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君王每天都几点上朝,可以不去吗

贵州蜡染2023-04-28  2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所以朝代更迭非常的频繁,因为是处于封建社会,所以每一代的君王都有着最高的权利。即使如此,君王也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遵守祖制按时上朝,当然每个朝代的上朝时间都不一样的。如果君王生病或者其它的特殊情况是可以不用上朝的,历史上的万历帝就有二十三年没上朝,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懒的皇帝。

我国历史上的君王要说最辛苦的莫过于清朝的帝王了,他们上朝的时间非常早,在当时上朝时间为五更天,也就是卯时,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就是早上五点到七点。也就是说君王要在五点钟之前就要起来洗漱穿衣做准备了,尤其是在冬天,七点钟都没有亮,看来当皇帝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啊。既然君王的上朝时间是五点到七点,那么大臣们上朝的时间就更早了,他们在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等到宫门外了,如果君王到了,大臣还没有到,那么还会遭受惩罚。

古代的君王还是有休沐日的,一般是五天或者十天一个周期,休沐日这天就是皇帝和大臣的休息日,可以不用上朝。另外,遇到昏庸、好享乐的皇帝,那么沉迷于美色而不上朝也是有的,不过历史上,大多数的君王都兢兢业业,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到清朝,君王非常的勤勉,甚至连休沐日都没有了,每天都上朝。

综上所述,古代的君王在不同的朝代,上朝时间是不一样的,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他们也可以不上朝,不过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长期不上朝的君王就会受到言官的进谏,不是以祖训就是以史书,这时候的君王烦都要烦死,因此还是会按时上朝的。

各种**电视剧里面官员上朝的画面不可谓不多,一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响彻朝堂,一时间只听到膝盖齐刷刷跪地的咚咚声。

一般说来,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官员上朝的数量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上千都有,我们不禁疑惑到底是这些影视剧作品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还是真有那么多上朝的官员?他们都来自哪里?每日几点上朝?多久一次呢?

其实在不同的朝代,上朝官员的品数都是不一样的,就唐朝来讲的话,皇朝律法要求所有在京城的官员必须要上朝,官员的下限为九品,但是不同的官员上朝的日数却不一样,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员,每个月只用初一和十五上朝就够了,而五品以上的以及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员外郎则是必须,每日参加朝会的。

宋朝恩荫制,使得官员机构变得臃肿,官员冗杂是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宋朝的官员尤其多,所以能参加朝会的人都是官品比较高的,必须得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中丞以上才是标准。

但是因为宋朝官员多,一个官位可能有好几个人在位,所以前前后后加起来人也不少了;而明朝规定,凡是六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早朝,上朝奏事;清朝就不一样了,清朝三品一下的官员可以不用参加早朝,所有的亲王贝勒都是可以参加的。其实从历朝参加朝会的官员来说的话,一般就不过几十人。

上朝的官员并不是常年无休的,据史料记载,西汉的官员上朝五天就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而唐朝的官员则要上朝10日才能有一天的休息时间。明朝官员规定官员上朝得午夜就起床准备,凌晨三点就必须到达午门外等候,五点左右,就必须依次进入朝堂,行一跪三年叩头礼。

而清朝,皇帝是大约现在北京时间的五点到七点就得上朝,所以官员得三点到五点就得在午门外等候,但是在清朝,除开几任英明的君主,一般来说,皇帝都是十日上一次朝。而在唐朝,皇帝一般是在7点到8点上早朝,所以官员也不用那么早地就在午门外等候,也算是很人性化的了。

从历朝历代来看,有要求每日都需上朝的君主,有十日一朝的君主,也有一些规定朔望朝的君主,历朝对官员上朝的时间和官品也都不尽相同。

古代官员上下班跟现代差不多,大致也是晨聚昏散,只不过每朝每代的具体时间有所不同。春秋时期就是以鸡鸣为上朝时间,后确定为卯时,大概是早晨五点至七点的这个时间,但是京城管员,有些品级的还要参加皇帝支持的国务会议,就是朝会,所以京官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上朝。

这个朝会也有常朝就是平时的早朝,和大朝之分,大朝就有具体规定的时间召开的规模正式的会议。汉宣帝时期的常朝是五日一进行,唐太宗则是三日就一朝会,算是勤政的皇帝了,南朝梁武帝更是典范,每天都要进行常朝,那官员就不得不整日起早贪黑的奔向朝堂,还是很辛苦的。

常朝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清朝时期最早是在卯时,嘉庆帝时改为卯正,就是六点,到了同治帝,因为皇帝年幼所以又把时间推到了辰刻,就是七点到九点之间,光绪时期又因为慈禧习惯早起,就又提前到寅刻,就是半夜三点到五点时间段,而且清朝的官员连点灯的资格都有规定,除过亲王,郡王贝勒上朝有专人挑灯,军机大臣和特许的巡抚督抚可以给灯外,其余官员都只能抹黑走路了,所以记载中会描述清朝百官上朝时如果遇见这些有灯照路的大臣则会马上尾随其后,亦步亦趋。

明朝上朝时,大臣在半夜就得起来,凌晨三点就要到达午门,城楼上的鼓响起开始,大臣就要依次排好队,到了五点中钟声响起时,宫门才打开,百官才能进入,皇帝过太和门时百官还要行一跪三叩礼,明朝规定京官只要在职就都可以参加朝会,六品以上则必须要上朝,但是明朝的内阁制度权势滔天,加上有些皇帝懒政,所以后来的朝会时间就不定期了。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一下古代的作息时间,古代没有电灯,没有电视,夜生活没有现在丰富,所以一般睡得早大概七八点就睡了,起得早差不多四五点。所以呢上朝的时间和这个差不多。

其实上朝类似早会,皇上召集各个职能部门头头,听他们汇报工作,提提问题,做出决策,一般上朝的时间大概两个小时左右。皇帝五更天上朝,大概是现在的五点到七点之间,结合古人的作息时间来看不算太早,但是对于大臣来说就比较难熬,一般大臣提前到场等候,所以一般要凌晨三点起床,然后有钱的坐车,没钱跑步,到皇宫门口等着。到皇宫门口还不能乱哄哄的,要排好队,等午门金钟一响,依次排队进宫,期间会有专门的监察御史,你就算打个喷嚏都是殿前失仪,等候处理吧。然后就是电视上经常演的,三呼万岁,众卿平身。然后开始说事,没事散朝,回办公室干活。有人就说三点钟起,开会开到七八点,这是要把人饿死啊,放心,天恩浩荡,皇帝会在早朝后御赐早点,就是工作餐。

这种活动如果天天搞,那大臣迟早得过劳死,尤其是清朝,上朝百官皆跪,一跪两三个小时,天天上朝还不跪死。所以所谓上朝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清朝的制度是每十天一朝,唐朝三天一朝或者五天一朝,汉朝也是五天一朝,明朝最奇葩有的明朝皇帝一天两朝或者三朝,有的三十多年不上朝。

早朝是制度,不请假擅自不朝的,或者撒谎的,一经发现按大不敬论处。而且是每日必行之礼!皇帝上不上是另一回事,发大事了可以临时取消

一般3点钟进床。

打整仪容,吃早点,到3点半或4点。

然后出门,有的走路,有的坐轿,目的地是朝庭。

大约5点钟,开始上朝,或者在门口等着上朝。

排队,行礼,上朝。

有事就说,没事就退,回办公室办公。退朝时间约为8、9点钟。

回家还可以再睡,北京话“回笼觉”根这个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古代节日放假也分长短假期-

除了类似星期天的休假外,政府的法令也规定了节庆的假日。在唐代,有放假一天、三天、五天或七天的大小节庆。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七天。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皇帝的生日、孔子的生日、老子的生日等都还可以放1至3天假,让官员回家祭祀祖宗,或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

宋朝的休假制度显得更加宽松。《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宋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省亲,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这样,他们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98天。看来唐诗宋词还是要有闲工夫游山玩水才会有灵感哦!-

-

到了元代,旬休、大休都没了,一年只剩下十六天的休息时间。-

-

明朝更惨,节庆假日起初甚至比元代还少。因为第一个皇帝朱元璋制定的休假制度既简单又好操作:三天。一年中只有过年、冬至和他自己的生日这三天休假,郁闷吧。但后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夫妻分居和父母子女问题等等,估计请假的人太多了,这样才有了松动,增加了月假3天,全年加起来大概是50天左右。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

ps:

唐代官员的休假制度明细表-

当个人为了执行对家庭和宗族的责任时(例如,近亲的婚丧),政府的法令也规定有回家的休假和相类似的假期。最宽大的是唐代的规定,包括:-

一、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

二、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如果是亲戚,则有一天。-

三、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亲行婚礼,则分别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

四、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

五、其他的近亲去世,分别有三十日、二十日、十五日或七日的假期;如果是远亲,则分别是五日、三日或一日。-

六、亲身受业的老师去世,给假三天。-

七、个人的忌日,给假一天。-

八、在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在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以上就是关于在古代君王每天都几点上朝,可以不去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在古代君王每天都几点上朝,可以不去吗、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他们是不是很早起床、古代大臣上朝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31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