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分为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普查表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项目和反映户的基本状况的项目,共19项;普查表长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反映人口迁移流动的项目、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项目、反映人口经济活动的项目、反映妇女生育状况的项目、反映户的基本状况的项目和反映住房的项目,共49项。
有关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包括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和户别(家庭户、集体户)、地址、本户普查登记人数、本户出生、死亡人数。这些项目是人口普查的基本项目,可以得到人口的总量、性别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地区分布等反映人口社会特征的数据。
有关迁移流动的项目包括:户口登记状况、户口性质、出生地、何时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从何地来本乡镇街道居住、迁出地类型、迁移原因、五年前常住地,以如实反映人口迁移流动的变化。
有关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项目包括:是否识字、受教育程度、学业完成情况等。这些项目由6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涉及人口经济特征的项目,要求1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填报,共有6项,分别是“是否有工作”、“工作时间”、“行业”、“职业”、“未工作者状况”和“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
有关婚姻生育的项目,人口普查为15至50周岁的育龄妇女设计了两个生育项目,即生育子女数和普查前一年的生育状况。
人口普查与住房调查的结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2000年人口普查表短表上有关住房的项目设有两项,即“本户住房间数”和 “本户住房建筑面积”。 普查表长表上有关住房的项目设有15项,包括住房间数、建筑面积、住房用途、是否合住、建成时间、有无厨房、购建住房费用等。
1、第一次是1953年。
1953年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决定在于1953年在选举工作的同时,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按照近代人口普查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普查方案,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共18条。
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本户住地等六项。普查登记的实际时间历时半年多。
2、第二次是1964年。
1964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颁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全国人口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后两项不作汇总。同时,要求对1964年上半年出生、死亡、迁出、迁入进行核对和登记。
3、第三次是1982年。
1982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颁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共28条,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普查项目共19项,按人填报的项目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住址;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生育胎次等13项;
按户填写的有户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本户人数、本户1981年出生人数、本户 1981年死亡人数和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等6项。
4、第四次是1990年。
199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89年5月9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共33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
普查表有21项,其中:按人填报项目为15项,即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状况和性质、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状况、迁来本地的原因、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存活子女数、1989年1月1日以来的生育状况;
按户填报的有6项,即本户编号、户别、本户人数、本户出生人数、本户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离开本县、市一年以上的人数。
5、第五次是2000年。
200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98年6月17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2000年1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办法》,共46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
6、第六次是2010年。
中国政府网200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在2020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彻查人口出生变动情况以及房屋情况。
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将全面查清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百度百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百度百科-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到目前一共进行7次人口普查,分别是1953、1964、1982、1990、2000、2010、2020年。
前两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计算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1953年的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为58260万余人,100岁以上的有3384人,最高年龄为155岁。1964年的人口普查增加了本人成份、文化程度和职业三项。全国人口为69122万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者287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912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3235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19582万人。
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项目共19项,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和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以及生育子女总数、存活子女总数和生育胎次等,并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100391万人。
同国际接轨的第四次普查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与联合国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的建议相一致。
与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的登记项目增加了“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的原因”两项,旨在查清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同时增加了死亡人口的民族、文化程度、死亡时的婚姻状况和死者生前从事的主要职业等。
到1990年7月1日,全国总人口113051万人,9年净增人口127亿。
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千万普查工作人员艰苦努力,又经过事后质量抽查,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2000年,诸暨市辖29个镇、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070675人,其中:城关镇 209848人、大唐镇 50900人、应店街镇 48418人、次坞镇 39282人、湄池镇 34134人、店口镇 35541人、阮市镇 34671人、直埠镇 25971人、江藻镇 25290人、山下湖镇 26862人、枫桥镇 49789人、全堂镇 13532人、赵家镇 30059人、三都镇 37375人、五一镇 11299人、双桥镇 21246人、马剑镇 15927人、五泄镇 13423人、草塔镇 39304人、王家井镇 34813人、牌头镇 47156人、同山镇 18650人、安华镇 31784人、街亭镇 20759人、璜山镇 25256人、陈宅镇 17005人、岭北镇 11219人、里浦镇 18930人、陈蔡镇 10635人、东一乡 13822人、东和乡 19323人、青山乡 8400人、化泉乡 10884人、西岩乡 6834人、斯宅乡 12334人
以上就是关于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包括哪些项目全部的内容,包括: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包括哪些项目、解放后我国第一至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别是哪一年、中国人口普查了几次分别是在哪些年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