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和王爷的区别,王爷,阿哥,贝勒有和区别

萧何简介2023-04-29  29

王爷,阿哥,贝勒有和区别

一、性质不同

1、王爷:中国封建时代封号。

2、阿哥:是一个满族俗语。

3、贝勒:是金国爵名。

二、称呼对象不同

1、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

2、阿哥:对兄长子辈的互称,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女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

3、贝勒:满族贵族的称号。

三、地位不同

王爷的社会地位最高,其次为阿哥,最后是贝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王爷

百度百科-阿哥

百度百科-贝勒

王爷与贝勒爷的区别

都是清朝满族贵族的爵位称号,只不过地位不同。王爷分为亲王和郡王,爵位从高到低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

这几个是世袭的,但是逐次降低。比如父亲是亲王,儿子继承王位也只能是郡王,孙子就是贝勒。 亲王、贝勒、郡王、贝子、世子、阿哥都有什么区别?

1、世子是历代对诸侯储君的称呼,出现较早,阿哥是对皇室皇子的称呼,亲王、贝勒、郡王、贝子是清朝特有的爵位。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将军、

以上这些都是清朝的皇子的爵位。阿哥是皇子没有被封号之前的称呼。

2、列爵九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大将军。

3、王爵分俩种:一种是世袭罔替,也叫铁帽子王。另一种叫降(jiang)王

世袭罔替只要不被废除后面的子孙继承都是亲王的爵位。

降王是每一次被继承都会降一个等级,比如是亲王: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位置就会被降到郡王,到孙子继承的时候会被降到贝勒,曾孙继承会被降到贝子,重孙继承被降到将军,以此类推。

王爵还分功封和恩封。权利个地位有较大的悬殊

4、世子不是清朝独有,周朝时期就有了,当时周天子的继承人称之为世子或者太子,混用不清。直到三国曹魏代汉,规定了王爵之嗣称之为世子,由此形成了定制。

扩展资料

王太子。开始的时候世子只是个称谓,儿子都是世子,后来,演变成封号,也就是后来说的储君(国本),一般为嫡长子。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贵族等级是大部分封建制度国家大略区分贵族爵位的方式,例如在1912年清朝灭亡前的贵族分级。其称谓、财产、以及特权是经由世袭的方式所维持与延续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爵位(汉语词汇)_百度百科

清朝的亲王,郡王和贝勒有什么区别

1、爵位等级不同,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郡王为宗室内外藩封爵之第二等,专用于加封皇族宗室、满洲贵戚以及蒙古、新疆、 少数民族之勋贵。贝勒为三等爵位,位于多罗郡王之下,固山贝子之上。

2、俸禄不同,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3、补服不同,清朝用补服来区别官职的差别。亲王的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亲王的补服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勒的补服为前后两团行蟒。

扩展资料

清朝六大亲王:

1、礼亲王代善,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生母佟佳氏。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逐渐成为其父帐下的一员猛将。当时建州刚刚统一,海西女真对建州女真还有很大威胁,稍一疏忽,就会灭亡。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战争中一举成名的。

2、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大妃乌拉纳拉氏。与他的诸位哥哥相比,他的出生晚,但童年却很悲惨。他的生母乌拉纳拉氏在太祖死后,被迫殉葬,多尔衮自小就被八哥皇太极收养,不过好在八嫂对这个小兄弟非常关照,才使多尔衮尝到了一丝母爱。

3、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是顺治,康熙两朝功勋卓著的亲王,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顺治三年,岳乐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他作战英勇,颇具谋略,率部击斩了大西王张献忠,被晋升为贝勒。

4、康亲王杰书,礼亲王代善孙。与电视剧《鹿鼎记》中的康亲王不同,杰书并不是趋炎附势,碌碌无为之辈。杰书在顺治年间就已被晋升为亲王。而他的成名作却出现在康熙年间。随着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乱,康熙皇帝急需在亲族中找一位智勇双全的亲王领兵作战。

5、怡亲王胤祥,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他从小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每次父皇谒陵,巡幸都带他前往。在皇位的争夺过程中,他始终站在四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边,这一切都为他以后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恭亲王奕欣,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孝静皇后。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 的咸丰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

王爷包括郡王和亲王,所以就是郡王和亲王的区别。

一、等级不同。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而郡王是亲王低一等的爵号。

二、受封人等级不同。

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三、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

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扩展资料:

王爷的权利范围:

王爷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

明代早期的亲王既管军政,又管经济,手下都配有一个文相,一个武相,文相管地方,武相管军队。王府的亲兵多达一万五六,同时亲王还可以指挥当地的驻军。

朱元璋还规定,所有他的“龙子龙孙”,都要由国家全包起来: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孙子、曾孙等依次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代都是奉国中尉。

亲王的俸禄是米万石,郡王至奉国中尉的俸禄依次为米2000石、1000石、800石、600石、400石、300石、200石。也就是说,凡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可以吃喝不愁。

朱元璋的这种“包养”政策后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到明代后期,朱家后代繁衍到了几十万之多。

这几十万人都不从事生产,完全靠国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区全年财政收入甚至只够这些“龙子龙孙”俸禄的一半。于是,拖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到了后期,有些“龙子龙孙”无以为生,只好沿街乞讨。

永乐以亲王的身份夺得天下,他深知亲王拥有重兵必将威胁中央政权。于是,他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剥夺亲王的军政权力。在永乐之后,历代皇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亲王们不但军政权力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连人身自由也受到极大限制。

“明代中后期的亲王,在某些方面连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王府所在的城市就是亲王的一个大监狱。没有朝廷的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

“亲王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了权力,但经济上的待遇非常丰厚。在亲王之国就藩时,皇帝经常会赏赐大片的土地。”王爷不是官职,他们是超品的职务,不在正常的国家官僚体制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王爷

百度百科_郡王

百度百科_亲王

百度百科_郡主

“王”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皇帝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亲王的儿子封郡王,后多用于封功高这等大臣,异性也有受封郡王者。

襄王就是王爵的封号,可能是亲王,也可能郡王

亲王,郡王都可以叫王爷

举个例子比较好说明。比如你是皇上,你哥哥你弟弟你叔伯,你可以封他们为王,就是亲王了。汉代和别的一些朝代的王还有封国,这就是诸侯王了。有一些非皇室成员封王,如汉初的许多异姓王,军功卓越,就被封王了。唐代的安禄山,则是巴结皇帝很行,被封了王。

除开上面的情况,王爷和亲王可以认为没有区别。

至于王的儿子,按汉代来看,有被封为别的王的,被封侯的,被废的,有继承他老爸王位的。汉代时诸侯王的儿子(确定以后继任的)也称太子。

一般来说,王的儿子之类,称世子。

一般来说 亲王较于王爷较高,亲王之能是黄族嫡亲,也就是说,是皇帝的亲兄弟或者子嗣,而王爷的封尚则较为广泛,例如拥有皇族血脉而非正统皇族因立战功,对国家有杰出贡献。亲王与王爷都是世袭的,在清朝,满族与皇室沾亲切立过大功者通常封为王爷。。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o i cin wang”。

贝勒和贝子是清朝授于满蒙贵族的爵位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的简称,比王爵小,比公爵大。对满人一般封给皇族,也有特例。清朝建国之初,满族贵族的封爵十分简单,贝勒等于王爵,其最贵者称为和硕贝勒。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重定制度,贝勒位在郡王之下,其次序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种封爵也颁给蒙古贵族。

明清时王爵常被世人尊称为王爷,亲王只是王爵的一种。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庄、怡、恭、醇、庆、礼、睿、豫、肃、郑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亲王必然比郡王爵位大。

扩展资料:

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

王爷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王爷

和硕亲王(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一隅)

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多罗郡王

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多罗贝勒

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固山贝子(固山;满语意为一角)

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奉恩镇国公

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奉恩辅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不入八分镇国公

同奉恩镇国公

不入八分辅国公

同奉恩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以上就是关于贝勒和王爷的区别,王爷,阿哥,贝勒有和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贝勒和王爷的区别,王爷,阿哥,贝勒有和区别、郡王,王爷,亲王 的区别 还有郡主是什么、郡王、王爷、襄王、亲王有什么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220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