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的本意是什么


“流氓”原指无家可归的人,今天,一提“流氓”这个词,我们就产生厌恶、反感的心理。按现代汉语的解释,“流氓”从广义上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从狭义上指侮辱女性的人。然而,从词源上来看,“流氓”最早并不是指坏人。

流氓的本义是指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的人,在古代并不含贬义。流,是像水一样流动,无立足之处的意思;氓,古代指的是“民”。民,按郭沫若解释,甲骨文是画的一支锥子刺瞎一只眼的形状。上古各社会集团互相征战,抓的战俘都是奴隶,为了不让他们跑掉,不但戴上木枷,还刺瞎一只眼睛。“民”因此就指那些失去自由的劳动者了,所谓“以锥刺目者为民”。后来,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自耕农和小生产者也可以称为“民”,这是因为他们与过去的奴隶一样从事劳动的缘故。这一来,“民”可指固定的耕作者了,过去它所指的逃亡农奴的本义则用“氓”来表示,字形加个“亡”,是因为这些人离国离家,流亡在外。“亡”不是死,而是“逃走”的意思。

既然“氓”是抛家离国、四处迁徙的人,那么“流氓”也是四处漂流、无家可归的人。在统治者眼里,这种贱民是无所顾忌的,他们没有职业,没有家庭拖累,为了活命,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们没有妻子,因而爱说粗话,下流地侮辱妇女。这样一来,词义发生了变化,“流氓”便成了对坏人的鄙称,产生了贬义,含有“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意思了。不但有这种行为的人被骂为“流氓”,这些行为本身也可称“流氓”,比如放刁撒赖、侮辱妇女等行为都被称为“耍流氓”。

总的说来,“氓”和“流氓”本来在古代无贬义,指“无业游民”,是个中性词,《诗经》就常把普通人称为“氓”。“氓”的中性义在现代汉语中还可以见到迹象。由此可见,“流氓”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人的主观认识是起了促进作用的。

流氓指无业游民,后来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指放刁、撒赖、施展下流手段等恶劣行为的人。

在古代,“无地者为流”,也就是没有土地的人,一律被称为“流”。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简言之,就是种地最光荣。这样一来,有地种的人和没地种的人地位就截然不同了。“流”的意思也就是“流民”,既然没有土地,这样的人肯定也没有安身之所。

在古人看来,没房的男人就是“流氓”,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没有房子自然就没有能养育后代的能力。古代的女子们若是遇到了这样的男人,必定会对他们养家糊口的能力产生质疑。

流氓造句

1、闺蜜,我们要做一个有深度的姑娘,有脾气的女流氓,有教养的淑女。

2、在网上碰上一群流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上了一堆流氓软件。

3、叶余象个孩子般的大叫着,冲上俱乐部二楼,“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我胡汗三,又回来了!”。

4、她只记得:一只小贱猫整天追着一只流氓鼠,追呀追的,就没消停过。

5、今天是情人节,一切不以情人关系为目的的交流都是耍流氓;一切不以过情人节为目的的行动都是瞎忙;一切不以情人节快乐为目的的祝福都是乱嚷嚷。

流氓,按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流浪的氓们;

何谓氓,其实就是青年男子的意思,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取——当然这里不读“MANG”,读“MENG”;

于是,“流氓”就变得很浪漫起来了,流浪的青年男子,靠,简直酷毙了,这不就是“飘一族”么,可以断言,古代的流氓其实就是现代“驴”们的祖先;

“流氓”一词的浪漫性还表现在“耍流氓”中,常常有女人含羞带恼地说:某某对我耍流氓——什么意思,就是某某对她调情了,这是风流手段,可见这是“流氓”区别于“恶棍”“痞子”“混混”“无赖”的显著之处;“流氓”,是否又可以称之为“风流的青年男子”呢?

或者,把“氓”给拆开,就是“亡民”,凭俺深厚的曲解功底,这分明就是“流亡的人民”之意呀;

在古代流氓的定义为:

1、从职业方面看,基本属于无业或不务正业者。这些人大都是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书中浮浪为事者,犹日本谓浪人,北京谓土混混,杭州谓光棍,扬州谓青皮。这是胡祖德为流氓所下的定义;

2、从行为特征来看,流氓具有为非作歹,扰乱社会秩序的特点。为非作歹,扰乱社会秩序,这较之原本意义上的流氓定义在外延上有所扩大,并且这种意义上的流氓较之前者要晚些。这种为非作歹意义上的流氓,在清代史料中已大量出现;

3、从道德规范的角度看,流氓主要是以放刁、撒赖、施展下流手法,诸如斗殴、猥亵强奸妇女等恶劣行为,或以此恶劣行为扰乱、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以上就是关于“流氓”的本意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流氓”的本意是什么、流氓是什么意思、流氓这个词语是怎么来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87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