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英宗复辟成功,改变了明代的历史潮流,是明代的大事之一。英宗复辟后,景泰皇帝虽然病得很重,但仍然健在。英宗复辟之日,景泰皇帝原本想重新立太子,而群臣商议的太子人选,恰恰就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不过,一个突如其来的夺门之变,把一切计划都全部改变了。
正月十六日,即英宗复辟的前一天,景泰皇帝请大臣们讨论太子的事。当时主要有两种意见。因为景泰皇帝没有后嗣,有人主张立襄定王朱祁镛为皇储 。朱祁镛是景泰帝朱祁钰的堂弟,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孙子,有贤名 。从明英宗和景泰皇帝的世系来看,朱启勇也是最接近王位继承的人。
另一批人,主要是于谦,主张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朱见深是朱祁钰的亲侄子 ,也是他的近亲。不过,朱见深在土木之变以后曾经被立为太子 ,后来被景泰皇帝废黜。最后,经过各方意见的统一,大臣们决定恢复朱建慎为太子。但是由于天晚,于谦等人决定次日正式向景泰帝上奏。
如果没有意外,大明王朝的储君将是朱见深无疑 。明朝时期,随着明代宗唯一的一个儿子病逝以后,景泰帝就开始为继承人的问题感到头疼,他不想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皇位,再还给哥哥英宗一系的手中。于是景泰帝就想要再生一个儿子出来,疯狂的宠幸妃子,最终累倒了。而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夺门之变,这估计是历史上第一个已经当了太上皇的皇帝又重新登上了皇位。
事发后,明英宗对弟弟明景帝 做了什么?英宗复辟以后,废黜了景泰帝的皇帝称号,将景泰帝贬为郕王,改为内禁闭。而仅仅只过去十多天 ,明朝景帝就死在了西宫。那时,他刚刚站起来,已经30岁了。但在临终前,而他在死前曾经自叹自己是“无天之人”,表露出了他失去了自由见不到天地的辛酸,从中也能够感受到他是非常的失望和忧伤。 景泰帝为何会突然驾崩,这一切不得而知。景泰帝也是明朝北京十四帝中,唯一没有葬入皇陵的一个皇帝。当然,也没有进入明朝的宗祠。景泰帝的所有妃嫔,也全都没有幸免,全部被明英宗安排殉葬。
作为景泰帝的宠臣,于谦也被赐死,总之,景泰帝的嫔妃和大臣,都没有好结局。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夺门之变”以后,复位称帝的明英宗朱祁镇先是囚禁了刚刚病愈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关于景泰帝的死,《罪惟录》记载“戡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效王薨。”
明代宗朱祁钰被绞杀后,明英宗朱祁镇随即将朱祁钰死讯公布朝野,此时朱祁钰的帝号已经被废。死后的景泰帝没有进入皇陵,而是以藩王的身份下葬。英宗朱祁镇下令将其以亲王礼葬于西山,同时还给明代宗朱祁钰赐了一个恶谥“戾”称其为暴戾王。景泰帝朱祁钰被废后,随即被安排到西苑永安宫有幽禁起来,虽然之前景泰帝也将英宗皇帝幽禁于南宫。
景泰帝生前嫔妃,除郕王妃汪氏外,其余唐贵妃、李贤妃等人,都被强令殉葬。真正体现朱祁镇伪善、残酷的是不但给了朱祁钰一个非常恶劣的谥号——“戾”,称之为“郕戾王”,而且还勒令除了朱祁钰的正妻汪氏外,所有的嫔妃一律陪葬。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年号景泰(1449—1457年)。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说到明朝的景泰帝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位皇帝了,他的功绩非常的大保卫了当时的北京,但是他走到最后也是失败了,他的失败就是当时被称为夺门之变的历史事件,他在这次的政变中完完全全的失败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跟随我继续揭秘看看吧!
这一次政变显然是说的明朝景泰八年,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那次史称南宫复辟的夺门之变。
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449年八月,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获。
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请命孙太后,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帝。
迫于形势,孙太后提出保留英宗长子朱见深太子位,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作为条件同意了群臣的换帝要求。
次年,英宗被瓦剌也先释归,一回来即被景帝幽禁于南宫。
景帝无意归还皇位,并费劲周折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引起天下臣民不满。
11个月后,朱见济病故。
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大将石亨伙同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
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率领千余兵将毁墙破门入南宫,拥立英宗复归皇位。
英宗复位后,立即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宫,一月后,景泰帝病逝。
英宗赐谥号“郕戾王”,并不许葬入皇陵。
那有看官就问了,景泰帝怎么会落得这么惨的下场呢
其实了解了这段历史后,答案也就出来多半了。不信你听有书君仔细掰扯掰扯。
1景泰帝不讲政治信用
话说这景泰帝也算是临危受命了。毕竟英宗被俘,国无君主不利于政令,军令的推行及人心的稳定。
因此,当群臣合请皇太后立郕王为帝时,孙太后即刻准议了。
但她同时提出了唯一的条件,即英宗长子朱见深仍为皇太子。
坏就坏在权利这种东西对人的诱惑实在是难以抵挡,而世事又总是难以预料。
突如其来的王爷变皇帝,大权在握,换了谁也不愿意放手。
景帝继位后,在于谦等贤臣辅佐下治国安邦,国力渐盛,几次打败瓦剌,也先见没啥便宜占了,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
他是想放了,景泰帝却不愿意接了。
八月初二,也先派人护送英宗回京,代宗根本无意让位,迎接朱祁镇的礼仪也非常简慢,只派侍读商辂率一轿二马迎于居庸关。
这还不算,英宗一回来,代宗就将他软禁在了南宫,并对他严加防范,不让他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英宗不能随便见任何人,不能过问朝政,也不能走出宫门一步,就连每天的饮食都是由专人从墙洞中递进来的。
历尽磨难的明英宗,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遭遇亲人这样的对待,一朝重新得势,他能不报复吗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2景泰帝时运不济
想了半天,有书君也没找到更合适的说法来概括这件事,只能说景泰帝的确是运气不佳,不受老天待见。
为啥这么说呢您听我接着诉说原委。
尽管小心防范着太上皇明英宗,景泰帝仍然心里不安宁。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决定背负天下骂名废掉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问题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当了太子后并没啥大的过错,想要废掉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几经周折,景泰三年五月,代宗终于将侄儿朱见深废为沂王,将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了。
处心积虑,终达目的。
如果事情就此发展下去,朱见济顺利继位,景泰帝顺遂了心愿,历史也就被改写了。
然而,真实事情的发展往往比剧情更出人意料。
新太子立了才几个月,偏偏就得重病死了。
这可是景泰帝唯一的儿子啊。这打击之于景泰帝,就可想而知了。
不仅斩断了他所有的希望和念想,让他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基本上也可以预见他悲惨的下场了。
后继无人,又缺理在先,遭清算报复还不是必然的结局吗
3景帝政治手腕软弱,才能浅薄
景帝在统治中最常使用的方式,是收买臣下,而不是恩威相济。
当初,景帝整天琢磨着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就先赐给诸大臣黄金白银,想借他们的口说出来,但最后还是没人说。
景泰时有个俗语,说“满朝升保傅,一部两尚书,侍郎都御史,多似柳穿鱼”,就是说景帝大量封官,笼络臣下的事实。
然而可悲的是,当他病重时,那些素日为他所收买的大臣却为了更大的利益,毫不犹豫的出卖了他。
他们假设景帝会死,没有嗣君,大臣们会拥立被废的前太子朱见深,于是他们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拥立太上皇。
这样他们就立下大功了。
大臣们趋利避害,趋炎附势也是正常现象。
而景帝缺乏“政治家”应有的狠辣、狡滑和刻毒,一味讨好臣下,令大臣们根本不害怕他,或许这才是他悲剧的根本原因。
景泰帝具备所有平凡人都有的私心杂念。
他在权欲的诱导下,软禁哥哥,废除侄儿太子身份,让自己站到了道义的对立面。
如果他认清局面,承认现实,宣布侄儿为储君,就不会给朝中心怀叵测的奸佞小人以机会利用英宗阴谋策划夺门之变。
英宗也只有到儿子继位才可能出来。
因此,景泰帝政治才能浅薄是导致他失败的又一根本原因。
纵观景泰帝的一生,做了7年的皇帝,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如此功劳,死后却获得了一个“郕戾王”的恶谥,并成了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对此,有书君认为,虽然景泰帝贪恋权位,软禁明英宗,废侄儿朱见深太子位,不能够全其贤名,令人叹息。
但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他重用于谦等贤臣,高举抗敌旗帜,抗击并打败瓦剌,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野心,巩固了大明朝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功不可没。
因此,不能轻易抹杀他曾经力挽狂澜救国救民的历史功劳。
景泰帝应该值得我们后世人纪念。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个皇子,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的生母是汉王朱高煦府邸的一位侍女吴氏。
宣宗皇帝后来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被吴氏的美貌与聪慧所打动,回京后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后来,吴氏为宣宗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
1433年,宣宗皇帝病重,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后张太后善待朱祁钰母子。后来,朱祁钰被封为郕王。1436年,朱祁钰的哥哥,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在明英宗的治理时期,漠北瓦剌部落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当时的明朝对待进贡国家使者的规矩是,无论贡品如何,总要给对方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数派发。瓦剌部落的统领者抓住这个规定的漏洞,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用微薄的贡品换取优厚的赏赐。由于瓦剌部落一开始派出的人数少,明英宗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后来,瓦剌部落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至3000多人。深受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对此忍无可忍,提议明英宗下令减少赏赐。这个改变引起了瓦剌部落的不满,于是,瓦剌部落的首领也先,以此为名义对明朝发动了攻击。
明英宗年少气盛,想御驾亲征,受到了王振的鼓励,但是由于当时朝廷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可大臣们的规劝还是没有改变明英宗的态度,明英宗下令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20万大军,号称“50万”。在明英宗的指挥下,军队浩浩荡荡开始亲征。但是由于当时连天下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明英宗的军队士气非常低下。当军队行动到大同附近时,明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决定撤军。可是大军撤退的最佳时机又被王振耽误了。所以,当大军终于赶到怀来附近时,辎重却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让明军军队原地驻扎,等待辎重。这时,也先的军队趁机追上并包围了明军,还切断了明军的水源,使明军被困在原地。这个时候,也先假装要议和,然后趁着明军不备,发动了总攻。明军措手不及,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也先俘虏了,王振被杀,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也战死了。
在当时的明朝国内,由于群龙无首,奉命留守北京的郕王朱祁钰在兵部尚书于谦等人的支持,以及皇太后的授命下,匆匆即位成为明代宗,改年号为“景泰”。景泰帝即位之后,许多曾被排挤的忠志之士得以重归庙堂,吏治为之一新。同时,在于谦的指挥之下,明朝开始了京城保卫战的准备工作,通州的粮食被抢运进京,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防御工事都被加固,于谦还亲自编练了新军,并放出了石亨参加战斗。同时景泰帝下明诏,规定各边守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于是,也先妄图利用英宗骗取明朝财物,城池的计划就难以实施了。无奈之下,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大批瓦剌骑兵铺天盖地向京城涌来。但是在明朝国内,受景泰帝重用的于谦把战前准备做得非常充分,除了调兵勤王之外,于谦还在北京的9个城门都布防了重兵,看准时机后就在德胜门外与瓦剌的统帅也先展开了激战。
为了保卫国家,也由于景泰帝深得民心,北京的军民空前团结,领兵的将帅作战也异常勇猛,明军大破了瓦剌部落的精锐士兵,还成功战胜了为也先助战而来的,也先的弟弟带领的军队,使也先不得不匆匆退兵离去。由此,明朝的国势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景泰帝在坐稳帝位之后,派出使者打探消息,并没有提出接回朱祁镇。但是派去的使臣杨善随机应变,将朱祁镇以太上皇的身份迎回了。
明英宗回归之后,景泰帝派人严加看管,并且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来做太子,取代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浚的位置,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就这样,原来的太子朱见浚改名为朱见深,并被废为沂王,而景泰帝的儿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
可是后来,朱见济早夭了,失去儿子使景泰帝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1457年时,景泰帝突然得了重病,建储的问题又成了最要紧的事,被摆上了朝堂。可众大臣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主张复立沂王朱见浚,有的主张立襄王。正在大臣们争执得不可开交时,内宫突然传来景泰帝病体好转的消息,于是众大臣决定暂时停止争论立太子的人选,而准备在第二天上朝时再与景泰帝商议。
但是景泰帝由于大病初愈,第二天早上起床后不久就又睡着了。大臣们没有等到景泰帝,于是相约明天早朝再来。谁知就在这天夜里,朱祁镇趁此机会借助曹其祥、石亨等人的力量,重新夺回了帝位。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基以后,废景泰帝为王。昔日的景泰帝,也就是病中的朱祁钰,不久便过世了。
明英宗驾崩后,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浚重新作为太子继承了帝位,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明宪宗虽然曾被景帝废去太子地位,但对景泰帝的功绩还是很尊重的。
明宪宗客观地评价了景泰帝朱祁钰一生的功过,恢复了他的帝号庙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重修其陵地,改王陵为帝陵,建有享殿、神库、神橱、宰牲厅、内宫房等。嘉靖帝睦时又改建陵碑,并变绿瓦为黄瓦,使之更加符合帝陵的规制了。
景泰帝画像
夺门之变 失去皇位两天后辞世景泰七年(1456年)十二月,景泰帝病重,无法躬行皇宫大礼。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密禀张太后,取得了她的允许。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英宗复登大位。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英宗高喊:“朕太上皇帝也!”东华门随声而开。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景泰帝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复位矣!”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队入宫拜贺。次日,英宗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正月二十一,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时隔八年之后,31岁的英宗再次成为大明帝国的主宰。这一事件史称“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夺门之变”后,英宗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神人共愤”,宣布废他为郕王。失去帝号的朱祁钰被迁到西内永安宫居住,病情不久趋于恶化,于1457年正月十九离世。代宗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史书记载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景泰帝之驾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景泰帝死后,英宗毁其生前所建寿陵,以亲王礼葬于京西金山景泰陵,不仅有贬谪之意,更有折辱的成分。成化十一年(1475年),英宗之子宪宗以其叔叔“戡乱保邦、奠安宗社”于国有功,追复其皇帝身份,改谥号为“恭定景皇帝”,接着命有司缮修陵寝,其祭飨与诸皇陵享受同等待遇。嘉靖时期,金山的景帝陵又有所改建,还把绿瓦统一换成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琉璃瓦,但景泰帝的遗体始终没有迁入十三陵原建的寿陵中。因此,景帝陵独居金山,景泰帝也成为明朝惟一不在十三陵安葬的皇帝。原来在十三陵为其建的陵地,百年后埋葬了只当了29天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也就是现在十三陵中的庆陵
个人觉朱祁钰是被朱祁镇害死的,之前在一本书中所看到,说是这朱祁镇对他弟弟那叫一个恨啊,抢回了皇位之后,就让他搬到了西苑,然后没过多久,就命人把朱祁钰掐死了。不过呢,这个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我觉得是真的。关于说为什么大部分史书讳莫如深,试问,这种事情,他们要怎么记载。
想想就知道他们肯定不可能记载的了,朱祁镇也是帝王,然后史书上记载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弟弟吗,肯定不可能的了,不然他们就是找死啊。所以只能含糊地说,朱祁钰是自己病死的,不过呢,当时朱祁钰也病得很厉害了,不然的话,朱祁镇也不可能有机会抢回他的皇位,所以说史书上这么说也没什么大问题。
说起朱祁钰,我觉得真的是很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勤勉的帝王,就是因为被哥哥记恨,然后就死于非命,最后连自家的皇陵都不让他安葬,你说这哥哥是有多恨他啊。其实我个人对朱祁钰倒是还蛮有好感的,毕竟也不是他要去抢哥哥的皇位,是朱祁镇自己非要作死,被敌人俘虏了去,然后自己才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坐上皇位的。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他真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啊。我想他的错应该是后来对哥哥的态度上,也许是因为对皇权的迷恋,所以他不愿意再交还皇位。对待哥哥呢,也是生怕他造反,像看管犯人一样看着他,也真的怪不得朱祁镇这么恨他。
以上就是关于明英宗复辟后,是如何对待景泰帝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明英宗复辟后,是如何对待景泰帝的、明景泰帝朱祁钰的下一位皇帝叫什么、景泰帝为什么会在夺门之变中失败其根本原因揭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