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在哪里战败

金鹰集团2023-04-28  40

在太平洋战区和东亚及东南亚战区都有过败仗

东亚主要就是在中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泥潭,最终战败,1945年8月15日投降。(苏军出兵东北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东南亚,一开始攻势很猛,但随着英军的反攻和国军入缅作战(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地),惨败,1945年8月15日投降。

太平洋战区被打得最惨,自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美军参战后,由于巨大的实力差距(蚂蚁吃大象)。在军力,科技(尤其是密码),思想上统统落后。

在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所罗门群岛、澳大利亚、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几内亚、菲律宾、硫磺岛、冲绳等等地区都打过大败仗。

最终决定了胜局的是1945年8月6日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和1945年8月9日美国投到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

随即,日本投降。

《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

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

这种政治承诺,既是对曾经发动战争的反思,也是接受国际社会对其的惩罚;

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也叫《波茨坦宣言》。中、美、英三国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过程中发表。

苏联同年8月8日正式加入。

同时,《波茨坦公告》第六条还规定了,必须永久剔除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

其含义,就是要彻底消灭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及可能导致日本侵略的右翼势力。这也击中了日本现在右翼势力的要害。

另外,日本右翼势力总是纠缠于日本是不是无条件投降的问题,他们不甘心承认日本是无条件投降,但是,《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就已经确定了日本投降的性质是无条件投降。

扩民资料

《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公告在本质上,是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一个最后通牒。它界定了日本战争的侵略性质,文件第六条“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铲除”;

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在这一条明确了将日本国家的主权领土范围,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中美英三国所指定的范围之内。

由于在8月8日苏联加入该公告,指定日本战后领土范围的权力也可以扩大为中美英苏四个国家,并且,由于在表述上使用了“吾人”,英文采用的是“we determine”,用的同样是复数“我们决定”的概念。

那就应该是四个国家共同的指定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至少是中美英三个国家共同的指定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毕竟在发表的时候,苏联还没有加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两个原因吧,首先抗日战争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军民的不懈抗争是不能忽视的。

从卢沟桥到四行仓库,从台儿庄到长沙城,我们虽然伤亡惨重,但却依然奋勇向前。先烈们用热血和生命守护了民族,守卫了国土,这一点是各位必须要铭记的。

当然了,中日双方无论是从国力、军力甚至于国家的社会现状,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巨大的实力悬殊下,我们打得很艰难。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没有优势。

首先,广大疆域所带来的战略纵深,使得日军在推进过程中阻力很大。虽然正面战场上败多胜少,不断丢失国土,但是中国实在太大了,用空间换取了时间。

尤其是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沦陷后,面对西南和东南地区复杂是山地形势,日军的武器装备优势被弱化,使得他们无法像之前那样利用装备优势进行碾压。此外,沦陷区广大的国土和人口需要兵力驻守,极大的分散了日军的兵力,牵扯了其进攻势头。

此外,我们还有人口优势,国家危亡面前,军阀们摒弃成见,百姓们踊跃参军,十万青年十万军,我们的伤亡虽然比日军要大,但是我们可以源源不断的进行补充。庞大的兵员储备,使得日军陷入了缠斗。

当然了,客观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咱们独力打赢的。事实上,即使有着战略纵深和人口优势,其也无法弥补咱们和日本的实力差距。毕竟人再多,也多不过子弹,而且平原大城市、工业区的沦陷,使得咱们在后期的抗战中,陷入了一个资源匮乏的窘境、武器装备、后勤资源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困难的。

好在,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着盟友的支援,中缅公路、驼峰航线,这些生命线,是中国能够维持抗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我们的对手只有日本,但日本的对手却不是只有我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兵力被大量分散牵扯,许多主力部队不是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和美军纠缠,就是子啊东南亚的密林中和盟军乱斗。在东北,几十万的关东军还得防着苏联人。

所以,客观的讲,日本对咱们并没有出全力,如果仅仅是中日双方的举国之战,那么估计咱们很难坚持下来。毕竟有时候,不是说有决心就一定能赢的。

所以,咱们抗战能胜利,除了感谢先烈以外,也需要肯定盟国的帮助。当然,这个帮助是相互的。站在我们的角度,盟国为我们牵扯了日军的兵力。但站在盟军的角度,我们也为他们牵制了日军。

所以,也千万不要讲,某某某救了谁。统一战线之下,大家都是互帮互助,在肯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不应该妄自菲薄。

日本的战败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就埋下了附笔,最后以日本向经济和军事实力都远超自己的英美挑起战争为终结。 问题的症结在于为什么日本会挑起对于自己而言,难有胜算的战争,为什么这种情况无法避免。 日本作战方针的失策、敌军截获日本的秘密电报、海陆空三军的对立、陷入中国战场长期作战的泥潭等无法预测的情况、以及日本的军事技术比美国落后等解释都只是战争爆发后二次性的原因了。 从整体来看,战争的引致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日本国民性的膨胀和对外扩张主义 ①西力东渐(发展的欧美国家向亚洲渗入)的国际环境下,打开门户的日本为了维护国家的自立,不得不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 ②在这种紧迫的国际局势下,日本国民性得到了极大的膨胀,日本必须要对外扩张的情绪在国民间蔓延。日本国内也出现反对对外扩张的声音,但是已被国内主导的政治潮流所淹没。 (2)与英美的对立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 ① 从美国强迫日本实行门户开放(1854年)到日俄战争的胜利(1905年),英美敌视日本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改变,英国希望建立日英联盟(1902年),美国在日俄战争结束时介入后,也希望日本走上和自己一样的发展道路,开始对日本进行援助,并希望利用日本。 ②以渗入远东为目的的美国(1898年吞并夏威夷、取得了在菲律宾的控制权)在日俄战争后,对日本的强盛有所戒备,日美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形成。 ③不顾英美反对,执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攫取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并对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1914年),由此激发了中国的反日高潮,日本国内也开始煽动对中国的侵略,更加加深了美国对日本的警备。 ④“二十一条”签订后,一方面日本要确保自己的在华利益(伪满洲国的独立等),另一方面中国要反抗日本的侵略,中日关系处于一种对立状况。随后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以及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从此陷入了中国战场长期作战的泥潭。日本退出了不满自己侵略行为的国联(1933年),从此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 ⑤在日美对立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赫尔备忘录》(1941年4月)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最终立场。面对美方《赫尔备忘录》中“日本必须恢复到满洲国建立前”的要求,日本方觉得是一种侮日,“如果撤军就无法告慰已经战死沙场战士的英灵”,日美双方处于了一种无法调和的僵执。 在当时,既没有能够调和两国矛盾,促进两国对话的国际机构,日本和美国又都是新兴的列强国家,两国都无法以一种成熟冷静的姿态处理两国分歧。 (3)日本国内政治体制的缺陷 ①虽然对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海军(例如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无论政府也好,一般的国民也好却知之甚少,在1941年时,日本的开战就已经无法避免了。 即使明知日美之间力量的悬殊,但是很多日本人也用精神作为弥补,整个日本已经被一种狂热精神所笼罩。这一方面也促使了日本国内更加严格的控制言论,反战言论完全被封杀了。 ②日本在近代化、西欧化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实现了富国强兵,但是议会制、民主主义、思想言论结社的自由,以及文官控制军队等政治的近代化却是滞后的。 这种政治的滞后是当时在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日本为了在经济方面赶超欧美所付出的代价。 ③特别是明治宪法中,为了防止军队干涉政治,在法制化的军队中设立的“统帅权的独立”,这反而强化了军部在政府中的独立性,导致了后来军部一步步打乱了正规的政权统治。经过20世纪30年代的军事政变(五五一事件(1932年)、二二六事件(1936年)),军部开始介入政治,最终形成了军部对政治的实际操纵。 ④简单来说,这中间经历了几个步骤:军队从政府中独立(→统帅权独立);军队中央的政权斗争以及对政治的干预;受军队中央指示下级军队的宣布独立并引发暴力事件(例如暗杀张作霖、九一八事变等);军队下级将领介入政治并爆发军事政变(五五一事件、二二六事件);军队控制政治(大政翼赞会等);战地出现军纪、军律的混乱(出现了屠杀一般平民的行为等);对国民言论、报道的禁锢(治安维持法等);操纵国民宣传、信息传递等;控制机经济支援军事(国家总动员法等)。 ⑤总而言之,由军部武力控制、毫无民主主义可言的日本政治体制在日俄战争后逐渐形成了。到了1841年,由军部一手主导的日美战争其实已经没有任何人的力量可以避免了。 ⑥这种非民主主义的还不同于德国,不是由像希特勒这种强权政治家建立的,它的形成包括了很多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需要对此负责。对于那些在政府和军队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是有必要追究其责任的,战后日本政府接受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 经过这一系列的动荡形成的日本非民主主义化成为了战争的原因,也成为了后来战败的原因。 现在回顾整个过程,想找出一个能在某一个时刻采取某种方式阻止这一个进程的人,答案却是空白。 但是另一方面战败使得这个国家战前的非民主主义彻底土崩瓦解,战后民主主义(包括言论报道等的自由,文官对军队的控制)都真正确立起来

根本原因是野心过大但国力不支。 第一,资源不足,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本身资源并不丰富,在占领台湾朝鲜和东北后,钢铁和煤矿两种资源已经不缺乏了,但是石油和橡胶两种战略资源依然紧缺,需要从荷属东印度(印尼),法属印支(越南)和菲律宾进口,而这些地区是美国控制的地区。同中国全面开战后,对物资的需求是大增的,特别是武汉会战国军后将日本拖入消耗战,日本难以长期进行战争。由于日本的很多资源和初级工业品都要从美国及盟友进口,所以日本才占领法属印支,之后被美国制裁禁运,被制裁后日军为夺取资源所以才发动的太平洋战争,美国最终将日本彻底击败。 第二,工业不强。实际日本工业已经比中国等国强很多了,但是比美国差太多,偷袭珍珠港后,将美国拖入了战争,尽管美国开战时海空军并不比日本强多少,但是美国经济一旦转入战时运作,立刻飞速运转,四年内开建建成和改装建成的作战航母和护航航母总计有100多艘,日本航母才十几艘,美国战争期间年产飞机几万架,日本差的远。工业能力差距导致双方的长期战争缺乏悬念。美国在中途岛战役后便重夺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 第三,很多人认为日本陆军不强,其实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日本是岛国,它需要入侵的地区中国东南亚没有强大的陆军,而日本的工业原料来自各地,需要海运运输,它占领的地盘太大,也需要海运运输来支撑,所以它必须优先强化海空军,确保制海权和制空权,绝大多数资源都投入了海军建设,陆军是能省则省,够用就好,事实上,日本陆军打中国东南亚等国军队还是够用的。日本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整个东南亚大小岛屿,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等几个群岛,北太平岩阿留申群岛,地盘太大,他的军队根本无法保持这些地区的制海权,所以运输就不行了,制海权的逐步丧失导致了,海运被截断,几千个岛上的军队缺乏补给,本土的工业缺乏原料。这样肯定打不过美国了。 当然现在有种我不太赞成的观点很流行,就是中国击败日本论,认为美苏对击败日本只起到辅助作用,中国是击败日本的最主要国家。这种观点认为,日军全面侵华必然导致战略资源紧缺,战略资源紧缺必然会对美开战,对美开战必然失败,所以击败日本的源头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击败日本的主战场是中国而不是太平洋这种观点听起来很解气。

以上就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在哪里战败全部的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在哪里战败、二战日本是战败国,它受到什么军事限制和惩罚、实力悬殊之下的中日战争,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56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