不仅为重耳赢得了人心,也让重耳多了一个左膀右臂,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最后还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孟尝君开始记仇的做法确实不太妥当,但他后来还是选择了宽恕那些背叛他的人。他能够立身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从而达到一个对别人的充分理解和谅解,并对自己要求严格的高深境界。这也为孟尝君后来建立功勋伟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重耳也好,孟尝君也罢,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到现在。那么他们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发呢?

首先,我们与同学、朋友相处时,要注意言行,不要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多看看他们的闪光点,如果他们有不小心做错什么,也应该本着“宽以待人”的原则,和气地诉他。当我们自己犯了错时,首先要批评自己和反省,然后得诚恳地向同学道歉。这样,同学之间的关系才能维护得越来越好。

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如果以以往对待自己的宽松来对待他人,用对待别人的抠门要求来衡量自己。那么,我们的自身将会日趋完美,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好人与我们同行。

3 杨士奇宽以待人的文言文翻译

《杨士奇宽以待人》原文: 帝(1)之初即位也,内阁臣七人。

陈山、张锳以东宫旧恩入,不称,出为他官。黄淮以疾致仕(2)。

金幼孜卒。阁中惟士奇(3)、荣(4)、溥(5)三人。

荣疏闿(6)果毅,遇事敢为。数从成祖北征,能知边将贤否,厄塞险易远近,敌情顺逆。

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

士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7)介意。”帝笑曰:“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8)耶?”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

帝意(9)乃解。其后,语稍(10)稍闻,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帝亦益亲厚之,先后所赐珍果牢醴(11)金绮衣币书器无算。 (出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参考注释 (1)帝: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数度随成祖征讨。

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址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2)致仕:辞去官职。 (3)士奇:杨士奇(1365年-1444年),名寓,字以行,号东里,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

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前后侍奉过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代皇帝。 (4)荣:杨荣,建安(今福建省建宁县)人,字勉仁,是明朝时代名臣。

杨荣办事敏捷,谋划政事,果敢决断,经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皇帝,都受重用,与杨士奇、杨溥并入内阁,号称三杨。 (5)溥:杨溥,明朝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字弘济,授以翰林编修,后为当朝首辅,以有雅操、质直廉静而出名,被后人誉为一代贤相。

(6)疏闿(音楷):疏,开通。闿,欢乐。

(7)小眚(音省):小过失。眚,过错。

(8)地:事理的依据,引申为理由,说情。 (9)意:心思。

(10)稍:略微。 (11)醴(音理):甜酒。

参考译文 宣宗刚即位时,内阁大臣只有七人。陈山、张锳因为宣宗做太子时在东宫的旧情入阁,但是不称职,调出去做别的官。

黄淮因为生病辞官。金幼孜死了。

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杨荣个性开通乐观果敢刚毅,遇事能勇敢去做。

屡次跟从成祖北征蒙古,能够知道边境将领是否贤能,据守要塞的险峻平易和道路远近,敌人对朝廷的依顺和叛逆。但常接受礼物,边将年节都送给他良马。

宣宗也知道这些事,并询问杨士奇。杨士奇极力说:“杨荣通晓边境事务,我们这些人都赶不上他,不应当把这些小过失记在心上。”

宣宗笑说:“杨荣曾经说你及夏原吉的坏话,你怎么给他说情呢?”杨士奇说:“希望陛下像委曲宽容我那样去宽容杨荣。”宣宗的心思才消除。

后来,这些话杨荣略微知道了,杨荣因此感到愧对杨士奇,此后,两人相处甚欢。宣宗也更加亲近厚待杨士奇,先后赐给他珍果、牲牢、甜酒、金子、花丝衣服、币帛、书籍、器具等无数。

参考分析 自古圣人古来稀,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一些小缺点,只要这些小缺失,不影响大局,倒不见得一定要吹毛求疵,要求阁员都是完美之人。如杨荣原本宣宗皇帝对他喜欢接受礼物,有些不好的观感,转而询问杨士奇,却告知以其优点是别人无可取代的。

其出发点完全站在用人专业的角度去考量,不但没计较杨荣曾说过他的坏话进行报复,反而劝宣宗皇帝要去包容他这些缺点,遂解了宣宗皇帝疑虑,而且更为厚待他。更难能可贵的是,化解杨荣心结,让他觉得惭愧,此后两人和谐相处。

可见人与人相处,只要能打开心扉,做个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就可以互相包容,即使没成为知心好友,也不会恶言相向,或推向对立面,这一切的转变,端看每个人的思维与器量罢了。

4 有没有关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文

关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春秋战国故事一则:

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将军在关键时刻为楚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摘自《百度·》

5 如何为人处世宽以待人

大家都想自己能在为人处世方面能够做得比较周全,有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与别人很好的相处,那么宽以待人是不可缺的。我国古来就有“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的处世方法。

所谓宽以待人,就是指对他人的要求不过分,不强求于人,而是以宽容为怀,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

人们交往贵在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尽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尽量给予他人帮助。可以说,宽以待人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表现。你希望别人善待自己,就要善待别人,要将心比心,多给人一些关怀、尊重和理解;对别人的缺点要善意指出,不能幸灾乐祸;对别人的危难应尽力相助,不应袖手旁观,落井下石。即使是自己人生得意马蹄疾时,也不能得意忘形,居功自傲,而是应多想想别人对自已的帮助和恩惠,让三分功给别人。人总是喜欢和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谓“宽则得众”。

宽以待人还要求我们,“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在一定意义上,成人之美就是成己之美,即使对有错误的人也不要嫌弃,应给人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正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当然,我们讲以宽待人,也不是说一味的造就姑息,否则就会失去宽厚的本意,正所谓“过宽杀人”。没有度的宽只是麻木怯懦,明哲保身,更是纵容丑恶。也就是说,无原则宽容恶人去换取宽厚的名声,或列举琐碎小事换取精明的名声,都是有失之偏,圣人的宽容程度不使匪人有所依靠,也不使小人无所容身。这也是我们时应把握的度。对恶人无原则的宽容无异于助纣为虐,对善良人们的残忍,“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朱熹也讲,“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我们在懂得宽以待人的同时也应懂得嫉恶如仇,捍卫正义。只有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抑恶扬善,才是真正的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正是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创造宽松的人际环境,大度豁达难容之事,使别人敬重和倾慕你的人品,并使偿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会使人人都喜欢与你交往,所以,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宽以待人全部的内容,包括:我们为什么要宽以待人、国学经典之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文言文待人以宽的论证思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249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