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陵云台文言文的启示
参考下面译文吧,正所谓过犹不及啊: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
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木扶持之,楼即颓坏。
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 译文: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
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着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
舆论认为是重心偏向一边的缘故。
2 陵云台文言文的启示
参考下面译文吧,正所谓过犹不及啊: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木扶持之,楼即颓坏。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
译文: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着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舆论认为是重心偏向一边的缘故。
3 揭示了什么道理)陵云台楼观精巧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①。
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注释①陵云台:楼台名,在洛阳。
楼观(guàn):楼台。锱铢:指微小的数目。
锱和铢都是重量单位,有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负揭:指秤杆的下垂与翘起;高下。
译文陵云台楼台精巧,建造之前先称过所有木材的轻重,使四面所用木材的重量相等,然后才筑台,因此四面重量不差分毫。楼台虽然高峻,常随风摇摆,可是始终不可能倒塌。
魏明帝登上陵云台,害怕它情况危险,另外用大木头支撑着它,楼台随即就倒塌了。舆论认为是重心偏向一边的缘故。
4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巡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张巡传》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②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 配套习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 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 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a、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 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吴人焉敢攻吾邑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B) ①巡阳许诺 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④其后复夜缒人 ⑤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 ⑥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参考译文: 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孤潮听说唐玄宗已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手下)有六个可以开设府署的大将,他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士气倍增 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500人,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 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孤潮通话,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却一动不动令孤潮怀疑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惊,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张巡对令孤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贼兵将领14人,割下贼兵首级一百多,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时间不长,叛贼步兵、骑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涡,张巡率部夜袭贼兵,大胜张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贼的救兵四百多人,将贼兵全部抓获,并对他们作出不同的处理,妫、檀两州的兵士和胡兵(安禄山起兵谋反地方的兵士)全部杀掉,荥阳、陈留郡被胁迫而来的兵士,全部放掉,让他们回去做自己的本业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你也没有发习题上来,这个不确定是不是和你要的一样的题目,希望帮得到你,呵呵!。
5 女兵墓阅读题答案根据文章第④~⑩段的内容,概括无名女兵令人感动的事迹2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的心情B第⑥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C第⑧段中加点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情,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倾诉,读来亲切感人E文章多次写到“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3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1)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2)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3)可是,一切都是枉然!4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5、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这位无名女兵,刻在她的无字碑上,你想写什么?答案要点:1(1)女兵在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中,为进藏新兵一次次检查身体,对卫生员的工作尽职尽责(2)在危急时刻,她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友的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B、D3(1)焦灼、急切(2)惊喜、欣慰(3)痛苦、无奈(意思对即可) 4答案要点:第(1)句:这是一个直抒胸臆的感叹句;“亲爱的战友”是“我''对无名女兵的深情呼唤,两个“永远”强烈地抒发了“我”的怀念之情第(2)句:以含蓄抒情的笔调写“我”对女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你冷了吧!”一句,让人感到女战友仿佛还活着,她的冷暖仍牵动着“我”的心,表达委婉细腻,感人至深5略点拨:所写句子符合木名女兵的特点就可以。
6 古代寓言故事,要文言文,有启示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教训,改正过失,发奋图强,还是来得及做一番事业的。
这则成语故事里的庄辛,楚都纪南(今荆州一带)人,是楚国著名国王楚庄王的后代,一生耿介无私,为楚襄王时代大臣。初不为襄王器重,自赴齐力谏襄王后,得到襄王信任,襄王封他为阳陵君,其封地在今淮北。
7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1 宋史张田传全文翻译
张田,字公载,是澶渊人。
登上进士第,成为应天府司录。欧阳修举荐他的才,他成为广信军通判。
夏竦、杨怀敏建议增加七个郡县水塘,诏集通判商议,张田说:“这不是抵御敌人策略,破坏良田,浸灌冢墓,民遭受祸患,没有享受方便。”于是上奏疏极论,被贬去监察郢州税务。
久而久之,成为了冀州通判。内侍张宗礼出使经过该郡,喝醉了,忘了自己,郡守没有敢告发这件事,张田告发后,张宗礼被下诏发配到西陵洒扫。
张田当了度支判官。祭祀太庙时,又请求自执政下的差役减少赏赉费,唐介说他对皇上的恩典有亏损,张田出知蕲州。
不久又成为提点湖南刑狱,唐介与司马光又状告他危险,改为湖州知州,转到庐州,治理有方。
2 宋史张田传全文翻译张田,字公载,是澶渊人。
登上进士第,成为应天府司录。欧阳修举荐他的才,他成为广信军通判。
夏竦、杨怀敏建议增加七个郡县水塘,诏集通判商议,张田说:“这不是抵御敌人策略,破坏良田,浸灌冢墓,民遭受祸患,没有享受方便。”于是上奏疏极论,被贬去监察郢州税务。
久而久之,成为了冀州通判。内侍张宗礼出使经过该郡,喝醉了,忘了自己,郡守没有敢告发这件事,张田告发后,张宗礼被下诏发配到西陵洒扫。
张田当了度支判官。祭祀太庙时,又请求自执政下的差役减少赏赉费,唐介说他对皇上的恩典有亏损,张田出知蕲州。
不久又成为提点湖南刑狱,唐介与司马光又状告他危险,改为湖州知州,转到庐州,治理有方。
3 文言文题目张田字公载张田传?
张田,字公载,澶渊人。登进士第,知应天府司录。欧阳修荐其才,通判广信军。夏竦、杨怀敏建策增七郡塘水,诏通判集议,田曰:“此非御敌策也,坏良田,浸冢墓,民被其患,不为便。”因奏疏极论,谪监郢州税。久之,通判冀州。内侍张宗礼使经郡,酣酒自恣,守贰无敢白者,田发其事,诏配西陵洒扫。摄度支判官。祫享太庙,又请自执政下差减赉费,唐介论其亏损上恩,出知蕲州。俄提点湖南刑狱,介与司马光又状其倾险,改知湖州,徙庐州,治有善迹。
移桂州。异时蛮使朝贡假道,与方伯抗礼,田独坐堂上,使引入拜于庭,而犒贿加腆。土豪刘纪、庐豹素为边患,讫田去,不敢肆。京师禁兵来戍,不习风土,往往病于瘴疠,田以兵法训峒丁而奏罢戍。或告交址李日尊兵九万,谋袭特磨道,诸将请益兵,田曰:“交址兵不满三万,必其国有故,张虚声以吓我耳。”谍既得实,果其兄弟内相残,惧边将乘之也。宜州人魏利安负罪亡命西南龙蕃,从其使入贡,凡十反,至是龙以烈来,复从之。田因其入谒,诘责之,枭其首,欲并斩以烈,叩头流血请命。田曰:“汝罪当死,然事幸在新天子即位赦前,汝自从朝廷乞恩。”乃密请贷其死。熙宁初,加直龙图阁、知广州。广旧无外郭,民悉野处,田始筑东城,环七里,赋功五十万,两旬而成。初,役人相惊以白虎夜出,田迹知其伪,召戒逻者曰:“今夕有白衣人出入林间者,谨捕之。”如言而获。城既就,东南微陷,往视之,暴卒,年五十四。
田为人伉直自喜,好嫚骂,气陵其下,故死无哀者。然临政以清,女弟聘马军帅王凯,欲售珠犀于广,顾曰:“南海富诸物,但身为市舶使,不欲自污尔。”作钦贤堂,绘古昔清刺史像,日夕师拜之。苏轼尝读其书,以侔古廉吏。
4 文言文“祭遵传”的解析、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颖阳人。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
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个侍从处以死刑。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 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
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刘秀听了觉得有理。
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
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5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6 田仁会传文言文答案新唐书田仁会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仁会,雍州长安人。祖轨,隋幽州刺史,封信都郡公。
父弘袭封,至陵州刺史。仁会擢制举,仕累左武候中郎将。
太宗征辽东,而薛延陀以数万骑掩河内,诏仁会与执失思力率兵击败之,尾逐数百里,延陀几生得,玺书嘉尉。永徽中,为平州刺史,岁旱,自暴以祈,而雨大至,谷遂登。
人歌曰:“父母育我兮田使君,挺精诚兮上天闻,中田致雨兮山出云,仓廪实兮礼义申,愿君常在兮不患贫。”五迁胜州都督,境有夙贼,依山剽行人,仁会发骑捕格,夷之。
城门夜开,道无寇迹。入为太府少卿,迁右金吾将军。
所得禄,估有赢,辄入之官,人以为尚名。然资强挚疾恶,昼夜循行,有丝毫奸必发,延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
巫传鬼道惑众,自言能活死人,市里尊神,仁会劾徙于边。转右卫将军,以年老乞骸骨。
卒,年七十八,谥曰威。子归道,明经及第,累擢通事舍人内供奉、左卫郎将。
突厥默啜请和,武后诏将军阎知微册可汗号,持节往。默啜又遣使谢,知微遇诸道,即与绯袍银带,因表使者即到,请备礼廷赐。
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廷何以加之宜敕初服须天子命。后从焉。
默啜将至单于都护府,诏归道摄司宾卿往劳。默啜执归道将害之。
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会有诏赐默啜粟三万石,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于是更以礼遣。
归道既还,具陈默啜不臣状,请备边。已而果反,乃擢归道夏官侍郎,益亲信。
(节选自《新唐书·田仁会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薛延陀以娄万骑掩河内 掩:侵扰B玺收嘉尉 尉:通“慰”,安慰,安抚。C依山剽行人 剽:劫掠D诏归道摄司宾卿往劳 摄:统辖。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B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C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D归道谏曰/虏背惠且积年/今悔过/入朝解辫削衽/宜待天旨而知微擅赐/使朝延何以加之/宜敕初服/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仁会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在隋朝时任幽州刺史,父亲承袭祖父的封号而任陵州刺史,他本人和儿子田归道则通过考核选拔而被朝廷任用。
B田仁会抗外敌战功卓著。突厥的薛延陀趁太宗东征之机侵扰黄河以南地区,他与执失思力奉诏御敌,击溃数万敌军,差点生擒薛延陀。
C田仁会为百姓竭尽诚心。大旱之年,身为平州刺史, 他亲自冒着烈日暴晒求雨,大雨竟如愿降下,平州当年五谷丰登,百姓用歌谣称颂他。
D田仁会抓治安卓有成效。他平定盗贼,胜州因此得以安宁;他惩治邪恶,使许多人受罚;他将装神弄鬼的巫师流放到边远之地,使妖言平息,民心安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丝毫奸必发,廷中谪罚日数百,京师无贵贱举惮之。
(2)默啜执归道将害之。归道色不挠,詈且让,为陈祸福。
§参考答案§ 4D 摄:代理。5C6D “他将装神弄鬼的巫师流放到边远之地”概述不当。
由原文“仁会劾徙于边”可知,田仁会向朝廷弹劾巫师罪状之后,朝廷将巫师流放到边远之地。7(1)发现很小的坏事也必定揭发,(因此)当堂每天都有数百人受责罚,京城中无论贵贱都害怕他。
(关键词“丝毫”“奸”“发”“谪罚”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2)默啜把田归道抓起来要杀害他。田归道没有一点屈服的表情,痛骂并且责备默啜,对他讲明祸福的道理。
(关键词“执”“詈”“让”“陈”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田仁会,雍州长安人。祖父田轨,在隋朝时担任幽州刺史,被封为信都郡公。
田仁会的父亲田弘继承了这个封号,官做到陵州刺史。田仁会考中皇帝亲自主持 的制举,经多次升迁担任左武候中郎将。
唐太宗征讨辽东,薛延陀(趁太宗东征之机)率数万兵马侵扰黄河以南的地区,太宗下诏命田仁会与执失思力一起率兵迎击,打败了薛廷陀,并尾随着追击了数百里,薛廷陀差点被活捉,太宗发玺书嘉安慰(仁会和执失思力)。永徽年间,田仁会担任平州刺史,(正碰到)大旱之年,他亲自在烈日暴晒下祈祷苍天降雨,大雨随后下起来了,于是当年五谷丰收。
百姓用歌谣称颂他:“像父母那样养育我们啊(仁慈的)田使君,他对百姓无比至诚啊连上天都知道了,田里招来了雨啊山中飘出云,粮仓充实啊礼义申明,希望田使君常在啊我们不再害怕贫穷。”经五次升迁后担任胜州都督,胜州境内向来有为非作歹的盗贼,依仗山势抢劫过往的行人,田仁会调集兵马抓捕斩平,平息了盗贼。
城门夜里大开,路上没有盗贼的踪迹。朝廷将他调入京城担任太府少卿,又升为右金吾将军。
他所得的俸禄,估算自用后有多余的,就把这些多余的俸禄纳入官库。人们都认为他这是求取名誉。
但他本性刚猛,疾恶如仇。(派兵)白天黑夜巡逻,发现很不的坏事也必定揭发,(因此)当堂每天都有数百人受责罚,。
7 庞参传 文言文阅读译文供参考:庞参传,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
开始在那里做官,不知名,河南尹庞奋看见了认为很奇特,举为孝廉,拜为左校令。犯了法关进了若卢狱。
永初元年(107),凉州先零钟羌人反叛,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骘讨伐他们。庞参在流放中使他的儿子庞俊上书道“:当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兵不绝,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复。
加上大军出动,远戍很疲劳,农功忙于转运,资财尽于征发。田亩不能开垦,庄稼不得收割,两手无计,来秋没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认为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如总兵养众,等到人家疲劳。
车骑将军邓骘应该带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让他督凉州士民,转居在三辅。让徭役休息以助其时,停止繁赋以增其财,使男的能够耕种,女的能够织布,然后养精蓄锐,乘懈狙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么边民的仇能报,奔北之耻可雪了。”
书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庞参道“:臣听说鸷鸟上百只,不如一只鹗。从前孝文皇帝领悟了冯唐的话,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边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个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难,选用得人哩。臣看见故左校令庞参,有勇有谋,与众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风度。
前因犯了微法,输作很长时间。现在羌戎为患,大军西屯,臣认为像庞参这种人,应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诏采前世的举措,观魏尚之功劳,免赦庞参之刑,用作军锋,必有成效,宣助国威。”邓太后采纳了他的话,立即从德徒中提拔庞参,拜为谒者,使他向西督三辅诸军屯,而召邓骘回来。
四年(110),羌寇又卷土重来,兵费日广,且连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万余钱。庞参报告邓骘道“:连年羌寇特别困扰陇右,供徭赋役开支甚大,官府负债达数十亿万。
现在再向百姓,调取谷帛,卖什物,以应官吏之需求。外伤羌虏,内困征赋。
于是千里运粮,远给武都西郡。道路险阻,困难太多,走得快就钞暴为害,走得慢就粮食受损,运粮散于旷野,牛马死在山泽。
县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贷。百姓已经穷困了,将向谁去索取?名义上救金城,实际上困了三辅。
三辅已经贫困,反转来又成为金城之祸了。参以前数次说过,应放弃西域,却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现在如果贪恋不毛之地,忧恤无用的百姓,让军队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担心,如果破了凉州,祸乱至今不止。开拓之边境不得安宁,对国家之强大毫无益处;有许多田地不去耕种,怎能救得饥荒!所以会治国者,一定着眼国内,不求外利;让百姓富足,不贪广土。
三辅山原旷远,民众稀少,故县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应将边郡不能自存的,迁入诸陵,田戍故县。
孤城绝郡,强迫迁去;转运远费,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这是好中之好计策哩。”
邓骘及公卿们因国用不足,想听从庞参的建议,众多人不赞同,才停止了。后来拜庞参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学徒。庞参到任,先去拜访他。
任棠不和他说话,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伏在户下。主簿报告,认为任棠倨傲。
庞参想了一下他的用意,过了好久便说:“任棠是想告诉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一大本薤,想我打击强宗哩。
抱儿当户,想我开门怜惜孤儿哩。”于是叹息而回。
庞参在职时,果然能抑强助弱,用惠政赢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为护羌校尉,叛羌怀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烧当羌种号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还都令居,通河西之路。这时先零羌豪强在北地僭号,朝廷诏参率领降羌及湟中起义的胡兵七千人,与行征西将军司马钧约期会合于北地攻打他们。
庞参在路上被羌人打败。已经失了期,于是称病带兵回来,犯了诈疾罪召而下狱。
校书郎中马融上书请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业,用尽府库之财物以养军队。从前周宣王时,猃狁侵略镐和方,孝文帝时,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兴之功,文帝建太宗之号。
不只是两个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资,也因为有虎将捍卫城池的帮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诗》‘,亚夫纠纠’,载在汉策。前护羌校尉庞参,文武全才,智略远大,既有义勇果毅的气节,兼有博雅深谋的天资。
又度辽将军梁忄堇,前时统领西域,勤苦数年,回来留在三辅,能立功效,闲在北边,单于降服。现在都关起来,陷于法网。
从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败仗,晋侯恢复了他的职位;孟明视在崤丧师,秦伯不废他的官。所以晋景并赤狄的土地,秦穆公于是称霸西戎。
应该远看两君,使庞参、梁忄堇得到宽宥,的确对折冲有好处,对圣化有帮助。”书奏上,梁忄堇、庞参得到赦免。
后来用庞参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126),升为度辽将军。
四年(129),进朝廷做了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荐参说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干,顺帝时用他为太尉,录尚书事。
这时三公之中,庞参名声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与毁谤,认为所举用的人有违帝旨,司隶承风案之。这时当会茂才孝廉,庞因被奏,称疾不得会。
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会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农夫织妇,都说‘太尉庞参,谒忠尽节,徒因直道不能做违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处被中伤之地。’臣还希望在陛下之世,当蒙。
8 文言文阅读答案,梁书 江革传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梁书·江革传》)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赏器 (2)服阕与观俱( )诣太学
(3)还过( )江革 (4)见革弊( )絮单席
(5)耽( )学不倦 (6)乃脱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3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4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四)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4)破旧 (5)入迷、专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识书具即能诗。 3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辛劳一分才。”
9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1 文言文阅读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陈登云的全文翻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 ,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2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
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16B 17C 18D 19 (1)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
像这样很多年。 (2)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
解析 试题分析: 16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和他的哥哥李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
李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 其中标志词应抓住:“开元初”是年号;“汝州刺史”是官职名;“升”、“州人”、“其”等是作主语。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C项“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错误,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D项错误,从原文来看,“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但”:只是;“以”:介词,把;“以”:目的关系的连词,用来;“积年”:多年;各1分,句意1分。
(2)“所历”:所到之处,名词性短语;“见”:表被动;“伯”:地方长官;“俄”:不久;各1分,句意1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李暠,淮安王神通的玄孙,清河王孝节的孙子。
李暠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侍奉母亲非常谨慎。唐睿宗的时候,多次升迁转任卫尉少卿。
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因为悲伤过度骨瘦如柴,家人及关系密切的亲属从不曾看见他说笑。开元初年,任汝州刺史,管理严格简朴,州县一派肃然。
和他的哥哥李升、弟弟李晕,感情尤其深厚。李升等人每个月从东都洛阳来探访李暠,悄悄地往来,州中人都不知道,李暠像这样清廉谨慎。
不久任太长少卿,三次升职后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原府尹,同时任太原以北各军节度使。太原过去有个习惯,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
像这样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些地方叫“黄坑”。黄坑旁边有上千条饥饿的狗,它们吃死人的肉,因为伤害小孩及体弱者,远近的人们为此很忧虑,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
等李暠到任后,广泛告诉明了礼法制度,规定时间不准再犯,派兵捕杀群狗,太原旧俗于是得以革除。过了很久,转任太常卿,过了十五日,任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皇帝下令说:“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虽然吐蕃地势偏远;受命出使的人,必然是皇帝的亲信贤明的人。在当时这件事情很重要,礼节要比吐蕃要高,选择出使的人,都是在皇室内部才能杰出的人。
工部尚书李暠体态柔和美善,识见意趣严明恰当,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是朝廷的楷模。金城公主已经到吐蕃和亲,大汉王朝不是没有能独自随机应答的人,对远在吐蕃的金城公主十分怀想,怎么能忘记呢,应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吐蕃,准许按照标准规定出使吐蕃。”
把公开以使节身份携带的一万匹礼物,私下以臣子觐见的两千匹礼物都用五彩装饰之后派遣出发。等到李暠回到唐王朝,金城公主建议今年九月一日在赤岭设立界碑,确定吐蕃、唐朝边界。
设立界碑的时候,皇帝下令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一同前往观看。不久,吐蕃派遣大臣跟随唐朝使者分别前往剑南和及河西、碛西,告诉边境州县:“两国和好,无相侵掠。”
唐朝使者也像这样告诉边境州县。因为李暠出使完成使命,转任吏部尚书。
当时吏部的委任文书印鉴与朝廷一般官衙的印鉴相同,使用起来很混杂,难以区分,李暠奏请依准司勋兵部印文例的时候,加上“官告”两个字,到现在依然这样运用。 李暠风度仪容美好严谨,所到之处都被人称赞威严庄重,朝廷称赞他有宰相的声望,多次受封后作为武都县的地方长官,不久拜为太子少傅。
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多岁,赠益州大都督。
4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C 2D 3D 4(1)(虞诩)自幼丧父,孝养祖母。
县里推举他为顺孙,国相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才;(2))如果没有你的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既然如此,那么想保凉州,计策该怎么出? 11 分 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举,全部,一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分 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以为” 即“以之为”;意为“让他做”;今义为“认为”。
B中的“人情”是人心、人们的情绪;今义为“人的感情、情面”。C中的“非常”,是意外的一般的,形容词;今义为表程度深,副词。
D中的“安慰”不须分解为两个词,与现代汉语一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分 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中有两处分析不当。一是“更换了四府公卿”;二是最后不是“安慰了西域人民”,而是“安慰了西域的豪杰和官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分 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以之为奇,意动用法;“孤”“举”“奇”(2)“微”“安”“然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
虞诩十二岁的时候,能读通《尚书》。自幼丧父,孝养祖母。
县里推举他为顺孙,(陈国)国相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才,想让他做官。虞诩推辞说:“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就没人奉养了。”
国相才没有叫他去。后来祖母去世了,服丧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命为郎中。
永初四年,羌人胡人发动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作战正费钱粮,做事情不能保证供给,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
邓骘说:“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大家听了此言,都表示赞同。
虞诩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劝谏李修说:“我听说公卿决策想要放弃凉州,以我看来,这样做不见得妥当。先帝开拓疆土,历尽辛苦,才取得了这块土地,而现在却因为害怕消耗一点经费,便将它全部丢弃。
凉州被弃以后,便以三辅为边塞;以三辅为边塞,则皇家陵园便失去屏障而暴露在外。这是极不可行的。
俗话说:‘函谷关以西出将,函谷关以东出相。’考察当地惯于从军作战和雄壮勇武的民风,确实超过其他州郡。
如今羌人、胡人之所以不敢深入占据三辅,进而在我汉朝心腹之地作乱,是因为凉州在他们的背后。 李修说:“我没有考虑到这些。
如果没有你的这番话,几乎要坏了国家大事;既然如此,那么想保凉州,计策该怎么出?”虞诩说:“如今凉州骚动,人心不安,我担忧突然有异乎寻常的事变。实在应该命令朝中的公卿,各自征召该州豪杰人士数人,那些州县官员的子弟,都授以散官,表面上看是来奖励,回报他们父兄的功勋劳绩,而实质上是来把他们控制起来,做为人质,防止官员叛变。”
李修认为他的意见好,再次召集太傅、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进行商议,众人一致同意虞诩的意见。于是征召凉州地区有势力和有影响的人士(到四府)担任属官,并授予当地州县官员的子弟为郎,来安抚地方官员。
1 密佑传文言文翻译
先 上 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2 文言文《后汉书 吴祐传》 翻译答案吴佑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海太守。吴佑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佑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佑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 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佑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 ,郡里给他饯行,吴佑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佑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吴佑斥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吴佑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他的衣服送给他父亲。吴佑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听知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佑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佑也径自离去。梁冀于是把吴佑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佑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田种菜。讲授经书。九十八岁去世。
3 古文《戴进传》的翻译题目及答案据清代张潮《虞初新志》和厉鹗《东市杂记》记载,戴进少年时当过银匠,打造金银首饰和其他工艺品,人物、花鸟、钗钏,精巧绝伦,技艺特出。戴进也以此为傲,暗自得意,以为别人得到他的工艺品会十分宝贵,长久地珍藏下去。有一天,戴进在市上见一熔金者,所熔金器都是他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顿时“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精意,将托儿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嫌素,斯必传矣。’”戴进大喜,遂学画。
翻译过来就是: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回来他对人说:“我为制作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心想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如今他们销毁我制造的首饰一点不爱惜,这种手艺不值得再做下去了。今后我将干什么工作才行呢?”人们对他说:“你那巧妙的技术放在金银首饰上,首饰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妇女装饰而已。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你若能把手艺移以素绢上作画,这样一定能流传下去的。”戴进高兴极了。就学画画
你问的问题答案就在其中
4 李崇矩传文言文翻译及关于阅读题材及答案李崇矩[2]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乾祐初,弘肇总禁兵兼京城巡检,多残杀军民,左右惧,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谨。及弘肇被诛,独得免。
周祖与弘肇素厚善,即位,访求弘肇亲旧,得崇矩。谓之曰:“我与史公受汉厚恩,戳力同心,共奖王室,为奸邪所构,史公卒罹大祸,我亦仅免。汝史氏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吾将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隶世宗帐下。显德初,补供奉官。从征高平,以功转供备库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于南唐。还判四方馆事。
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以所部攻大会砦,拔之,斩首五百级。改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同破筠众于碾子谷。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因上言曰:“上党,臣乡里也。臣父尚槁葬,愿护榇归京师。”许之,赐予甚厚。师还,会判三司张美出镇,拜右监门卫大将军,充三司使。从征李重进,还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
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孥戮,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
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固辞得免。[3]
时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闻之不悦。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性险诐无行,崇矩待之渐薄。伸衔之,因上书告崇矩阴事。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释不问,出为镇国军节度,赐伸同进士出身,以为酸枣主簿;仍赐器币、袭衣、银带。六年,崇矩入为左卫大将军。
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是秋,出为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赠太尉,谥元靖。
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尝事史弘肇,及卒,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在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婴虑。旧涉海者多舣舟以俟便风,或旬余,或弥月,崇矩往来皆一日而渡,未尝留滞,士卒僮仆随者皆无恙。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又喜黄白术,自远迎其人,馆于家以师之,虽知其诈,犹以为神仙,试已终无悔恨。子继昌
5 朱祐传求答案高考文言文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 拜:被授予官职
B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陷:陷入
C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屯:屯兵驻守
D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 劳苦:慰劳,接待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朱祐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②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③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⑤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
⑥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舂陵去,刘秀和刘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3分)
译文:
(2)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2分)
译文:
(3)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4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 安 之 世 有 之 而 能 兴 昏 乱 之 世 虽 有 之 亦 不 兴 盖 用 之
与 不 用 之 谓 矣 有 贤 而 用 国 之 福 也 有 之 而 不用 犹 无 有 也。
9B(陷:攻陷,攻破)
10C(①是朱祐拍马屁,而且有冒失嫌疑;⑤是说朱祐不贪恋权势,当然也是自保。)
11D(“苛刻”、“痛恨”均言过其实。)
12(1)第二年,邓奉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他就以脱去上衣、露出胳臂认罪的形式经由朱祐之手投降。(“明年”、“破”、“因”各1分)
(2)大司马吴汉却弹劾朱祐,说他废弃皇上诏令接受(秦丰)投降,有违将帅职责,但光武帝没有(给朱祐)加罪。(“废昭”“任”各1分)
(3)后来光武帝驾临朱祐府第,就笑着(对朱祐)说:“主人该不会又丢下我不管,而去讲堂吧?”(“幸”、“第”、“得无……乎”、“舍”各1分)
13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 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 有贤而用
/国之福也 / 有之而不用 / 犹无有也。
译文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人而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专凭君主一己好恶用人而衰败。这两点,是(国家兴衰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的普遍道理,也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国家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才,国家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这些贤能之人一样。
6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7 完颜陈和尚传文言文答案译文可供参考:
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父亲完颜乞哥,在泰和年间讨伐南方时,因为功劳被授予同知阶州军事,到宋军收复阶州时,完颜乞哥战死在嘉陵江。
贞■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北方大军掳掠,北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企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丧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
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知道。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军士葛宜翁相殴斗,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笞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横强悍,以输理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告诉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她的丈夫,向御史台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陈和尚收集书籍在监狱中阅读,一共被关了十八个月。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立即赦免了陈和尚。(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官。
枢密副使移剌蒲阿没有审慎稳重的方略,曾经在一天夜里奔驰二百里追逐很小的利益,军队中没有人敢于劝谏阻止。陈和尚私下对同列将官说:“副枢密以大将军的身份做剽劫掳掠的事,今天捉得人丁三百口,明天获得牛羊一二千只,士兵累得气喘死亡的数量无法计算。国家多年来所积聚的力量,总有一天必定要被这人破坏丧失干净。”有人把这些话告诉了移剌蒲阿,一天,移剌蒲阿置办酒席聚集各个将领饮酒,敬酒行到陈和尚席上,移剌蒲阿说:“你曾经议论指责我,又说国家的兵力要被我毁坏殆尽,果真有(说过)这些话吗?”陈和尚喝完酒,缓缓地说:“有(说过)。”移剌蒲阿见他没有畏惧的神色,只得随口说好话道:“有过错应该当面议论,不要在背后说。”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陈和尚)就任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偏僻隐蔽的地方,等到军队杀戮掳掠稍微结束才出来,自己声称:“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兵士们用几个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询问他的姓名,他说:“我是忠孝军总领官陈和尚。大昌原之战取胜的是我,卫州之战取胜的也是我,倒回谷之战取胜的也是我。我如果死在乱军之中,众人将要说我背弃了国家,今天明明白白地死,天下必定有知道我的人。”当时蒙古军想叫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胫骨也不屈服,嘴被割开,创口一直连到耳朵边,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蒙古大将认为他很忠义,把马奶浇在地上祭奠他,祈祷说:“你是好男子,将来再投生,应当让我得到你。”当时他年龄是四十一岁。
8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那里的人认为南康丞是一个书生,轻视他易:轻视B老百姓有申诉,(吴德基)就让百姓上前与(他)诉说实情前:上前C你们无罪,回去告诉你们的家人不必害怕若:你们D想用欺瞒罔上的罪名责罚百姓并向(他们)征税索要赔偿偿:赔偿故选:C(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那里的人认为南康丞是一个书生其:那里/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B县令感到很惭愧,这件事才算罢了乃:才/竟然不知道有汉,更不必说魏晋了乃:竟然C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做/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为:做D希望得到您的这只鞋来供奉,来慰藉我们(对您)的思念之情以:连词,表目的/杀他用来响应陈涉以:表目的,来故选:C、D(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或:有的人;援:拉着;裾:衣襟;责:责怪句子翻译为: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②且:况且;乃:是;岂:难道;使:让; 发泄;具:工具句子翻译为: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难道是大人您发泄愤怒的工具吗?(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人物的特点题干中已经给出“爱民为先”,考生只要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即可通过写吴德基“召使前与语”与民平等相处,不摆官架子,以及“槌碎狱门”,为民解怨,维护公正执法,“戒民勿偿”,解除不当赔偿,为民减轻负担,表现了吴德基平等、无畏、有担当的为官爱民的形象答案:(1)C(2)C、D(3)①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②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难道是大人您发泄愤怒的工具吗?(4)通过写吴德基“召使前与语”与民平等相处,不摆官架子,以及“槌碎狱门”,为民解怨,维护公正执法,“戒民勿偿”,解除不当赔偿,为民减轻负担,表现了吴德基平等、无畏、有担当的为官爱民的形象。
2 庞参传 文言文阅读译文供参考:庞参传,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
开始在那里做官,不知名,河南尹庞奋看见了认为很奇特,举为孝廉,拜为左校令。犯了法关进了若卢狱。
永初元年(107),凉州先零钟羌人反叛,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骘讨伐他们。庞参在流放中使他的儿子庞俊上书道“:当今西州流民扰动,而征兵不绝,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复。
加上大军出动,远戍很疲劳,农功忙于转运,资财尽于征发。田亩不能开垦,庄稼不得收割,两手无计,来秋没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认为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如总兵养众,等到人家疲劳。
车骑将军邓骘应该带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让他督凉州士民,转居在三辅。让徭役休息以助其时,停止繁赋以增其财,使男的能够耕种,女的能够织布,然后养精蓄锐,乘懈狙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么边民的仇能报,奔北之耻可雪了。”
书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荐庞参道“:臣听说鸷鸟上百只,不如一只鹗。从前孝文皇帝领悟了冯唐的话,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边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个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难,选用得人哩。臣看见故左校令庞参,有勇有谋,与众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风度。
前因犯了微法,输作很长时间。现在羌戎为患,大军西屯,臣认为像庞参这种人,应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诏采前世的举措,观魏尚之功劳,免赦庞参之刑,用作军锋,必有成效,宣助国威。”邓太后采纳了他的话,立即从德徒中提拔庞参,拜为谒者,使他向西督三辅诸军屯,而召邓骘回来。
四年(110),羌寇又卷土重来,兵费日广,且连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万余钱。庞参报告邓骘道“:连年羌寇特别困扰陇右,供徭赋役开支甚大,官府负债达数十亿万。
现在再向百姓,调取谷帛,卖什物,以应官吏之需求。外伤羌虏,内困征赋。
于是千里运粮,远给武都西郡。道路险阻,困难太多,走得快就钞暴为害,走得慢就粮食受损,运粮散于旷野,牛马死在山泽。
县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贷。百姓已经穷困了,将向谁去索取?名义上救金城,实际上困了三辅。
三辅已经贫困,反转来又成为金城之祸了。参以前数次说过,应放弃西域,却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现在如果贪恋不毛之地,忧恤无用的百姓,让军队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担心,如果破了凉州,祸乱至今不止。开拓之边境不得安宁,对国家之强大毫无益处;有许多田地不去耕种,怎能救得饥荒!所以会治国者,一定着眼国内,不求外利;让百姓富足,不贪广土。
三辅山原旷远,民众稀少,故县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应将边郡不能自存的,迁入诸陵,田戍故县。
孤城绝郡,强迫迁去;转运远费,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这是好中之好计策哩。”
邓骘及公卿们因国用不足,想听从庞参的建议,众多人不赞同,才停止了。后来拜庞参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学徒。庞参到任,先去拜访他。
任棠不和他说话,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伏在户下。主簿报告,认为任棠倨傲。
庞参想了一下他的用意,过了好久便说:“任棠是想告诉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一大本薤,想我打击强宗哩。
抱儿当户,想我开门怜惜孤儿哩。”于是叹息而回。
庞参在职时,果然能抑强助弱,用惠政赢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为护羌校尉,叛羌怀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烧当羌种号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还都令居,通河西之路。这时先零羌豪强在北地僭号,朝廷诏参率领降羌及湟中起义的胡兵七千人,与行征西将军司马钧约期会合于北地攻打他们。
庞参在路上被羌人打败。已经失了期,于是称病带兵回来,犯了诈疾罪召而下狱。
校书郎中马融上书请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业,用尽府库之财物以养军队。从前周宣王时,猃狁侵略镐和方,孝文帝时,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兴之功,文帝建太宗之号。
不只是两个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资,也因为有虎将捍卫城池的帮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诗》‘,亚夫纠纠’,载在汉策。前护羌校尉庞参,文武全才,智略远大,既有义勇果毅的气节,兼有博雅深谋的天资。
又度辽将军梁忄堇,前时统领西域,勤苦数年,回来留在三辅,能立功效,闲在北边,单于降服。现在都关起来,陷于法网。
从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败仗,晋侯恢复了他的职位;孟明视在崤丧师,秦伯不废他的官。所以晋景并赤狄的土地,秦穆公于是称霸西戎。
应该远看两君,使庞参、梁忄堇得到宽宥,的确对折冲有好处,对圣化有帮助。”书奏上,梁忄堇、庞参得到赦免。
后来用庞参为辽东太守。永建元年(126),升为度辽将军。
四年(129),进朝廷做了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荐参说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干,顺帝时用他为太尉,录尚书事。
这时三公之中,庞参名声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与毁谤,认为所举用的人有违帝旨,司隶承风案之。这时当会茂才孝廉,庞因被奏,称疾不得会。
上计掾广汉段恭因会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农夫织妇,都说‘太尉庞参,谒忠尽节,徒因直道不能做违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处被中伤之地。’臣还希望在陛下之世,当蒙。
3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4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5 明史章正宸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章正宸,字羽侯,会稽人。从学同里刘宗周,有学行。崇祯四年进士。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劝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义,贱富强。
礼部侍郎王应熊者,温体仁私人也,廷推阁臣,望轻不得与。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正宸上言:“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事因多扰,变以刻成,综核伤察,宜存浑厚。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帝大怒,下狱拷讯,竟削籍归。
九年冬,召为户科给事中,迁吏科都给事中。周延儒再相,帝尊礼之特重。正宸出其门,与搘拄。岁旦朝会,帝隆师傅礼,进延儒等而揖之曰:“朕以天下听先生。”正宸曰:“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毋以宠利居成功,毋以爵禄私亲昵。”语皆风刺延儒。延儒欲用宣府巡抚江禹绪为宣大总督,正宸持不可,吏部希延儒指,用之。延儒欲起江陵知县史调元,正宸止之。延儒以罪辅冯铨力得再召,欲假守涿功复铨冠带,正宸争之,事遂寝。其不肯阿徇如此。未几,会推阁臣,救李日宣,谪戍均州。
福王立,召复正宸故官。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上疏曰:“比者河北、山左各结营寨,擒杀伪官,为朝廷效死力。忠义所激,四方响应。宜亟檄江北四镇,分渡河、淮,联络诸路,一心齐力,互为声援。两京血脉通,而后塞井陉,绝孟津,据武关以攻陇右。陛下缟素,亲率六师,驻跸淮上,声灵震动,人切同仇,勇气将自倍。简车徒,选将帅,缮城堑,进寸则寸,进尺则尺,据险处要,以规中原。天下大矣,渠无人应运而出哉?”魏国公徐弘基荐逆案张捷,部议并起用邹之麟、张孙振、刘光斗,安远侯柳祚昌等荐起阮大铖,正宸并疏谏,不纳。改大理丞,正宸请假归。鲁王监国,署旧官。事败,弃家为僧。
以下答案供参考:
4A望轻不得与 与:给予
B。迁吏科给事中 迁:升官
C。正宸争之,事遂寝 寝:止息
D。宜亟檄江北四镇 亟:紧急 答案:A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章正宸“有学行”的一组是:
①从学同里刘宗周②体仁引为助,为营入阁③应熊强愎自张,何缘特简④奈何使很傲之人,与赞平明之治哉⑤召复正宸故官⑥正宸痛举朝无讨贼心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章正宸上言阻止王应熊“入阁”,结果惹怒了皇上,被送入监狱拷打审讯。
B 周延儒再次任宰相,章正宸在周延儒门下做事,他们俩的关系不好,章正宸与周延儒意见常不合。
C 章正宸说“陛下隆礼阁臣,愿阁臣积诚以格君心。毋缘中官,毋修恩怨……”这些话,是在讽刺皇上。
D 章正宸向福王上疏时,陛下应亲率六军驻扎在淮上,人人齐心同仇敌忾,勇气自然会倍增。 答案:C
6 李崇矩传文言文翻译及关于阅读题材及答案李崇矩[2]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乾祐初,弘肇总禁兵兼京城巡检,多残杀军民,左右惧,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谨。及弘肇被诛,独得免。
周祖与弘肇素厚善,即位,访求弘肇亲旧,得崇矩。谓之曰:“我与史公受汉厚恩,戳力同心,共奖王室,为奸邪所构,史公卒罹大祸,我亦仅免。汝史氏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吾将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隶世宗帐下。显德初,补供奉官。从征高平,以功转供备库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于南唐。还判四方馆事。
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以所部攻大会砦,拔之,斩首五百级。改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同破筠众于碾子谷。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因上言曰:“上党,臣乡里也。臣父尚槁葬,愿护榇归京师。”许之,赐予甚厚。师还,会判三司张美出镇,拜右监门卫大将军,充三司使。从征李重进,还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
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孥戮,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
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固辞得免。[3]
时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闻之不悦。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性险诐无行,崇矩待之渐薄。伸衔之,因上书告崇矩阴事。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释不问,出为镇国军节度,赐伸同进士出身,以为酸枣主簿;仍赐器币、袭衣、银带。六年,崇矩入为左卫大将军。
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是秋,出为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赠太尉,谥元靖。
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尝事史弘肇,及卒,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在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婴虑。旧涉海者多舣舟以俟便风,或旬余,或弥月,崇矩往来皆一日而渡,未尝留滞,士卒僮仆随者皆无恙。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又喜黄白术,自远迎其人,馆于家以师之,虽知其诈,犹以为神仙,试已终无悔恨。子继昌
7 赵隐传 文言文阅读读题翻译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
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十二岁时,北魏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事。
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高睿以德行科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得以作罢。
李家是豪门旺族,每年到春秋两个社祭日,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人人大醉,喧闹不堪。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对众人说:“孔子称黄米为五谷之长,荀卿也说吃东西先吃黄米、小米,古人所崇尚的东西,难道能违背吗?”老少都严肃起来,退席后相互说:“见到君子以后,才发现我们这些人的道德不够高尚。”
士谦家里财富很多,对待自身很节俭,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家乡有无力办丧事的人家,士谦就赶过去,缺多少供应多少。有兄弟间分财产不均,以致互相诉讼的,士谦听说后,就拿出自己的财产,补给分得少的,使他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惭愧恐惧,相互推让,终于成了善人。
有一次别人的牛闯进他家田里去,士谦把它牵到荫凉处饲养,比主人饲养得还好。望见有人偷割他家的庄稼,他就不出声地躲开。
他家的僮仆曾经捉住偷他粮食的人,士谦安慰那人说:“穷困使你这样,再没有责怪你的道理。”叫人马上将其放了。
后来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
让大家放心离开。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到春天,又拿出粮种,分给贫穷人家。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
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开皇八年,士谦死在家中,当时六十六岁。赵郡的男男女女听说了,无不流着泪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反而让李参军死了!”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同乡人整理了他的事迹,到尚书省请求先生的谥号。
事情后来被搁置不提,于是大家共同在他的墓前树了碑。
1 虞集传文言文译文答案
译文:虞集,字伯生。
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
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
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
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
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
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
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原文: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
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
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虞集资料:元代文学家。
祖籍仁寿(今四川省仁寿县位成都市南)人,字伯生,为宋丞相虞允文之五世孙,其父任黄冈(今湖北省黄冈县位鄂城市北)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位杭州市西南)。
1297年(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元年)他至大都(今北京市)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图铁木耳)任奎章阁侍书学士,参加《经世大典》之编写工作,。
2 《“元绛,字厚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
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
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 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
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
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
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
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
聿骇谢,即日归整田。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
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
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
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
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
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
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宋史·列传一百二》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绛命取僧系庑下 系:捆绑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 博:斗殴C恃盐以为命 恃:依靠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寻:不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门为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则杀以灭口 以技胜之C为杨氏所败 为流辈推许D又讼于州 以其无礼于晋1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3分)(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4分)。
3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
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
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
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
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
[1] 个人成就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
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
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
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
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
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
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
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
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
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
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
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
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4 斐垍,字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原文翻译供参考: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元年间,制举贤良极谏,对策得第一,因此任为美原县尉任职期满后,藩镇幕府交相徵召他,他全都未去就任正式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殉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取有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正式任命为干章事,韶命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对裴垍说:“李吉甫从尚书郎流放到远方,十多年才得以回来,立刻就被召入到禁署任职,现在刚满一年,后来选进的人物,很少接触认识宰相的职责,就应选任贤良优秀者,现在我却茫然不知可否卿长於鉴别,现在的杰出人才,为我说说”裴垍取笔列出姓名,共列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大都被选用,当时人们纷纷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皇帝诏命考试贤良科,当时有个叫皇甫湜的应对策问,言词激烈率直,牛僧孺、李宗闵也极力指斥时政主考官杨於陵、韦贯之将三人的对策都升为上等,裴垍在中间覆审,没有提出异议但被贵幸之人在皇上面前哭诉以后,又请皇上处罚,宪宗不得已,命杨於陵、韦贯之出京外任,罢免裴垍翰林学士,改任户部侍郎但宪宗知道裴垍秉性正直,更加信任他这年秋天,李吉甫出外镇守淮南,於是皇上任命裴垍接替他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起初,裴垍任翰林承旨,当时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机要事务,全部交付裴垍处置,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等到任宰相以后,恳请甄别善恶,杜绝侥幸,统一法纪,考核吏治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吐突承璀在宪宗为太子时就随侍左右,受到的恩遇无人可比吐突承璀打算藉此关系有所进言宪宗畏惧裴垍,告诫他不要再说,在宫中常称裴垍的官名而不直呼姓名杨於陵任岭南节度使,舆监军许遂振不和,许遂振诬告杨於陵,宪宗下诏将他改授闲散官职,裴垍说:“因许遂振的缘故惩罚一方藩臣,是不可以的”请任他为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政事完全由监军李辅光处理,严绶终日无所事事而已,裴垍详细奏明此事,请求任用李鄘替代他
裴垍虽然年少,迅速跃居相位,而器度却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谏官谈论时政得失,旧例,掌权的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裴垍在中书省时,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从拾遣改任补阙,他们朝见谢恩的时候,裴垍在廷上对他们说:“独孤郁与李二补阙,进言不倦,今天的升转,可以称得上是无愧於朝廷的酬劳严补阙的业绩,与他们有所不同,前日拟定进级时,不能说没有迟疑”严休复惶恐惭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韦贯之、裴度主管制诰,升任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以后几人相继入朝为相,都很有声望建树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职,都很得人心,选拔任用官员恰如其分,这一点在他前后无人可比,人们都没有说不合适的
5 傅求传翻译庆历八年(戊子,1048)春正月戊戌,工部郎中傅永为陕西转运使。永,考城人,前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檄兵掩击,永驰至,案知合江吏冒取播州田,觽怒,乃叛。永以吏配岭南,夷獠闻之,散去。转运使职田在广安军,岁入米四百斛,军遣四校变贸得四千缗,永止令准市估鬻之。文彦博自成都还,言其治状,进永一官,于是改使陕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二)
按:“傅永”,阁本、活字本同。本书卷一七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九记相度古渭寨事,亦作“傅永”。按《宋史》卷三三○傅求传载此条及古渭寨事,又卷三一八张□传记此事作“傅求”。考《乐全集》卷三六傅公神道碑铭叙傅公平生,也说到上述二事,惟仅云“公讳某”,不言“永”或“求”。二字形近易误,未知孰是。《宋史》卷三三○傅求传: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进士甲科,通判泗州。淮水溢,毁城。朝廷遣中使护筑,绝淮取土,道远,度用兵六十万。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徙大名府,府守吕夷简委以事。夷简入相,荐其才,擢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会兵掩击,求驰往按所以状,乃县吏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即黥吏置岭南,夷人闻之,散去。益州文彦博上其状,进秩,徙陕西。
关中行当十铁钱,盗铸不可计,求请变法。时州县已散二百八十万缗,亟下令更为当三。民出不意,荡产失业,多自经死,然盗铸遂止。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为户部副使。
陇右蕃酋兰毡献古渭州地,秦州范祥纳之,请缮城屯兵,又括熟户田,诸羌靳之,相率叛。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来索。后帅张昪以祥贪利生事,请弃之。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乃诏谕羌众,反其田,报夏人以渭非其有,不应索,正其封疆而还,兵遂解。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环之定边砦蕃官苏恩,以小过疑惧而遁,将佐议致讨。泾原既出师境上,求谓恩非素携二者,乘以兵,必起边患。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恩感泣,还砦如初。入判太常寺,权发遣开封府,迁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复以龙图阁学士权开封。
求本有吏能干局,至是,春秋浸高,且病聩。三司大将钱吉密杀妹,为邻所告,求不能决,反坐告者;又断狱数差失。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卒,年七十一。
宋代夔州路客户的人身依附
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画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著旧业”(《宋会要辑稿》六九之六六至六七)。这里的客户无权自由流动。这种情况到南宋时也未得到很好的改变。开禧元年(1250年),夔州路转运判官范荪乞将皇佑官庄客户逃移之法校定:“凡为客户者,许役其身,毋及其家属;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凡贷钱止凭文约交还,毋抑勒以为他客;凡客户身故,其妻改嫁者,听其自便,女听其自嫁。庶使深山穷谷之民,得安生理”(《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上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这反映了此前客户的地位更加低下。那些从强烈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的“自由”客户实际并不自由,他们所面临的是到处为人庸工。为生计而挣扎,“不能营三餐之饱”的客户也是存在的,死后“贫无葬地”(《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七《丧葬》,《海王邨古籍丛刊》,中国书店,1990年版。)的客户也常见。
6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7 罗必元文言文答案原文罗必元,字亨父,隆兴进贤人。
嘉定十年进士。调咸宁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丞,复摄司法。
郡士曾极题金陵行宫龙屏,迕丞相史弥远,谪道州,解吏窘极甚。必元释其缚,使之善达。
真德秀入参大政,必元移书曰:“老医尝云,伤寒坏证,惟独参汤可救之,然其活者十无二三。 先生其今之独参汤乎?”调福州观察推官。
有势家李遇夺民荔支园,必元直之;遇为言官,以私憾罢之。知余干县。
赵福王府骄横,前后宰贰多为挤陷,至是以汝愚墓占四周民山,亦为直之,言于州曰:“区区小官,罢去何害?”人益壮其风力。 淳祐中,通判赣州。
贾似道总领京湖,克剥至甚。必元上疏,以为蠹国脉、伤民命,似道衔之。
改知汀州,为御史丁大全按去,后起干行在粮料院。钱塘有海鳅为患,漂民居,诏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风。
必元上疏力止之。帝召见曰:“见卿《梅花诗》,足知卿志。”
度宗即位,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致仕。 卒,年九十一。
必元尝从危稹、包逊学,最为有渊源,见理甚明,风节甚高,至今乡人犹尊慕之云。 译文罗必元,字亨父,是隆兴府进贤县人。
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任咸宁县尉,抚州司法参军,崇仁县丞,又掌管司法。
当地士人曾极因在金陵行宫的龙屏上题字,冒犯丞相史弥远,被谪往道州,押解的小吏对待他非常不好。罗必元给他松绑,让他顺利到达目的地。
真德秀担当要职,罗必元写信给他说:“有个老医生曾经说,伤寒之类的重疾,只有独参汤可以救命,但是吃这药能活下来的十无二三。 先生你就是当今的独参汤么?”后调任福州观察推官。
有个有权势的人家李遇抢夺平民的荔枝园,罗必元为之打抱不平。后来李遇当了谏官,以此私怨罢了他的官。
后来他在余干县做官。赵福王府在当地骄横,前后几任官员大多被其排挤陷害。
罗必元到任后,因赵汝愚的坟墓占了四周平民的山地的缘故,又为平民撑腰,对州官说:“我不过是个区区小官,罢免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更加为他叫好。 淳祐年间,做赣州通判。
贾似道总领京湖,克扣剥削极为厉害。罗必元上疏,认为他侵蚀国脉、伤害民命,贾似道(因此)记恨他。
改任汀州知州,被御史丁大全调查去职,后又起复在粮料院任职。钱塘县有海鳅为祸,淹没民居,诏令方士治理此害,都人鼓扇成风。
罗必元上疏极力制止此事。皇帝召见他说:“见到你的《梅花诗》,即足以了解你的志向了。”
度宗即位,罗必元以直宝章阁兼宗学博士退休。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罗必元曾经跟随危稹、包逊学习,治学最有渊源,学理非常明白,风度节气很高,至今乡里人仍然尊敬仰慕他。
8 大德者必受命文言文答案孔子说:“舜大概是世上最孝顺的人了吧?有圣人的德行,有天子的尊贵,有四海之内的财富。
后世子孙在宗庙里祭祀他,子孙万代持续不断。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得到他所应该享有的地位,必然会得到他应有的俸禄,必然会得到他应有的寿命。
所以,上天养育万物,一定要按照它的材质而厚待他。所以,能成材的可以尽心去培养它,不能成材的应该摧毁它。
《诗经》中说‘高尚优雅的君子,其美好德行名扬四方。他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该有的俸禄。
上天保佑他、任用他,不断告诫他。’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承受天命。”
以上就是关于陵云台文言文启示全部的内容,包括:陵云台文言文启示、张田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孙鑨字文中文言文阅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