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代称谓写出现代国家名如:大食

泰山童子2023-04-28  16

Taziks,中译“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后有三部,称黑衣大食,即今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伊朗,都巴格达,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绿衣大食,即今尼罗河流域,都开罗,今埃及;白衣大食,即今伊比利亚半岛,都科尔多瓦,今西班牙。

新罗,为古代朝鲜半岛国家,昔半岛有国三,高句丽、新罗、百济,西元676年,新罗一统三国。今朝鲜,韩国。

波斯,即今伊朗,阿基曼尼斯王朝波斯帝国于西元前330年被马其顿帝国消灭,萨珊王朝波斯帝国,即新波斯帝国,于西元650年被阿拉伯帝国消灭。

天竺即今印度。

大秦,即古罗马帝国。今意大利。

东瀛,今日本。

扶桑,古代指墨西哥地区,今指日本。

大食,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后为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民族穆斯林的泛称。按其民族服装颜色分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三种。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通典》、《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宋史》、《辽史》、《资治通鉴》等,均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国,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750年—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西部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接阿拉伯海,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1258年,被蒙古帝国西侵统帅旭烈兀所灭。

是指伊朗 1波斯语的音译。原为一伊朗部族之称。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早自7世纪中叶起,唐代文献已将阿拉伯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10世纪中叶以后的宋代文献多作大食。 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伊朗语的人逐渐改奉伊斯兰教。讲伊朗语的穆斯林也被视为阿拉伯人,并被某些相邻的民族称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义随之扩大。 阿拉伯人的大食帝国与中国的唐王朝大致建立于同时,两国人民都创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从7世纪后半期起,交往日益频繁。在唐代西域,唐、吐蕃、突骑施与大食之间,屡次发生错综复杂的冲突。751年,唐朝将领高仙芝对中亚的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用兵。石国乞援于大食,大食派吉雅德·本·萨利赫东来。高仙芝败于萨利赫。这次战役,大食兵掳走大量中国俘虏,其中有织匠、金银匠、画匠等,中国多种工艺技术因而西传,其中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发生深远影响的是中国造纸技术通过这些被俘工匠而广泛传播于西方。俘虏中的杜环旅居西域12年,归国后写出《经行记》一书。唐末到宋初,商旅行人大量聚居于广州、泉州、洪州(今江西南昌市)、扬州等地,多者达数万人,均以大食之名见称于汉籍。大食商人都是伊斯兰教徒,随着他们的经商活动,伊斯兰教也从大食传到了唐朝。泉州有北宋时代建立的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清真寺,城外有宋元以来大食人的墓石群。南宋周去非撰《岭外代答》,收录有关波斯、阿拉伯等地记载多条,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对大食情况的了解。理宗时赵汝适撰《诸蕃志》,增补了周去非书之不足。 和中国不断了解大食的情况一样,大食也对中国情况有着日益具体的了解。851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写下了东来中国的行记,此书被纳入阿卜·札伊德撰写的《中国印度行记》之中。苏莱曼和札伊德对中国典章制度、工艺制品有生动描述。此外,许多阿拉伯地理学家留下了大食方面关于中国的珍贵记载。 1259年奉蒙古国蒙哥之命而西使的常德的行记,亦即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经刘郁记录而成的《西使记》提及“天房”,这是汉籍直接记载麦加城之始。此后汉籍更多使用“天方”一词指阿拉伯本部。随着人们认识到阿拉伯人、波斯人、穆斯林三者的区别,大食的涵义开始受到限制,逐渐专指伊朗东北部的穆斯林居民,这大概就是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的族名来源。 阿拉伯帝国(632~1258)

采纳哦

大食国: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伊朗语地区穆斯林的泛称。早自 7世纪中叶起,唐代文献已将阿拉伯人称为多食、多氏、大寔;10世纪中叶以后的宋代文献多作大食。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伊朗语的人逐渐改奉伊斯兰教。讲伊朗语的穆斯林也被视为阿拉伯人,并被某些相邻的民族称为大食人,因而大食的涵义随之扩大。 大食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生花如人首,但不语,人借问,笑而已,频笑辄落。(出《酉阳杂俎》) 翻译: 大食国西南方二千里外有个国家,山野里的树上长出的花像人头,只是不说话。人问它时,它光能笑笑罢了,若频繁的笑,这花就落了。

大食(tazi或taziks ,dàyi),或译“大石”“大寔”。原为伊朗对阿拉伯一部族之称,后为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阿拉伯、伊朗穆斯林的泛称。按其民族服装颜色分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三种。

是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语: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

阿拉伯帝国历经626年,主要有四大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和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两个世袭王朝。

阿拉伯极盛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

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亦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为与当时世界大国唐帝国进行领土争夺,集中全国发展军事水平。710年,军事实力大体赶上吐蕃。

由于重视军事而忽视经济发展,导致农业发展落后,内部农民起义不断。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无力东进。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达被大蒙古国的西征统帅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国灭亡。

扩展资料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

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9世纪中叶,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早在阿拔斯王朝创建之初,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年-1236年),由于服色尚白,中国史书称为“白衣大食”,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现了什叶派的伊德里斯王朝。

帝国内部经济基础的差异和由军事封土制造成的强大地方势力,促使割据局面的形成。各地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渐获得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对阿拔斯王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东西各地几十位总督、军事统帅皆乘机自立,相互攻伐征战,并力图染指中央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食

以上就是关于根据古代称谓写出现代国家名如:大食全部的内容,包括:根据古代称谓写出现代国家名如:大食、古代大食国是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古时候的“大食”指的是印度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7129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