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的通是什么意思

猫眼电影票房2023-04-28  36

《资治通鉴》原名为《通志》,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史学家在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与学习思考。这一个特点由书名也可看出,「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资治通鉴一书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通主要是说这部书有贯通古今世事的广博,能够使本朝能借鉴以往历朝历代兴衰更替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当世的治国之道有所裨益

问题一:学习资治通鉴的意义?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名臣司马光奉旨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史实。一直以来,为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并且学习借鉴,从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统治经验和领导艺术。

中国是个非常注重历史同时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的国家。正是这一传统确保了中国文化脉络在不断的王朝颠覆和兴替中不致中断,反而得以不断延伸和发展,并通过一次次内外经验的融入与整合,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和庞杂。

历代统治者虽然寄希望于通过 借鉴历史,少犯错误,走一条长治久安之路,但是正如我们所知,很多事情往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者“知易行难”,最终“事与愿违”。毕竟,好的经验不能照搬实施于现实,即使相同的事情由于环境、人物以及形势的不同,实行起来也可能差异很大,结果难以预料。也就是说,历史的经验固然弥足珍贵,但是能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灵活地加以发挥才更为关键。

司马光因编纂《资治通鉴》为后人所推崇,将他和司马迁并列称为“前后两司马”。大家知道,司马光所处的宋神宗时代正值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一个理想化的改革家,他的政治主张是企图以激进式改革来促使国家迅速走上富强之路。虽然王安石有十分崇高的人格魅力、坚定的魄力和“道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大勇气,并且位高权重,深受当时的皇帝信任,但是他的激进式改革既触犯了当时官僚利益阶层的利益,计划中的改革蓝图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达到实际的效果,最终导致改革的彻底失败。可见政治的好坏并不能以个人的道德价值观为衡量标准,只能以实际的结果来判断。所以,王安石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和想干大事的好官员,但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改革家。因为政治观点的不同,王安石有很多政治上的反对者,司马光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之一也是借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告诉当时的皇帝,积弊甚深的社会,如果要采用激进式的社会变革往往容易使社会矛盾激化,从而造成社会激荡,社会改革触及方方面面,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形势,只有对社会各阶层具有深刻的了解和洞察力,以及以极大的细致和耐力,采取抽丝剥茧之方式,才能逐步引导改革使趋于稳定的方向。这也算是司马光的一种巧妙的“书谏”吧。同时,司马光也通过《资治通鉴》委婉地告诫统治者,统治固然需要“法、势、术”三者并行,但是“术”也就是权术谋略却是一柄十分危险的双刃剑,用之善则善,用之恶则恶,而好的统治则必须沿循一定的治理之道,以诚信治国教化育民,才是正途。所以如果我们把读《资治通鉴》作为学习权术谋略的教科书,就违反司马光老先生的本义了。

近年来,国内有关教人各种谋略的书籍层出不穷、汗牛充栋,给我们造成一种强烈的错觉,即当今时代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非谋略无以自保和战胜他人。一个社会充满着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社会弊病。所谓从一个社会的趣味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倾向。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曾著《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中论及中国人喜内斗,“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我们想,如果一个社会中到处充满谋略,人与人的交往中充满谋略,那么这个社会是多么的悲哀。清初学者陆陇其曾对《战国策》一书有个评语,也很适合那些教人各种谋略的书籍,就是“其文章之奇足以娱人耳目,而其机变之巧足以坏人之心术”,这种教人谋略和机变的行为实在不如教人诚实处世的好。所以老子早就提出“灭民智”的思想,他并非是反对民众有智慧,而是反对民众之间使用谋略。因为老子自己的“智”就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如果他反对开启民智,那么他实际上就否定了自己。再看老子提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以及“大智若愚”等思>>

问题二:《资治通鉴》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在哪? 资治通鉴》是政治经验、管理经验、人生经验的集大成,我们可以体会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提供很多处理复杂矛盾的借鉴。其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你自己的领悟力。但如果自己去悟书中的人生智慧,还不如先由名师导引。近段时间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要开一个叫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的高级研修班,这个班就是讲《资治通鉴》中的十二鉴还有帝王古都游历的。

问题三:《资治通鉴》(书名)有什么含义? “资治通鉴”四个字作为书名的含义是:

“资弧,在文言 动词使用的时候,解作“用于、用以、提供”。

“治”,在这里解作“治理、统治”。

“通鉴”,在这里解作“通用的,可广泛使用的借鉴(资料)”。

所以此书全名合理串解,意译就是“提供给当时(北宋)统治者通用的,可广泛使用的借鉴性的历史资料”。

联系到《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丞相司马光带头编制的,这个书名的含义就更好理解了。

问题四: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主编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厂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问题五:资治通鉴重要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在我们几万册的史学典籍中,如果你要挑几部最具代表性的,那必有《资治通鉴》。但一般读者想把握其中的精义,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历史学家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同一件事不同的历史学家会有不同的表述,这就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差异。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如果只关注它的表面文字,不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涵义,哪怕读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会了解这部书。

对于《资治通鉴》,以往大概有这么三种读法。

第一种,训蒙童的读法。周一良先生小时候,他父亲给他制定过一份日课,其中就有点读《资治通鉴》的内容。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一些私塾中。这样读《资治通鉴》,除了了解基本历史,主要是通晓句读。以前的书籍,一般没有句读,小孩儿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自己点断。今天复旦有些单位训练研究生,也还在用这种方法练习古文阅读能力。这当然是《资治通鉴》最简单的读法。

第二种读法,也是大部分普通读者的读法,就是通读《资治通鉴》,藉以了解宋朝以前的历史。我在学校和社会上讲过很多次《资治通鉴》,每次都会激起一些听众的兴趣。很多听众就会去买一套《资治通鉴》,但是一般读一段时间就会找到我说,太难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继续读下去。读古文的过程本身就很困难,一般读者读《资治通鉴》就是一页页往下翻,再一看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有二十册,就着急,恨不得一下看掉半本。大家算一下,这样读,即便能坚持一天读一卷,读完294卷至少也得294天。但这样阅读的效果不会太好,人脑的记忆功能有限,吸收新知识过快就容易忘掉旧的,看掉第二本就忘了第一本。除非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把《资治通鉴》翻来覆去读,否则很难通过这条途径掌握中国古代历史。而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反反复复地阅读《资治通鉴》中某一段内容,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讲,如果想了解中国通史,读《资治通鉴》并不合适,还是选择钱穆的《国史大纲》比较好。读《国史大纲》当然也不容易,但只要有点毅力,一个学期看完应没问题。另外,程度高点的同学可以去看清代学者赵翼的《廿二史札记》。

而第三种读法,就是通过读《资治通鉴》来做研究。这是专家们的事情,和多数普通读者没太大关系。

我今天主要想谈另一种《资治通鉴》的读法,也是我给复旦非历史专业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资治通鉴》导读”的主题内容,是用一种思想史的方法来解构、理解《资治通鉴》。

什么叫思想史的读法,思想史读法的基本立足点在哪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我们今天给他一个历史学家的头衔,其实大家不要忘了,回到司马光生活的那个时代,回到当时的场景中去,他最重要的身份不是历史学家,而是政治家。司马光可以说是宋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几乎他都参与。如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既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领袖就是司马光。司马光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司马光就写过很多文章,揭示、研究了北宋的社会危机,所以他本身也有改革主张。司马光所反对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王安石变法的策略与具体内容,他认为王安石的方法行不通。反对失败后,司马光离开北宋首都开封,来到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而这十五年就是《资治通鉴》完成的重要时期。

从《资治通鉴》的编修受官方资助开始,到编修完成,前后十九年,大部分内容是司马光洛阳定居时完成的。大家想想,一位关切时事、对时事有着深切观察和思>>

问题六:读资治通鉴有意义吗? 读书能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有意义是肯定的,但无论什么知识,都需要思考和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件事有什么意义,看的是做事的人怎样去做,这才是关键。

问题七:我读《资治通鉴》1:为什么要读通鉴及读通鉴的意义 从高中时期开始读《史记》,虽未得入门,但囫囵吞枣之余,常常会有所领悟。后又零零星星地读过《资治通鉴》,这本书常常被冠以“帝王书”、“权谋书”、“智慧书”,这引起我极大的好奇。这几年断断续续读完前半部分,依然感觉迷茫,未得入门,主要还是受文言文的障碍,“文字障”害人不浅,后又激化起自己系统学习古汉语语法的斗志,而坚持至今。

以上就是关于资治通鉴 的通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资治通鉴 的通是什么意思、资治通鉴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50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