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成分过冷后凝固组织的变化 Rut ler 与 Chalmers 认为, 出现成分过冷后, 在平界面上形成小的凸起, 进而发展进入 到大的成分过冷区内, 其凸起不断长大, 平的界面被破坏。Bilonis 等人则认为出现成分过 冷后平界面上在位错的周围形成凹坑, 凹坑发展为六角形沟槽, 平界面从此被破坏。 Sn在 Pb 合金中平胞转变的临界值与式( 7) 的计算结果十分吻合 。 成分过冷使平界面失稳的规律在胞晶侧壁上也同样适用 。 由 Chalm ers 等人提出的成分过冷理论, 迎来了晶体生长理论解析的黎明。 50 年代到 从 60 年代,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取得了辉煌的结果。然而, 郡司好喜先生对成分过冷理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由于没考虑界面能的影响, 不能估计在平界面上 出现凹凸时过冷度的变化; 其次, 只考虑了液体内的温度梯度, 而没有考虑固相中的温度梯 度; 再次, 用成分过冷理论无法描述失稳后的界面状态。也就是说成分过冷理论还不能十分 准确地描述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的状态。
1液态凝固时必须要有一定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凝固点的驱动力也越大
2并不是只要低于理论凝固温度的任何温度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就能发生,液相形成固相的晶核,必须达到一临界过冷度。
所谓单晶(monocrystal, monocrystalline, single crystal),即结晶体内部的微粒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律地、周期性地排列,或者说晶体的整体在三维方向上由同一空间格子构成,整个晶体中质点在空间的排列为长程有序。单晶整个晶格是连续的,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根据"成分过冷"判别式来判断界面的稳定性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根据"成分过冷"判别式来判断界面的稳定性、纯金属凝固时是否出现成分过冷为什么、何为成分过冷,成分过冷产生的原因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在单晶生长中如何克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