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之私的意思: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引证解释: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昔丞相六出祁山,亦为国也。吾今八次伐魏,岂为一己之私哉?今当先取洮阳。如有逆吾者必斩!”
《荡寇志》第七八回:“我等那个没有老小?单是他为一己之私,废天下大事!”
章炳麟・《致报界俱进会书》:“上则扰乱政治,下则摇惑民心,皆由腐败官僚有意编造,以快一己之私。”
相关例句:
1、他们表面谦恭友爱,私底下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了一己之私肆意妄为,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
2、有的领导干部,把权力当成个人待遇,为官却不为;还有的甚至拿权力当商品,为一己之私大搞寻租贪腐。
3、把他人的生命视若草芥,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对被害人进行人为伤害,残忍地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样的麻木冷漠,让人寒心和后怕。
4、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丁汝昌(1836-1895)字先达,号禹廷,安徽省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他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18岁参加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学启投到湘军曾国荃部下,官拜千总1862年受李鸿章赏识,被编入淮军“铭”字营,授参将之职,指挥马队1874年因他的三营马队被裁撤,遂解甲归田1877年被重新起用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虽是陆军出身,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好学嗜读,虚心求教,克尽职守,任劳任怨,北洋水师在他的统带之下,面貌焕然一新黄海海战时,他身先士卒,虽身负重伤,仍不肯下舱裹伤,始终坐在甲板上督战威海卫之战时,他面对敌人的诱降和部分反动官员的胁迫,坚贞不屈,誓死抗敌,最终服鸦片殉国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还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先前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岳飞[宋](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 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 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 天祥只身逃脱, 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 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丁汝昌(1836-1895)字先达,号禹廷,安徽省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他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18岁参加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学启投到湘军曾国荃部下,官拜千总1862年受李鸿章赏识,被编入淮军“铭”字营,授参将之职,指挥马队1874年因他的三营马队被裁撤,遂解甲归田1877年被重新起用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虽是陆军出身,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好学嗜读,虚心求教,克尽职守,任劳任怨,北洋水师在他的统带之下,面貌焕然一新黄海海战时,他身先士卒,虽身负重伤,仍不肯下舱裹伤,始终坐在甲板上督战威海卫之战时,他面对敌人的诱降和部分反动官员的胁迫,坚贞不屈,誓死抗敌,最终服鸦片殉国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还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先前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劝降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岳飞[宋](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诸葛亮使用的是反间计,目的就是为了策反魏国大将孟达,却被聪明的司马懿识破,最终诸葛亮的计策也没能成功。其实诸葛亮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报复孟达之前犯下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收回蜀国丢失的土地,只不过他辛苦谋划了几年的时间却功亏一篑。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里最出色的谋士了,他的一生中取得了无数的胜仗,然而就是这样被神化了的人物,也不可避免地会犯下一些错误。蜀国命运的转折点开始于关羽的身亡,这不仅让蜀国损失了一大战力,也让蜀国陷入了灭亡的境地,这件事还牵扯到蜀国大将孟达的身上,因为他的叛变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让蜀国面临不利的局面。
孟达在蜀国已经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就干脆向曹操投降了,也因此让蜀国上下十分的痛恨他。诸葛亮为了能够重新掌握蜀国失去的领地,于是想出了一出反间计,他不断写信给孟达,想要让孟达背叛魏国,然后再次回到蜀国当将军,这样一来孟达控制下的地盘就又重新回到蜀汉的手里,从而大大缓解当前蜀魏之间紧张的局势。
然而诸葛亮没有料到自己面对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何等的聪明,他很快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抢先一步对孟达下手了。司马懿意识到拖延了孟达的时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战场,直接斩杀了孟达,而孟达的死也导致了蜀汉彻底失去了北伐的念头。
以上就是关于一己之私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一己之私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哪些为了一己私利阻碍时代发展的人和事、历史上有哪些为了一己私利而阻碍时代发展的人和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