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重要性

景德镇景点2023-04-28  56

2013-05-22 06:50阅读:

X

持戒是六波罗蜜之一。戒律在三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我们身、口、意的过失。修行必须依循次第,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持戒是修行的第一步。佛陀即将入涅槃时,阿难尊者问佛:“当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应以何为师?”佛陀郑重地告诉出家、在家弟子:“以戒为师。”所以,戒律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小乘、大乘、金刚乘的所有修行法门都由戒律这条脊柱来支撑。在这一点上,出家众和在家众都一样,没有例外。

守持戒律能帮助我们根除昏暗迷惑的习气,清净心之染污,在此基础之上,所有正面的品质才能够培养发展,就好比大地支撑着所有的高山、大海。戒律也为我们的日常行为、思想提供了规范和标准。如果你能够戒律清净,你的生活就会比较祥和、平静,不会有忧郁。所以,持戒也是你保持正面情绪和抵抗负面情绪的盾牌。

戒律包括别解脱戒(居士五戒、沙弥戒、比丘尼戒、比丘戒等)、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的基本原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别解脱戒最主要的是要戒除十不善业。十不善业之中,杀生、偷盗、邪*三者,属于身不善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四者是语不善业;贪欲、嗔恚、邪见三者为意不善业。

不论受了什么戒律和誓言,都要小心谨慎地持守,要象保护眼睛那样小心翼翼。但是,现在社会很复杂,外在的诱惑太多,顺缘少,违缘障碍多,对一个修行人而言,要保持戒律清净很难。所以受戒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而定。

居士五戒是佛弟子受持的基本戒律。作为在家居士,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先受其中的两条、三条戒,或至少从“不杀生戒”开始

有。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别解脱戒主要是身口的戒律,也是清净身口的戒律,菩萨戒和密乘戒主要是意的戒律,也是清净意的戒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修持密法的人还要受持密乘戒,密宗分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

1、皈依不一定要受戒;

2、皈依受戒后就是居士(但还不能算真正的居士);

3、至于居士证很少见

佛法的学修不出戒定慧三学。从修学上说,这三者是一体的,并不能分开的。但从实践的体验的侧重和次第上说,则有由戒入定,由定生慧的。本质上,持戒,就是修定;持戒之见地,就是慧观。故实修时,戒定慧是一如不可分的。

而佛法的戒律,总说有三种:别解脱戒、菩提心戒(菩萨戒)和密宗的誓言(密乘戒)。这三戒的基础则是皈依的诸学处(也称皈依戒的)。关于三种戒,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是成长的戒的见,萨迦派多此见。一种是器水影的见,格鲁派多此见。后者更为严格。

而别解脱戒有七众五种。七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近学女、男居士、女居士。而五种戒,即比丘戒、比丘尼戒(此二为具足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居士戒。其根本都是杀盗*妄四根本戒。居士戒则多一条酒戒而为居士五戒。居士在未违犯皈依学处的基础上,受持得五戒中的一戒,则为一戒居士。以此类推。若五戒全受持,则可为大居士了。大致是这样的。具体可参看觉音大师《清净道论》中有关戒学的章节和益西彭措堪布的《走向解脱(在家篇)》。

受了菩萨戒的,就是菩萨了。只是在未见性前,只能称为凡夫菩萨耳。而今不少受此戒者不知此理,虽日后利益自会有的,只是现在可能会有点麻烦的吧。具体可参阅益西彭措堪布的《走向解脱——菩萨戒论》和宗喀巴大师的《菩萨戒论》的。

至于密宗戒,在具体的灌顶时,上师自然会介绍有关的誓言的。相应的灌顶有相应的誓言的。生起次第有生起次第的誓言,圆满次第有圆满次第的誓言,大圆满有大圆满的誓言的。详细的,当由师传的。

总的说,别解脱戒侧重于言行和威仪,菩萨戒侧重于利他的心,密宗戒则在于见修行果。

大概是这样的。有兴趣的,可以多看点有关的论著的。

1、意义不同

持皈依证说明是被修行寺庙认可的在家修行的佛教徒,而持有戒牒证说明是被政府机关认可的出家修行人。

2、发证机关不同

皈依证只要到寺院拜一位师父,请求传授三皈,举行皈依仪式,便可获得

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而戒牒则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

3、用途不同

皈依证代表本人已经正式皈依到佛陀身边。证件上有皈依法师的名号,以此证明本人从此有了专门的授课老师,有了师承。因为佛教讲究因材施教。不能乱学,会走偏。有了师承,别的法师就会知道本人的根器和师承的特点。

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留居本寺或行游他方都不被为难,可获免赋税和劳役、兵役等义务,得到政府的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皈依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牒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梵网戒本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瑜伽戒本出于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分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性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邪*分根本戒和支分戒,这些情况在戒条上没看到过。一般来说,邪*是和夫妻之外的人有不清净行为。另外,时间、地点等方面也有很多要注意的。

佛菩萨圣诞日若是不知道、忘了,也肯定有罪过。但若是明明知道,却以轻视的态度去做,“说是这样说,但是不会有事吧!”这就更严重了;若是知道以后,带着很惭愧的心去做,这个罪业就比较轻。如果是烦恼、习气重,带着惭愧心去做,罪过就轻一些。有这样的差别。

五戒的根本戒,首先就是我们要受戒,凡是佛陀制的别解脱戒,如果按三士道来配,属于中士道。为什么属于中士道?因为他已经不仅仅求自己下辈的安乐、人天的安乐,他是要求出离轮回的乐,那么必须要受戒。

他前面的基础就是要有下士道的基础,下士道的基础就是明业果,业里面有十善业、十恶业。你在受戒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业果的规律,如果业果的规律了解了,关于身口的七支,包括五戒的一些根本,基本上你就会了解一个大概。

如果你前面的都不了解,就去受戒,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一般我们提倡刚皈依的人不要马上忙着去受戒,否则受了戒之后通常就会犯戒。犯戒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无知,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犯戒,没法去防护不犯,而且随着习气去做,所以就犯戒了。

本来,别解脱戒你受了之后好好地学就知道了;但是因为五戒的戒相,与十恶业道的七支有相同之处,说一下也没关系。杀,杀戒的根本主要是指杀人,而且这个人由于你杀而死掉了,这个根本戒就犯了。

偷盗,是偷什么呢?偷别人的钱呀,财呀,物呀,让别人的财产遭受损失。(达到犯根本戒的)财产损失的量是什么呢?经书里面说五钱就犯根本。现在“五钱”怎么判断?一般我们就是根据刑事法律,偷了多少钱要被抓去判刑,以这个做为犯盗戒根本,好像目前了解下来说是二千元人民币。

邪*,就是跟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以外的人或动物,去做这个男女性行为,这就是根本罪,如果仅仅只是拥抱亲吻这些,不是根本罪。

妄语,主要是指大妄语,即说过人法,而且你是对着一个能听得懂你话的有情去说。如果你在没有人的房间里自言自语,这个不算。

饮酒,只要是酒,你也知道这是酒,有酒色、酒香、酒味的,哪怕就是一滴,你吃到口里去了,不管你醉也好不醉也好,这都是犯了酒戒。五戒里面犯了这个酒戒的本罪,是可以忏悔的。刚才说的前面四条,如果犯根本了,仅通过在自己受戒师面前忏悔是忏不掉的,要通过修法忏悔。这就简单说个原理。

扩展资料

佛教根本大戒,,不做国贼戒,不漏国税戒,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不谤国主戒:相互理解尊重包容,让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不漏国税戒: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共同责任。

不杀生戒;主制不杀人,兼制不故意伤害其他生命,鼓励放生,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只食用非己亲手宰杀、非专为己而宰杀、别人宰杀时没心生高兴和听到动物惨叫声。

不偷盗戒:不故意侵犯公私财产、不故意破坏公私经济管理制度和故意收受不当得利等方面,凭借自己能力,从正常渠道获得相对应的劳动成果。

不邪*戒:佛教认可合法的正常夫妻生活。合法夫妻生活应在正确时间地点环境对象下。佛教反对婚前,特别是严厉禁止婚外性行为。提倡一夫一妻制,忠诚彼此和睦家庭孝敬父母师长教育好下一代。

不妄语戒:不作伪证、不自我吹捧证圣见道,不过分吹牛和欺骗他人,以及不挑拨是非说粗话引诱或唆使等语言,彼此诚实守信。

不饮酒戒:禁止吸毒、抽烟和酗酒,对于养生保健佛教允许少量适当不经常饮用一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根本大戒

第一章、获得别解脱戒的方法 70

第一节、释词 70

第二节、分类 71

第三节、求别解脱戒的发心 74

第四节、别解脱戒的因缘 76

第五节、别解脱戒的体相(定义) 77

第六节、内道四宗关于别解脱戒体相的不同表述 78

第七节、戒律的主次之分 80

第八节、具足清净别解脱戒的衡量标准 81

第二章、守持别解脱戒的方法 83

第一节、别解脱戒的共通犯缘 83

第二节、四根本罪与饮酒的不共同犯缘 85

一、断人命(杀生)学处 85

1、所破法 85

2、犯缘 85

3、杀生过患 90

二、不与取(偷盗)学处 94

1、所破法 94

2、犯缘 94

3、盗用僧物的过患 111

三、邪*学处 115

1、所破法(所破除的对象) 115

2、犯缘 115

四、妄说自得上人法学处 118

1、所破法 118

2、犯缘 119

五、饮酒学处 126

1、饮酒过患 126

2、犯缘 135

3、开缘 136

4、饮酒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 138

5、断除饮酒的功德 138

6、酒戒是五戒的基础 139

第三节、 八关斋戒 140

1、受持八斋戒之仪轨 140

2、戒相简述 142

第三章 破戒后忏悔的方法 146

第一节、失去戒体的四共同因 146

一、舍戒 147

1、什么时候才可舍戒 147

2、随意舍戒的过失 148

3、舍戒的方法 148

二、命终 151

三、生起二形,或性别反复变换三次 151

四、谤无因果的邪见 152

第二节、失去戒体的不共同因 152

一、失戒 152

二、破戒 152

第三节、正式忏悔的方法 153

第四章、希望 156

附:戒律背诵资料 162

以上就是关于持戒的重要性全部的内容,包括:持戒的重要性、失去别解脱戒密乘戒还有吗、皈依证和居士证有区别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45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