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突触个数:突触是由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所以只要数出有几个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互接触就行。
判断神经元个数:神经元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在书、图上简笔画一般为一个圆圈与一条或若干条末端分叉的线组成,所以判断有几个神经元就要判断有几个胞体即有几个圆圈即可。
扩展资料:
神经元分类:
一、根据细胞体发出突起的多少,从形态上可以把神经元分为3类:
1假单极神经元:
胞体近似圆形,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分成两支,一支树突分布到皮肤、肌肉或内脏,另一支轴突进入脊髓或脑。
2双极神经元:
胞体近似梭形,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分布在视网膜和前庭神经节。
3多极神经元:
胞体呈多边形,有一个轴突和许多树突,分布最广,脑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一般是这类。
二、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分类:
1感觉(传入)神经元:
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神经元的末梢,有的呈游离状,有的分化出专门接受特定刺激的细胞或组织。分布于全身。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连接。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如维持骨骼肌紧张性的肌牵张反射,也可直接在中枢内与传出神经元相突触。
一般来说,传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与其它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以辐散为主,即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可引起许多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以扩大影响范围。
2运动(传出)神经元:
神经冲动由胞体经轴突传至末梢,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组成运动终板;分布到内脏平滑肌和腺上皮时,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
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联系的方式为聚合式,即许多传入神经元和同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使许多不同来源的冲动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即为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反应更精确、协调。
3联络(中间)神经元:
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内。它是三类神经元中数量最多的。其排列方式很复杂,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等。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突触。
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在反射中涉及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引起的反射活动越复杂。人类大脑皮质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大量中间神经元的极其复杂的反射活动。中间神经元的复杂联系,是神经系统高度复杂化的结构基础。
三、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
可分为高尔基(Gol-gi)Ⅰ型细胞和高尔基Ⅱ型细胞两种类型。
参考资料:
因为膝跳反射是比较简单的二元反射,不用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而缩手反射是多元反射,它是经过低级神经中枢--脊髓传递的,所以比膝跳反射多一个
中间神经元这两个反射都是没有经过高级的神经中枢进行处理,故称为非条件反射
因为膝跳反射是比较简单的二元反射,不用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而缩手反射是多元反射,它是经过低级神经中枢--脊髓传递的,所以比膝跳反射多一个
中间神经元这两个反射都是没有经过高级的神经中枢进行处理,故称为非条件反射
神经元分三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①感觉神经元或称传入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
②运动神经元或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它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
③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动物越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
故答案为:
感觉 运动 中间
所谓神经中枢,指的是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中枢神经主要包括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统帅。
脑又包括脑干(延髓、脑桥和中脑)、小脑、间脑和大脑等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是由数以亿计的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组成的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大脑是各种高级反射活动(包括感觉分析、运动、内脏活动及语言、学习、记忆等条件反射)的中枢。脊髓和脑干是较低级的反射活动的中枢,如前述的膝跳反射中枢即在脊髓腰段。
此外,在脊髓还有对侧伸肌反射、屈肌反射、排粪排尿及发汗反射等初级反射中枢。脑干则有吞咽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一些重要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和脑干既有反射机能,又有传导机能,它们将传入神经的冲动传至大脑,并将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前述的角膜反射(眨眼动作)中枢在脑干的脑桥部位。
另外,传入神经在通过几个节段进入脊髓后可分为两个分支。分别为上行或下降的分支;上行或下行的分支在脊髓的其他节段又发出侧支与该节段脊髓的中间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脊髓的中间神经元及传出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通过这些分支将刺激传到全身然后作出反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虽然GABA是一种大脑内最普遍最常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但GABA能神经元却不一定是抑制性的神经元。当GABA由GABA能神经元释放后,与邻近神经元突触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最终使该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那么该神经元就无法释放其突触内的神经递质,这样就不能影响与之相接触的其它神经细胞。所以说,如果GABA作用于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神经元上,那么产生的最终效果则是抑制性的。反之,如果GABA和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那么就使该细胞无法释放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从而产生兴奋性的作用。因为GABA很普遍,所以在这里我就挑其中一个种类来讲——突触前抑制。尽管目前对于突触前抑制的机制还不能说是非常明晰,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定有GABA受体的激活以及氯离子的外流的参与(而且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GABA能中间神经元释放的GABA作用于脊髓内的轴突终末,从而形成了一个轴突-轴突的结构,并且最终导致激活了这些轴突终末上的GABAa受体。当GABAa受体被激活后,就会增加其轴突终末的氯离子外流,形成了primary afferent depolarization (PAD)(初级传入纤维的去极化)。PAD会导致这些轴突终末上动作电位幅度的减小,导致了Ca离子(钙离子)内流的减少或者阻断。那么,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从该轴突终末释放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减少。这就是所谓的突触前抑制。GABAb受体在突触前抑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些研究发现,激活GABAb受体会在不产生PAD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轴突终末神经递质释放的减少。比如在猫的脊髓试验中,GABAb受体可逆性的减低了单突触支配的运动神经元上EPSPs(兴奋性突出后电位)的幅度,但同时,在这些轴突终末上的AP(动作电位)无论是幅度还是持续时长都没有改变。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判断突触个数 神经元个数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判断突触个数 神经元个数、膝跳反射为什么不用中间神经元、神经元分三类___神经元,___神经元,___神经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