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50克。两是东亚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单位,在历史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两”这个测量单位,一直被我们延续用到今天,而为了使其能够与国际单位接轨,给其规定了与
1两=50克。两是东亚大部分地区的传统单位,在历史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两”这个测量单位,一直被我们延续用到今天,而为了使其能够与国际单位接轨,给其规定了与其它单位换算的进位制度。
两在不同地区的换算
由于两是一个比较小的重量单位,所以在现在一般用于较轻的物体,或者是比较珍惜的物体(珠宝、中草药等),比如在珠宝行业中使用的频率非常的高,而对于两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换算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1两=375克
注:导致换算制度不同的原因是在这些地区一直在只用最为传统的计算方法。
两与克的具体换算
因为1斤=10两,1斤=500克
所以1两=50克
由此得出1两=50克
总结:两一般是在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会用在试卷类型的题目上,不过还是要掌握两与其它单位的转换单位。
2公斤(kg)=2000克(g)\x0d\\x0d\常用的质量单位换算:\x0d\1公斤(kg)=1000克(g)\x0d\1吨(t)=1000千克(kg)=2205磅(lb)=1102短吨(shton)=0984长吨(longton)\x0d\1千克(kg)=2205磅(lb)\x0d\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x0d\1长吨(longton)=1016吨(t)\x0d\1磅(lb)=0454千克(kg)[常衡]\x0d\1盎司(oz)=28350克(g)
1 两=50 克
——————
古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在翻看中医古籍过程中不少人都会好奇一个问题就是“中药剂量”。古人抓药用的都是“两”、“钱”,而现在我们计量单位是“克”,古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1981年我国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并以此推算出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临床应用意义重大。以下根据柯雪帆、郝万山教授网上资料整理。
仲景时代药量与现代公制药量(约合换算):
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即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为1两,16两为斤,30斤为钧,4钧为石。
(汉代“石”读shi,后世读dan)。
1权=12斤,1斤=16两=250克(液体250毫升),
1两=15625克,约15克
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1斗=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1龠=10毫升,
1铢=065~07克,1两=24铢,一钱匕=5铢钱=15~18克,
1刀圭=05毫升约05克,1撮=4刀圭=2克,1分=39~42克
1方寸匕=10刀圭=274毫升约3~5克
(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
蜀椒1升=50克,葶力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
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虻虫1升=16克,
附子大者一枚=20~30克、中者一枚15克,
乌头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瓜蒌大小平均一枚约46克,
枳实一枚约144克,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竹叶一握约12克,梧桐子大(约)黄豆大。
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1寸=23公分,1尺=23公分
“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引起中医界高度重视。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按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汉代1两为今之15625克,1斤为250克,则经方的实际剂量,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是。明代迄今,医家根据“古之一两,约今之一钱”的臆断,使用经方仅原方的 1/10,且袭至今,悬殊太大,剂量过轻,不堪大任。仲景《伤寒论》不单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巨著之一,更是中医学部急性热病学专着。东汉末年,寒疫大流行,伤寒的特点,发病急,传变速,故仲景立方剂量大,药简、力专、效宏,方能阻断病势传变,挽救危亡。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
两,也称市两,是我国市制的重量单位。
1两
=
50克(g)
1斤(市斤)
=
10两(市两)
=
500克(g)
上《中移动
MM》,
搜:Smart
,用
度量衡单位换算
软件,自动换算。
汉朝时的一两约是现在的15625克。
《汉书·食货志》记载: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
意思是说,朱提银的成色好,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西汉1斤,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一枚等于一斤,称量为247克到250克左右,汉代一斤为十六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
扩展资料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这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2公斤(kg)=2000克(g)\x0d\\x0d\常用的质量单位换算:\x0d\1公斤(kg)=1000克(g)\x0d\1吨(t)=1000千克(kg)=2205磅(lb)=1102短吨(shton)=0984长吨(longton)\x0d\1千克(kg)=2205磅(lb)\x0d\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x0d\1长吨(longton)=1016吨(t)\x0d\1磅(lb)=0454千克(kg)[常衡]\x0d\1盎司(oz)=28350克(g)
有人说一钱等于5克,这对不对现在的重量和以前药房用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以前一斤等于16两,一钱不等于5克,应该是3125克我父亲生前是一名老中医,所以我对这些换算比较熟一斤是十六两,一两是十钱,500克÷16÷10=3125克,所以一钱=3125克
通常来说,一公斤等于两市斤,也就是说一斤等于500克,一两等于50克,一钱等于5克,查询《现代汉语词典》,“计量单位表”中,斤、两、钱的换算关系就是这样的读者说的以前一斤等于十六两,也是对的,成语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那么,把“钱”换算成“克”究竟该怎么算
一斤等于十六两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杨辉有首“斤价化两价”的歌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
关于秦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还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日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克、毫克、升、毫升”,不用“两、钱、分”等
一钱相当于多少克
“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跟昨天打进电话的读者的说法一致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而此前的漫长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66819克,末期22273克等
以上就是关于一两等于几克全部的内容,包括:一两等于几克、一两等于多少克、一两多少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